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琦
在企業的不斷發展過程中,企業會受到稅務管理的一定影響。如果企業的經營過程中忽視稅務風險的管理,會影響企業的生存、發展。因此,稅務管理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企業應該注重稅務管理。但由于企業自身的管理理念欠缺、法律意識不足等因素,導致企業在稅務管理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企業要想得到更好發展,其稅務管理就必須合理化、科學化。
1.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企業如果有一個較好的稅務風險管理,那么企業可以利用稅收優惠政策來減少稅款,進而可以很好地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另外,稅務風險管理可以避免企業少繳納稅款,也就沒有補繳稅款和滯納金,由此可以幫助企業的經濟效益有所提高。
2.提高企業的決策效率
企業在做相關決策時,如果不考慮稅務風險的影響因素,會使企業的成本增加,進而影響企業經濟效益,而如果企業考慮稅務風險因素,會幫助企業減少一定的成本。這是因為企業可以選擇不同的納稅方案,選擇適合自己企業的方案,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的決策效率有所提高。同時,企業在稅務風險管理的過程中,會利用到稅務管理人員的稅收政策能力,在出臺新的稅收政策時,稅務管理人員可以將稅收優惠政策利用到企業的實際情況中,更好地為企業進行稅收籌劃,從而將企業的決策效率提高。
3.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
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可以更好地幫助企業在外部政策變化時,找到很好的解決辦法,比如企業可以在收到最新的稅收優惠政策時,利用稅收優惠政策來使稅收負擔減少。此外,在企業發生重大變化時,企業可以在事前對稅務風險進行評估,通過這種方法來減少企業以后可能發生的稅務風險。因此,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可以更好地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使企業有更好的根基可以持續發展。
1.企業稅務風險存在普遍性
企業內的稅務風險是普遍存在的,并且該風險是不能完全被消除的,這是因為稅務政策的不同,以及稅務的工作時間形式不同,在稅務實施和征收稅款的時間上很難做到同步進行,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了稅務風險。企業而言,企業的成本支出中重要的一部分組成就是稅收,因此企業應該通過合理規劃稅收管理來降低該成本支出,但是這樣會大大增加執行納稅申報制度的難度,進而很大可能導致稅務風險。
2.企業的稅務籌劃涉稅風險的因素
企業在制定稅務籌劃的方案時,應該考慮到經濟條件、稅法完善、市場供需平衡等因素。企業的稅務人員在制訂企業稅收籌劃的方案時,應該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并且稅務人員應該對相關的稅法規定足夠清楚了解,這樣可以更好地保證稅務籌劃方案的實施性。但是,由于企業稅務管理人員的能力和專業知識的問題,導致其不能很好地明白和理解稅法的規定,不能準確地評估相關稅法的條件和內容,這樣很大程度上會導致稅務風險。除此之外,稅務籌劃的條件是不會變化的,但是只要其中的條件發生一點變化,就會增大稅務籌劃涉稅風險的可能性。
1.企業不重視稅務管理工作
在企業經營發展中,應該已經建立了一個內容詳細且滿足管理需求的管理制度體系。而在信息時代下,會影響稅務籌劃管理制度體系的可行性,而企業并不注重該影響因素,導致企業的管理制度沒有和市場的真實情況聯系到一起,這樣會造成企業的發展緩慢。除此之外,由于企業管理部門的領導大多數都是年齡較大者,相比于年輕人,他們不能很快了解到時代的發展變化,對于新的稅務籌劃內容不能及時接受,由于他們的管理方式都比較偏向于傳統,所以會導致一部分的問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從而會導致稅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增加。
2.稅務管理的工作人員素質低
如果企業在制度體系中存在管理能力和水平上的問題,那么很容易影響到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工作。此外,如果企業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沒有及時更新自己稅務相關的知識,沒有及時了解新的稅法規定時,很難在企業經歷到稅務風險時及時做出最正確的判斷,從而不能保證解決問題的時效性。企業本身對于稅務籌劃管理工作的人員較少,并且對其培訓制度較少,大多數的稅務籌劃工作都是由企業的管理者解決。
3.缺少稅務風險體系指標
在稅務風險管理過程中,需要運用一個相對合適的指標來進行工作,并且需要該指標得到一個精確且合適的結果,從而能預測到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問題,同時應該根據不同的風險問題制定不同的結局方案。如果企業資料的完整性存在問題,那么企業在后續處理過程中,會存在指標不完整的問題,這會導致稅務風險的發生,進而影響到其他內容。
4.企業內部環境不穩定
由于市場經濟結構的變化,會導致企業整理財務數據的效率提高,企業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建立一個采集信息的平臺,通過收集和整理有關的有效信息,可以更好地開展有關稅務管理的工作,進而在出現稅務風險時更好的幫助企業應對。但是,有的企業并沒有很好利用信息技術,使得一些財務數據還需要通過系統進行調整,從而影響了企業的安全性。
5.稅務管理工作的知識體系不完善
掌握稅務管理的相關知識,可以更好地促進稅務籌劃管理工作,但是就實際情況而言,企業本身的知識體系是不完善的,這主要是因為:在企業現在的經營管理中,其知識體系都是較為宏觀的,而這些知識體系僅能指引企業的發展方向,并不能很好地應用到企業的實際管理工作中,這就導致了企業的管理不能很好進行。此外,由理論知識所建立的管理體系的具體內容不完整,并且沒有確定的方法去計算其指標,因此這樣的指標不具備參考性,不能很好地讓決策者進行決策。
6.監督力度不足
在企業管理的過程中,還會有監督力度不足的情況,這主要體現在:首先,企業在制定相關的監督制度體系中,會以企業的實際經營管理情況為依據,但是在該制度體系中的內容會存在一部分的不完整,并會存在部分的重要內容的缺少,這就會導致一些問題的發生。其次,盡管企業在經營管理中,會構建一個管理部門對其進行監督,但是該部門的執行力較弱,可能會不重視企業稅務籌劃的管理工作,進而會影響企業其他方面。
7.稅務風險意識薄弱
企業的目標就是提高經濟效益,而企業的管理層很少會注重企業稅務風險,導致企業稅務風險防控機制不完善。在一些企業中經常會發生財務人員兼任稅務管理,而財務人員對于稅務風險只能做基礎層面的防控機制,很難深入到稅務風險的各個方面,因此,稅務風險防控機制應該與自身情況相結合,制定出相關的制度和規定。還有一些企業對于稅務管理不夠專業,且沒有針對性,這是因為企業不夠清楚國家稅務政策,沒有預測風險和控制風險。還有很多企業意識不到納稅義務,總是想方設法地逃稅,這樣會導致企業沒有稅務風險的標準。
1.加強外部監督
企業可以選擇和以前不同的監督模式,建立不同的時間節點來落實進度。在不同的時間節點中評選出最好和最差的執行部門,并且根據相關部門的實行情況來進行相應的獎懲。除此之外,企業對于監管部門的人員選擇時,應該考察其專業知識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同時注意對成本管理的時效性提升。此外,還應該統一籌劃相關的數據信息,要在使用技術時保證都是合理合法的,使數據更加準確,并能給企業提供參考。
2.完善企業稅務管理部門
在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企業處理稅務工作時,缺少一個專門的稅務管理部門,或者企業專門的稅務管理部門中缺乏一定的專業性,導致在開展稅務管理工作時存在很多問題,進而很可能造成了企業稅務風險的發生。對于企業來說,如果想要降低稅務管理風險,那么企業應該建立一個專業的稅務管理部門。這樣可以使企業的稅務工作更加專業和可靠。與此同時,企業應該成立一個完善的稅務籌劃管理的制度體系,能夠讓稅務人員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進而可以降低企業的稅務風險,使企業的經營收益可以得到提升。
3.建立健全的稅務風險預警機制
當企業的決策者不能清楚認識到有關的稅務風險時,會導致有很多的稅務風險。現階段,結合企業的稅務管理工作情況來看,企業應該從辨別風險、評估風險和防范風險這三個方面,建立一個健全的稅務風險預警機制,在這其中,企業最應該重視風險評估這個方面。除此以外,企業應該對于具體的某一種風險,專業指定一個合適且正確的防范方案,從根本上盡可能地減少稅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4.完善稅務風險管理制度體系
在進行稅務風險管理的工作中,應該完善其制度體系中的相關內容。首先,在現階段中,應該將以前偏宏觀的知識體系向微觀方面過度。企業應該參考自身的實際情況,探討研究其在微觀方面的內容,按照企業的實際情況不斷改善制度體系,使管理制度體系和企業情況更相符合。其次,結合稅務風險管理制度體系中的相關內容,通過完善相關的評價指標,可以讓企業計算得更加合理,得到更加準確的數據結果,進而可以給企業提供更準確且有效的數據。
5.培訓工作人員的能力和技能
企業的工作人員應該定期對其能力和技能進行培訓,提升企業的工作人員的能力和技能,通過培訓可以提升其綜合能力、水平以及素質,進而可以使企業的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時也可以讓工作人員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成績,這樣可以使工作人員更加積極工作。根據數據調查結果,從開始實施稅務風險管理模式到其模式逐漸成熟后,企業的工作效率從百分之十六提升到百分之三十二,這就表明完善的稅務風險管理體系對企業的經濟收益有提升作用。
6.完善企業內部管理體系
一個好的管理體系可以讓企業更好地發展,現階段,企業仍然存在稅務風險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和不足,此時,企業應該制定出更好的解決方法。在這個過程中,企業也應該做好和項目的對接,這是因為企業內部的各個部門都是相互聯系的,而企業可以通過這一點形成一個完善的管理體系,使每個部門和人員責任更好落實,進而更好地幫助對企業部門的管理。
在企業的營運過程中,如果企業不重視稅務業務,很可能對企業造成影響,因此,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強化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工作,減少企業的稅務風險。稅務風險發生在企業每個經營環節,在企業繁瑣且復雜的經營管理過程中,企業需要持續完善和創新。企業應該意識到稅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極大限度地發揮出稅務管理的效果,推動企業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