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煒

任 煒.甘肅省林業生態保護可持續發展路徑探析[J].南方農業,2023,17(18):-236.
摘 要 林業生態保護在甘肅省具有重要的生態、經濟和社會價值。為了給甘肅省林業生態保護提供有益的指導和啟示,闡述了甘肅省林業生態保護的發展現狀,分析了當前甘肅省林業生態保護面臨的問題,提出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科技創新與技術支持;政策法規與管理體制改革;借助網絡途徑,強化民眾林業生態保護意識”等推動甘肅省林業生態保護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 林業生態保護;可持續發展;甘肅省
中圖分類號:S718.5;F326.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8.075
林業是甘肅省重要的生態資源和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功能。然而,長期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甘肅省林業生態環境受到了不小的挑戰。為了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成為當務之急。本文旨在探討甘肅省林業生態保護的可持續發展路徑,通過分析現狀和問題,針對性提出相關的發展路徑,以期為甘肅省林業生態保護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1 甘肅省林業生態保護發展現狀
1.1 甘肅省林業資源概況
甘肅省地處中國的西北部,介于北緯32°11′~42°57′、東經92°13′~108°46′,總面積42.58萬km2,地域遼闊,擁有豐富多樣的林業資源。截至2020年底,甘肅省擁有廣泛的國有林地,總面積達到475.66萬hm2。其中,喬木林地243.06萬hm2,約占總面積的51.10%;竹林地0.90 hm2,面積相對較小,占比為0.000 019%;灌木林地則占據212.71萬hm2,占總面積的44.72%;其他林地19.89萬hm2,占比為4.18%。這些國有林地主要分布在甘南州、武威市、隴南市和酒泉市等地[1]。甘肅省也積極推動人工林資源的發展,通過植樹造林和撫育管理等措施,人工林面積不斷擴大,截至2022年已達到126.56萬hm2。這為木材、竹材等林產品的供應提供了可靠基礎。
1.2 林業生態保護現狀
當前,甘肅省面臨著許多挑戰,包括自然環境、氣候變化、資源開發等多方面的壓力,這些都對林業生態保護造成了影響。1)甘肅省的自然環境復雜多樣,包括高山、草原、戈壁、河谷等多種地貌類型。這些不同的生態系統在生物多樣性、植被分布和土壤特性方面存在差異,因此需要制定不同的生態保護策略。一些地區的天然森林面臨著過度采伐、非法砍伐等問題,導致森林退化和生態系統失衡。2)氣候變化對林業生態保護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甘肅省的部分地區已經出現了降水不足、干旱頻發等極端氣候事件,這對植被生長和水資源供應構成了威脅。氣候變化也可能導致生態系統的重構,影響物種分布和生態鏈的穩定性。3)資源開發活動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林業生態保護,如森林砍伐、野生動植物走私、礦產開采和水資源開發等。這些活動可能導致森林面積減少、生境破壞、生態系統崩潰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問題。為保護林業生態環境,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推動可持續資源利用,加大執法力度,實施生態補償機制等,平衡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利益,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2 甘肅省林業生態環境問題
甘肅省作為中國西北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其林業生態環境面臨一系列問題和挑戰,這些問題不僅對地區的生態平衡產生了影響,還阻礙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1)生態系統的脆弱性是一個主要問題。甘肅省的一部分地區位于干旱帶,氣候條件相對惡劣,土地易發生水土流失和沙漠化。長期以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過度放牧等活動導致了土地退化,植被破壞,生態系統受損。2)生物多樣性喪失是另一個重要問題。甘肅省是中國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之一,擁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然而,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和農業的擴張,野生動物棲息地不斷受到威脅,一些珍稀物種瀕臨滅絕。這不僅損害了生態平衡,也影響了生態旅游和科學研究的發展。3)水資源問題也對甘肅省的林業生態環境構成威脅。氣候變化和過度抽取地下水資源導致部分地區的水資源緊缺。這不僅對植被生長和生態系統的恢復產生了負面影響,還限制了農業和林業的發展。4)生態保護政策和法規的不完善也是一個問題。如表1所示,盡管甘肅省已發布了一系列的政策用于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但實際的執行和監管存在不足,導致一些生態環境違規行為難以有效遏制[2]。
3 甘肅省林業生態保護路徑研究
3.1 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
甘肅省的林業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緊密的關系。1)林業資源作為自然資本,為甘肅省的經濟增長提供了堅實的支持。木材、竹材、野生藥材等林產品的采集和加工業,以及生態旅游產業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的就業和經濟發展。2)過度開發和不合理利用林業資源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從而威脅到未來的可持續發展[3]。
發展生態旅游業是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一種有效方式。甘肅省內的祁連山區域,擁有壯麗的自然風景、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獨特的地理環境,是一個天然的生態旅游勝地。通過開發和推廣生態旅游,可以吸引游客前來欣賞自然美景,同時創造就業機會,為當地居民提供可持續的經濟收入。此外,發展林業生態產業也是協調發展的一部分。加強林產品的深加工,推動木材加工、竹編制品制作等產業的發展,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這不僅有助于提高林業資源的經濟價值,還可以減少資源浪費,降低環境負擔。
要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協調,需要建立嚴格的監管體制,確保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和利用。政府部門可以制定相關政策,加強資源管理,支持生態友好型企業的發展。同時,社會各界也應該積極參與,推動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普及和實踐,共同為甘肅省的林業生態保護和經濟繁榮貢獻力量。
3.2 科技創新與技術支持
通過衛星遙感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應用,可以實時監測和管理甘肅省的林地資源。這項技術可以幫助從業人員識別林地的變化,監測植被健康狀況,追蹤野生動物遷徙等,從而更好地推動林業生態保護可持續發展。GIS和遙感技術在覆蓋了甘肅省景泰縣的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三北工程)中得到了應用,并在該體系的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三北防護林體系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4-5]。
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建立數字化林業管理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和資源管理的高效協同。近年來,甘肅省林業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顯著進展,成為西北地區林業信息化建設的典范。甘肅林業網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獲取甘肅省林業信息和辦理林業政務的主要渠道。全省林業行政審批已全部實現線上處理,網上辦公、遠程會議已經成為工作的常態。各項關鍵任務都有專門的網頁欄目,包括局長信箱和林業專家在線等互動平臺,每年平均回復網民咨詢超過500次。網站每年發布信息超過1萬條,總點擊量已超過3 000萬次,已連續七年被評為全國林業十佳網站。同時,還創建了“甘肅林業”的微信和微博公眾號,每年發布信息超過200條,關注人數已超過1 000萬。
3.3 政策法規與管理體制改革
甘肅省在林業生態保護方面,通過制定政策法規和改革管理體制,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的路徑。不同地區的政策法規和管理體制會因地制宜,以滿足當地的特殊需求。近幾年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相繼印發了多項重要文件,包括《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實施意見》《甘肅省林業和草原局2023年法治建設工作要點》,以及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等。祁連山區域的政策法規和管理體制改革是甘肅省生態保護的一個亮點。該地區被列為國家生態保護和建設重點區域,因其獨特的生態環境而備受關注。甘肅省人民政府加強了對祁連山區的環境保護,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生態保護政策,包括禁止亂砍濫伐、保護野生動植物、限制污染排放等[6]。
保護林業生態甘肅省還需要建立健全林地權屬、管理、監管和保護體系,推動編制全面的林地利用規劃,確保土地使用合理。同時要支持農民和合作社積極參與林地管護,提供技術培訓和經濟激勵,鼓勵他們加入生態修復和林地保護的隊伍。政府須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強化法律意識,加強執法隊伍建設,確保森林資源的合法權益。此外,要建立信息化監管系統,加強對林地的監控和巡查,及時發現和處置違法行為。推動林地的多功能利用,促進生態旅游和生態產業的發展,以實現經濟與生態的雙贏。
3.4 借助網絡途徑,強化民眾林業生態保護意識
在當今數字化時代,互聯網成為信息傳播和社會互動的重要平臺,也為林業生態保護意識的強化提供了新的途徑和工具。借助網絡途徑,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可以更加高效地宣傳林業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引導民眾參與生態保護工作,推動林業生態保護可持續發展。利用互聯網,政府部門可以建立多樣化的宣傳平臺,包括官方網站、社交媒體、移動應用程序等,以覆蓋不同年齡和興趣的用戶群體。這些平臺可以定期發布關于林業生態保護的信息、新聞、教育資料和活動通知,將生態保護的理念傳遞給更廣泛的受眾。
為吸引民眾的興趣,政府可以采用創新的宣傳方式,例如制作生動的宣傳視頻、互動式網頁應用程序、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體驗等。這些新穎的方式能夠更好地吸引年輕一代,激發他們的環保熱情。利用網絡平臺,政府和相關機構可以開發教育性的游戲和應用軟件,讓民眾在娛樂的同時學習有關林業生態保護的知識。例如模擬森林管理和生態平衡維護的游戲,增強民眾對林業生態的了解和關注。
社交媒體平臺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具有廣泛的影響力,政府可以通過這些平臺實現與民眾的直接互動,回答問題、解釋政策、傾聽民意,從而增強民眾的參與感和信任度。利用在線平臺,政府可以發起眾籌和在線生態項目,讓民眾直接參與林業生態保護工作,例如支付寶中的螞蟻森林項目。這樣的項目不僅提供經費支持,還將林業生態保護融入日常生活,強化了人們的環保意識。
4 結語
林業資源承載著經濟、生態和社會的多重責任。甘肅省雖然擁有豐富的林業資源,但也面臨著生態環境問題,必須在保護與發展之間找到平衡點。甘肅省的林業生態保護需要多方合作,政府、社會、企業和公眾都肩負著重要的責任。科技創新、政策完善、社會參與和教育宣傳都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特別是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應用為生態保護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可以更廣泛、更深入地傳播保護理念,引導更多人參與其中。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才有信心實現甘肅省林業生態保護的可持續發展,為未來的綠色家園留下寶貴的遺產。
參考文獻:
[1] 張衛軍,翟劍.甘肅省林業產業中林場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3,52(6):140-142.
[2] 呂霞.《甘肅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出臺[N].甘肅經濟日報,2021-12-09(1).
[3] 劉建超.論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甘肅省為例[J].山西農經,2022(6):122-124.
[4] 席忠誠,暢杰.新時期林業科技創新策略探析[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1(6):74-77.
[5] 洪家宜,安琪.綠色長城 守望“三北”:中國“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J].地球,2021(2):32-39.
[6] 王有盛,張晶.加強林業生態保護 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以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例[J].鄉村科技,2022,13(3):82-84.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