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吉
近年來中國文化軟實力日益彰顯,文化自信不斷提升,展現在世界眼前的傳統文化魅力代表著中國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作為多民族的國家來說,在文化資源積累上有著天然的優勢,特別是中國西藏擁有著讓世界所驚嘆的藏文化。藏族作為中國少數民族地區,其擁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其文化藝術內涵博大精深。藏族文化資源也是藏族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藏醫藥、藏戲再到藏族手工藝品等匯聚成了特色鮮明的民族文化。以人為本、革命先進、科學理性是馬克思主義所首倡的文化,是以人為本的文化,世界局勢下的民族文化、百般豐富的和諧文化。在今天,我們不僅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建設西藏,更要繼承、發展和發揚西藏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優秀的文化鼓勵每一位公民,激勵新一代青年人,凝結更廣泛的思想力量。
文化以各種形態映射到整個地區、日常生活和行為能動性等各個方面,成為社會發展的軟實力。社會的發展是經濟、政治、文化的協調發展,在脫節的先進文化社會中,經濟發展沒有持久的動力,政治也沒有長期的穩定性;另一方面,政治和經濟反作用于文化,這也是社會主義文化需要建設的理論源泉。
馬克思主義文化觀是在唯物史觀的基礎上對文化的社會地位和作用及發展規律的科學揭示與歸納,具有解放人、塑造人和發展人的文化指向。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所提出的馬克思主義四觀就有提到文化觀,現階段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在進入新世紀時,國內外文化環境不斷產生新的變化,在中國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文化發展的基礎。《〈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講到:“理論在一個國家的實現程度,總是取決于理論滿足于這個國家需要的程度”,增強公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方面。民族問題是更加重要的國家解放和發展這個總問題的一部分,并不具有獨立決定性的意義,西藏作為本民族傳統文化氛圍及其濃烈的地區,藏族人民不僅肩負著傳承和發揚本民族文化的歷史使命,同時具備著要將馬克思主義文化觀與宗教相適應的任務。
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被中國共產黨論為起點,依據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闡釋文化的本質,聯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屬性和基本國情,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從歷史上而言,西藏經歷了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兩個重要階段,反映出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解救和發展西藏,青藏高原也只有在黨和政府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奮斗中才能發展。西藏自治區多年來不斷加大文化產業發展投入,提升文化產業人才建設,為西藏文化產業發展創造了前提,這離不開西藏政府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并以此為契機推動社會的協調發展。馬克思主義文化觀是在生產生活實踐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往,以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的多樣性需求為導向,結合專有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具有先進性、科學性和革命性的明顯特征。西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資料的不斷豐富是以經濟發展為動力,同時,物質基礎決定精神力量,作為精神又影響物質發展,這體現了社會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性的、全方位的發展。在西藏經濟日益好轉的情況下,許許多多的文化潮出現,紛至沓來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斷地提高,這就要求應具有正確的文化觀,堅決維護馬克思主義文化觀作為自身的文化使命。

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占據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涉及到國家安全層面,就要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意識形態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特別是政治文化的具體化表現,隨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和國際社會的進一步的交流互動,國內的主流文化逐步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當然,多元文化的進步對促進社會主流文化的旺盛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多元的文化對我國意識形態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嚴重威脅到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發展和建設。因此,新時期必須加強馬克思主義有關的理論宣傳教育,以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為指導,堅持文化自信,牢牢把握和維護國家意識形態領域的安全,保障國家以及社會的安定和諧。中國西藏地處西南邊陲,西藏的良好發展離不開邊疆安全,維護邊境安全、保障國家安全、凝聚統一各族人民,是西藏政府在建設中的重要內容,也是西藏各級政府的崇高使命。在西藏地區進行文化建設,傳播馬克思主義,讓西藏人民充分認識到西藏地區是國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沒有黨中央對于西藏地區的扶持與其他各地區對西藏地區的幫助,西藏就不會迅速地發展。在多年來持續地抵制以十四世達賴集團代表的分裂勢力的過程中,西藏地區總體趨勢是穩定和諧的,上至黨政領導干部思想積極性向黨,以馬克思主義信仰為主,下至農牧區域基層駐村工作隊和各級宣講團的推廣,以及各類對農牧民頒布的優惠政策,使得越來越多的藏民和下一代具有一定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馬克思主義信仰,使得西藏的發展更進一步推進。
中國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加強建設,強大的精神文明是不可動搖的保障。我國目前擁有五十五個少數民族的人民在共同生活,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同民族人民的社會習慣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因此發生沖突的幾率依然存在。據此,有必要在西藏地區進行文化建設,堅持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發揚忠誠團結友愛精神,使得不同民族和藏區人民互相了解溝通,再互相理解,從而避免被“冒犯”,造成沖突或激化,生活在藏的其他民族,在盡快適應和融入西藏生活的基礎上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建和諧社會。這也有助于鞏固西藏是祖國不可分割的堅定地位,進一步提升西藏人民對國家的認同感和使命感。對維護民族團結,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激發民族自信心有巨大影響。
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高度重視文化建設,進一步強化馬克思主義文化發展理念,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全面與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西藏各地區文化產業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各級政府結合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學習,關于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新時期社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內容,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依據總體環境氛圍和優質的地理環境下,黨和政府將西藏地區的經濟著力點放在推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上,例如:發展阿里的象雄文化、昌都的卡若遺址、林芝的自然風光、拉薩的歷史文化等,目前西藏地區各類文化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
西藏確定了統一思想、明確職責的方針,積極學習和繼承高原地區特有的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有效地抵制外部勢力的不利影響。能夠將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與西藏的實際相結合,并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2019年尾西藏已消除了絕對貧困,據此西藏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基層縣區的領導干部,認識到了發展基層文化的重要性,著力推動基層文化繁榮發展,服務好、實現好新農村的宏偉目標,自覺增強責任意識,樹立發展文化也是發展生產力的關鍵。提倡各類高校農牧專業的大學生把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加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要有具體性的堅持從實際出發,同時加大對西藏自治區的政府資金投入,確保文化事業發展,特別是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要確保各類有一定影響力的大眾文化活動經費的投入,對主要面向基層群眾的文化館、文化站以及共享圖書展等公益性的文化單位,提供一定的保障資金。
在文化人才方面,進一步招收壯大各類專業性強、群眾基礎好的民族藝術類團體,注意接收受過大學教育具有一定藝術天賦的人才,加快推動非物質文遺產的傳承和發展,使熱巴、洛巴、門巴、僜人等藏內其他少數民族的舞蹈與文化逐步走向中國、走向世界,進而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實現。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進一步提高高校大學生人文社會科學類的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對從事民族類和藏學以及近現代史研究的學生,實施一定的針對性培養對文化產業的研究和創作型開發創作相關的文化產品,開發文化創作相關的藏地文化產品,大力推出一批批反映西藏人民生產生活現狀、膾炙人口的文化藝術精品,不斷滿足西藏人民對物質和精神的需求。當前西藏文化產業發展結合旅游產業、農業產業等成為西藏全面建設新格局的重要發展道路。
堅持馬克思主義文化觀,代表了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也是提升建設社會主義先進能力的重要依據。建國以來西藏地區文化建設有著重要的價值。黨中央一直堅持在社會主義方向下繼承和發揚藏族文化。堅持社會主義文化并不是要消滅藏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用漢族文化代替,是運用馬克思主義文化觀思想,科學地分析、引導藏族文化的發展,讓其在保留本民族特色的同時符合社會主義方向。想要繼承和發揚藏族文化,需要堅持社會主義引導,正確認識藏族文化中的優良傳統與成果并將其保留,剔除屬于過去封建宗教思想的糟粕,保護優秀的傳統文化。例如:高校西藏大學生和在藏工作的干部都要學習藏文、使用藏文,這展現了黨中央對藏族文化的重視、保護與傳承。
總的來看,經過民主改革的洗禮,西藏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加之時代的變革又對人民精神產生了一定影響,回顧歷史,學習和鞏固馬克思主義文化觀是必然的,滿足物質需要是創造性的,滿足精神需要體現理論深度性和開闊性,在這樣的基礎上文化建設便成為當務之急和未來發展之需,堅持馬克思主義文化觀是不可動搖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