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瑋瑋 鄧濤 鄔昌竹
摘要:縣級融媒體在承擔主流輿論陣地“最后一公里”的關鍵任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其發展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巴南融媒體中心堅守“導向為魂、移動為先、內容為王、創新為要”的原則,立足本土構建了具有可延展性的媒體融合傳播矩陣,通過打造融合創新內容,不斷提升宣傳質量和水平,持續探索縣級融媒體的創新發展路徑。
關鍵詞:縣級融媒體 媒體融合 全媒體傳播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媒體融合發展提出明確要求,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隨著全國各地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基本建成,縣級媒體融合發展的時代真正來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全面把握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和規律,堅持導向為魂、移動為先、內容為王、創新為要,這也是縣級融媒體發展、突圍的必由之路。
縣級融媒體作為更“接地氣”的主流媒體,必須堅持“融合至上”的理念,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因勢而謀、順勢而為,注重傳播內容的深度化、價值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成為輿論場中更具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中流砥柱。
2019年10月,在全國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浪潮中,重慶市巴南區整合原區廣播電視臺與巴南日報社,成立了重慶市巴南融媒體中心(以下簡稱“巴南融媒”)。作為黨媒,巴南融媒立足本土、守正創新,堅持“巴南融媒,你身邊的媒體”的定位,以融心、融才、融智、融情的“四融”黨建為引領,堅持以高質量主題報道(活動)服務國之大者,彰顯時代強音。
黨的二十大期間,巴南融媒主動策劃“非凡十年·巴南答卷”“二十大時光 學報告談體會”“身邊變化我來談”等主題宣傳活動。其中,“非凡十年·巴南答卷”圍繞黨的建設、開放發展、工業經濟、鄉村振興、優質教育等10個主題展開宣傳,每個主題有案例、有故事、有數字、有特色,全景式展現了巴南區過去十年各項事業取得的顯著成果。宣傳報道圍繞百姓關心的話題,充分運用航拍、圖表、數據、記者手記等多種表現形式,讓區級部門及鎮街負責人、企業代表、一線職工和普通市民共同談變化、談規劃,以“小切口”展現“大民生、大成效、大發展”,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巴南大地的全面落實講給民眾。同時,巴南融媒還主動策劃了“黨建引領·百村振興”“唯實爭先 賽馬比拼——2023年我們熱火朝天這樣干”“陸海之約·2023暢享巴南主題活動季”等80余個大型主題報道,為巴南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鼓與呼。
2022年8月21日,巴南區界石鎮發生山火,巴南融媒記者深入山火一線,全程跟蹤報道,將最新消息第一時間傳遞給公眾。在整個報道過程中,巴南融媒共計刊發全媒體稿件70余篇,其中閱讀量破10萬的稿件15篇。短視頻《滅火需要水,他說:抽我魚塘里的》播放量超過360萬,《巴南正全力撲救山火,直升機從長江取水滅火》播放量達到456萬,《重慶巴南人民送別人民子弟兵》在人民日報抖音號瀏覽量超3000萬、點贊量51.8萬、評論量2.3萬,充分展現巴南區山火撲救工作的組織有序、響應迅速、措施有力以及全力以赴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積極作為。在山火撲救過程中,巴南融媒派出4架無人機拍攝火情形勢,采用5G信號傳輸實時畫面至指揮調度大屏,為撲救決策提供科學、準確、快捷的信息支持。此次山火撲救報道中,巴南融媒充分體現了黨媒的擔當和媒體人的堅守,積極傳播黨的聲音、反映政府作為,做好社會輿論引導工作。
巴南融媒堅持以團結、穩定、鼓勁的正面宣傳為主,立足本土主題策劃,與央媒、省媒錯位發展、優勢互補,使主流媒體導向更加明確,黨媒作用更加突出。因主題報道突出,巴南融媒獲評“重慶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先進集體”,并入選《2022—2023全國縣級融媒體中心能力建設典型案例研究報告》。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融媒體“移動化”趨勢加速,分眾化傳播理念更加普及。縣級融媒體如何在“移動為先”原則下既充分利用自有平臺,又能合理運用第三方平臺,為重大新聞題材提供全方位、立體化、非線性的傳播保障,成為當下必須思考并解決的問題。巴南融媒體立足實際,從內容視頻化、活動交互化、內容個性化入手,在融媒體建設中突顯“移動為先”,前瞻性構建了“1+3+N”可延展性媒體傳播矩陣,打造以移動端為主的全媒體傳播平臺。其中,“1”代表“看巴南”移動客戶端;“3”即3個傳統媒體平臺,包括巴南電視綜合頻道、《巴南日報》和廣播FM106.6;“N”則具有延展性,包括“看巴南”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抖音號,“巴南發布”微信公眾號、巴南網等新媒體平臺。同時,“看巴南”還與“兩微一抖”聯動,形成組合矩陣式傳播,實現了微視頻一鍵全平臺觸發的傳播模式,為公眾提供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的信息資訊。
為了更好地滿足“移動為先”的傳播導向,巴南融媒對自有媒體平臺如廣播FM106.6、巴南新聞、《巴南日報》、“看巴南”客戶端等進行了全面改版。FM106.6推出了13檔全新節目,立足巴南本土,加強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播,講述巴南精彩故事;巴南新聞進行了全新包裝,設計新聞雙視窗、電話連線版、整屏字幕版、手機遮罩版等多樣形式;《巴南日報》則全新推出了8個新聞欄目和7個副刊欄目,新增語音讀報和一鍵自動分享功能;新版“看巴南”客戶端設置了“新聞+政務+服務+商務”的一級菜單,新增在線看電視、聽廣播、新聞回看點播等功能。改版后,巴南融媒堅定踐行融合傳播理念,著重打造全媒體平臺的交互式、話題性、可視化特點。在“看巴南”客戶端集合“巴南日報”“巴南電視”“FM106.6”“巴南新聞”“全媒體直播”等內容模塊,實現一個平臺多端觀看。同時,巴南融媒還開通9個戶外高清攝像頭,創新性地將廣播與城市慢直播相結合,讓聽眾在收聽廣播的同時,欣賞到巴南南泉峭壁飛泉、西流沱古鎮等風景名勝,全面提升收聽體驗。
得益于移動端平臺的建設,巴南融媒在重大主題報道中游刃有余,更好地適應用戶“移動化”的需求。2023年4月,巴南融媒在推進“市委1號”工程實施中,積極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與成都溫江融媒體中心聯合舉辦第二屆巴蜀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論壇、巴南·溫江文旅推介聯動直播。通過“看巴南”視頻號、“金溫江”視頻號等平臺,巴南融媒聚焦巴南的朱家大院、木洞河街、溫江金馬河、永寧鎮五月玫瑰莊園等多個文旅景點,采用記者實地報道方式,直播推介兩地特色文旅項目,并在直播間與網友有獎互動,取得了不錯的傳播效果。巴南—溫江媒體聯動直播獲評2023年重慶市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典型案例”。
新媒體時代,新聞媒體不僅要履行“上情下達”的職責,同時更擔負著“下情上達”的使命。巴南融媒“看巴南”客戶端致力于搭建溝通政府和百姓的橋梁,不僅為百姓詳細解讀政策,還通過評論互動等方式為百姓答疑解惑,攜手書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巴南的精彩華章。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背景下,大眾獲取信息的方式和瀏覽習慣發生巨變,隨之而來的是不少媒體轉向“流量至上”“技術為王”。但是,讀者和受眾對于高質量內容的追求并沒有改變,他們希望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在有價值、高質量的信息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里?!卑湍先诿襟w在媒體融合發展中堅持“內容為王”,為受眾提供深度、權威、專業、多元的內容,在“變”與“不變”中堅守內容質量并推動創新發展。
無論是主題報道還是民生新聞,都應該言之有物,不能只做程式化、表態式的內容。在2022年巴南“兩會”期間,巴南融媒推出了巴南區“一把手”系列訪談,讓區級各部門、鎮街“一把手”就2022年如何開好局、起好步發聲,向區內區外、社會各界傳遞“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的時代強音。其中,在擦亮“農文旅融合”底色、做精“巴縣老院子”品牌的報道中,天星寺鎮黨委書記介紹了天星寺鎮宜居、宜業、宜游的魅力所在;在聚焦提升城市品質、塑造巴南美好形象方面,巴南區城市管理局黨委書記為市民們講述了“城市面貌巨變”背后的故事。這些緊貼百姓生活、展現部門鎮街特色的發展故事,讓“一把手”系列專訪內容豐富且實質性強,符合了廣大民眾的期望。
在展示巴南非遺文化的系列視頻中,巴南融媒推出的《中國表達》以國家級非遺項目“接龍吹打”為核心,以外國友人詹姆斯拜師學藝經歷為主線,展現了詹姆斯被嗩吶的魅力所吸引,在巴南拜師學藝后,將中國嗩吶經典曲目與西方音樂巧妙融合,通過嗩吶傳遞情感,并將中國表達方式向世界傳播的故事。獨特的選題創意、精彩的敘事風格、唯美的視頻畫面,使得該作品讓人眼前一亮,從2021“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的3000余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全國創意大賽一等獎。
2023年8月,巴南融媒在巴南區委宣傳部、區人民武裝部的指導下,創新推出了“國防開講啦”系列原創視頻的第一部《南泉之戰—解放重慶城區第一槍》。與傳統宣傳片不同,“國防開講啦”系列視頻采用小切口講大故事,主播面對面與觀眾分享精彩故事、傳遞熱血軍魂。適時的戰爭畫面,使漫灌式教育轉變為浸潤式觸動,將信息的單向傳達轉化為信息、態度、情感的多向互動,為國防教育探索了創新傳播模式。
在“內容為王”的理念下,巴南融媒成功培養了一批忠實用戶,平臺影響力得到大幅提升,作品質量也拔節而上。2022年以來,巴南融媒平均每月能創作出12條閱讀量超10萬的稿件、50條閱讀量超1萬的稿件;“看巴南”微信公眾號粉絲增長了43%,“巴南發布”微信公眾號粉絲增長了41%;“看巴南”APP下載量達84.3萬人次,為全市十佳客戶端;《巴南日報》被評為年度優秀區縣報;FM106.6在蜻蜓FM廣播綜合類電臺的全國收聽周排名最高上升至48名;在第二十六屆重慶新聞獎和2022年度重慶市廣播電視優秀作品中,巴南融媒均有5件作品獲獎,且各有一等獎1件,獲獎數量與等級均實現歷史性突破。
媒體融合不僅要求觀念更新,還需要在產品的形式、渠道、內容等方面推陳出新。作為離群眾最近的媒體,縣級融媒體應堅持惠民導向,貼近民眾所需,與時俱進、創新突破;摒棄固有思維,嘗試多元表達,重視用戶的體驗感和互動感,營造氛圍感和歸屬感,以增強傳播效果;在本區域內,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的“引導群眾、服務群眾”工作。
巴南融媒經歷了從簡單“相加”到有機“相融”的發展過程,傳播形式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持續拓展。在傳播形式方面,實現傳統新聞內容產品向報紙、電視、廣播、微信、微博、短視頻、直播、H5等多媒體、跨形態、全覆蓋傳播方式轉變,打造出了一個個多元化、立體化的產品。如《吃得文明倡議書》產品,以互動新聞的形式向用戶遞交倡議書,將冰冷的文字轉化為生動、活潑的畫面,從吃得合法、合理、衛生、禮貌、干凈五方面講述,通過簡單直觀的碎片化閱讀方式,讓群眾了解到更多的宣傳內容。
在服務模式方面,巴南融媒充分發揮信息樞紐和區域性服務平臺的作用,通過“看巴南”APP,整合政府公共服務資源,構建了區域綜合性資訊服務平臺,旨在解決民生需求和服務供給問題。新聞板塊聚焦巴南本地的鎮街、部門新聞熱點,進一步充實和提升了地方宣傳力量,為打通引導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提供有效路徑。問政板塊以傾聽民聲、網絡問政、解決群眾訴求為主要功能,匯集全區各部門、鎮街相關力量,致力于為老百姓解決不平事、煩心事,同時向區委、區政府建言獻策,暢通社會治理“最后一公里”。該平臺平均每月可接收300余條網友意見,回復率達95%以上,被巴南區納入“德法相伴”主題活動四階體系之一。同時,該板塊還集合“渝快辦”、政策發布、信息公告等功能,讓民眾足不出戶就可知曉信息,實現咨詢、辦理、反饋一體化建設。社區生活板塊以黨建為引領,以社區為陣地,以活動為載體,以社區居民需為導向,創新服務方式開展了一系列法律普及、民生幫扶、校社共建等活動。用戶可以通過線上報名、線下參與的形式,關注當地社區熱點、痛點問題,該板塊通過幫助社區居民增強法律意識、關愛困難人群、向社會傳播正能量,真正打造出了便民、利民的實用產品。
縣級融媒體除了要在內容產品和服務上不斷推陳出新,在“造血”生存上也需要破繭重生。巴南融媒在堅持社會效益優先、做好主職主責的同時,也在積極探索經濟效益的創新突圍。2023年3月,巴南融媒立足巴渝本土特色,設計推出“巴巴虎”系列文創產品,包括精美絲巾、巴南元素溫泉杯以及巴巴虎元素抱枕、雨傘、永恒筆等,并計劃推出“花滑&巴巴虎”文創聯名款吉祥物和適應更多應用場景的特色產品,通過拓展線上銷售模式,更好地為推廣巴南文化服務。“巴巴虎”文創產品項目被評為2023年重慶市廣播電視媒體融合“成長項目”。
區位優勢并不突出的縣級融媒體,在媒體融合實踐中要領會新思想、應用新技術、占領新陣地、培育新優勢,以建設“綜合服務型現代媒體”為目標,加快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充分釋放媒體深度融合的改革紅利,更好地提升縣級融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在媒體融合發展之路上行穩致遠、創新增優。
作者弋瑋瑋系重慶工程學院副院長
鄧濤系重慶市巴南區融媒體中心黨委書記、主任
鄔昌竹系重慶市巴南區融媒體中心編輯
參考文獻
[1]劉建華.黨的十八大以來媒體融合的遵循與邏輯[J].傳媒,2022(21).
[2]叢蓉,王晴川.地市級媒體深度融合困境與路徑探析[J].青年記者,2023(07).
【編輯: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