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品牌工作,加強品牌建設,實施好品牌戰略,是我們實現兩個奮斗目標的必由之路、必行之路。
關于什么是品牌,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原國務院參事葛志榮認為“品牌是一個企業、一個行業、一個產業、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實力、競爭力和形象的代表,是它所在的企業、行業、產業、地區、國家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綜合體現。”
落實“三個轉變"到每個崗位
我國進入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和黨中央高度重視品牌建設工作。
2014年5月10日,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提出“三個轉變”的重要思想,即“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這“三個轉變”的重要思想,就是我們在新時代做好品牌建設工作的總方針、總指導、總原則,給我們指明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前進的方向。
可以說,我們國家的品牌建設已經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一個時期,最近八、九年以來,在“三個轉變”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國在工業、農業、服務業各方面,都涌現出了越來越多的能夠在國際領域站得住,能夠和國外相競爭、相抗衡的,為廣大消費者歡迎和滿意的優秀品牌,我們的品牌建設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績。
我們需要繼續抓好對總書記“三個轉變”重要思想的深入學習,繼續堅決抓好推進貫徹落實工作,把總書記對我們的要求落實到每個地區、每個企業、每個單位、每個崗位。
制定企業特色品牌戰略
改革開放之前,我們處在計劃經濟時期,還沒有出現主動的品牌意識和品牌建設的要求。
直到八、九十年代,一批企業家在市場經濟競爭當中逐漸掌握如何加強自己的品牌工作,并形成自己有效的品牌建設方法,我們的品牌建設工作才逐漸有了眉目。
2001年12月,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直接全方位的投入到國際競爭當中,使我們的企業在得到鍛煉、學習先進經驗的同時,也經受了很大的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家們逐步的認識到,要想在國際市場立得住、打得響、擴大市場,必須得有自己的產品品牌,自己的企業品牌,要有自己的品牌戰略,加強自主品牌建設。
加入世貿組織的20多年以來,我們的品牌建設通過一步一個腳印地發展,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也產生了很多的品牌效應。
創建好品牌建設措施
最近十年,或者說“三個轉變”重要思想提出的九年以來,中國的品牌建設進入了一個歷史上最好的時期、是品牌建設成效最顯著的時期、也是品牌戰略發揮作用,促進國家高質量發展最有效的時期。
十年來,我國的品牌建設已經從跟跑發展到并跑,在部分行業產品方面更是走到了領跑前列。
可以說進入新時代以來的十年,給我們創造了品牌建設、培育、推廣、保護等各方面最有利的條件,國家整體的品牌建設工作與過去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黨中央到各地黨委政府,上下一致地提出了把品牌建設工作作為我們整體提升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兩個奮斗目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和必不可少的措施。
2023年2月,國家頒布了《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其中一章專門用來論述品牌建設,并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措施。
我們在品牌建設上也逐漸形成了初步法律法規體系和保障制度,能夠使我們品牌建設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我們好的品牌,能夠及時得到保護。
這十年來,整個社會的品牌意識加強,品牌氛圍濃厚。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向往更好的產品,這種社會氛圍與十年前發生極大變化。也因此,我們品牌建設的工作迎來了最好的時期。
十年以來,我國培育和成長了一大批創建優秀品牌的主體。這些企業都是從市場競爭中涌現出來的,好的品牌要在市場競爭中應運而生、脫穎而出。品牌形成不是靠面子功夫出來的,也不是光靠宣傳出來的,而是在真正的市場競爭中來實現的。只有在競爭當中取勝,獲得消費者高度滿意的品牌,才是真正的、好的品牌。
實施好品牌發展戰略
品牌如何在競爭當中產生,并達到消費者滿意的程度,目前考慮有如下幾項建議。
第一,品牌建設推進工作仍舊需要全國齊心協力,形成合力。需要在黨中央國務院統一指導下,各方、各地區、全社會形成合力來推進品牌建設。
第二,將重點放在優勢產業,特色產業,領先產業上。包括重視產業集群的品牌建設,要推進實體經濟品牌建設,要幫助中小企業開展品牌建設。
第三,一定要引導企業抓好核心技術,加強人才建設,只有引進人才、培養人才,才能真正培育出好的品牌。
第四,一定要知行合一,“知、思、行”合一。要以由我國主導建立的品牌價值評價國際標準的五要素作為品牌培育的指導,落實到各個企業、行業、產業、地區,爭取產生更多的國際性品牌。
最后,建議我們在主題教育的形勢下,共同開展好品牌建設推進工作,開展深入調查研究。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將與大家一起深入到企業、社區、工廠、農村當中,共同探討并解決品牌建設當中出現的新問題、新困難。
希望通過我們的齊心協力,深入實施國家的質量強國戰略、品牌強國戰略,使我們的品牌建設能夠走上更高的臺階,能夠真正促進我國實現2035年質量和品牌強國的遠景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