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斌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學生的閱讀要求變得更加嚴格,不僅在閱讀數量方面有所增加,還對學生的閱讀技巧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進入中高年級后,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懼怕情緒變得日益突出,很多學生在面對一篇文章時,不知道從何處下手,很難抓到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障礙十分明顯。這些現象讓我們認識到,必須改變這種現狀。因此,我決定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提高學生提問能力的實踐研究,通過培養學生提問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閱讀材料,進而提高閱讀水平。
一、課前預習,提升效率
課前預習能夠讓學生更快地進入課堂學習狀態。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可以學會發現問題并提出疑問。以《琥珀》一文的教學為例,我在布置預習作業時,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并教授了他們一些提問的技巧。技巧包括從課文標題、專業詞匯、課文中的表述、課文結構、寫作技巧以及與現實生活聯系等方面進行提問。
此外,我還制作了一份“課前預習單”發給學生,讓學生記錄預習時提出的問題,第二天帶到學校并由小組長收集起來,留待課堂討論用。這種方法能夠讓課前預習落到實處,有效防止學生對預習作業敷衍了事,從而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養成閱讀時積極思考的良好習慣。
二、課堂討論,制作問題清單
在本單元的學習課堂中,我采取了分組合作的教學形式。首先,組長負責收集整理每位小組成員的“課前預習單”,然后組織全員進行討論,每位小組成員都需要回答其他成員提出的問題,同時也可以向其他成員請教自己無法解答的問題。然后,每組需要篩選出最有價值的問題,制作成“小組問題清單”,并在課堂上進行匯報,以便讓全班同學一起來探討和交流這些問題。
通過激烈的討論,學生看到自己提出的問題被小組其他成員選中并在課堂上討論,這會讓他們感到自己提出的問題很有價值,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同時,他們也非常想知道其他同學或教師是如何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的,因此會更加專注地聽講。此外,由于學生受到表揚和鼓勵,在下次預習課文或課外閱讀時,就會有意識地帶著思考和問題去閱讀,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和課外閱讀水平。因此,通過提問和積極的反饋,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的發展。
三、提問技巧結合課外閱讀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應用。那么如何將課堂上的提問技巧應用到課外閱讀中呢?為此,我組織了《十萬個為什么》閱讀導讀課,目的在于充分調動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并明確閱讀的具體方法和內容。在閱讀過程中,我引導學生邊閱讀邊提問,并嘗試利用在課堂上學到的方法自主尋找問題答案。此外,我還教授了一些實用的閱讀技巧,如略讀、掃讀、精讀等,這些技巧可以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更多的信息,并對閱讀的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我還舉辦了閱讀分享會,讓學生分享自己閱讀的心得體會和收獲。在分享會上,有些學生提到,通過帶著問題去讀書,他們發現自己在讀書時注意力更集中了,閱讀的速度也更快了。還有的學生提到,當自己讀到不懂的地方時,會做好標記,通過聯系上下文去找答案,如果聯系上下文也無法找到答案,就會去查資料。這樣不僅讓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到了成就感,也讓自己懂得了更多的知識。另一位學生則提到,通過在平時的閱讀中學會提問并嘗試自己解決問題,自己的閱讀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再也不害怕做語文閱讀理解題了。分享會上學生們積極發言,討論十分熱烈。通過舉辦閱讀分享會,學生們展示了自己的學習成果和成長歷程,我也深刻感受到了他們的進步。
通過實踐探究我發現,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提問策略有助于學生擺脫以往被動閱讀的狀態,養成積極思考的良好習慣。學生通過這種主動閱讀方式,能夠更好地發掘和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提升其思維水平和閱讀理解能力。因此,我認為,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提問策略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