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蝦,大部分人會將其定義為“弱小的無脊椎動物”和“美味的食物”,心想這些小蝦米也翻不出什么浪來。
然而,人們還是低估了蝦的能力。有一種蝦雖然體形微小,卻從來不是默默無聞,它發出的聲音甚至超過了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藍鯨,它便是手槍蝦。
手槍蝦又叫嘎巴蝦,并不特指一種蝦,而是鼓蝦科的統稱。這些蝦體形中等偏下,體長3~5厘米,一般生活在熱帶海域的海底,種類約達500種,且不同種類只在外觀和顏色上有細微差別。在沿海地區,手槍蝦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美食,油炸、白灼、生腌,無論哪一種做法都有人喜愛。
手槍蝦是世界上發出最響聲音的動物之一。一般來說,人們正常說話的聲音通常在40~60分貝。夏天,知了的聲音足夠擾人,卻最多120分貝。藍鯨的叫聲達到188分貝,在水中能夠傳播數百公里,而手槍蝦發出的聲音比藍鯨更高,達218分貝。
218分貝是什么概念?以人為例,超過100分貝的聲音就會引起生理上的不適,超過130分貝就會造成耳膜不可逆的損傷。那么小小的手槍蝦,是如何發出如此高分貝聲音的呢?
奧秘就在它那兩個不對稱的螯足。手槍蝦其中一個鉗子“巨大無比”,足有身體一半那么大,和身體完全不成比例,另一個鉗子是正常尺寸。它們發出的高分貝聲音,是由較大的鉗子上下兩部分閉合撞擊產生的,也就是說,手槍蝦只是打了個“響指”。
人們把手槍蝦發聲的過程喻為“開槍”。手槍蝦的大鉗子上,有一個可活動的關節,當活動關節豎起來,留下的凹槽里面會蓄滿水,隨后鉗子兩部分迅速咬合,對水產生作用力。由于壓力差,原本處于手槍蝦鉗子凹槽里的水會以每小時114千米的速度噴射而出,發生空化作用,形成空化氣泡,氣泡就是射出的“子彈”。最終氣泡破裂,就會產生218分貝的爆炸。與此同時,在極短的時間里,氣泡溫度會飆升至4800℃。
這樣的力量對人類是沒有任何傷害的,畢竟持續時間極短,但對小動物來說,空化產生的沖擊波完全可以將其擊暈,甚至直接擊殺。手槍蝦就是利用這個原理,一次次擊暈獵物并拖走吃掉。
有人提出質疑,既然大鉗子這么好用,為什么手槍蝦不做“雙槍蝦”呢?
事實證明,手槍蝦的一只鉗子用來防御,另一只則作日常使用,比如拖拽和撕扯食物,所以“單槍上陣”才是最有利的生活方式。
并且有研究表明,手槍蝦其實擁有用不完的“武器裝備”——它的巨型鉗子會左右更換。就是說,如果手槍蝦左邊的大鉗子出現損傷脫落,就會刺激右邊的小鉗子生長,而左邊則發育成照顧吃喝的小鉗子。“手槍”從左手換到了右手。
除此之外,手槍蝦還有一個神奇的地方。有些手槍蝦是已知唯一具有真社會性結構的水生物種,它們和蜜蜂一樣,擁有非常復雜的社會結構。一個手槍蝦群體中有300多個成員,各司其職,相互庇護,共同生活。一個群體中通常只有一個王后和一個雄性手槍蝦負責繁殖后代,其他成員則承擔起照顧幼蝦和保衛家族的責任。
手槍蝦的社交能力,也體現在和其他物種的相處中。有研究表明,一些手槍蝦會和蝦虎魚建立互惠互利的共生關系。手槍蝦負責房子的建造和日常維護,蝦虎魚則提供安保服務。展現到實際情況中就是,由于手槍蝦視力比較差,當有危險來臨的時候,蝦虎魚會用特定的尾巴動作來提醒手槍蝦,隨后兩者一同回到手槍蝦建造的房子躲避危險。
手槍蝦真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生物群體,如果下次在餐桌上見到它們,我們除了享受美食,會不會好奇地翻看它們的大鉗子呢?
(作者怪羅先生為科普類公眾號“怪羅”的主要編輯)
(編輯 陳珂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