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潔


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除了對利潤、股東和員工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外,還有對環境、社會和消費者承擔的社會責任。全面的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有利于提高企業信息透明度,使企業與利益相關方建立有效溝通,樹立積極履責的企業形象。當前,國家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對于機械制造上市公司來說,更應主動作為,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積極實現企業綠色轉型,加強信息披露,以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
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發展及內容
2010年11月1日,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向全球發布了社會責任國際標準《社會責任指南:ISO 26000(第一版)》,強調社會責任管理是保證將社會責任融入整個組織的管理模式。倡導企業應培育責任文化,對社會責任活動監控,并提出社會責任信息應披露的相關內容。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于2014年發布《可持續性發展報告指南》(G4),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提供了規范性框架,使指南涵蓋了可持續發展的更多領域,內容更加完善。
借鑒國際通行標準和國外先進企業的有益經驗,結合我國企業實際狀況,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于2009年發布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1.0》(CASS-CSR 1.0),提出了包括責任管理、市場績效、社會績效、環境績效等四大部分,共十八項責任管理指標,引導企業建立責任管理體系。自從2018年A股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以后,在國際國內金融市場的雙驅動下,越來越多的A股上市公司自愿披露ESG信息,將原來的“CSR可持續發展報告”更名為“ESG報告”。ESG報告從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個維度評估企業經營的可持續性與對社會價值觀念的影響。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1.0》先后進行了4次升級,于2022年發布《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指南(CASS-ESG 5.0)》,構建了更貼近中國企業的ESG理論框架,在指標選擇上既與國際接軌,又適應本土企業,進一步完善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標準。
機械制造行業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現狀
一、ESG評級基本情況
第三方評級機構“潤靈環球”2022年對披露ESG信息的1267家A股上市公司進行評級,其ESG評級的原則是“基于ESG風險管理能力為核心”,對“E―環境”“S―社會”“G―公司治理”三個關鍵議題,從管理規劃、管理執行、管理績效等三個管理過程進行評分,將結果量化得出最后分數,評分結果范圍為0―10分。ESG評級結果根據得分由高到低分為AAA、AA、A、BBB、BB、B、CCC七級,旨在反映企業ESG風險治理和管理能力。
二、機械制造行業上市公司ESG評級結果
根據“潤靈環球”2022年ESG評級結果,機械制造行業涉評的74家企業的評級分布在A級至CCC級區間,其中A級1家,BB級11家,B級56家,CCC級6家。
由圖1可見,B級企業占比達到75.68%,CCC級企業占比達到8.11%,二者相加超過八成,可見行業大部分企業評級不高。行業平均得分為2.19分,在57個行業中排名第36,評級排名前三的企業分別是中集集團5.8分、山科智能3.9分、三一重工3.9分,分數差距較大,行業整體社會責任相關信息的披露有待加強。
三、機械制造行業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具體分析
從公司規模來看,2022年上市公司年報顯示,機械制造行業上市公司評級為A級的中集集團資產總額達到1459億元,而評級為CCC級的6家企業平均資產總額為46.68億元,可見規模大的企業更重視其履行社會責任相關議題和定量信息的披露。
從報告篇幅來看,ESG報告篇幅的長短從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內容是否全面。此次排名前三的企業平均頁數為75頁,其中排名第一的中集集團報告頁數為111頁,而評級為CCC的6家企業平均頁數為22頁,其中報告頁數最少的青海華鼎僅9頁。可見,機械制造行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差距較大。
從披露內容來看,在低碳環保的大背景下,對于機械制造企業來說,環境污染屬于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機械制造業排放的廢棄物涉及面非常廣,而且污染性大。在涉評的74家企業中,有48.65%的企業披露了其廢氣排放量,有51.35%的企業披露了其廢水排放量,整體披露情況較好。
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意識有待增強
部分企業沒有真正認識到履行社會責任的戰略作用,也沒有意識到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的重要性,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流于形式,未將企業社會責任管理融入企業戰略和日常經營管理之中,對于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重要意義缺乏認識。特別是在國家深入推進生態環境治理的大背景下,環境方面的信息披露應得到足夠重視,切實承擔起社會責任。
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情況良莠不齊
企業編制ESG報告時選擇的依據不同,造成企業披露的信息內容不同,信息質量參差不齊。排名第一的中集集團參照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ESG指引”)、《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2年修訂)》《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1號——主板上市公司規范運作》《全球報告倡議組織標準》(GRI Standards)“核心”選項、《中國工業企業及工業協會社會責任指南》(GSRI-CHINA 2.0)及中國社科院《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CASS-ESG 5.0》為編制依據。排名靠后的漢威科技僅以《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2號——創業板上市公司規范運作》《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CASS-CSR 3.0》為編制依據。編制依據不同一方面導致ESG報告披露的企業社會責任信息內容良莠不齊,另一方面使同行業、同規模企業的報告之間信息對比性差,無法為利益相關者提供參考。
三、相關法規和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
從企業發布的ESG報告來看,企業編寫社會責任報告的參考標準各不相同,披露的內容有很大的差異。自愿披露模式下,由于缺乏規范格式、指標體系與操作步驟等具體指引,無法進行科學的規劃和完整的披露,這也導致企業社會責任缺乏有效的管理,對全面反映企業核心價值觀和競爭力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政策建議
一、樹立符合企業特色的社會責任理念
可以通過開展社會責任相關培訓,促進員工對企業社會責任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的形成,并使之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讓員工參與到社會責任的工作中,將社會責任理念融入企業的日常管理中,使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成為企業管理的基礎和重要內容。
二、建立健全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
企業可設立社會責任管理部門,在積極落實政府和監管部門有關政策的同時,建立健全企業自己的社會責任管理體系。該部門應由相關專業人員組成并由高層管理人員擔任部門負責人,進行企業社會責任標準的建立、企業社會責任績效的內部評估以及撰寫并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等。
三、完善相關法規和制度
首先,政府機構應出臺相應政策,加強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約束力和強制性,逐步規范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相關法規。其次,統一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編制標準,并充分考慮不同行業的側重點,明確編制依據、披露形式等。最后,建立社會責任監督審計制度,通過對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評價與考核,積極鼓勵和引導企業社會責任信息的披露行為,真正使我國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體系建設上一個新臺階。
研究結論
本文以機械制造行業上市公司2022年發布的ESG報告為樣本進行研究,通過分析其現狀發現該行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總體不理想。因此,從企業層面來說,應重視社會責任的管理,加強信息披露;從政府及監管部門層面來說,應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有關制度,加強對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有效監督,從而提高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水平,促使企業進一步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作者單位:中國船舶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