文/王娟 劉雨萱
1.1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概念。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是物流業重要的組成部分,冷鏈物流是可以利用制冷技術保持產品新鮮的低溫運輸手段,目的是減少產品消耗。冷鏈物流運輸生鮮農產品可以保持產品新鮮狀態。
1.2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特點。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與傳統物流的區別是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投入相對較高,時效性高、保鮮保質等技術更加先進。冷鏈物流運送商品都需要進行嚴格的衛生檢查,要保證貨物在運送過程中不會出現腐爛、變質等問題,首先對工作人員,設備及環境進行消毒殺菌,然后需要高效完成貨品檢查消毒包裝裝箱等工作。國家為保證冷鏈物流的安全性,規定冷鏈物流必須嚴格管理衛生、環境、濕度以及運輸過程等內容,各項技術都需環環相扣,導致冷鏈物流操作流程比較復雜。因此,冷鏈物流在包裝,消毒,運輸等設備使用、人員培訓等方面都投入更高端的技術和更多資本支持。
1.3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模式構建意義。冷鏈物流的作用就是遏制生鮮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變質。貨物從產地到消費者手中通過冷鏈運輸可保持新鮮衛生,降低食品安全隱患發生概率。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構建的意義是保證貨品在運輸過程中保證貨物新鮮,減少因貨物變質引發的食品安全問題。
2.1關鍵影響成分。(1)物流成本成分。物流在運輸過程中不僅要確保貨物新鮮不變質,還要保證運輸速度足夠快,這樣才能保障貨物質量并準時送達。物流成本是包含在產品成本中的,產品成本與物流成本的增減成正相關。物流成本越高,產品成本就越高。綜上,物流成本是影響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重要原因。(2)服務競爭成分。隨著電商平臺增加,各電商平臺利用更多優惠政策及優質服務保留老客戶并吸引新客戶。因此消費者對電商平臺的服務更加看重,例如消費前客服對消費者的疑問解答情況和消費后物流情況以及后續售后服務都是消費者看中的服務內容[1]。而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是各大電商在生鮮農產品銷售過程中獲得消費者優先考慮的關鍵因素。消費者認為:冷鏈物流的專業程度和商品新鮮完好程度成正比。綜上,電商平臺的冷鏈物流專業性越強,消費者對電商平臺的認可度也會越高,電商平臺的競爭力越強。(3)經濟發展成分。物流行業在中國一直與經濟發展掛鉤,經濟發展直接影響物流行業發展。冷鏈物流也受經濟發展影響,經濟發展較好地區冷鏈物流產業鏈更加完善,從電商平臺下單到冷鏈物流打包再到配送至消費者手中,流程完整且可一步完成,而偏遠地區除了要經過上述流程外還需經過商品中轉、反復檢查等流程,可能造成商品簽收較為緩慢。
2.2構建準則。(1)全局準則。全局準則是將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進行宏觀調控,使生鮮農產品在物流倉庫到運輸過程受到統一調度,進行全局檢測[2]。全局準則的目的是可以更宏觀地觀看冷鏈物流網絡工作,方便統一控制冷鏈物流網絡運作,使操控冷鏈物流網絡更加便捷。全局控制冷鏈物流需對冷鏈物流各個節點進行分析最終進行資源整合,構成一個完整可流通的冷鏈物流網絡,對冷鏈物流的工作進行統籌。全局控制冷鏈網絡可以使各節點更加高效運作,提高冷鏈物流運作效率。(2)經濟準則。通過上文可知,冷鏈物流相較于傳統物流在成本上有較大差距,所以在不影響冷鏈物流工作效率和質量的情況下控制成本是冷鏈物流的重要工作內容。控制成本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其一,可通過對商品消毒制冷打包等過程中提高效率,減少工作人員、設備工作時間和倉庫使用時間,以此來減少工作成本;其二,運輸過程中選擇可同時兼顧快速及消費更低的方式,例如使用汽車進行配送時可選擇高速公路路程較短且收費站較少的線路,節約時間及運輸途中產生的費用。這種方法可以降低運輸成本且保證運輸質量。(3)順應準則。順應準則是從兩方面開展,一方面,要順應政策要求,生鮮農產品冷鏈在管制要求上變化較多,也更嚴格,冷鏈物流公司需要順應政策要求隨時做出改變;另一方面,要順應市場需求,消費者對商品服務需求的提高增加了冷鏈物流行業的競爭力,對消費者提出的要求做到越多的冷鏈物流公司,競爭力越強。消費者對商品狀態的需求會影響冷鏈物流的工作內容,因此,順應市場可以提升冷鏈物流公司業務水平。(4)持續準則。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屬于技術難度、運作成本都相比于傳統物流更高的物流類型,以致運輸費用價格偏高[3]。電商平臺、貨物供應商以及消費者都會承擔運輸費用,但費用高就會導致行業競爭力下降,進一步引發物流公司業務無法順利推進,影響公司收益。綜上所述,快速發展冷鏈物流技術,降低運作成本,提高行業競爭力是保持冷鏈物流可以持續運作,不被行業競爭淘汰的必要路徑。
2.3物流模式的構建。冷鏈物流需要構建一套更加符合貨物特點的運輸模式。構建這類物流模式需要以下幾點:第一,在多個地區建立貨物保鮮倉庫。生鮮農產品保質期較短,易磕碰損傷。因此,在當地建立貨物保鮮倉庫,把貨物集中運輸到當地保鮮倉庫減少貨物運輸次數,降低因多次運輸導致變質或磕碰概率。且因各地方對貨物需求量和需求時期不同,一批次運輸適量超出消費者需求的生鮮農產品至當地保鮮倉庫中,既能減少運輸次數降低運輸成本,還能更加快速供應當地消費者需求。保鮮倉庫需要按照規定建設,例如保鮮倉庫的溫度要根據不同貨物精準調節、貨物存放要做到生鮮與其他農產品分開存放等。第二,保證貨物在運輸過程中可以持續被監測到。冷鏈運輸本身因為復雜的技術及要求,在運輸過程中需要經過多道工序。從產品到達保鮮倉庫至產品消毒保鮮,再到產品出倉送往到運輸工具過程中,都要確保運輸環境合格,運輸工具在運輸產品過程中應嚴格密封,在到達目的地之前保證運輸工具的儲藏環境。保證運輸過程不會影響產品品質。生鮮農產品會涉及的食品安全問題較為寬泛,因此,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各部門管理人員嚴格把關、層層監測,保證產品的安全性,避免因食品安全問題帶來的隱患。第三,對信息的把控,如上文所說,生鮮農產品保質期短、易磕碰、易變質。而各地消費者對各類生鮮農產品的偏好是電商平臺以及冷鏈物流方應了解的重要信息。在模式構建第一步中提到,冷鏈物流方可以提前運輸適量超出消費者需求的貨物,達到更加快速供應且降低運輸成本的目的。而掌握保鮮倉當地消費者偏好是實行這個方案的重中之重。當地消費者對各類生鮮農產品購買頻率以及購買數量都可以直接反饋到冷鏈物流方,計算出合適的產品和合適的數量就可以在貨物處于新鮮狀態時運輸到消費者手中。綜上,冷鏈物流模式的構建需要重點關注生鮮農產品的狀態,一切模式都需在保證貨物新鮮不變質的基礎上進行建設。
3.1完善專業合規的生鮮農產品電商平臺。根據數據顯示,2021年生鮮市場規模達到3117.4億元,同比增長18.2%。由此可見,電商平臺逐步成為銷售生鮮農產品的新搖籃。2021上半年盒馬鮮生、京東生鮮和每日優鮮分別位列2021上半年生鮮電商平臺指數TOP10的前三位,消費者認為這三個平臺相對更符合他們對生鮮電商平臺的要求。根據數據顯示,消費者更偏好物流、品質、服務更好的平臺,因此,電商平臺在物流配送,供應商選擇、服務質量等問題上都需要進行專業合規的整改。首先電商平臺需要選擇優質物流平臺合作,既保證配送速度,又保障食物質量??蛻暨€可以在下單時選擇配送時間,而物流需要在這個時間段范圍內配送。其次,生鮮農產品電商行業被詬病最多的便是食品質量問題,因此選擇優秀的供應商,保證電商平臺銷售食品的質量至關重要。最后,客戶服務要嚴格把關,每一位客服工作者都需要經過專業培訓,與客戶交流時要對所售商品足夠了解,對客戶問題盡心解答。電商平臺應響應國家政策,順應時代發展,使電商平臺更加合規專業。
3.2強化管理和升級技術。冷鏈物流因運輸貨物特殊性,管理要嚴格于傳統物流很多,也因為管理內容較多,在制定管理管理條例時需要多方面考量。在冷倉中食品停留時間、倉內各品類產品適宜溫度、管理人員及基層工作人員工作內容和身體健康,運輸路線、運輸人員、運輸工具等都需要進行分類管理。在物流運輸這一部分因為法規不完善,很多二、三級城市利用眾包形式配送產品,直接破壞冷鏈物流過程中對食品的保護措施,使食品在運輸最后一步缺失保障。因此,冷鏈物流管理不僅需要在冷鏈包裝發貨等方面進行管理,在運輸過程中更需要注重對運輸流程各節點的監測,完善冷鏈物流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此外,在嚴格管控冷鏈物流的基礎上需持續對冷鏈物流技術研究升級,冷鏈技術的升級意味著企業營收升高、成本下降,最重要的是食品在運輸過程中安全性提高。要多吸收相關技術人才,為技術升級提供相關設備及資金支持。綜上,冷鏈物流企業管理層需先制定新的管理計劃,之后對各層進行規范管理,最后形成完整的管理模式。而冷鏈物流在技術上的革新需要大量人才以及大量時間不斷研究,達到技術升級的目的。
3.3注重冷鏈物流管理規則。冷鏈物流管理規則不僅是為約束以及管理冷鏈物流方工作,更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使電商平臺、冷鏈物流和消費者都受益。因此,冷鏈物流管理規則,平臺、物流、消費者三方都應當重視。電商平臺在選定冷鏈物流合作方時,重點關注冷鏈物流管理條例,冷鏈管理條例越規范,冷鏈物流企業工作人員在工作時專業性越強,電商平臺在物流問題上顧慮越少,消費者收到因物流不規范引起的產品問題越少。綜上,冷鏈物流管理規則可以列為電商平臺尋找物流合作方的考察標準,既可提高物流合作商的合作門檻,還可以倒逼冷鏈物流公司重視企業管理。
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與生鮮農產品電商平臺起到相互促進作用,冷鏈物流技術發展以及管理優化都會影響冷鏈物流的效率和質量。而消費者選擇電商平臺時除產品質量外最注重的就是物流服務,而冷鏈物流的效率和質量也是電商平臺選擇物流合作方重要考量指標。C
引用出處
[1]張蓉.新零售時代生鮮農產品“智慧+冷鏈”物流發展路徑探究[J].商業經濟研究,2022(09):112-115.
[2]張建軍.生鮮乳制品冷鏈物流模式評價及構建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5(11):29-33.
[3]謝晶,譚明堂,楊大章,梅俊.我國漁業倉儲保鮮和冷鏈物流發展現狀[J].包裝工程,2021(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