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共廣東省臨委的歷史貢獻

2023-12-23 14:35:28魏法譜
嶺南文史 2023年2期

魏法譜

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簡稱“廣東省臨委”)于1943年1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成立,隸屬于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南方局,轄除潮汕、瓊崖地區以外的廣東黨組織(南路地區黨組織從1944年7月起直屬于南方局)。尹林平、梁廣、連貫為委員,尹林平為書記。與廣東軍政委員會以聯席會議的方式做出重大決策,對廣東中共組織及其政權、軍隊實行統一領導。1944年下半年做出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和全面恢復黨組織的決定,促進廣東敵后抗日游擊戰爭和黨組織的大發展。1945年7月,中共廣東區委員會(簡稱“廣東區委”)成立,廣東省臨委即撤銷。

廣東省臨委在存續的兩年半時間里做出了許多重要貢獻,領導建立的以東江縱隊等為代表的華南抗日縱隊成為與八路軍、新四軍齊名的抗日力量;建立了鞏固的敵后抗日根據地和抗日民主政權,華南敵后戰場成為與華北、華中并稱三大敵后戰場之一,三大抗日根據地之一;與盟軍開展情報和其他合作,贏得了國際聲望。以尹林平為書記的廣東省臨委是華南敵后抗戰的中流砥柱,為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

對此,中共中央曾予以高度評價:“你們全體指戰員在華南淪陷區組織和發展了敵后抗戰的人民軍隊和民主政權,至今天已成為廣東人民解放的旗幟,使我黨在華南政治影響和作用日益提高,并成為敵后三大戰場之一。”[1]毛澤東在《開展廣東工作的決定》中親筆批示:“林平的歷史、能力,請查明告我。此人似很有辦法。”[2]

2023年是廣東省臨委成立八十周年。本文試圖研究廣東省臨委在華南敵后戰場做出的歷史貢獻,以推動廣東省臨委研究和華南敵后抗戰研究的不斷深化。

第一,實現了華南抗日縱隊的不斷壯大。

1938年10月12日,日軍在大亞灣登陸,企圖侵占廣東。由于敵強我弱,加上國民黨廣東當局疏于防范,大片國土為日軍所占。中共廣東省委根據中共中央組織部“在廣州及其他敵占區組織游擊隊,開展游擊戰爭,廣泛組織自衛軍以及在東江、海陸豐等地建立抗日根據地”[3]的指示,決定把發展武裝放在首位,并強調“要獨立自主的、大膽的去發展”[4]。在這一方針指導下,黨領導的敵后武裝,如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東寶惠邊人民抗日游擊大隊、廣東民眾抗日自衛團增城縣第三區常備隊、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衛團第十四區獨立隊、廣州市區游擊第二支隊、順德抗日游擊隊、中山縣別動隊等紛紛建立。這些部隊后來經過整編,相繼組成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瓊崖抗日游擊隊獨立第一總隊等敵后抗日武裝。

1943年1月廣東省臨委成立后,對敵后武裝的建設高度重視。同年2月,尹林平在給中央轉恩來電中就提出,要調整部隊,加強主力及敵后兵力,提高部隊質量與戰斗力。[5]廣東省臨委成立了由尹林平為主任,梁鴻鈞、曾生、王作堯、楊康華、嚴風、林鏘云等為委員的軍政委員會,統一領導東江和珠三角地區等敵后游擊戰爭,并在兩地采取不同的軍事方針,東江地區用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的名義公開活動,珠江三角洲的南番中順游擊區則秘密成立指揮部,進行敵后游擊戰爭。[6]隨著形勢的發展,1943年7月10日,尹林平致電南方局和周恩來:建議公布東江抗日游擊隊是共產黨領導的部隊。[7]同年12月2日,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正式成立。

1944年8月,為研究貫徹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開展敵后游擊戰爭的指示,分析廣東和東江地區的斗爭形勢,確定華南敵后戰場的具體對敵斗爭方針,廣東省臨委和東江軍政委員會在大鵬半島的土洋村召開聯席會議。會議確立了全面發展華南抗日武裝斗爭的指導方針,對推動華南人民抗日武裝的發展、明確華南敵后抗日游擊戰爭的發展方向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1944年8月1日,延安《解放日報》曾專門撰文介紹華南敵后戰場的情況,并稱其為“堅持華南敵后抗戰的唯一的力量”。

隨著珠江三角洲地區游擊戰爭的發展,加上地理分隔,東江縱隊難以統一指揮,廣東省臨委認為“有成立中區縱隊之必要”[8]。1944年10月1日,宣布成立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中區縱隊,并根據廣東省臨委在土洋會議上提出的“中區則首先求得普遍發展,然后向西江、粵桂邊及向南路前進”的指示要求,決定縱隊主力部隊挺進粵中,使珠江三角洲和粵中地區的抗日武裝斗爭進入新階段。1945年1月,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珠江縱隊和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成立。廣東省臨委還派出梁鴻鈞、周伯明等軍事干部到西江和南路等地,迅速開展西江和南路的工作,推動了敵后抗日武裝的不斷壯大。[9]隨后,成立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韓江縱隊及抗日游擊隊韓江縱隊等抗日武裝。廣東省臨委還與瓊崖黨組織取得聯系,提出部隊要增加二到三倍,推動瓊崖縱隊的發展壯大。

對于華南抗日縱隊的發展,黨中央十分關注,并做出專項指示:第一,要大批培養干部,準備更大規模的發展。在廣泛開展群眾性的游擊戰的同時,集中進行政治整軍和軍事訓練,舉辦各種干部學校和訓練班。東縱準備成立抗日軍政大學第七分校。第二,要開展大練兵運動,進行“三大技術”(射擊、刺殺、投彈)練兵。

遵照指示,廣東省臨委領導東江縱隊、珠江縱隊、瓊崖縱隊分別成立軍政干部學校,提高部隊指戰員的政治能力和軍事素養,從而提高部隊戰斗力。東江縱隊于1944年7月在大鵬所城建立東江抗日軍政干部學校,王作堯兼任校長,李東明任政治委員,林鶚任教育長,饒衛華任秘書長,并決定待條件成熟后,再改為抗日軍政大學第七分校。東江抗日軍政干部學校先后舉辦了兩期,設有軍事隊和政治隊,授課內容分為政治課、軍事課。政治課主要學習毛澤東的《論持久戰》《論新階段》《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等著作以及有關軍隊政治工作和黨建工作的論著、文件等。同時進行整風學習,要求學員改造思想意識,克服不良作風。軍事課主要開設軍事學基礎知識和戰術課程等。參加訓練班的主要是連、排級干部以及地方黨組織保送的部分學生,學員畢業后,絕大多數分配到基層部隊,增強了部隊的骨干力量。珠江縱隊則分別在順德、五桂山舉辦了8期軍政干部訓練班。瓊崖縱隊舉辦了瓊崖抗日公學,設軍事隊、政治隊、行政隊、民運隊和普通隊,共有學員600多人。其中,軍事課以提高官兵技戰術為主要目的,側重學習游擊戰戰略戰術和班排戰術動作的演練,強調理論聯系實踐,在戰斗中學,在戰斗中練。這些訓練班的創辦為華南抗日縱隊不斷壯大和戰斗力的持續提升提供了堅實保障。

廣東省臨委堅決貫徹黨中央和南方局的相關決議,推動華南抗日縱隊的發展壯大,成為與八路軍、新四軍并列的黨領導的三大敵后武裝之一。到抗戰勝利前夕,華南抗日縱隊建立了7支武裝,共計有2.8萬多人。其中東江縱隊9個支隊,1.1萬多人;瓊崖縱隊發展到4個支隊、一個特務隊,共5000多人;[10]珠江縱隊下轄2個支隊、一個獨立大隊,人數達到1100多人,后發展到1500多人;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總計5個團,1100多人;[11]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有5個團,共計3000多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韓江縱隊下轄3個支隊,抗日游擊隊韓江縱隊下轄7個支隊,共計2000多人。抗戰期間,華南抗日縱隊牽制日偽軍15萬人,對日偽作戰3000多次,斃傷日偽軍9265名,俘虜3749名,受降1665名;斃傷頑軍5288名,俘虜2042名,受降155名。總計殲敵22114名,繳獲槍炮6700支(門)。

第二,黨組織建設不斷加強。

華南敵后戰場的形成離不開黨的堅強領導,離不開黨組織所發揮的戰斗堡壘作用。廣東省臨委嚴格按照黨中央和南方局要求,對南委、粵北省委事件中暴露的黨員進行嚴格組織審查,并及時安排他們隱蔽或轉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地方黨組織則暫時停止活動。

隨著華南敵后抗戰形勢的不斷發展,廣東省臨委根據實際需要,報經黨中央和南方局同意,開始審慎開展黨的組織活動,不斷擴大黨的組織基礎,全省黨組織和黨員人數不斷擴大。

廣東省臨委在發展地方黨組織時,創新組織形式和領導方式,不斷調整地方黨領導機構以適應新的形勢需要。組織形式上,采用單線聯系,縣市設特派員個別聯系,設支部、小組,但不過組織生活。在東江前線及南番中順等地區,設立臨時工作委員會,工作重心放在部隊,對地方黨工作只負責一般指導,日常實際工作均由副書記負責。[12]臨工委以下各級干部不發生橫的聯系,減少關系,但必須注意靈活、周密與深入領導。同時,禁止一切橫的聯系,地方與部隊關系嚴格區分,禁止兩方干部發生任何關系。[13]

廣東省臨委在某些地區及時先行恢復黨的活動,先在西江、北江前線,北江后方、東江、中區等地實行特派員制度,條件成熟后及時成立臨時工作委員會,領導當地的黨組織。先后建立了西江臨工委、東江前線臨工委、南番中順臨工委等,并相繼成立廣寧中心縣委、北江特委、中區特委、珠江特委等黨組織,領導當地黨的工作。

廣東省臨委十分重視加強黨務工作,突出黨的領導作用,推動各地黨組織不斷提高黨務工作質量,提倡黨員質量和數量并重。[14]注重全黨教育,加強黨員訓練教育和黨性鍛煉。東江抗日軍政干部學校、珠江縱隊軍政干部訓練班、瓊崖抗日公學等軍政干部學校重要作用就是培養黨政干部,加強黨員干部訓練。其中,干部教育以黨性、政策、業務為主,黨員則著重于階級、統一戰線、秘密及紀律教育與提高文化水平等。同時,廣東省臨委還注意加強軍隊中黨的工作,擴大黨員數量,舉辦新黨員訓練班,加強黨員教育。嚴格組織生活,成立縱隊黨務委員會,支隊設總支。強調軍隊黨組織有建立地方黨組織的責任,并要求訓練與培養大批干部,加強在職干部教育,尤其是業務教育與整風學習。

廣東省臨委成立后,積極推進整風運動。1943年2月,在廣東省臨委和東江軍政委員會聯合召開的烏蛟騰會議上,決定組織“三風”學習,調整委員會,加強訓練教育,改造干部思想意識。會后,各敵后根據地相繼開展整風學習。廣東省臨委還決定將臨委及前省委的干部進行集中分工,以加強黨對整風工作的領導。1943年,廣東省臨委舉辦了三屆干部整風學習班,有40多人參加。

在廣東省臨委的領導下,1944年3月10日,瓊崖特委召開常委會議,決定開展“三風學習”,決定先由特委首先開始學習。成立全瓊學習委員會,馮白駒為主席,林李明為副主席,各部長及特委秘書為委員。3月25日,東江縱隊政治部也發出《關于在全隊進行整頓“三風”運動的指示》,指出:“為著更好的來團結鞏固及改造我們的部隊,為著更好的鍛煉軍隊干部的黨性,使能更好的忠實于革命事業,必頁在全隊進行普遍的深人的整風運動。”并規定在整風運動中要深入學習中共中央指定的《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等整風文件。隨后,東江縱隊以學習班等形式在全隊開展整風運動,學習對象由團以上黨員領導干部和機關干部,逐步擴大到營、連干部,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改正不良作風。在廣東省臨委領導下,廣東黨組織的整風運動取得了積極效果,增強了黨性和紀律性,提高了部隊戰斗力,真正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廣東省臨委的領導下,廣東黨組織在抗戰烽火中得到發展,黨員人數迅速增加。1937年12月,廣東全省黨員人數約有1500人,到1945年3月,僅東江縱隊的黨員就發展到2200~2500人,珠江縱隊的黨員發展到300人。到抗戰勝利時,廣東黨員人數發展到21390多人(閩粵贛邊黨員人數未計)。[15]

第三,不斷鞏固敵后抗日民主政權。

建立敵后抗日民主政權是堅持敵后抗戰、鞏固抗日根據地的重要前提。廣東省臨委對建立敵后抗日民主政權十分重視,并向新區發展。強調新政權是各抗日階層的聯合,既要確保黨的領導,又要吸收黨外人士合作(三三制),并提出,在條件成熟時,可試行民主普選。在廣東省臨委領導下,廣東建立了一系列鄉抗日民主政府和連鄉辦事處。

廣東敵后抗日民主政權的建立得到黨中央的直接指導。1944年1月31日,中央書記處發出《關于東江游擊區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問題給林平的指示》,提出:“東江游擊區的抗日民主政權的基本精神應該是新民主主義的,三三制的。但在實踐上既不必照國民黨的形式,亦不必抄華中邊區的辦法,而要因地制宜,根據你們當地具體情況采取某些便于游擊發展和軍隊轉移的政權形式。”“關于三三制,一方面應注意我黨領導權的確立;另方面應吸收黨外聯共的和不反共的人士多多參加。”

在中共中央指導下,廣東省臨委領導華南各抗日根據地和游擊區大力進行政權建設,積極建立各級抗日民主政府,廣泛動員民眾投身抗日,進行各方面建設,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抗日根據地。

1944年7月1日,東莞、寶安兩縣廣九鐵路以西地區,成立東寶行政督導處,這是東江抗日根據地第一個縣級抗日民主政權,下轄東莞、寶安兩縣在廣九鐵路以西抗日游擊根據地10個行政區,全區人口40多萬人。譚天度為督導處主任。10月10日,大鵬地區抗日民主政權——路東新一區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賴仲元為區長。隨后,在東江地區相繼成立路東行政委員會、惠東行政督導處、博羅縣抗日民主政府、海豐縣抗日民主政府、北江東岸抗日動員委員會等5個縣級抗日民主政權。東江地區的敵后抗日根據地面積發展到6萬平方公里,人口達450萬人以上。

早在1940年11月16日,瓊崖黨組織就在文昌縣成立了瓊崖第一個縣級抗日民主政府,這也是廣東敵后抗日根據地建立的第一個縣級抗日民主政權。隨后,1941年11月10日,瓊崖東北區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下轄文昌、瓊山、瓊東、澄邁、臨高、儋縣、昌江、樂(會)萬(寧)、東定、昌(江)感(恩)、白沙等縣級抗日民主政府,陵(水)崖(縣)保(亭)樂(東)聯合辦事處,以及大批區、鄉級抗日民主政權。人口100萬人以上,占全島人口近一半。瓊崖東北區抗日民主政府實際上成為全島性的抗日民主政權。

在珠江地區,1944年春,南(海)番(禺)中(山)順(德)游擊區指揮部根據廣東省臨委指示,發出《關于政權工作的決定》,開始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的工作。4月,成立中山縣五桂山抗日民主連鄉辦事處。10月,成立中山縣行政督導處,下轄3個行政區。1945年3月,建立番(禺)順(德)行政督導處。5月,成立南(海)三(水)鄉政建設委員會,敵后抗日民主政權區域總人口約40萬人。

此外,粵中、南路和潮汕地區也建立了一些抗日民主政權。包括:鶴山縣第四區臨時行政委員會、高明縣第二區人民行政委員會、新會縣第十區人民行政委員會和第十五區人民行政委員會籌備小組、郁南縣西區自治行政委員會、遂西北區抗日民主政府、廉江新塘區抗日聯防委員會和大塘區抗日聯防委員會、普寧縣第二區抗日民主政府等區、鄉政權。

廣東省臨委要求各抗日民主政權高度注重政治、民生、軍事和社會建設,不斷鞏固政權。同時積極進行生產,改善民生,保護抗日軍民的利益,為堅持敵后抗日游擊戰爭提供有力支持。

廣東各抗日民主政權根據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和《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的精神,堅持“執政為民”“人民利益至上”的政治理念和原則,結合本地實際,相繼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符合本地區特點、符合群眾利益的施政綱領和政策法令,如《五桂山區戰時聯鄉辦事處施政要則草案》《對于建設東江抗日根據地的施政綱領》《對于建設惠東寶路東區的施政綱領》等。這些施政方針充滿了新民主主義原則精神,獲得廣大人民的支持和擁護,促進了廣東各抗日民主政權的鞏固和發展。同時,堅決貫徹黨的統一戰線政策,注重團結各階層的人士,共同做好各項工作。

重視民主政治,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廣東各抗日民主政權都實行普選制度,實現人民當家作主。規定:凡18歲以上的抗日軍民,不分黨派、職業、貧富、性別、信仰均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由人民選舉直接選舉村長、鄉長。由人民選出參議員,成立各級參議會,由參議會選舉區長、縣長;鞏固各黨派各階層民主合作的“三三制”,讓各黨各派及無黨派人士均能參加民意機關的活動和行政管理。遇事與民主人士磋商,如大鵬區抗日民主政權的建立就是與農工民主黨充分協商后的產物;同時,堅持人民利益至上,保證一切抗日人民的人權、政權、財權、地權,并享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信仰及遷移自由;堅持政權的抗日性,對于一般漢奸、偽軍、偽組織人員及破壞分子死心塌地不愿悔改者,予以堅決鎮壓;誠意悔改自新者,一律采取寬大政策,不咎既往,給予自新報國的機會。

加強經濟建設,努力發展生產,改善民生。廣東各抗日民主政權普遍實行減租減息政策,調整農村階級關系和經濟關系。先后通過《減租減息暫行條例》《土地租佃條例》《退租退息實施條例》《五桂山減租減息條例》《禺南各鄉改善投田減租辦法》等相關法令,以二五減租為原則,實行減租減息、保障交租交息,改善農民生活,保障地主的土地所有權和債權的同時,合理調整租佃關系、債務關系,減低佃農租額及債務利息。在生產建設方面,積極發展生產,改善民生。努力發展農業生產、手工業、交通運輸業、鹽業、漁業等,發展農村副業,積極開荒,擴大耕地,并實施一系列促進生產的措施,如組織生產建設總會,發展合作事業,指導生產,發行生產建設公債,進行水利建設和貸款給農民購買生產資料等。稅收方面,廢除苛捐雜稅,實行合理負擔統一累進的賦稅政策,整理出入口稅、營業稅及田賦,對抗日人員及災民難民、貧苦民眾酌量減稅或免稅。貿易方面,鼓勵自由貿易,反對壟斷統制,調劑糧食和物價。此外,各級政權還通過組織生產救濟會、發展合作社等方式,救濟貧困農民、失業小商人,努力恢復因戰爭遭到破壞的各地經濟,擴大供給。

突出軍事建設和對敵斗爭。各級抗日民主政權十分注重加強地方抗日武裝建設,實行全民抗戰,積極發展群眾性的游擊戰爭,加強民兵組織與訓練,扶助民眾組織,建立民眾武裝后備隊、集結隊,并動員新兵配合與參加部隊作戰,提高戰斗力;積極發展正規軍,加強訓練,頒布了一系列軍事方面的規章制度,如《“游擊隊之英雄”給予條例》《“游擊隊之英雄”給予條例之補充通知》《撫恤獎懲暫行條例》等,嚴明軍紀,獎懲并重。同時,認真優待抗屬,幫助抗屬解決生產生活困難,撫恤抗日烈士遺孤及傷員,嚴格貫徹落實優待敵偽俘虜政策,不殺害與侮辱,堅決肅清漢奸特務。

注重社會各方面建設,鞏固新的社會秩序。各級抗日民主政權都設立文化教育機構,積極做好教育普及工作。縣級政府設立宣教科,區政府設立文教股,專門負責開展民眾文化教育,實行戰時的、科學的、民主的學用一致的教育方針,普及農村文化,恢復與健全農村小學,使兒童均有入學機會,同時舉辦夜校和成年男女識字班,消除文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與政治覺悟,救濟失學兒童,尊重知識分子,改善教職員待遇,努力開展廣泛的抗日文化宣傳,先后創辦《大家團結》《新百姓》(后合并改名為《前進報》)《正義報》等報紙,大量刊登廣東黨組織和部隊領導人的文章、講話,發表針對性社論,報道各根據地新聞,宣傳中共的抗日主張、方針和政策,指導華南各地的武裝斗爭;同時注重采用文藝宣傳等方式作為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組織教育群眾、鼓舞士氣的有力武器,先后組織了“東江流動歌劇團”“魯迅藝術宣傳隊”等文藝宣傳隊,編演了大量題材廣泛、形式多樣的文藝節目,宣傳黨的抗日政策,密切部隊、民主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普遍實行男女平等原則,從政治、經濟、文化上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禁止壓迫與虐待婦女,鼓勵婦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提倡家庭和睦,實行自愿的一夫一妻制,保護孕婦及兒童;鞏固發展群眾組織,如農抗會、青抗會、婦抗會、教師會、兒童團等,積極支援抗日反頑斗爭、發展生產和維護社會治安;在遵守政府法令原則下,允許外國人來本區進行實業、文化與宗教活動。

第四,統一戰線工作不斷出現新局面。

廣東省臨委在領導華南敵后抗戰的過程中,充分發揮統一戰線的作用,團結了各階級、各團體、各黨派人士一致團結抗戰,還與盟軍建立了合作關系,營救了一批盟軍人士,開展軍事情報合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應有貢獻。

1.積極營救盟軍人士

1941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在《關于太平洋反日統一戰線的指示》中指出,必須努力開展華南敵占區、海南島、越南及日本在南洋一切占領區域的抗日游擊戰爭,并應盡可能與各抗日友軍及英美等抗日友邦的軍事行動協同一致,及取得他們在各方面的贊助,游擊隊所實施的各種政策應該符合反日統一戰線的要求,應該注意防止并糾正各種“左”的傾向。[16]

廣東黨組織積極貫徹黨中央精神,香港淪陷后,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就開展營救盟軍人士的工作。港九大隊成立后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搶救國際友人,專門成立了國際小組,由黃作梅擔任組長,負責營救港九各地的盟軍人士和國際友人。1942年2月,還成立國際統一戰線部,專門招待、護送從日本集中營中逃出的國際友人。[17]1943年4月,尹林平在給中共中央和中共南方局的報告中曾說:“在一年多的工作中,由于我們搶救護送的,除最初與陳策同回的50余人及疏散的20余人不計外,計有英人19人,內有軍官七八人,政府高級人員1人,匯豐銀行高級職員2人,義勇軍及其他軍人數名,白俄1人是無線電工程師,挪威人2名,一是船長,一是挪威郵船公司經理兼美國《生活》雜志通訊員,印度人26名,內有軍官數名、港政府高級職員”。[18]據不完全統計,這一時期,先后從日本戰俘集中營中救出英國人42名,印度人54名,丹麥人3名,挪威人2名,蘇聯人、菲律賓人各1名。

廣東省臨委成立后,繼續重視營救盟軍人員和國際友人的工作,尤其是對美軍飛行員的營救工作取得很大成績。東江縱隊先后營救了美軍第十四航空隊(飛虎隊)飛行員克爾、勒夫哥、伊根等8人,得到陳納德將軍的高度贊許。

2.積極與盟軍進行情報合作

營救國際人士的舉動極大地提升了廣東省臨委所領導的華南抗日縱隊的國際聲望。尤其是準備在華南沿海進行登陸戰的美軍,對東江縱隊的作用和戰略地位有更進一步認識。1944年7月,美國《美亞》雜志發表《東江游擊縱隊與盟國在太平洋的戰略》一文指出:華南抗日游擊隊必然對于盟軍將來在華南沿海作戰具有極大重要性,因此建議派遣聯絡官予以技術上的援助與軍火,并指出,這項工作對于我們將來進攻日本的勝利,具有頭等的重要性。在此影響下,在華美軍司令部派遣了一個以歐戴義為代表的情報組到廣東,與東江縱隊進行情報合作。

尹林平專門就此問題向中央請示,得到中央同意后,對雙方合作表示歡迎,并配合進行建立電臺、搜集情報、偵察氣象等工作。為此,東江縱隊專門組建了一個由200人組成的特別情報工作部門,由袁庚負責,提供了很多非常重要的情報給十四航空隊和在華美軍司令部,包括啟德機場、太古船塢等圖樣和信息、波電部隊一二九師團的情報、日本華南艦隊密碼,日軍在香港、廣州的防衛力量及意圖等絕密信息,得到在華美軍司令部、陳納德將軍,甚至華盛頓的贊譽,該情報站被認為是美軍在東南中國最重要的情報站。

此外,美國海軍甘茲上尉等人到廣東東江地區進行的測量等工作,以準備在華南沿海登陸。東江縱隊給予大力協助,并做好護送工作,讓美國海軍獲得了所需的必要情報。東江縱隊還專門派人實地調查,搜集許多有關材料,直接供給在華美軍司令部。對此,美軍代表表示:“我們對最近你們供給的特別情報很感謝。同時寄上來的文件,被我們認為:優越,奇異。”這些情報在打敗日本法西斯的戰斗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3.團結各派共同抗戰

為更好地貫徹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團結各派共同抗戰,擺脫日、偽、頑圍攻夾擊的被動局面,廣東省臨委在烏蛟騰會議上提出:“廣泛開展統一戰線工作,克服‘左’的政策,多交朋友,團結各階層抗日戰友。最大限度孤立國民黨頑固派”,同時加強敵偽工作。

為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在廣東省臨委領導下,與農工民主黨李章達等人領導的一支抗日部隊建立了合作關系,后來這支隊伍并入東江縱隊。此外,還積極爭取偽軍和頑軍投誠,參加抗日斗爭。以東江縱隊政治部名義發布《告各界同胞書》和《告內戰官兵書》,加強政治宣傳攻勢。一方面揭露國民黨頑固派挑動內戰罪行,號召敵后抗日根據地軍民和國民黨統治區的各界同胞團結起來,共同反對國民黨頑固派挑動的內戰;另一方面,號召國民黨頑軍官兵行動起來,拒絕執行內戰命令,不應以燒殺搶掠的行為摧殘百姓父老鄉親,要以民族利益危重,做抗擊敵軍的民族英雄,而不應做內戰的犧牲品。

各部隊加強瓦解敵軍工作,爭取偽軍起義和頑軍脫離國民黨部隊,加入抗戰行列。1945年2月,韋騰云率頑軍地方部隊“國民兵團”100多人,脫離國民黨參加抗戰,編為第二支隊湖東大隊。2月25日,麥定棠率領偽東莞縣警察大隊攜械起義,開進大嶺山,編為第一支隊新生大隊。同月,朱星一、翁漢奎率領惠博紫河護航大隊和惠海紫聯防中隊,開進羅浮山加入抗戰行列,編為獨立第六大隊。6月12日,黃松率偽東江自衛隊近100人起義,參加抗日,編為第二支隊華強大隊。

除軍事上的統戰外,廣東省臨委還十分重視以統戰進行根據地政權建設和民主政治建設,推動召開有各階層、各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參加的國事座談會,共同商討民主建政。

1944年3月29日至4月1日,廣東省臨委在惠陽縣約場鄉召開東江解放區路東國事座談會,參會的代表達350多人。座談會由尹林平、曾生主持。國事座談會發揚民主,廣泛聽取和征求各界人士對根據地政權建設、民主政治、土地政策等問題的意見和建議。與會代表對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方針,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和各級黨、政、軍實行簡政親民、廉潔奉公、克服官僚主義作風等方面,暢談自己的不同意見,提出誠懇的批評和建議。

在路東國事座談會后,東江根據地的路西、惠東和博羅等地,及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中山以及北江等地,也紛紛舉行有各界抗日愛國人士參加的國事座談會。各地國事座談會的召開,使華南抗日根據地進一步掀起了民主建政、減租減息、建立農民抗敵會,動員廣大農民參軍參戰,擴大武裝力量的熱潮,為奪取華南敵后抗日游擊戰爭的勝利發揮了積極作用。

4.積極進行反戰同盟工作

廣東省臨委在抗日戰爭過程中,始終貫徹執行正確的俘虜政策。1944年8月,東江縱隊政治部設立敵工科,有針對性地開展瓦解日軍的工作和對戰俘的管理教育工作。建立了臺灣人民解放同盟華南支部、日本人民反戰同盟華南支部、朝鮮人民獨立同盟華南支部等3個反戰同盟,以加強對戰俘的思想教育工作。他們編制了日文反戰傳單,通過部隊和抗日民主政權,廣泛向日軍散發,并到前沿陣地向日軍喊話,開展政治攻勢。他們現身說法,控訴日本帝國主義的罪行,揭露其欺騙宣傳,號召日軍反戰。這些活動,對日軍起到一定的瓦解作用,日軍戰俘除極少數頑固分子外,絕大多數都轉變了立場。

日軍投降后,敵工科的干部和反戰同盟的盟員分成兩個組,分別在路東的淡水和路西的南頭、厚街等地,進入日軍駐地與日軍指揮官談判,要求日軍向東江縱隊投降。他們力爭小股日軍或個別日軍士兵攜械投降,或要求日軍指揮官繳交部分武器物資,收到一定效果。路東組爭取了駐淡水的日軍繳交了一批輕重機槍、擲彈筒等武器和一批毛氈、水壺、雨衣等軍用物資;路西組在蛇口附近促使日軍曹長伊藤率領6名士兵投降后,繳交輕重機槍2挺、短槍7支、子彈和手榴彈各20箱。

對廣東省臨時委員會在存在兩年多時間里所做出的重大貢獻,1946年2月13日的延安《解放日報》以《華南抗日游擊縱隊的功績》為題,報道了華南抗日縱隊的功績,指出:“它的功績,和八路軍新四軍一樣,對于同盟國打敗日本法西斯軍閥的戰爭,顯然是起了很大作用的。”這是對中共廣東省臨委所領導的華南敵后抗戰歷史功績的最好褒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 制服丝袜无码每日更新| 精品偷拍一区二区|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 青草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日本不卡高清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免费国产好深啊好涨好硬视频| 欧美精品1区|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色综合久久88|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看片网| 色香蕉影院| 4虎影视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激情影院| 午夜啪啪网| 国产在线无码av完整版在线观看|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色综合网|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国产内射一区亚洲| 亚洲免费成人网| 99久久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91日本在线观看亚洲精品| 国产区91| 欧美a网站|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韩精品视频久久|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久久中文电影| 国产精品护士| 久久免费成人| 亚洲午夜片|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欧美精品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私拍99pans大尺度|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免费网站成人亚洲| 91麻豆久久久|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首页国产精品丝袜| 久草美女视频|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欧美在线精品怡红院|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9久视频| 欧美性久久久久| 色135综合网| 亚洲第一成网站| 日本www在线视频| 55夜色66夜色国产精品视频|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韩免费|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国产欧美成人不卡视频| 色视频国产|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99ri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免费毛片网站在线观看| 伊人狠狠丁香婷婷综合色|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每日更新| 免费毛片在线| 日韩中文无码av超清| 99国产在线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