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洲
在初中道法教學中引入深度學習概念,能夠更好地凸顯教育的本質和價值,實現對學生法治精神和道德品質的培養,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所以,在現階段,教師一定要把握立足點,在深度學習視域下重新審視初中道法教學,讓學生做到親其師、信其道,擁有更深刻的體驗感。基于此,本文對深度學習視域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路徑進行探究,希望對相關工作的展開發揮借鑒作用。
道法教學是初中階段課程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深度學習的融合能夠對學生的深度思維進行啟發,讓學生逐漸養成批判精神,激發學生的內驅力,讓學習真正發生。所以,在現階段,初中教師在道法教學中可以對深度學習進行有效構建,讓學生的思維和能力得到發展,真正推動學生成長和進步。
一、深度學習概述及意義
(一)概述
深度學習屬于專業概念,可以理解為個體在情境中將所學運用在新情境的過程,對應三個領域,分別是人際領域、認知領域和自我領域。在深度學習領域下,更加注重課堂教學實踐中對學生學習力方面的培養,主要可以理解為學習的活力,如思維力、感知力、創新力,將感知力作為入口、思維力作為加工、創新力作為出口,將感知力設置成學習節奏、思維力設置成學習內核、創新力設置成學習結果。深度學習就是引導學生看問題、找方法、尋結論,讓學生可以在情境中逐漸從外控轉變為內驅力的學習,真正讓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果得到提高。
(二)意義
將初中道法教學作為立足點,在深度學習視域下,教師會為學生設置一些挑戰性的主題,讓學生全身心投入,體驗成功,對學習過程進行有效感受。在深度學習引領下,學生可以快速、主動、愉悅地學習,有效質疑和批判,讓學生的問題發現、思考和解決過程得到優化,真正帶動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深度學習可以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落實,讓學生獲得綜合發展,讓學生的知識學習渠道得到拓展,讓教學內容和形式得到創新,對各類實踐活動積極地進行探索。在這樣的模式下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讓學生逐漸構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出現價值沖突時可以做出合理判斷,真正提高教學質量,這些都是初中生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必備的修養。
二、深度學習視域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原則
(一)目的性
在深度學習的引領下,初中道法教學首先應該遵循目的性原則。深度學習在構建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逐層解決問題,讓學生明確方向和目標,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能實現驅動,做到有選擇和個性化學習。所以,現階段教師在初中道法教學活動開展中應該明確目的性原則,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有更加鮮明的目標和方向,從而提高學習質量,有助于學生實現深度學習。
(二)多樣性
在深度學習理念指導下,多樣性原則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傳統道法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很多教師采用的方法和形式是比較單一的,這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再加上道法教學的理論性較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會大打折扣。這需要教師在深度學習視域下秉持多樣性原則,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構建過程中貼合學生需求,選擇多樣化的模式,這樣就能夠在無形中提高教學質量,帶動學生成長和進步。
(三)主體性
在深度學習視域下,教師在初中道法教學中應該秉持主體性原則,在教學活動中構建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新型課堂模式。深度學習的核心是學生,應該讓學生在深度學習中活躍思維,這樣學生才能積極地投入知識的探討中。這需要教師將學生作為核心和主體,靈活地安排教學過程和步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擁有真正良好的體驗,避免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流于表面形式,而是能夠做到深度探索,從而有效推動學生的學習和成長。
三、深度學習視域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路徑
(一)構建翻轉課堂,實現深度學習
立足初中道法教學,教師可以嘗試轉變課堂模式。在傳統道法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學生長時間處于被動地位,很難真正在學習中展現主動性和積極性。在現階段,教師應該改變這樣的形式,嘗試構建翻轉課堂,調動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
例如,在《法律保障生活》一課教學中,本課主要講解法律的特征和法律的作用等知識,對學生來說是比較枯燥和抽象的。首先,教師可以提取本課的重難點,并進行有效整合,將講解過程錄制成視頻,在融合圖文資源后剪輯成5~8分鐘的微課。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微課進行有效預習,并給予學生開放性的空間,讓學生說一說在預習中遇到了怎樣的問題和困惑,并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作為學生后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向,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擁有深切的感觸,帶動學生成長和發展。
(二)創設多樣情境,實現深度學習
在初中道法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多樣化情境的創設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帶給學生入情入境的感覺,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深入探索。所以,在現階段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密切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創設豐富的情境,帶給學生情感的觸動,讓學生的學習效果變得更好。
例如,在《愛在家人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堂導入環節。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品味親情,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通過故事的方式引入課題,如可以為學生講述《瘋娘》的故事,讓學生感受到母親的愛。在后續交流中可以創設生活情境。比如,在大屏幕上播放學生提前上傳的全家福,讓學生分享自己和家人之間關于愛的故事。這樣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就可以營造一種濃郁的情感氛圍,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懂得感恩父母、回報父母,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
(三)實行任務驅動,實現深度學習
在傳統道法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是比較缺失的,只是跟隨教師的思路亦步亦趨,很難真正讓學生展現出創造力。所以,在現階段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有效運用任務驅動這一方法,帶給學生更真切的觸動和感染力,讓學生擁有廣闊的成長和發展空間。
例如,在《遵守社會規則》一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前為學生布置任務。比如,讓學生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觀察周邊的社會生活中存在哪些遵守社會規則和不遵守社會規則的現象,做到心中有數。在后續教學中,教師播放flash課件,課件內容是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的一些遵守規則和不遵守規則的現象,可以以漫畫的方式進行呈現,讓學生進行有效分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這些規則,明確哪些是遵守社會規則的行為,哪些是不遵守社會規則的行為,以及不遵守社會規則的行為可能會帶來怎樣的嚴重后果。教師也可以設置想象拓展話題,如“假如社會生活沒有規則會變成什么樣子?規則和自由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讓學生懂得規則是為了讓人們獲取更多自由,從而真正實現深度學習。
(四)設置課堂辯論,實現深度學習
對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其正處于青春期,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會發生變化,面對事物時會擁有屬于自己鮮明的看法。所以,在新時期背景下,為了讓學生實現深度學習,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可以嘗試構建辯論課堂,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展現自我,思維變得更加靈活,這樣就能在無形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明辨是非,約束自身言行。
例如,在《網絡交友新空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在線的方式,邀請警察為學生講解一些有關未成年人網絡交友而導致嚴重后果的案例,并讓學生進行在線互動。然后教師可以構建辯論課堂,將辯論主題設置為“網絡交友的利與弊”,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觀點劃分成兩組,各自找尋到論點,開展辯論。在辯論過程中,學生懂得網絡交友的利弊在于是否正確交友,掌握方法和原則,保護好自己,避免沉淪。這樣就能在無形中讓一些沉迷于上網交友的學生對自身行為進行有效反思,得到更好的成長與發展。
(五)拓展課程資源,實現深度學習
在初中道法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應該對課程資源進行延伸和拓展。在傳統道法教學中,很多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運用的教學資源都是比較有限的,常常將教材內容作為核心,照本宣科,局限了學生的知識視野。現階段,教師應該積極改善這種情況,拓展課程資源,讓學生的學習更有深度,帶動學生思維能力良好地發展。
例如,在《生命可以永恒嗎?》一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對資源進行有效拓展,引入慕課資源,展現一些疫情背景下的時代英雄。比如,為了保護人們的生命而犧牲的醫療人員,他們的生命雖然逝去,但是英雄精神在人們的內心深處是永恒的,多年之后人們提到這些英雄依舊會產生敬仰之情。從而真正讓學生懂得生命的可貴,讓學生的思想更有深度,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六)完善課程評價,實現深度學習
除了以上幾個方面,在深度學習構建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效完善課程評價。評價本身就是教學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在現階段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突出評價的價值和作用,讓學生在學習中擁有更真切的體會,使深度學習得到有效落實。
一方面,教師應該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上,及時給予學生表揚,善于捕捉學生的一些精彩瞬間,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和肯定。另一方面,對學生在課堂中的精彩表現,教師可以拍攝成圖片或視頻,在征得學生和家長同意后上傳至互聯網平臺,讓學生擁有多元的體驗。這樣就能夠不斷地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的學習更有深度,帶動學生成長和進步。在完善課程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效轉變評價方式,如引入“七色花主題評價模式”。所謂的七色花主題評價模式是指,教師可以將七色花的花瓣設置成不同的評價標準,如勇氣、自信、愛心、創造力等,學生表現較為突出時可以獲取花瓣,并且將評價結果粘貼在墻上,最終看哪位學生可以獲得完整的七色花。這樣豐富的評價模式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展現活力,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帶動學生成長和進步。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時期背景下,基于深度學習視域審視初中道法教學是非常重要的,能夠打破傳統應試教育的桎梏,拉近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深度學習真正發生,是一種創新的理念。教師可以通過構建翻轉課堂、創設多樣情境、實行任務驅動、設置課堂辯論、拓展課程資源、完善課程評價等方式,讓道法教學因為深度學習理念熠熠生輝,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