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幼兒園 耿玲玲
幼兒多元表征方式指的是幼兒用語言、圖像、動作或符號等多種形式去表達自己的情感、思想與感受的能力,主要包括動作表征、肖像表征以及符號表征三種方式。將幼兒的差異性與幼兒的真實生活引入到課程中,鼓勵他們用不同的表征方式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見、所獲,激發幼兒的感覺思維,形成形象生動、內容豐富、探索創新的生態課程,不僅有利于幼兒創造性思維的激發與自主學習、探索意識的生成,對幼兒多元表征方式的豐富與表征能力的提升同樣也有重要影響與關鍵作用。
幼兒多元表征能力的發展是建立在觀察的基礎上,教師在組織與開展班本課程時,除了要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外,還要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確保幼兒能夠在活動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性與能動性,開展自由、自主地觀察,實現合理想象與有效聯想。
如,在“天氣我知道”班本課程中,讓幼兒以小組的形式觀察記錄一個月內的天氣情況,讓幼兒以自己獨特的表征方式表示雨天、晴天、多云等各種天氣,一個月后對照記錄分析天氣情況,了解天氣變化的原因,進而推動課程向深度發展。如此一來,不但幼兒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交流能力能夠得到有效的鍛煉,其符號表征能力與多元表征方式也在此過程中得到潛移默化地提升。
主題活動“護蛋器”,老師與幼兒共同探討與分析保護蛋的方法,結合家園合作搜集各種護蛋的材料,自己動手制作護蛋器、進行驗證并記錄,在最后的社會活動買雞蛋中,幼兒的護蛋意識得到了培養,用自己制作的護蛋器去買蛋,滿滿的成就感。活動中讓幼兒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與理解,實現多元表征;班本活動“制作雞窩”,讓幼兒自主收集材料、制作即屋,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與主體作用,讓幼兒合理運用各式材料實現有效表征。
親子戶外實踐活動“捉蟲記”中,家長與幼兒一起走近大自然,通過尋找、觀察、記錄的方式探索蟲子的奧秘。捉蟲過程中,幼兒認識了各類工具并學會使用工具,用表征記錄的方式記錄下自己的發現?,F場分享時,自信大膽、寬松的環境給了幼兒更多愿意表達自己的機會。大自然的直接感知激發了幼兒動手操作的積極性,提高幼兒的智慧,發揮幼兒的潛力;使幼兒產生學習的內在動機,增強其自信心,使知識經驗結構化,更好地理解和鞏固學習的內容,并能更好地運用它。

潼潼:今天看了《肚子里的小人》和《100 層的地下房子》,兩本書之間有字母通道和不一樣的彎道,彎道是通往高鐵站的,下面還有一個是通往大潤發的路。

如意:2023 年5 月10 日今天看了《肚子里的小人》,講了小人跟你一模一樣,然后他吃了大餐,還喝了飲料,最后拉了有石頭樣子的大便,還有細細長長的便便,還有拉稀的便便,還有像水的便便。
同一本書兩個幼兒有不同的表征。潼潼更多的是講述的是自己的想象:彎彎曲曲的線條來表示彎道、字母、數字、箭頭的出現說明了潼潼對于各種表征符號非常感興趣,并能夠運用到自己的表征記錄中。如意的表征故事里重點講述了小人拉出的各種不同形態的便便,用“有……還有……還有……”連貫語句進行便便的分類,并能夠對各種便便的外形進行繪畫表征,這說明如意對于便便為什么會有不同形態、不同形態說明了什么感興趣。
“傾聽”既是目的又是工具,尊重幼兒的主體性,理解幼兒的多樣性和個體差異,對其進行專心的、耐心的、仔細的、移情式的傾聽,深入探索幼兒的想法、思維并給予積極的反饋,讓教師通過傾聽反思已有的教育經驗、觀點,幫助幼兒實現主體價值的有效教育。
幼兒個體之間是存在明顯差異與不同的。這就意味著幼兒的表征方式也會因個性差異而表現出較大的區別。幼兒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積極培養與強化幼兒的這一獨特性。在“秋天”主題項目活動結束之后,教師就可組織幼兒互相評價對方的“秋天柿子”藝術作品,有的幼兒會用繪畫進行表征,而有的幼兒會用語言、剪紙、泥塑等進行表征。在此過程中,教師則可有意識地組織幼兒展開爭辯與討論,并對每個幼兒的不同表征方式進行表揚,從而在有效促進幼兒思維碰撞的同時,更好地豐富幼兒的表征方式,促進幼兒多元表征發展與個性表征發展。
幼兒是有能力的學習者,追隨幼兒興趣,在課程游戲化的指導下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各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題班本課程,如秋收冬藏、襪子的秘密、名字的故事等。在班本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形成幼兒表征記錄、教師傾聽解讀的雙向循環模式,相互記錄和鍛煉幼兒的探究能力,萌發創造幸福感,幫助幼兒全面發展。依托環境創設、實踐活動、主題活動、區域游戲的課程內容,進一步拓展課程資源、進行課程重構,構建幼兒多元表征的課程模型。
在游戲化理念下鼓勵幼兒通過繪畫、語言、動作等方式講述自己在活動中的發現、遇到的難題、解決的方法等,激發幼兒自我探索的能力,開拓幼兒的創造力和思維能力,養成主動說、大膽說的模式。一日活動中追隨幼兒興趣開展班本課程,通過表征記錄的方式進行活動計劃與回顧,注重幼兒知識經驗的獲得,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提高幼兒的幸福指數。
教師通過對幼兒多元表征的研究,更為深入地了解幼兒、解讀幼兒,從而更多地從幼兒的視角為幼兒創設更為有益的教育環境,開展更適合幼兒的教育活動,并以更貼近幼兒實際的方式來評價幼兒的發展和課程的建設,實現課程游戲化的多維建設。



圍繞主題開展環境創設,將班級以小中大縱向劃分,在同一主題下體現層次結構的不同。以實踐活動為依托,兒童為主體,通過自我設計——環境優化——材料遞增等方式最終形成了幼兒園的花花世界、美麗濕地、動物博物館及親親家園等特色環境。將主題活動融入區域游戲中,創設了天氣播報站、貝殼風鈴作坊、水草種植園、小小花坊等區域游戲。
5.推動園所以傾聽為主的師幼互動模式
教師的傾聽和解讀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關注幼兒游戲的細節和深度學習,能及時提供必要的活動支持;樂于傾聽幼兒的心聲,能以幼兒興趣、需要生成不同的班本活動。同時聚焦“幼兒大膽表達”和“培養自信心”,做到尊重幼兒,認真傾聽幼兒,讓每一位幼兒都能樂于說、大聲說。
堅持課程游戲化理念開展班本活動,從繪畫表征向多元表征發展,鼓勵幼兒通過多元表征(動作、語言、繪畫、舞蹈)等方式闡述自己在游戲中的發現?;顒又?,教師注重幼兒問題意識的培養,讓幼兒學會自我發現、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解決,最終成長為多維發展的個體。教師通過“一對一”傾聽的方式解讀幼兒,了解幼兒真正的需求,加強對教師傾聽能力的培訓,能夠真正從幼兒表征中了解他們的想法和需求,并給予適宜的支持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