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林
(通渭縣種子服務站,甘肅 定西 743300)
當前,社會經濟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但不論經濟如何發展,農業始終是國之根本、經濟發展的根基,唯有重視農業發展,才能更好地把控經濟、社會發展命脈。為適應農業發展需求以及社會的變化,近年來,農業科學技術水平顯著提升,進一步推動了農業現代化發展。當農業生產能夠滿足人們日常所需時,人們對農產品的品質也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相較于普通農產品,綠色農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更強。因此,應重視對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在適應市場變化的同時,滿足人們對綠色農產品的需求,推動食品安全標準建設??傊?,玉米作為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在很多地區都有種植,探索玉米綠色種植田間管理技術,為現代化農業發展奠定基礎,有著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玉米適宜在水分多和溫度高的環境中生長,所以在種植玉米時,要選擇肥沃、疏松、透氣性好的土壤。實踐證明,通過了解玉米生長特性,優選合適的種植地,可以提升玉米植株的成活率,促進玉米高產。一般來說,應選擇采光充足、土質肥沃、地勢平坦的區域種植玉米,同時應考慮地塊的保水保肥性、灌溉排水等因素,采用輪作模式減少病蟲害、保持土壤肥力。在收獲前茬作物后,可先收割秸稈,后清理地塊,并用旋耕機深翻土壤,期間撒上肥料,以補充土壤肥力,施入深度在2~3 cm,以提升土壤透氣性和肥力。另外,為了預防病蟲害,可以消毒土壤,有效降低田間病蟲害的發生概率[1]。
玉米品種豐富,每個品種都有其優缺點,在選擇玉米品種時,應該結合當地氣候特點和土壤情況選擇合適的品種,同時要滿足當地市場需求,盡可能選擇國家認可、抗病性強、耐受力好、高產的種子進行種植。通渭縣地處溫帶半濕潤半干旱性季風氣候區,年均氣溫7.5 ℃,冬季最低氣溫在-20 ℃,夏季最高氣溫大約在30 ℃,年溫差較大,年降水量300 mm 左右,總體降水量較少,且降水多分布于夏季。該地區的土壤多為黑滬土,這種土壤多出現在風積和次生黃土母質上,土質疏松、透氣性佳,適合種植玉米。基于該地區的氣候、土壤條件,可選擇的玉米品種較多,如秋樂519、金輝11、強盛12、玉源7898、墾玉1608、金穗185、高玉98、勝玉629、金穗1203、M751、墾玉100、墾玉90、強勝51 等,均適合在該地區種植,產量可觀,其中秋樂519 耐干旱,種植面積最大,產量優勢明顯。
選好玉米品種后,要催芽種子,保證出苗率,以減少病蟲害,實現玉米增產。在播種前,應在光照條件好的地方曬種,將種子均勻攤鋪在地面,攤鋪厚度控制在5 cm,一般可以選擇光照充足的時間段晾曬2~3 d,以激發種子活力、促進種子發芽[2]。晾曬種子前,要篩選種子,挑出干癟、長蟲、殘缺的種子,保留飽滿、大小適宜的種子。
在確定播種時間后,應在播種前1 d,用50%多靈菌可濕性粉劑拌種可有效預防玉米絲黑穗病、干腐病,用48%溴氰蟲酰胺懸浮劑拌種可預防螻蛄、地老虎等害蟲,也可直接購買加工過、適合種植的優良種子。
通渭縣玉米種植時間在5月至6月中旬,當氣候穩定、氣溫適宜時,需測試田間水分,確保田間含水量達到65%左右,握手可將土壤攥成團、松手土壤可散開時就可播種。如果播種時氣候干旱,需要通過人工灌溉的方式為田間保墑,創造良好的田間環境即可播種。一般播種行距控制在70 cm 左右,株距控制在30 cm 左右。種子用量可控制在22.5~37.5 kg/hm2,為保證種苗數量,保苗量為67 000~82 000 株/hm2。采用機械播種方式播種,播種完成后覆蓋1 層薄土,覆土厚度控制在2~3 cm。
在玉米播種結束后至玉米幼苗長出的時間段,需要查看田間情況,如果發現有死苗和缺苗的現象,要及時在3~5 葉期前補苗,補苗要選擇壯苗。一般在16:00 后補苗,此時溫度逐漸降低,可提升成活率。補苗后澆根部,可催芽后補種。為提升田間采光率、平衡土壤養分,要及時間苗,一般在幼苗3 葉期間苗,間苗時拔除弱苗、病苗。5 葉期后,要結合玉米品種、土壤情況、預期產量等因素一次性定苗。定苗后,結合幼苗長勢蹲苗,并及時開展除草工作[3]。
應根據土壤實際情況選擇施肥方法,結合玉米在不同生長期對肥料的需求科學施肥,可以通過測土配方的方式明確肥料種類,針對性施肥,遵循有機肥和化肥相結合、產出和投入相平衡的原則,從而提升田間肥力,減少有害物質投入量,避免污染環境。底肥施用有機肥2 250 kg/hm2、農家腐熟肥18 740 kg/hm2、尿素105 kg/hm2、鋅肥30 kg/hm2。結合玉米生長需求,可追施玉米專用復合肥750 kg/hm2。大喇叭口期,為促進玉米植株長穗追施攻穗肥。攻穗肥,施用尿素300 kg/hm2、硫酸鉀105 kg/hm2、復合肥450 kg/hm2。玉米灌漿期,繼續追施1 次尿素105 kg/hm2,可預防玉米葉片干枯,促進其進行光合作用,保障玉米產量和質量。
在玉米生長過程中一般要灌溉6 次左右,為提升整體灌溉效果,在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可以安裝噴灌、滴灌設施。當田間缺水時,可以及時灌溉,補充土壤中水分,創造良好的田間環境,以提升玉米整體產量。對于干旱地區,應用新的灌溉技術節省水資源,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通渭縣受地理環境、氣候的影響,導致玉米在拔節期和吐絲期容易因干旱而出現生長遲緩的問題,因此在干旱期要及時合理灌溉,為土壤補充水分。如果遇到持續性降水的情況,當土壤含水量超過80%時必須排灌,避免玉米植株腐壞,影響其生長。
2.4.1 農業防治
防治玉米病蟲害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基本原則,應結合田間病蟲害具體情況進行綜合防治,靈活采用農業、物理、化學、生物等防治手段,降低玉米植株發病概率。其中,農業防治手段以田間管理為主,旨在降低田間植株的發病概率。首先,中耕除草、合理輪作。可通過中耕除草、作物輪作等手段提升土壤肥力,調節田間生物平衡性,以阻斷病蟲害傳播。其次,合理密植。結合土壤肥力和玉米品種控制種植密度,確保田間通風性和采光率,為玉米營造適宜的生長環境。再次,做好施肥和除草工作。施肥和除草,一方面可為玉米提供充足的水分和養分;另一方面可減少病蟲害,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最后,發病初期要及時防治,切斷病蟲害傳染源,及時拔除并燒毀病株、病葉,阻斷病菌傳染路徑[4]。
2.4.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借助天敵捕殺害蟲。玉米常見的害蟲有玉米螟、蚜蟲等,可在田間投放適量的赤眼蜂、瓢蟲,以遏制玉米害蟲。當蚜蟲產卵率達20%時,10 d 后可投放赤眼蜂120 000 頭/hm2,為保證捕蟲效果,在田間可均勻設置赤眼蜂釋放點,將蜂卡設置在玉米植株葉片背面,7 d 后釋放赤眼蜂180 000 頭/hm2,可有效防治玉米螟。另外,性誘殺劑也可有效防治玉米螟、棉鈴蟲等害蟲,可在玉米田間放置1.5 m 的棍子,在棍子頂部設置1 個引誘器,在距離地面1 m 的位置放好誘蟲口,誘捕器中間設置誘芯,將裝有清水的瓶子和接蟲口連接,定期更換內芯,每隔4 d 清理1 次。
2.4.3 化學防治
若病蟲害發生較為嚴重,應選擇化學防治方法??蛇x擇低毒、低殘留、降解性高的化學農藥,嚴格遵守農藥安全使用間隔期進行防治?;瘜W防治效率高、見效快、防治成本較低,適合在大面積的玉米田地防治病蟲害??梢赃x擇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4 000 倍液防治玉米黏蟲??蛇x擇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300 倍液防治玉米莖腐病。由于玉米螟蟲主要為害玉米葉片和果穗,防治玉米螟時應對準玉米果穗和葉片背面噴灑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選擇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 000 倍液防治玉米蚜蟲。防治其他病蟲害時可以選擇噴灑農藥,但要合理控制用藥量,選擇適宜的用藥時間,盡量在晴朗、無風的天氣噴灑農藥,并做好安全防護工作,以防中毒[5]。
在玉米收獲期間,要及時拆除玉米田地中的灌溉設備,如果田間沒有設置灌溉設備,可直接收獲。在玉米成熟期間,要做好巡視工作,及時了解玉米成熟情況,觀察玉米顏色和顆粒飽滿度,通過定期巡視田間,精準把控玉米收獲時間點。一般來說,玉米莖稈內部為青黃色、苞完全變黃且蓬松、玉米含水量在25%左右時,可直接脫粒收割,可采用機械一次性完成收獲、摘棒、脫粒等工作,在脫粒后應曬干保存,以防霉變。
傳統玉米種植方式較為落后,缺乏動態化的田間管理,種植技術不成熟,導致種植管理技術得不到良好的推廣與應用。要想農民應用綠色種植技術,相關部門要做好推廣工作,利用多種渠道,加大宣傳力度??衫矛F代和傳統宣傳手段相結合的方式擴大宣傳范圍,最大限度地提升推廣效果。
一方面,可借助新媒體傳播范圍廣、速度快的優勢,構建短視頻等新媒體傳播渠道,定時宣傳和播放玉米綠色種植技術、知識,通過趣味的知識科普視頻,即拍即發,擴大宣傳范圍。
另一方面,可設計并分發趣味的知識手冊,政府部門應做好宣傳輔助工作,聘請農業專家在線上線下解決種植戶提出的技術問題,讓農戶更好地了解玉米綠色種植技術的優勢,從而更好地應用玉米綠色種植技術。
玉米綠色種植技術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大部分農戶的知識水平有限、思維認知有限,對玉米綠色種植技術認識不足,且整體接受度不足。因此,可創建玉米綠色種植技術應用示范戶,以起到標桿引領的作用,提高農民應用玉米綠色種植技術的積極性。政府和農業部門應大力推廣玉米綠色種植技術,給示范戶提供資金和技術方面的支持,建立開放性的玉米綠色種植技術學習平臺,確保廣大農民可以隨時學習、了解新技術的應用技巧?;鶎哟甯刹繎喙膭钷r民參觀示范基地與學習該技術,相關技術人員要及時解答農民提出的問題并指導農民應用該技術,讓大部分農民全面了解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管理方法。此外,應定期開展玉米綠色種植技術知識講座,為農戶及時答疑解惑,讓農戶在應用玉米綠色種植技術的過程中不“走彎路”,切實掌握玉米綠色田間管理技術,并應用和推廣玉米綠色種植技術。
玉米在我國的糧食生產中有著重要的地位,研究和探索玉米綠色種植技術,符合現代化農業發展趨勢,滿足人們對綠色農產品的需求,能夠提升玉米種植效益。農戶應積極學習玉米綠色種植技術,農業以及政府部門要加強推廣和宣傳玉米綠色種植技術,構建綠色生態的玉米種植模式,推動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