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璐


徐廉政
贏政通董事長、新一代企業賦能專家
贏政通創始人、董事長,企業競爭力實操專家。曾任特勞特中國公司合伙人、君智戰略咨詢聯合創始合伙人。徐廉政深研實業投資及企業戰略近20年,主導操盤了飛鶴乳業、雅迪控股、溜溜梅、飛算科技等上百個企業增長案例。
徐廉政主導研發了“戰略牽引運營和資源整合”的全方位企業賦能體系,以投資為起點,結合新一代賦能戰略,助力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了企業價值倍增。
面對新的競爭格局,如何給中國品牌長足發展增加“確定性”,讓企業高質量發展?
在贏政通董事長徐廉政看來,中國企業需要堅守初心,堅持走正確的道路;同時也要勇于創新,打動用戶心智;這需要中國企業家們改變思維,通過轉型升級,打造企業可持續競爭力系統,其中涉及到的五個關鍵詞包括“品牌、產品、渠道、組織和資源”,只有真正改變思維方式才能夠看清面對的機遇,最終實現品牌升級,提升企業品牌價值,真正讓中國品牌走向“長紅”。
把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
如何創新?如何把不確定性變成真正的確定性?從而讓品牌實現長“紅”。
其實答案就四個字:“守正創新”。
前兩個字是守正。堅守初心是當今企業家尤其要注意的地方。改革開放曾經給所有的企業,尤其是企業家提供了諸多機遇,而當下的環境,帶來新風口也帶來新挑戰,這也要求企業家們不忘初心。
后兩個字是創新,“創”,是要創造顧客認可的獨一無二的價值,通俗來講是顧客首先在你和競爭對手之間,優先選擇你。或者說,就是讓顧客消費你,認同你的產品價值。
“新”,體現在新奇。中國的消費群體龐大,層級眾多,每一類的消費群體都有不同的消費需求,他們的需求也會隨著技術的更新,經濟的發展,時代的變化等多方面發生改變。這就要求企業緊跟潮流,提升品牌價值,不斷自主創新,贏得消費者青睞。
創建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要形成自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有“五大力”,必須是企業,尤其是企業家在創建企業發展的未來核心競爭力上要考慮的。
第一是產品力,是指產品綜合性價比,包括產品具備的功能屬性與價格之間的關系。其中產品力是根本,是驅動其他作用力的載體。
第二是品牌力,雖然無論是國家,還是行業,又或者是企業,甚至是消費者都在提及品牌,但是何為品牌?很多人并不理解。事實上,并非一個產品的牌子就叫品牌。
品牌是在消費者心中打造,而非在企業內打造,品牌力是品牌能不能進到隱性的消費者需求端,讓消費者內心真正地認可品牌、認同品牌,驅動消費者購買的綜合能力。
第三是渠道力。如今的消費渠道已經發生了巨變,先是貨架電商涌現,后又出現了興趣電商的崛起。
在這種背景下,渠道力該如何構建?渠道力該如何完成線上的閉環與線下的閉環?線上線下如何打通?這是擺在如今企業經營品牌,創建品牌的一個關鍵的節點。
第四是組織力,指執行團隊(企業各個層級)對項目的組織、管控、跟進、總結的能力。組織的使命、愿景、價值觀,與企業家的初心關系匪淺。
現在層出不窮的新工具、數字化、科技智能化等新技術、新方式、新方法又對企業家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未來經營企業光憑單一的企業家個人是無法完成的,必須構建具有企業家思維特點的人才團隊,提高組織力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最后是資源力,資源力包含資本力?,F在各大產業都在呼吁加大投資,加大民營資本投資。這些資本力是在助推企業,雖然資本是企業的資源之一,但是它不能代替企業做戰略決策。
而很多的資本人在與企業做投資的同時,常常注重短期收益,而非長期發展,忽略企業在這個行業里的客觀生產規律,最終對企業造成一定的傷害。
所以,產品力、品牌力、渠道力、組織力、資源力合起來就是企業可持續發展所缺一不可的競爭力。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品牌,像飛鶴、波司登能夠可持續地發展下去,能扛得住種種風險的原因所在。
形成品牌力是現在中國經濟走向未來一個巨大的剛需。抓住“五力”,就相當于一個手掌的五個手指,把它變成拳頭,才能形成我們的主業核心競爭力。
唯有守正創新,增強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企業才會持續不斷的呈螺旋式上升趨勢。
創新賦能品牌發展
我們如今正處在信息化,碎片化的時代。
KA店、流通、特通、線上,線下多種平臺;小小的一部手機,有無數個端口,更有多種APP可供選擇;消費群體從60后到90后甚至到10后;競爭對手又多如牛毛。這些各種緯度上的碎片化,是擺在企業家面前,是企業能否可持續發展的最大挑戰。
如今的企業家,如果不能思考品牌如何守正創新,如何獲得廣大的潛在消費者的認可,獲得消費者優先權,那么企業很難長“紅”。
回到根本點,企業,也就是品牌,只有獲得顧客的認知,才是最終跨越各種不確定性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