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徐州 董 飛
在全球經濟持續增長的背景下,企業經營節奏和全球化步伐也不斷加快,股東對回報率的要求以及競爭的壓力,使得企業更積極地進行并購、投資、引進新技術和管理變革等。在這一場管理變革中,由于CFO作用的不可替代性,迫使CFO被推向前臺,成為股東價值管理的中樞,這也對CFO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全面提高CFO們的能力變得迫在眉睫。為了創造成本優勢,降低企業的開支,董事會給予了CFO更大的權限來約束公司的行為,CFO及其所領導的財務領域成為了理論界和實務界探討管理變革的先鋒。1995年,《財富》刊登了一篇名為“頂級的首席CFO”的封面文章,揭示了一種趨勢:CFO們領導了企業的關鍵性變革,并作為CEO的真正伙伴參與公司決策。既保證了財務工程體系的有效運行,又為CFO不斷提升和發揮其特有能力提供了不懈動力。
CFO指首席財務官,雖然財務官在我國企業中其稱謂不盡相同,本文泛指企業最高財務負責人(如總會計師、財務總監、分管財務的副總經理等)。
CFO的“位”指在財務工程體系下,CFO在企業經營層的位置,即CFO在企業管理團隊中的排位;“威”指CFO的威望和威信,即在財務工程體系下,CFO必須以獨到的業務技能為本,同時還需具備綜合領導能力、國際戰略視野及優良的人際關系;“為”指的是CFO的作為和職能發揮,即在財務工程體系下,CFO的一切工作所期望的目標是實現成本最優和企業的效益最大化。
1.CFO在企業中各種決策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資本是企業的第一資源,因此作為資源價值管理者的CFO在公司的組織體系中,與其他高級管理者之間應該是什么樣的關系呢?按照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Price Waterhouse & Coopers)2000年對CFO的調查,CFO在歐美發達國家已經完成了戰略轉型,從傳統的財務功能演變成為CEO的伙伴,共同肩負著股東的受托責任,一起負責企業的財務報告和生產經營,起到了企業設計師的作用,并在行政管理中處于二把手的位置。CFO在公司組織體系中之所以能處于如此高的位置是由CFO的職能所決定的:由于財務信息能夠全面的反映企業的基本內外情況,因此,財務部門在企業決策中起著提供經過加工分析的信息和各種資料,作為分析決策的基石。此外,CFO的側重能力還擴展到包括在資產、資金、資源等方面的統籌協調,對業務轉型和重組頻繁的現代企業而言,艱巨的任務和重要的角色對CFO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和更大的挑戰。在企業的戰略制定和實施中,由于CFO特殊的作用和地位使得他們有著責無旁貸的重任,無論制定戰略、實施戰略還是調整戰略,CFO都有特殊的發言權。由此可見,CFO的職能與其他副總最大不同在于,CFO超越了部門局限,能夠真正地從企業整體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即只有CFO能和CEO一起站在企業全局的高度對整個企業進行價值管理,并積極參與到設計公司藍圖和戰略決策。也正是由于CFO與其他副總在職能上的不同奠定了CFO在公司組織體系中的處于僅次于CEO的地位。
2.CFO的財務核心職能需要權力的支持。CFO作為財務工程體系的負責人和企業理財的決策者,其必須擁有足夠的執行權力才能確保財務工程體系在企業中推行和實施、優化企業整體價值鏈,為企業的價值最大化做出特有的貢獻。否則,財務工程只能是一個完美理論。
對于CFO而言,其執行權力應該是廣義的。CFO的廣義執行權力是指CFO在企業組織體系中的一種影響力,即CFO通過這種影響力去改變他人的行為和反應,從而達到預期目的和效果的一種能力,廣義執行權力的范圍越廣,CFO對他人的影響能力就強,受CFO影響的群體也就越大。CFO的廣義執行權力可以細分為縱向權力和橫向權力,縱向執行權力體現為CFO在財務部門和財務系統內的領導力和影響力,橫向執行權力則體現在CFO對其他副總及部門的影響力。CFO作為主管財務的最高行政領導人,其縱向的執行權力必然會得到保障,而橫向的執行權力才是真正關系CFO影響力大小的關鍵。因此,CFO廣義執行權力建立在CFO的官位之上,位置越高,執行能力就越強,就越能確保財務工程的有效運行。
3.財務工程體系運轉效益提升要求CFO必須具備戰略伙伴關系的官位。CFO作為主管財務的最高行政領導,其工作內容早已突破財務擴展到企業戰略管理、企業價值管理、企業外部關系維護等領域。CFO工作職能范圍的擴大和延伸源于企業發展的內在需求。在企業中,特別是在大中型集團公司中,CFO的工作非常繁重,如何合理利用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是CFO面臨的難題。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在他所著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提出“要事優先”原則,該原則認為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就是永遠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工作的第一位。“要事優先”原則對于CFO提高工作效率的確很有幫助。但是,廣義執行權力也是影響CFO工作效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實際工作中,廣義執行權力對CFO工作效率的影響力度往往會超過“要事優先”原則,特別是像我國這種強調“人治”的企業文化。在財務工程體系中,CFO廣泛的工作職能要求其必須具備與總經理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官位”,進而提升工作效率、最大化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
人們在培養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時候往往會有一個職業規劃目標,從而具備學習和提高動力。也就是說,人們不會盲目的去提高自己的某些能力,而為了滿足某種需要(例如崗位需要、考試需要、比賽需要等)才會去做。
舉一個相對極端一點的例子,公司不會為出納人員培訓制定海外戰略的能力,出納人員一般也不會主動去培養自己制定海外戰略的能力,原因就是他在出納的位置,他的下一職業方向是做一名好會計,而不可能是公司高級管理層。同樣,CFO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提高也需要有動力牽引,CFO的動力牽引就是CFO的下一職業軌道,或者說是CFO在公司組織體系中的下一晉升位置。
由于CFO在企業戰略中的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美國,CFO成為與董事長或CEO并肩的高級領導者,CFO正與CEO形成一種戰略伙伴關系,在公司行政領導中排二把手,而且CFO一般都進入董事會。國際上,CFO的下一職業方向往往是CEO,據美國咨詢機構Heidrick&Struggles針對美國“財務100強”的CEO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91%的CEO認為CFO是他們的戰略經營伙伴,并有三分之一的CEO考慮將CFO作為他們繼承人;由于我國在對CFO的功能定位上將其限于進行財務監督,較少的強調其決策者的角色,CFO在企業中的地位較低,未能擁有足夠的權力發揮其對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存在“不到位”、“放錯位”和“居末位”的現象。“不到位”:很多企業雖然設有這一位置,但是地位低微,進不了決策層;“放錯位”:在很多企業中只把CFO置于經理執行層,只對總經理負責,大多只能是唯總經理適從,沒有發言權;“居末位”:特別是國有企業總會計師雖然是經營班子成員之一,但總會計師的地位不高,往往強調受重視后提升為副總經理兼總會計師,排在領導班子的“末位”。由此可見,我國企業CFO缺乏動力牽引,從而導致CFO的素質和和特有能力培養和提高受到限制。在上面本文提到,美國很多企業將CFO的下一職業規劃定位于CEO,而我國企業則多定位于副總經理。如果CFO明確了其下一站是CEO的話,那么他必然會更注重專業技能、領導能力、戰略思維及國際視野等特有能力的培養;相反,如果下一站是副總經理的話,CFO就失去了注重特有能力培養和提高的動力,因為CFO與主管財務的副總在能力要求上并無本質差異。可見,CFO特有能力的提高需要“動力”牽引,同時特有能力的不斷提高促使CFO逐漸具備勝任下一職業方向——CEO的素質和能力,進而使得CFO勝任能力和主觀能動性相互結合,最終必然會提高CFO的工作效率,降低企業的運行成本,提高運行效率、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成為一個良性循環。
經濟循環是指成本優先條件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經濟是指企業一切活動均應首先考慮是否建立在“經濟”的成本優先理念,循環是業務的可持續性。
1.成本優勢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和高效益的良好體現。利潤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利潤的創造有賴于有效的成本控制。CFO是企業成本控制的領航者。CFO從成本控制的角度審視企業戰略、投資、融資、資產重組以及外部關系維護等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為企業決策提供支撐,打造企業的成本優勢。成本優勢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指標,它往往建立在企業先進的技術和研發水平、與原料供應商良好的關系、正確的發展戰略、高超的投融資能力、優秀的企業文化等之上,反映了企業在市場中的綜合能力。與競爭對手相比,一個企業的成本優勢正是該企業核心競爭力水平的良好體現。而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要素,能為企業帶來長期的競爭優勢和超額利潤,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2.CFO的高“位”和高“威”是企業成本領先的有效前提。成本領先建立在管理層一系列正確合理的決策之上,是反映企業運行效率、效果和競爭力水平的綜合性指標。CFO站在企業戰略的高度,利用其所具備的特有能力,分析每一項重大決策能否為企業創造成本領先的優勢,從而為管理層提供決策支持,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水平。很多企業在面臨激烈的國內外競爭中苦苦尋找著克敵制勝的最有效方法,企業也逐漸意識到要想在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得擁有長期的競爭優勢。如何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水平已經成為企業管理層思考最多的問題。在如何提高企業競爭力水平上,企業不同職能部門思考的重點是不一樣的。技術研發部門強調加大研發和技術改造的投入,開發出技術領先于同行的產品;人力資源部門強調人才在行業競爭中的重要性,積極制定良好的工資待遇政策吸引人才;營銷部門強調投入人力物力建立領先于對手的銷售模式和更廣的銷售網絡;生產部門強調通過購置高端的生產設備提高生產效率。可見,各部門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前提條件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那么這些投入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呢?這是CFO要考慮的問題,因為他是唯一能夠和CEO一起站在企業全局進行價值管理的領導者;但是如果CFO地位缺失,唯總經理是從,沒有發言權,使得CFO無法對長期戰略規劃、財務規劃和重大投資項目等戰略性決策發表自己的意見;就算發言,最多只能是建言。因此,企業要想真正從經濟的角度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必須提升CFO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地位,培養綜合素質高的CFO,而處于高“位”和具有高“威”的CFO必然能發揮其特有職能,最終實現企業的成本最優。
在中國CFO的“位、威、為”三個要素中,CFO的官“位”應該至上,即財務工程系統負責人在經營管理層中的位置是保證財務工程體系高質量運行和中國企業CFO素質(威望和威信)提高動因的基本前提;CFO的“威”望,即CFO應具備的特有能力,是財務工程有效運行、提升企業國際化運營能力的保障,“威”望的提高需要以官“位”為動力牽引和前提;“為”是CFO的作為和職能發揮,也是CFO的一切工作所圍繞的目標,即實現企業的成本最優、提高企業業績,成本優先是企業保持可持續性發展的長期戰略。CFO是企業實現成本最優的領航者,實現成本最優需要建立在CFO的官“位”和“威”望之上。中國CFO的“位、威、為”三者之間的博“益”關系進一步明確了財務工程體系負責人的角色定位,為財務工程體系高質量運行提供了指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