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廊坊 林 龍
近年來世界政治、經濟形勢持續不穩定,武裝沖突、綁架劫持、恐怖襲擊頻發,對中國海外利益安全造成嚴重威脅。保障海外中國公民人身和財產安全,維護海外投資建設項目順利開展,已迫在眉睫。中國長期依賴政治和外交措施保護海外利益。然而,在國外安全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傳統的維護海外利益方式受到越來越多的挑戰。隨著人們對于安全需求的增長,越來越多的公民和企業轉向市場。21世紀以來,私人安保領域發展迅速,各國購買私人安保服務來維護海外利益已越來越多。中國私營安保企業也因勢而興,在保護中國海外利益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私營安保”是由私人組織提供的安全服務,其有別于政府提供的公共安全服務,帶有市場化的特征。在西方,私營安保企業主要功能是部分替代國家強制力(例如軍隊、警察等),為國家和社會人員提供軍事援助或安全保障服務。目前,主要有兩種類型的私營安保企業:一種是與政府簽訂合同,提供直接作戰和作戰行動支持;另一種是提供軍事和準軍事服務的非戰斗人員。大多數中國私營安保企業屬于第二類,主要是提供安全保衛服務,偏向于防御功能,并不參與軍事戰斗。
中國私營安保企業起步較晚,因其特殊性質,其初期大都是“官辦企業”,國家是其創始人和管理者。2009年9月,國務院批準并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保安服務管理條例》,明確了政府工作人員不能成立安保公司,也不能以其他方式從事其業務。該條例的頒布,打破了國內安保服務缺乏統一專項法規的局面,改變了由公安機關設立安保公司的歷史,使安保行業進入市場化、職業化階段。
隨著中資企業不斷走向海外開拓國際市場,中國勞務人員參與到境外項目建設,中國的海外利益不斷擴大,也出現了更多的風險。中國政府通過政治和外交舉措,使中國公民在海外有更大的生存保障,但他們的努力不足以應對日益惡化的安全問題。東道國本應是中國海外利益保護的主要提供者,但其中一些國家自身面臨國內動亂、國際制裁,本就自顧不暇,也就無法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因此,海外利益的保護應拓展其他渠道,發展中國私營安保企業成為解決海外利益保護問題的重要途徑。
中國海外安保需求和市場的擴大,以及我國安保服務管理制度的變革,對中國私營安保企業“走出去”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山東華威保安集團較早進行了開拓海外市場的嘗試,其于2009年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并于2010年建立了第一家大型專業化的私營保安集團。2010年10月,成立中國首家境外安保服務中心,開展了全球范圍的經營活動。2013年11月,山東華威保安集團與南非雷德公司成立我國首家海外合資安保企業,這對華威在非洲的開拓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武裝護航方面,太平洋、大西洋等部分海域海盜、海上恐怖襲擊、海上武裝劫持猖獗,對船舶航行造成了嚴重影響。2011年,華信中安保安服務有限公司設立海外事業部。2012年3月15日,華信中安三位全副武裝的員工,乘坐“剛強”號巴拿馬貨輪,成為中國首家開展海上武裝護航的企業。總的說來,自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我國私營安保企業“走出去”的發展速度較緩,并未隨著大量中資企業參與沿線建設而產生預計的重大變化。這個狀況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既涉及到私營安保企業參與國際安全治理能力不足的限制,也涉及到我國政府國際戰略布局的考慮。
全球安保市場競爭激烈,與其他成熟的全球安保服務提供商相比,中國私營安保企業參與中國海外利益保護具有如下優勢。
1.物美價廉。中國私營安保公司通常提供有競爭力的價格。知名安保公司Academi每天付給一名員工幾千美元,而中國私營安保公司每月支付3000至6000人民幣。粗略計算,一支由12人組成的中國安保分隊每天的費用僅為3500人民幣。這個價錢和阿富汗本地的民營安保差不多,只有西方的十分之一。關于海上武裝護送,西方私營安保企業派出的一個4人護航小隊,每趟航行花費45000至68000美金,而中國安保小隊則要少30%。
就能力而言,中國安保人員(大多數曾為警察或軍隊人員)與西方同行一樣勝任安保任務。特種部隊退休人員是中國安保企業的最佳廣告,他們以絕對忠誠和出色業績而聞名。在充滿風險的海外環境中,更應把安保主動權抓在自己手中。實踐證明,東道國提供的安全保衛力量往往不可靠,并且受到復雜的地方部落的政治影響,使用來自本國的安保服務更加值得信賴。
2.文化上的天然聯系。中國私營安保公司對共同語言和文化的熟悉也會使被保護的中國公民感到親切、踏實,這將會大大緩解溝通障礙,尤其是在緊急情況下。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安保公司并非完全由利益驅動。受政府在國內外的監督管理,他們必須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考慮社會責任。國內大多數安保服務企業都強調服務國家利益,這更加適合中國公民的行為習慣。除了提供保護外,私營安保企業還致力于提高中國企業和公民的安全意識,提高他們的自衛能力。
3.較低的政治成本。中國政府堅持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基本準則,這意味著如果發生內亂,政府將建議迅速撤離,以盡量減少損失。一些學者認為,堅持不干涉原則意味著中國只能被動回應,因此已經成為中國外交政策中的“兩難境地”。實踐中,中國政府表現出了靈活性,例如,中國派出海軍從利比亞疏散海外公民。香港《東方日報》稱贊這是中國外交取得的進展,因為這表明政府更加重視維護中國公民的海外安全和利益。
但軍事行動不是一個可持續的解決方案。中國海外企業和公民更經常受到非傳統安全風險的威脅。軍事行動涉及戰略決策,因此既不能定期進行,也不能滿足巨大的需求。此外,由于缺乏軍隊交付能力,向海外派兵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軍隊的一個薄弱環節。即使軍隊已經交付,語言和文化障礙也會對情報收集構成挑戰。私營安保企業提供安保的方式多元,在經營方式上可以采用獨資、合資、合作等多種運作模式,較容易進入東道國開展安全保護。另外,由于私營安保企業的非政府性質,與動用軍事力量進行海外安保相比,能夠減輕不少政治問題。
整體來看,私營安保在所有國家都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存在。中國私營安保企業仍處于起步階段,面臨著各種新老挑戰。
1.法律規范問題。在法律方面,現有國際法缺乏監管明確性,無法處理與海外運營相關的復雜問題。蒙特勒文件中“關于國家在武裝沖突期間與私營軍事和安保公司的業務有關的國際法律義務和良好做法”是第一份國際共識文件。然而,本文件不具有法律約束力,因為對本文件的解釋屬于簽署國本身。雖然它打算促進對國際人道主義法和人權法的尊重,但它既缺乏對適用法律的具體和明確分類,也缺乏處理侵權行為所需的執法機制。
在中國本身,也缺乏國內法的有效支持。國內與安保最相關的立法是《保安服務管理條例》,然而,該條例在生效時沒有考慮私營安保公司的海外服務,對于開展國際業務的私營安保企業的資質要求、業務范圍、監管主體等沒有確切規范。
2.業務水平不高。中國開展海外業務的私營安保企業普遍存在缺乏高層次安保人才的問題。目前主要開展人員出境前安全培訓、項目地安保人員守衛、私人保鏢等業務,對于技術要求更高的風險評估、應急處置、整體安全管理設計業務涉及較少。另外,由于境外安保的槍械管制,中國私營安保公司與其他國際私營安保公司采取的武裝護衛方式也存在一些不同。本國的武裝力量不足,自然而然,需要通過與東道國相關勢力建立可靠的私人關系來獲取安全支持。例如,與當地的軍警建立良好私交,在危險時刻可以快速聯系上軍警領導人,得到有效援助;社區居民也是構建情報網絡的重要部分,實踐中許多危險事件的提前預警都是來自于社區居民提供的信息。總之,在關鍵時候安保人員應當可以“找得到人、說得上話、辦得了事”,這對于安保人員的社會交際能力也是一種考驗,而目前這方面人才更是稀缺。
3.政治成本。安全私有化也可能成為沖突的導火索,帶來道德困境和法律問題。私營安保企業的存在可能會引發與敵對當地人的武裝沖突。再加上大多數保安人員都有警察或軍事背景,經常穿得像士兵并攜帶武器,他們更有可能被誤判為中國軍隊的實際成員,引發更多的暴力,并對中國在該地區的利益造成更大的損失。如果安全人員與當地武裝部隊發生交火,流血和重大傷亡將使沖突升級為外交事件,加劇雙邊關系緊張。
學者們在提到私營安保企業人員時經常使用“雇傭軍”一詞。雖然嚴格來說,私營保安企業不是雇傭軍組織,但它們確實引起了道德和法律上的關注,例如武裝安保人員在執行行動時是否有權先開槍,以及如果安保人員引發沖突或違反當地法律,如何追究他們的責任。
由于海外安保服務需求激增,中國安保行業的私有化是一種必然趨勢。然而,該行業仍處于起步階段,現在面臨著一系列問題。由于政策指導不足,其未來更加不確定。但答案應該掌握在政府和企業自己手中。
需要為在中國境外工作的私營安保企業制定一套具有約束力的法規,并在行政權力和行業慣例之間達成適當平衡。政府在制定標準和規范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過于嚴格的監管可能會扼殺新興行業。
2010年版的《保安服務管理條例》正式為私人資本進入安保行業開了綠燈。但目前受公安機關監管的公司,他們仍在政府的授權下工作。這種做法是計劃經濟的產物,將剝奪公司的創造力和活力,遲早會被擠出競爭激烈的市場。在未來,私營安保行業必將成為國有企業、私營公司、外資和合資企業的競爭場所,而市場導向是其生存的關鍵。行政命令過多將嚴重阻礙行業發展,政府應采取市場導向的監管模式,尊重市場主體的管理獨立性,提供政策指導,建立權責分明的問責制,讓市場發揮應有的作用。在其發展的適當階段,該行業應有權自行尋找最適用于海外運營的規則。毫無疑問,政府亦應適時修訂政策,并在有需要時堵塞漏洞。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依靠政府的指導并不能確保成功。蓬勃發展的海外需求為實力雄厚的企業走向全球提供了機會之窗。民營企業應該抓住這一機會,提升服務水平,壯大自己。但走向全球絕非易事,僅僅進行實地研究或僅僅設立海外辦事處是不夠的。通過交流與合作,中國私營保安企業仍有許多東西需要向外國同行學習。必須改善與東道國當地安保行業的溝通。成立合資企業可能是更容易進入當地市場的一種選擇。此外,大多數在海外工作的中國私營安保企業目前都專注于基本的安保服務,如護衛,只有少數能夠提供風險咨詢和安保管理。它既不符合中國企業和公民對多樣化安全服務的需求,也不適應復雜的安全局勢。必須做出更多努力來豐富企業的業務范圍,特別是在情報收集和分析、風險評估和預測、國防技術開發和裝備支持等領域。
私營安保企業是安保領域的新興參與者,是應對日益增長的中國海外利益保護需求的有效手段。該行業尚處于起步階段,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私營安保企業應學習優秀同行的經驗和做法,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政府應提供更有力的支持,鼓勵和引導私營安保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還應該將私營安保企業的發展作為外交框架的一部分,以培養中國海外企業和公民的真正保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