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君
德育是學校教育之首,也是學生成人成才的必要保障,受到了教育各界的重視。然而,對于部分聾校而言,德育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進步空間。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幫助聾校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主戰場”。不同學段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有著不同的學習需求,對于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而言,規則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聾校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師,應當在教學活動中重視規則教育的意義與影響,并運用科學的策略讓規則教育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實踐中得到加強。
一、規則教育對小學中高年級聾生的重要意義
(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小學時期,學生的思維能力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黃金期”,在這一階段,學生的自我意識較強,并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念,很容易在學習與生活中出現有悖于規則的行為,給他人與自己帶來困擾。因此,規則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對于聾生而言,他們的世界由于先天的“缺陷”而顯得尤為“安靜”,所以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忽視了約定俗成的規則與他人的感受。規則教育則能幫助這些學生盡早建立起良好的行為習慣,避免個人生活上的無序,與社會生活中的無理,為學生健康良好順利的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讓學生遠離危險
規則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保障了社會和諧穩定的運轉——過馬路有交通規則,用電有用電規則,家庭用火有用火安全規則……可以說,生活中的大事小情都是圍繞著規則而展開的。規則教育不僅能讓學生在生活中實施以社會為目的的道德行為,而且是學生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對于聾生而言,規則教育具有著更為深刻的意義與作用。規則教育能幫助孩子盡早地了解生活中可能會存在的危險,并且用正確科學的方式予以規避,聾生的世界很安靜,因此,他們很可能聽不見危險來臨的“聲音”,而規則教育能夠幫助他們時時事事保持警惕,遠離危險,避免危險的發生。
(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
規則教育不僅給了學生行為與思想上的保護,而且給學生一定程度上的約束。當學生被教育要遵守道德規則時,他們會依照規則正確合理地對待自己與他人,改進人際交往與集體生活中所存在的問題,推動社交能力與情感活動的健康發展。對于聾生而言,他們因為一些交流溝通上的障礙很容易在人際交往方面存在一些問題,而這種規則教育則能夠幫助他們規避與人發生沖突的風險,更好地融入社會、與他人進行相處,獲得身心健康的顯著發展,培養成為擁有良好品德的、能夠造福社會的棟梁之才。
(四)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大到社會運轉、小到班級管理,都離不開規則。規則能夠保證學生在班級活動中順利地學習、社交、生活,對小學生具有著非凡的意義。對于聾校這種特殊學校而言,管理方面比起普通學校更具難度,因此,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規則教育能夠讓學生理解規則、遵守規則,實現管理效率的充分提高。
二、在聾校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規則教育的實踐路徑探究
(一)利用多媒體設備,加強規則教育的直觀性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是提高教育效率、保證教學成果的重要措施。小學階段,聾生的思維能力有待提高,又存在著聽力方面的缺陷,因此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實行“照本宣科”的規則教育很難讓學生真正擁有規則意識,而多媒體設備的引入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變這一現狀。規則教育與多媒體設備的結合利用了聾生較為敏感的感官——視覺,將抽象的道理與生硬的規則通過形象具體的方式生動地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增強了規則教育的直觀性,讓學生發自內心地愿意遵守規則,讓規則意識在學生的內心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
以《我們在公共場所》這一單元中《我們不亂扔》這一節的教學為例。這一節的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具有維護公共衛生的規則意識,讓學生在生活中踐行保護環境、不隨手亂丟垃圾的理念。基于此,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幫助學生更為具體深刻直觀地了解這一規則。教師可以先出示兩張圖,兩張圖所呈現的都是同一個候車室,然而在第一張圖上,候車室內垃圾遍地,每一位旅客都露出了不滿與厭惡的神情,而在第二張圖中,候車室內干凈整潔,每一位旅客“怡然自得”,露出了滿意與安寧的神色。這兩張視覺對比圖展示的是同一個公共場所,學生能在觀察的過程中感受到遵守公共場所環境保護規則的重要意義,意識到維護干凈整潔的環境不僅能夠造福他人,還可以造福自己,從而將這一規則意識根植于心。
(二)創設生活化情境,為規則教育提供實踐機會
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不在一朝一夕。同時,“紙上談兵”的教育方法無法給學生的行為帶來深刻的意義與影響,也無法提高學生的意識,讓學生真正在實踐活動中遵守規則。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創設生活化情境,讓學生體會規則在實踐中的應用,從而將規則教育從思想引導落實為行為引導,推動聾生的感悟與理解,強化聾生對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
以《我們在公共場所》這一單元中《這些是大家的》這一節的教學為例。這一節的教學目標在于幫助學生養成愛護公物的意識。為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構建一個真實的生活情境——在放學路上,你看見有兩個同學在學校的圍墻上用畫筆亂涂亂畫,你會怎么做?引導聾生根據教學內容以及自己的思想認知展開合理的表演與發揮,并對每一個學生的表演予以鼓勵與點評。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能夠將愛護公物這一規則意識深入內心,不僅不會在生活中損壞公物,而且會對他人不符合規則的行為進行勸阻,提高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組織開展多樣游戲,提高規則教育的趣味性
對于小學階段的聾生而言,規則教育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稍顯“枯燥”,學生很難自覺自主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因此,教學活動不僅要考慮到教學的環節與策略,而且要注重提高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讓學生愛學習、主動學習、自覺融入到學習氛圍中去。尤其對于聾生而言,通過多樣化的游戲展開規則教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聾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其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性格具有重要的意義與作用。
以《我們好好玩》這一單元中《安全地玩》這一節的教學為例。這一節意在讓學生遵守安全規則,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認知,并在識別安全警示牌的同時進行親手制作。基于此,教師就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展開“安全警示牌識別大比拼”,由教師出示警示牌,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搶答,答得又對又快的小組即為獲勝。同時,教師還可以舉行“動手畫一畫”的游戲,讓學生能夠清晰、明確、直觀、準確地制作出安全警示牌,并將內容牢記于心,提高安全意識。
多樣化的游戲設計能讓學生體會到別樣的規則教育,當規則不再是死板、冰冷、生硬,而是靈動、有趣、溫暖的時候,學生便能夠自主自覺地在教學活動中樹立起規則意識,并讓規則教育成為指導自己言行舉止的指路明燈。
三、結語
綜上所述,規則教育對學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與作用,對于聾生更具有深遠的影響。小學中高年級階段,既是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又是學生道德品質建立的重要階段。作為聾校的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重視規則教育在學生成長之路上的重要性,并且運用科學的策略,通過利用多媒體設備、創設生活化情景以及組織開展多樣性游戲等方式,將規則教育和道德與法治課程完美融合,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注:本文系山東省淄博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一般課題“基于新課程標準的4—6年級聾生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研究”(課題編號:2021ZJY047)的課題成果之一。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