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 白 平 等
在經濟全球化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各大企業不僅限于國內市場,逐漸擴展至國際市場,并且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突破傳統對外貿易的制約條件,孕育而出的我國跨境電商的海外倉在國外的分布點越來越密,進而使中國產品進一步走出國門,走進國際市場。
與傳統“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模式相比,海外倉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手段,采取了“單未下,貨先行”的運營模式。賣家提前將貨物運輸至目標國“海外倉”,避免消費國貨物短缺,貨源不足,之后在目的地國就近發貨,大大縮減了運輸時間,降低物流成本,讓國內產品走出去有更廣闊的市場。
“海外倉”已經成為“中國制造”“走出去”的新驛站。企業利用“海外倉”,可以做到全球發貨,幫助企業搶占海外市場,提高我國跨境電商企業的競爭力。
隨著2015年5月份商務部推出《“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越來越多的電商平臺和出口企業正通過建設“海外倉”布局境外物流體系。海外倉的建設可以讓出口企業將貨物批量發送至國外倉庫,實現該國本地銷售,本地配送。
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帶動了中國海外倉市場的繁榮,“十三五”時期,我國跨境電商綜試區增至105個,區內企業建設海外倉超1800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范圍擴大至86個城市以及海南全島,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增長9倍,市場采購貿易出口規模增長3倍。根據中國商務部在2021年12月30日數據,我國海外倉的數量超過2000個,總面積超過1600萬平方米。從海外倉地區分布特點來看,我國海外倉分布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其中美、英、德、奧、日、法、意以及西班牙、加拿大等國海外倉數量占比超過80%。
當前,我國“海外倉”的經營模式主要有三中類型。第一類是賣家自建倉,即賣家自己解決海外建立公司、倉庫、通關、報稅、物流配送等一系列問題,自己掌控和管理的海外倉,當企業資金充足,信息化水平、管理水平較高時,是大型賣家可選擇此類經營模式,自建倉最大的優勢就是靈活,他可以根據買家的需求進行個性化服務,但是同時它的風險和成本也會更高,海外倉涉及的東道國的關稅,稅務等問題比較復雜,也增加的建設和運營地難度和風險;第二類是平臺倉,平臺為賣家提供服務(倉內貨物儲備、揀貨打包、貨物派送、貨物收款、客服和退貨處理等),一般是新手賣家會選擇此類模式,以此節省一定的物流成本,平臺倉的優點就是倉庫數量多且遍布全球,同時依靠平臺品牌效應,有充足的客源,對于賣家來說不用擔心物流問題,賣家的店鋪在平臺上有一定的產品曝光率,來擴大市場,其不足之處是不能自己控制,提供更加個性化服務,也會錯失掉一部分客源;第三類是第三方海外倉,其管理權由海外倉建設企業管理,也就是連接賣家和買家的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建設的海外倉,跨境電商企業按一般貿易方式分批向第三方海外倉出口貨物,從而實現在本地銷售與分銷,第三方海外倉可以提供較為完整的供應鏈,包括頭程、報關、海外倉儲、庫內操作、終端配送、退貨換貨等環節,這類服務鏈條極大地降低了商家的對接成本,并且第三方海外倉有更加專業化的服務體系,這也提高了買家的購物體驗。
在經歷迅速發展的爆發期后,海外倉與跨境電商的一系列問題以及不足之處也逐漸顯現出來。
1.相關海外倉的庫存積壓問題。跨境電商選擇海外倉的原因之一便是企業會根據市場預估提前將商品儲存在海外倉中,但商家往往只能通過市場產品銷售情況來預測市場消費風向,然后提前運輸儲存商品至目標國的海外倉,保證貨源充足,不能確切商品的數量,因致使信息不匹配等問題,經常導致海外倉的商品積壓,跨境貿易的商家資金被占用,造成資金鏈緊張。另外,各大企業間的惡性競爭也導致企業忽略自身的市場需求而盲目存貨補貨,造成庫存積壓。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的庫存積壓必也將面臨著如何處理的問題,這對跨境電商的海外倉經營又是一大難題。因此,企業必須要想出強有力的應對策略。
2.相關海外倉的運營機制問題。海外倉的本土化進程困難重重。海外倉最初運行時只保障開箱、換包裝、貼標簽、換標、發貨等基本服務項目。現在這些基礎服務已經不能滿足商家的要求,因為面臨著線下本地商家的市場競爭。海外倉需要能夠在當地市場保障的客服和售后服務,甚至保障大數據等增值服務,提升競爭力。海外倉的本土化建設與發展是提高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在海外倉的建設過程中,不同的運營理念,語言交流障礙,風俗習慣等因素都將對海外倉的發展產生影響。在2017年的海外倉調研報告中,總結并提出了海外倉在建設過程中,跨境賣家產生的新的訴求。本土產品工藝設計占比28.42%;本土包裝設計所占比重為37.7%;本土需求調研占比高達79.23%。跨境賣家需要通過徹底了解當地的情況,盡早提供本土化的服務。
海外倉模式配送時效相對慢于本地物流。就目前而言,雖然海外倉在國外發展已十分迅速,許多地區都有海外倉的服務存在,但是相較于本地商品物流來說,海外倉的分布少于前者,難免出現遠距離調配的情況。而跨境電商的貨量較大且賣家分布在世界各地,下單時間、貨量大小都不相同,協調起來具有相當的難度。如遇當地消費高峰期,海外倉容易出現物流鏈癱瘓等現象,對企業業務產生影響。
海外倉售后服務發展相對不完善。由于海外倉跨境電商的特殊性,買賣雙方的語言、文化以及當地風俗習慣等差異,容易出現雙方信息接收偏差,導致退換貨困難等問題。另外,海外倉目前專業人員較少,因而海外倉的服務線發展缺失,而退換貨的買賣兩方都需經由海外倉接入,這就給海外倉的售后服務帶來難題。
3.相關海外倉的政策法規問題。跨境電商發展國家廣泛,覆蓋面逐漸擴大,其中不乏許多法律法規尚未完善、市場規范化程度低的國家,特別是在跨境電商海外倉這一新興貿易產業,很多國家還未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許多方面仍存在諸多漏洞,不能嚴格規范跨境電子商務和國際貿易過程中買賣雙方的行為,這對于跨境電商的雙方來說都存在諸多不便。不僅如此,因為各國的法律政策的不同,在商品進入東道國時就會面臨諸多入境規則,因此各國法律法規標準的差異化也是海外倉建設法律法規建設的缺陷,阻礙海外倉進一步發展。例如在俄羅斯建設海外倉企業,有可能利用“灰色清關”的方式,省略掉合規合法的商品入境程序,以此來逃避關稅,這無疑是不合法的,一旦被俄羅斯海關查到,輕則面臨扣貨,重則是“走私”嫌疑,面臨法律的制裁。因此,這就要求企業充分了解目標國的相關法律法規,遵守現有法律法規,否則將很難運營。
跨境電子商務是當前國際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海外倉作為這一重要推動力的引擎,必須加快建設完善的步伐,幫助跨境電子商務更穩健發展。
1.跨境電商根據自身的經營狀況選擇最佳的海外倉運營模式。對于剛剛起步的小企業,可以選擇平臺倉,平臺提供鏈式服務,它們有專業的運營機制,這樣企業只要根據平臺準則入駐該平臺,然后平臺提供相應的海外倉服務,那么企業承擔的風險就會降低。對于大企業,資金雄厚,發展前景良好的企業可以選擇自建海外倉運營模式下,企業有相對多的自主經營權,充分利用資源,發揮自建海外倉的優勢。
2.跨境電商促進海外倉加快本土化發展。海外倉本土化是企業在運營海外倉過程中不可缺少和至關重要的部分:針對海外倉倉庫積壓頑固問題,支持海外倉營銷本土化,選擇適合的營銷渠道,促進與當地經銷合作,了解顧客群體,開發本地的顧客,擴大市場。針對科學管理和運營海外倉,招聘本地的員工并把他們培養成專業的人才,支持海外倉人才本土化,適應東道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具體的環境,助力跨境電商進行跨國或者跨地區發展。針對各國產品規格要求不同問題,必須按照顧客的需求研發產品,讓海外倉存儲更多類型的產品,滿足市場需求。
3.引導海外倉合法合規發展。國家可以推動海外倉領域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以此避免他國的相關法規政策是差異化對待;建立健全跨境電商和海外倉風險防控機制,預警和處置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降低風險沖擊,促進海外倉安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