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海燕

在當今社會,語文學科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對小學生來說,語文學習是培養他們綜合素質的基礎,也是提高他們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而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聚焦大單元整體教學則是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將探討聚焦大單元整體教學的內涵、意義和策略,希望為小學語文教師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一、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內涵
首先,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旨在深入挖掘語文學科的精華,通過靈動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探索語言的奧秘,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情感與人文關懷。語文是情感的載體,是傳遞人文關懷的媒介。教師應通過情感的營造,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熱愛和理解,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欣賞文學作品中深刻的人生智慧,還能夠培養他們的情感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其次,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應貫穿思維與創新。語文學科不僅關注語言的運用,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與寫作培養邏輯思維和批判思維,提高問題解決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欲望,使他們不斷思考、質疑和探索,形成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
最后,教師要緊密結合實際,引導學生將所學的語文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可以開展有意義的課外活動,如社區書法展覽、詩歌朗誦比賽等,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深化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認識,注重情感與人文關懷、思維與創新、文化與傳統傳承以及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幫助他們發展個性特長,助力他們成為具有良好人文素養和國際視野的人才。
二、聚焦大單元整體教學,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意義
首先,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小學語文教學已經逐漸從傳統的知識點教學向大單元整體教學轉變,這一變革明確了小學語文教學需要聚焦大單元,全面提升課堂效果和學生綜合素質。聚焦大單元整體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常常以散點知識為主,孤立性較強。而聚焦大單元整體教學則從更宏觀的角度出發,將語文知識進行系統整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有助于提高學習效果。
其次,聚焦大單元整體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維。在傳統的知識點教學中,學生只需要死記硬背知識點的定義和概念,缺乏對知識進行深入思考的機會。而聚焦大單元整體教學則強調學生對知識的思辨和批判能力。學生需要通過分析和總結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從而提高綜合素質。
最后,聚焦大單元整體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傳統的知識點教學常常局限于解題方法和技巧的講解,缺乏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養。而聚焦大單元整體教學則注重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實踐活動等,幫助學生將語文知識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
三、聚焦大單元整體教學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標,構建單元整體框架
在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中,聚焦整體教學意味著以大單元內容為中心,貫穿教學始終,通過系統、有機地組織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聚焦大單元整體教學,首先需要明確教學目標,以確保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教學目標應該明確、具體,與教材內容緊密結合,同時兼顧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發展需求。通過把握教學目標,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在整個單元學習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提高語文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文學素養。其次,單元整體框架可以按照知識結構和教學內容的邏輯關系進行設計,將單元中的各個知識點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規律,構建合理的教學順序和教學步驟,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框架,促進知識遷移。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教材《貓》和《母雞》等課文教學中,這一單元主要是關于動物的描寫和敘述,在明確教學目標方面,教師可以分析整個單元內容,確定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對動物的觀察和描寫能力;鍛煉學生閱讀和表達能力,增強學生對自然界的保護意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制定具體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活動,確保教學目標順利實現,幫助學生構建這一單元的整體知識框架,學會知識的整合與運用。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有機銜接的教學任務,例如,展示動物圖片或視頻,引發學生對小動物的討論,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讓學生制作思維導圖來搭建知識框架,然后選擇一種自己熟悉的動物,借鑒課文的描寫方法和詞語搭配方法,試著寫一篇描述小動物的作文。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幫助他們理清單元學習脈絡,發展語文思維。
(二)整合單元內容,帶領學生拓展閱讀
整合單元內容強調教學內容的整體性,有助于學生建立知識的整體認知結構。在教學過程中,將不同的知識點和技能點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閱讀中掌握知識。整合單元內容是基于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的一種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掌握知識和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這一理念強調將教學內容融入一個完整的大單元,使學生在學習中建立更深刻的認知。尤其是在整合單元內容的同時帶領學生拓展閱讀,更是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廣泛閱讀能力,使其在語文學科中取得更全面的發展。整合單元內容的同時強調拓展閱讀,旨在引導學生超越教材,廣泛涉獵相關知識,培養他們主動獲取信息和思考問題的能力,這與閱讀理解能力培養的目標相契合。
以部編版教材“古詩詞誦讀”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學習《春夜喜雨》《泊船瓜洲》這些古詩時,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的任務活動,如“誦讀名句”“創作古詩詞”等,讓學生通過實踐掌握古詩詞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在任務活動中,教師應該將不同的知識點和技能點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閱讀中掌握知識。在“誦讀名句”這一任務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朗讀名句的方式,掌握古詩詞的基本語言特點和韻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古詩詞的基本知識,還能夠感受到古詩詞的魅力,激發閱讀興趣。除了教材中提及的古詩詞,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拓展閱讀,如了解詩人的生平經歷,結合時代背景,通過相關圖片或視頻,讓學生在感性的認知中逐步理解詩人所處背景,激發對詩歌的情感共鳴。這樣的實踐不僅使學生在語文學科中獲得知識,還培養了他們主動學習的能力,實現了整合單元內容、拓展閱讀的教學目標。
(三)優化教學方法,設計單元主題活動
優化教學方法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手段。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實際需求。大單元整體教學則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全面發展。巧妙的教學方法和富有趣味的主題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學習動力,并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習需求,合理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效果。在課堂上設計單元主題活動,以一種更為新穎的方式引入教材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魯濱遜漂流記》和《騎鵝旅行記》時,這些選自小說的課文片段情節性和故事性較強,對學生的吸引力較大,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一個“小說大會”主題活動,通過情景模擬的方式,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故事情節。在《魯濱遜漂流記》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角色扮演,模擬魯濱遜在荒島上的生活;而在《騎鵝旅行記》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游戲環節,讓學生通過模擬旅行的場景體驗主人公的奇妙經歷。除了角色扮演,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創作和續寫,發揮天馬行空的想象,在原有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添加自己的創意元素,然后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分享。在這一主題活動中,學生可以分享自己閱讀過的世界名著或小說,選取自己感觸深刻的情節與同學分享。在這樣的主題活動中,學生不僅可以通過閱讀策略訓練提高閱讀能力,還能夠通過情景模擬演練和創作續寫活動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得到創造力和表達能力的鍛煉。創新教學方式,為課堂增添一點趣味,讓學生用更加飽滿的激情投入課文學習。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構建符合學生全面發展的高效課堂。
(四)聯系生活實際,延伸語文學科內涵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聚焦大單元整體教學構建高效課堂,不僅要關注教材內容的整合與優化,還要注重聯系生活實際,延伸語文學科內涵。這一策略強調將語文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結合,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效果。聯系生活實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在要求。語文學科作為一門人文性極強的學科,應該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和人文素養。將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語文學科內涵的延伸包括對語文知識的深入挖掘、文化背景的拓展以及跨學科知識的融合,延伸語文學科內涵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他們的跨學科思維能力和綜合素養。
以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教學為例,本單元主要圍繞“家鄉的習俗”展開,《北京的春節》《藏戲》等課文,作者用極為寫實的語言描述了當地的節日習俗。在教學中,教師通過觀看視頻、圖片展示等方式,引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回憶春節,了解家鄉的傳統習俗,如貼春聯、放鞭炮等,通過親身體驗、觀察和討論,培養學生對家鄉文化的認同感。從春節延伸到其他傳統節日,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家鄉的節日習俗,如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中秋節賞月、吃月餅,結合家鄉特有的習俗與同學分享交流,可以將調查結果以PPT、海報等形式進行展示,向同學介紹家鄉的節日習俗。通過這種知識的延伸,學生可以對單元主題和內容有更深刻的了解,由于是自己生活中熟悉的元素,學生會更積極地參與實踐活動,在交流中延伸語文學科內涵,提升核心素養。
(五)設計評價環節,有效溝通反饋成果
設計評價環節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安排評價活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進行反饋和評價。評價環節的設計應該與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相匹配,既能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如示范作文評價、口頭表達評價、小組合作評價等。有效的溝通反饋成果是評價環節的重要補充,教師應該及時與學生溝通,對學生的評價結果進行說明,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更好地改進。同時,教師應該與學生進行積極互動,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和建議,促進學生主動思考。
例如,在五年級“遨游漢字王國”這一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出示一幅描繪漢字演變歷程的圖片,要求學生根據圖片進行口頭表達,描述漢字的起源、演變過程和文化內涵。這樣的評價活動可以考查學生對漢字文化的理解和表達能力。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口頭表達,每個小組派代表進行匯報。教師在評價過程中關注學生表達的準確性、邏輯性和語言流暢性,給予其肯定和建議。通過學生互評和自評,以及教師評價,對學生的評價結果進行分析,發現學生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在反饋環節,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互動,提問學生對漢字文化的理解,鼓勵其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促進學生思考。與學生進行個別或集體反饋,解釋評價結果,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并提供相應的指導和建議。
四、結語
總而言之,聚焦大單元整體教學,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明確教學目標,整合單元內容,優化教學方法,聯系生活實際和設計評價環節,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激發其學習興趣。相信這些策略的實施能夠為小學語文教師提供有力的支持,有助于營造一個積極、活躍的學習氛圍,從而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