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進軍
近年來,互聯網在我國發展迅猛,對各行各業帶來了重大影響。新聞媒體作為重要的新聞傳播載體,其發展方向也在互聯網的加持下產生了巨變。新型新聞傳播媒體不斷涌現,改變著新聞媒體的傳播形式,要求新聞從業人員充分掌握新時代新形勢下媒體的特點,不斷優化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尤其是在新時代新形勢的大潮流中做好新聞報道工作,傳播更具高價值的新聞信息,為民眾帶來更多真實可靠的信息內容。
新形勢下媒體傳播呈現融合態勢,并要求全面凸顯媒體傳播的重要優勢和特點。為滿足受眾閱讀需求,新聞已經由原有的表現形式逐漸轉變成視聽與語言相互融合的狀態,這種形式更能帶動受眾積極閱讀、了解新聞的大意,充分提升新聞傳播重要價值,優化媒體傳播的有效性。
以中衛市新聞傳媒中心融合發展為例。2014 年8月,中衛市委整合原中衛日報社、中衛廣播電視臺、中衛新聞網三家市級新聞單位,組建成立了中衛新聞傳媒中心(保留中衛日報社、中衛廣播電視臺呼號)。為了更好地滿足受眾多元需要,傳媒中心在原有的《中衛日報》、中衛電視臺綜合頻道、中衛綜合廣播、中衛新聞網的基礎上,開辦了中衛交通音樂廣播、“云端中衛”客戶端、中衛發布官方微信微博矩陣等平臺,形成了集紙質媒體、視頻媒體、音頻媒體、網絡媒體為一體的“一報一臺一網一端兩頻率+新媒體”的全媒體平臺。而這也要求在融媒體時代,記者要從技能、功能、思維三個方向進行轉型,全面適應新舊媒介融合。
在這種融合的趨勢下,新聞記者要改變原有新聞素材采集方向,由原有的以事件為根本,到當下的以用戶需求為根本,這種媒體宣發的形式變革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些無效的新聞信息,使新聞信息的時效性和真實性有所減弱。面對如此變革,必然要求新聞記者在堅持“內容為王”不變的基礎上,充分結合受眾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新聞撰寫和采編的改進與優化。
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新聞媒體行業環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也是媒體行業必須正視的現實。一方面,媒體融合必然是建立在一系列的新型媒體和技術基礎上的。這種融合形式必將改變傳統新聞傳播環境,不再僅僅依靠報紙、電視、廣播等媒體資源進行新聞傳播。很多新型媒體平臺的涌現,融入了多元媒體載體,使得媒體傳播環境發生了巨大改變。
以中衛市新聞傳媒中心為例,融合前的傳統媒體時代,電視、廣播、報刊記者各自的工作涇渭分明,大家交匯甚少,只需做好“分內工作”就可將其劃分為合格記者的范疇。而在媒體融合的時代,如果一個記者不會使用多種媒介生產多元化的“新產品”,便不能適應媒體行業的需求。所以,媒體融合后,中心成立全媒體編委會,加強對全媒體產品的策劃和審核,加大對采編人員的教育培訓、轉型轉崗,常態化組織培訓學習和全媒體重大主題報道崗位練兵活動,著力培養具有全媒理念和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另一方面,隨著行業環境的發展,在新聞傳播和產出中,也必然會影響整個信息的整合形式。在信息的整合上,由原有的實地采訪逐漸轉變為線上進行信息搜集匯總處理,提升新聞信息整合的成效和速度,隨之而來也會影響信息的真實性,這也是媒體融合形勢下行業環境逐漸變化的具體表現。除此以外,在媒體行業環境發生改變的同時,很多新型媒體企業也在積極作出應對,不斷調整內部的管理機制,以應對新環境對各個企業所提出的根本要求。
除了行業的環境發生變化外,在媒體融合的趨勢下,受眾對新聞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地發生變革。傳統新聞產生過程中受眾往往依靠傳統新聞的產出來決定閱讀的內容。隨著越來越多新型媒體的涌入與多元媒體的融合,受眾的閱讀選擇路徑越來越廣,閱讀方向也在發生改變,逐漸轉變至娛樂化閱讀以及淺層閱讀,雖然也能為新聞記者提供一定的指導方向,但總體來說,這種閱讀的形式往往會影響傳統新聞記者在新聞產出時的著重點。
這就要求記者合理選擇媒體形式進行報道,除了單一的文字、聲音以外,還可通過圖像、視頻等形式進行新聞信息的傳播。中衛市新聞傳媒中心融合后,隨著平臺和宣傳媒介的增多和不同,記者不僅要具備基本的新聞采編能力,同時要有良好的新聞策劃、節目錄制、編輯能力,并能根據所發生的新聞事實的特點及受眾的群體需要,選擇更能被受眾接受、喜歡的新聞產品并在適宜的媒體平臺發布,讓受眾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這樣不僅豐富了新聞的傳播路徑,同時還增進了媒體和受眾之間的互動聯系,縮短二者之間的距離。
新聞記者還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在大量新聞內容中甄選,選擇有價值、高質量的新聞信息滿足受眾的閱讀需求,如此一來,也加大了新聞記者進行新聞采編和傳播的難度。在傳統媒體時代,記者采集、編發一條新聞往往2至3個小時就夠了,但如今,采集、選擇、分析研判、加工制作等環節需要耗費記者大量時間和精力。這也給傳統新聞記者提出了更大挑戰:是堅守本心,還是進一步進行變革迎合受眾,是所有新聞記者必須認清的一點。
在媒體融合的時代趨勢下,新聞記者作為傳遞新聞信息的重要輸出載體,充分正視媒體融合的變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幾年,中衛市新聞傳媒中心積極探索、努力發展,新媒體產品大量涌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各具特色的發展格局業已形成。平臺完成了搭建,記者就要積極跟上媒體融合時代的步伐,不僅在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及能力架構上作出改變,朝著融采、寫、攝、錄、編、網絡設備操作技能于一體的復合型人才轉變,還要學會用熱點事件進行媒體營銷、品牌推廣,生產出更高質量、多元化、符合社會受眾需求的信息產品,以適應瞬息萬變的新媒體環境。此外,還要向書本學習、向他人學習,學習理論知識,提升實踐能力,成為名副其實的學習型記者。
中衛市新聞傳媒中心融合發展的事實證明,新聞記者必須充分優化自身的工作職能。這就要求新聞記者積極做好自身的職業能力建設,與時俱進地進行優化和創新。這樣不僅能夠督促從業人員積極接觸新知識、新領域,掌握媒體融合背景下的各類新技能,促進能力提升,也能使從業人員全面適應媒體融合的要求,逐漸成長為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全能型記者。
新聞記者正視媒體融合的另一個重要意義,便是能夠充分為新聞傳播提供更為多元的傳播路徑。很多記者在新聞采編和創作中,面對媒體融合的重要趨勢,也在積極思考,如何巧妙地將一篇新聞充分傳遞到多元的新聞平臺載體上,使更多受眾閱讀到新聞內容,提高新聞傳播時效性和質量。尤其一些時效性較強的新聞內容,如果不能及時進行傳播,那么這些新聞便變成了無效新聞。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新聞記者通過積極的正視和轉變,往往能夠進一步拓展新聞的傳播渠道,尋找更為高質量的傳播路徑,以促進新聞能夠實現高效傳播和時效傳播。
新形勢下,媒體融合雖然帶來了一系列傳播機遇,但也形成了一系列融合風險。新聞記者要通過正視媒體融合的新形勢,積極應對一系列的媒體融合風險。主要風險表現在兩大方面。一是媒體融合會產生信息的失真風險。一些新聞媒體為了提高閱讀流量,往往會斷章取義,將一些碎片化的信息進行報道,新聞信息失真,缺乏了真正的傳播價值。這種不良的傳播影響使得受眾對新聞傳播行業的印象逐漸發生改變。二是新聞傳播會產生一定的輸出風險,對社會輿論的引導效果有待觀察。很多新聞信息逐漸帶有一定主觀性,傳播時逐漸受到新聞記者個人意識干擾,降低了輸出質量,只有新聞記者正視這些風險之后,方能做出良好的應對。
面對媒體融合趨勢,新聞記者一定要充分樹立媒體融合新思維,以強化自身對媒體融合的認知,同時進一步加快自身的學習腳步,增強對行業變化形勢的感知能力。意識決定行為。唯有新聞記者做好自身思維意識的改變,方能打破固有思維模式,以更為時代化、現代化的專業能力,為受眾傳播優秀新聞作品。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新聞記者作為重要的專職人員,要積極了解媒體融合背景下所發生的一系列變革因素,思考如何進行自身的優化和改進,敏銳察覺這一環境背景對新聞記者所提出的各項要求,充分做好自身的融合思維轉變工作,以全面應對時代潮流對自身提出的重要挑戰。新聞記者也要積極乘勢而上,為新聞行業發展作出一份貢獻。
針對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傳播的一系列風險,新聞記者要堅守職業初心,以良好的新聞職業素養傳遞真實事件,還原事件的本貌,使大眾能夠了解到新聞的本質,真正落實新聞采訪與傳播的初衷。雖然媒體融合形勢下,受眾的閱讀需求有所變化,但新聞之所以具有重要的價值,其根本意義也在于深入事件的第一線,收集最為真實的信息并傳遞給廣大受眾,決不能造謠和夸大新聞事實,否則不僅會影響整個行業內部信息的真實性,影響受眾對行業的口碑和風評,也會使采訪對象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在互聯網時代,很多網暴事件要引起新聞記者注意,必須充分做好新聞事件的還原報道,正確引導輿論風向。針對一些不良輿論導向,新聞記者可積極利用自身專業素養,糾正錯誤的風評,提高新聞的真實有效性。對于國家重大事件,也要積極給予報道,確保新聞信息最原本的價值得以彰顯。
新聞記者要充分明確自身定位,積極做好新聞信息的優質傳播工作,盡量減少主觀情緒影響,用客觀事實報道來傳遞新聞信息,切忌融入個人情感,形成不良輿論氛圍,對于一些新聞信息不能妄加評論。尤其在媒體融合的時代背景下,一名優秀的新聞記者必須充分做好自身定位,深入一線,堅持傳遞真實新聞信息,決不能坐井觀天,樂享其成。同時,要在新聞信息傳播過程中加入對事件的理解,并以客觀、真實的方式報道出來。這也是媒體融合背景下對新聞記者所提出的更高要求,不能為博取流量而改變新聞傳播的本質。新聞記者在面對主流媒體的不斷融合和創新過程中,應該積極把握主動權,挖掘傳統媒體被隱藏的功能和價值,進一步提升傳統媒體在新時代背景下的應用優勢,彰顯出傳統媒體的重要媒體價值。
新聞記者要繼續做好媒體行業新聞服務工作,提升自身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以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中脫穎而出,獲得為大眾提供信息服務的權利和自由。新聞記者一方面要充分感知媒體融合對專業技能提出的新要求,優化新聞采編能力、寫作水平及表達能力,同時也要進一步加強自身職業素養建設,提升自身修養。另一方面,新聞記者要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來增長自身的專業知識,盡最大能力接觸前沿技術和內容,全面迎合新趨勢和新變革。媒體融合時代,新聞記者不能謹守原有的新聞能力,而應該朝著復合型人才方向進行努力和奮斗,全面擴充自身的職業技能,利用新技術優勢為媒體傳播貢獻專業力量。
在新形勢背景下,新聞記者作為傳播新聞的重要輸出人員,要謹守職業初心,承擔起時代賦予的重要使命,積極應對媒體融合大趨勢,抓住時代發展的新機遇,不斷優化媒體傳播的重要職業技能,乘勢而上做好自身融合思維的培養工作。同時,應該明確自身職業定位,以傳播優質新聞內容為職業目標,做好自我建設工作,強化職業素養,充分為新聞傳播事業發展作出貢獻,進一步做好社會輿論的引導工作。最終成為國家新聞傳播事業中的一名全能型記者,持續貢獻高質量的新聞精品力作,促進我國新聞傳播行業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