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學文
新媒體發展日新月異,如今已實現了與人們生產生活各個場景的深度融合。短視頻實現了對圖文、音頻、視頻等要素的精簡融合,與互聯網發展規律相契合,依托直觀、立體的方式,有效滿足了人們對多樣化內容的需求,以及溝通、表達、分享等方面的訴求。正因如此,短視頻自誕生以來,用戶數量不斷攀升,并迅速成為公眾社交、娛樂以及信息資源獲取的重要渠道。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 年12 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已達到10.12億。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移動終端的高度普及,社會大眾信息獲取、閱讀、娛樂等的方式習慣發生了極大轉變。過去人們了解新聞的途徑主要包括看報、聽廣播、看電視等,而如今,人們通過手機、平板電腦即可隨時隨地接收自身感興趣的新聞信息。與此同時,過去一篇新聞報道往往是洋洋灑灑數千字再輔以相應圖片,如今則僅需若干分鐘的短視頻,便可完成對繁多新聞內容的生動呈現。短視頻新聞短小精悍、信息量大,可很好地滿足如今受眾碎片化的閱讀需求,加之其還具有較強的社交屬性,能夠滿足人們的社交需求。在此形勢下,傳統媒體應進一步加強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依托短視頻平臺,有效拓寬新聞傳播渠道,提升新聞傳播效果,助力自身健康可持續發展。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51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民達到10.67 億,其中,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到10.31億,而該項數據截至2018年12月只有7.25億。在網絡視頻用戶規模中,短視頻用戶規模達到10.12 億(該項數據截至2018年12月只有6.48億),占網絡視頻用戶整體98.2%,占網民整體的96.5%。可見,近年來我國網絡視頻用戶的增量大多體現于短視頻領域,且新增用戶不斷趨于低齡化、高齡化。
短視頻在各行各業得到推廣應用,主要以“短視頻+”的模式與各個行業領域的信息傳播進行融合發展。比如,在短視頻直播帶貨領域,“短視頻+直播”的營銷模式已成為如今新媒體營銷的一大發展主流。2021 年,抖音舉辦了年貨節、女王節、“雙11”等一系列促銷活動,其中,抖音“雙11”好物節直播總時長達到2546 萬小時,換算下來等于放映了1273 場時長為120分鐘的電影。
在新聞傳播領域,近年來主流媒體陸續入駐各大短視頻平臺,并借助短視頻深化媒體融合。諸如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官媒均在短視頻新聞傳播領域異軍突起,一方面推進了短視頻平臺與新聞傳播的融合發展,另一方面為其他新聞媒體在短視頻平臺新聞傳播方面提供了成功實踐經驗,進而為融媒體轉型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方向。比如,人民日報抖音官方賬號現已擁有粉絲1.6 億,其旗下“人民網”“人民數據”“人民政協網”“人民視頻”等數十個賬號現已構建成短視頻新聞傳播矩陣,總粉絲數達到2 億多,在短視頻新聞傳播領域形成了極強的影響力。
短視頻平臺傳播的視頻普遍偏短,但這并不影響其所呈現內容的完整性及所表達信息的明確性。短視頻可有效利用公眾的碎片化時間傳播信息,擺脫了傳統媒介傳播方式的局限性,促進新聞傳播模式創新發展。比如,通過短視頻平臺可將傳統新聞傳播中的文字、圖片信息以數字、解說、動畫等形式進行展現,革新了過去偏向于圖文形式的新聞信息傳播方式,滿足廣大受眾對新聞信息提出的多樣化需求。與此同時,在發生相關重大新聞事件及社會熱點時,新聞媒體在報道新聞信息時可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實行線上線下聯動模式,推進傳統媒介與短視頻平臺的有機融合,基于此完成新聞信息報道,不僅可保證信息的時效性,還可拓寬新聞傳播渠道。
當今時代背景下,短視頻平臺不斷將多樣豐富的信息呈現于公眾面前,對人們生產生活帶來了顛覆性的影響,積極正向的信息內容可幫助人們養成良好的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但消極負向的信息內容則易為人們帶來不良引導。近年來,各大短視頻平臺在新聞傳播方面不斷加強監管工作,通過對新聞信息的傳播形式、內容、質量等進行全面監管,讓短視頻平臺的媒介影響力作用得到有效提升,為和諧社會構建提供了極大助力。
短視頻平臺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可為信息傳輸、交流互動創造極大便利。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短視頻平臺傳播信息迅速,人們可及時接收到相關的新聞信息,并依據自身的興趣偏好對信息予以點贊、評論或轉發分享。同時短視頻平臺設置有私信、舉報等功能,受眾可利用碎片化時間在短視頻平臺瀏覽自身喜好的信息內容,而對于不感興趣的內容劃過便可。這一系列功能無不為人們進行交流互動、發揮公眾監督作用提供了可靠路徑,并為信息實時傳輸互動提供了有力支持。以抖音平臺為例,平臺為用戶推出的“一起看視頻”功能,讓用戶之間可以一邊刷視頻一邊聊天,不僅滿足了人們的社交需求,還顯著提升了信息實時傳輸互動效率。
雖然短視頻新聞實現了傳統新聞傳播方式的有效創新,但一些新聞媒體采取的制作形式仍較為單一。就當前實際情況而言,一些新聞媒體在借助短視頻平臺進行新聞傳播時,仍局限于對已報道的新聞事件進行剪輯傳播,傳播內容主要為熱點新聞事件的重要部分或人們關注的焦點。這些新聞片段配以相應的文字介紹、背景音樂,隨即被上傳至短視頻平臺進行傳播。盡管該種新聞傳播模式能夠一定程度上擴大新聞傳播的覆蓋面,但因為對應傳播的新聞信息大多為已播報過的內容,對公眾的吸引力大打折扣。該種傳播模式未能實現對新聞媒體自身資源及短視頻平臺優勢的有效利用,進而影響了新聞媒體的新聞傳播效果。
有別于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短視頻可實現更為突出的互動功能。但當前一些新聞媒體在利用短視頻平臺時,仍局限于利用傳統的點贊、留言等功能與受眾進行交互。由于缺乏對短視頻新聞的有效認知,短視頻平臺互動功能并未得到充分的開發利用,進一步影響了新聞媒體的新聞傳播效果。
短視頻平臺飛速發展,為新聞傳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傳統媒體應嚴把質量關,切實為受眾提供優質的短視頻新聞。為有效發揮短視頻平臺在新聞傳播中的作用,必須開展好對問題視頻的整治工作。相關職能部門應當進一步加強對網絡環境的有效治理,嚴格遵循相關法律法規,構建完善的管理體系,包括對存在違規行為的視頻賬號或者創作者采取封號處罰,情節嚴重者還應當追究其法律責任。同時,引導每位新聞工作者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觀念,嚴格落實短視頻新聞審核規定,保障新聞內容的真實性、有效性。
對于傳統媒體而言,借助短視頻平臺傳播新聞信息時,必須秉承“內容為王”原則。在短視頻新聞制作環節,編輯人員首先應開展好主題策劃工作,通過多個渠道全面廣泛采集新聞信息,在保證新聞傳播時效性基礎上,憑借自身專業優勢不斷輸出優質的原創內容。為進一步提升短視頻新聞內容質量,新聞媒體還應引導新聞工作者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堅持底線思維,切實滿足受眾實際需求,順應時代發展形勢,助力短視頻新聞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許多新聞媒體在利用短視頻平臺開展新聞傳播過程中,沒有開展欄目化設計,沒有在視頻畫面中設置特有標識,使得受眾在面對各類視頻信息時,難以將新聞媒體傳播的短視頻新聞與其他短視頻內容進行有效區分,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聞媒體在短視頻平臺中新聞信息傳播的效果。對此,新聞媒體可通過巧妙獨特的標題設置,激發受眾的觀看欲望,提升用戶黏性。新聞工作者應當對短視頻新聞內容進行精準提煉,充分展現所傳遞新聞信息的內核所在,提高對當下熱點話題的關注度,引入熱詞,幫助受眾更好地了解新聞事件。
字幕是一種有效的輔助手段。新聞工作者要設置好字幕在畫面中的占比,對實時字幕與提示性字幕進行有效區分,并推進對字幕特效的創新應用,通過對字體、顏色等形式的變換應用,構建起鮮明的字幕風格。比如,央視新聞在其報道的《上海外灘,52 幢歷史建筑降半旗,共寄哀思!》中,在畫面底部居中位置設置了“央視新聞”字體圖案。各媒體可借鑒這一做法,設置短視頻新聞報道中的畫面標識,提升新聞報道辨識度。另外,為提升短視頻新聞傳播效果,還應開展好視頻剪輯工作。短視頻新聞時長有限,要求新聞工作者優化剪輯,提升剪輯節奏,以此確保傳遞更多有價值的信息。以人民日報抖音官方賬號為例,其在視頻剪輯上,通過對諸如動畫字幕、轉場鏡頭等特效的有效應用,不僅讓短視頻承載了豐富的新聞信息,還為受眾了解新聞事件創造了極大便利,進而實現了對受眾的有效吸引,提升了新聞傳播效果。
人們通過短視頻獲取信息,可大幅提升信息獲取效率。與傳統紙質閱讀相比,短視頻平臺下的新聞傳播更為直觀、生動,讓短視頻新聞傳播越來越受人們推崇。但從另一角度來看,由于時長有限,短視頻新聞傳播的信息量相對有限,往往會出現難以展現新聞事件全貌的情況。對此,新聞媒體在利用短視頻平臺開展新聞傳播過程中,應推進對圖文、音視頻等新聞素材的有效疊加,切實在有限時間內,增強新聞信息密度。比如,“小央視頻”基于對微博用戶新聞閱讀相對隨意習慣的有效把握,將更多時間精力花費在新聞選題上,并對年輕一代的日常生活予以重點關注。如由“小央視頻”推出的《00后談90后,他們已經開始養生了》,新聞工作者將新聞選題與寫實生活進行充分融合,為廣大年輕受眾創造了一個表達自我及關注社會的空間平臺,并利用鏡頭語言展現了年輕一代對社會、人生的種種感悟與思考。
在融媒體時代下,為盡可能減少信息轉換處理障礙情況的發生,保證廣大受眾可獲取更為良好的新聞傳播體驗,新聞媒體在利用短視頻平臺傳播新聞信息時,應有意識地結合短視頻傳播特征,推進多種傳播方式的融合發展,提升新聞傳播效果。比如,在生產新聞短視頻過程中,人民視頻積極與第三方主體進行交流合作,包括騰訊、字節跳動等互聯網企業,均與其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推出了大量優質的新聞短視頻產品,收獲了理想的新聞傳播效果,為受眾帶來了優質的感官體驗。
短視頻平臺作為一個受眾聚合平臺,不僅可以有效拓寬新聞傳播渠道,還可提升新聞傳播內容的多樣性、互動性。傳統媒體在應用短視頻平臺進行新聞信息傳播實踐時,應當切實轉變過去單向傳播的局面,強化互動意識,以引導的方式與廣大受眾開展雙向交流。
新聞媒體在制作短視頻新聞過程中,應有意識借助有引導性的標題、簡介或畫面提示,調動受眾的互動積極性。新聞媒體還應利用好短視頻平臺的各項互動功能,以建立起與受眾的良性互動。如通過短視頻新聞評論,掌握受眾瀏覽偏好,繼而基于不同受眾及不同主題的新聞內容,推出可滿足受眾不同需求的新聞形式。
融媒體環境下,新聞媒體應當采用與當前受眾閱讀方式相契合的敘事方法,發揮“第一手資料”優勢,提升新聞傳播效果。比如,在時政新聞報道中,可通過對領導人在新聞現場的照片、錄音、視頻等新聞素材的合理應用,提升新聞的公信力、親和力。另外,新聞媒體還應當通過短視頻平臺構建起與受眾之間的良好情感聯系,進一步推動受眾就短視頻新聞開展再次傳播。
當今時代,越來越多新聞媒體紛紛意識到,短視頻平臺在新聞傳播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但在實際發展中仍面臨著制作形式較為單一、對短視頻新聞認知不足等困境,并且隨著短視頻新聞的不斷發展應用,還會遇見各種新的困境。對此,新聞媒體應不斷開拓創新,秉承“內容為王”原則,創新產品形式,加強與受眾的交流互動,不斷提升短視頻新聞內容整體質量,擔負起新時代媒體及新聞工作者的重大歷史責任,推動短視頻新聞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