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晁亞茹 林園園 雷秋園
有機產品是根據有機農業原則和有機產品生產方式及相關標準生產、加工出來的,并通過合法的有機產品認證機構認證且頒發證書的產品。此文所討論的有機產品特指生產、加工、銷售過程符合中國或境外有機產品標準、獲得有機產品認證證書的供人類消費或動物食用的產品。
2006 年9 月,國家認證認可監督委員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認監委”或“CNCA”)開發的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正式運行。2012年中國建立了“一品一碼”的有機碼管理制度,獲證產品的認證委托人應當在獲證產品或產品最小銷售包裝上,加施中國有機產品認證標志、有機碼(每枚有機產品認證標志的唯一編號)、認證機構名稱或者其標識。獲證企業進行有機產品售賣時訂購的有機標志和有機碼,須寫明產品名稱、包裝規格、重量規格及數量,上傳至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進行備案保存,以便于對產品和數量進行控制和追溯,確保其不超量。與此同時接受廣大消費者的監督,方便消費者進行有機產品查詢與驗證。有機防偽標志由獲證企業向認證機構申請獲得。也就是說,企業在該認證機構申報的有機認證,只能去該認證機構申請有機產品防偽標志。認證機構只允許發放本機構認證企業的有機防偽產品標志。
根據《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CNCA-N-009:2019)》的規定,有機產品防偽標志編碼由認證機構代碼、認證標志發放年份代碼、認證標志發放隨機碼三部分組成(如圖1)。認證機構代碼由認證機構批準號中年份流水號組成,認證標志發放年份代碼采用年份的最后2 位數字,認證標志發放隨機碼為隨機的12 位阿拉伯數字。

圖1 有機產品認證標志編碼規則
2022 年6 月30 日,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認監委關于發布新版《有機產品認證證書編號規則》和《有機產品認證機構編碼規則》的公告”,其中,對有機產品認證標志編碼由原來的17 位變為18 位,變更的部分即認證機構代碼,由原來的3 位變成了4 位。公告表明,2022 年6 月30 日至2023 年12月31 日期間為過渡期,認證機構庫存的17 位編碼在過渡期仍然能夠錄入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進行備案,也就意味著獲證企業在此期間訂購的有機防偽標簽,其中包含的有機碼,可能是17 位也可能是18 位。自2024 年1 月1 日起,認證機構將按照新版《有機產品認證標志編碼規則》在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備案18 位的有機碼,屆時17 位的有機碼將不再被上傳該系統備案,但是,需要說明的是,無論是17 位還是18 位有機碼的備案內容,該系統將會長期顯示,都可被長期查詢。隨著公告的發布,認監委也開發出“有機碼查詢”微信小程序。以前掃描防偽標志的二維碼時,需要手動輸入17 位有機碼,現在可以直接出現產品的相關信息,不用手動輸入數字,使消費者更加方便快捷地查詢到有機產品的相關信息。
2000 年以前,我國有機食品國內的市場幾乎為0,有機食品主要為了滿足發達國家的需要,比如日本、西歐、美國,有9 成以上的有機食品出口到這些國家。2000 年以來,有機市場在中國發展迅速。從《中國有機產品認證與有機產業發展(2023)》獲得近幾年的有機標志備案相關數據得到圖2。由圖2 可以看出,2018—2022 年中國有機標志備案數量總體呈現逐年上升趨勢。2022 年中國有機標志備案數量的37.4 億枚,相較于2018 年的19.1 億枚增加了18.3 億枚,增幅達95.8%,數量幾乎翻了一倍。相較于2021 年的33.5 億枚增加了3.9 億枚,增幅達11.6%。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也有了越來越高的關注度,有機產品也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睞。但是,隨著有機標志使用的增多,有機標志冒用的風險也隨之增加。消費者在購買有機產品時,真的能夠鑒別真偽嗎?

圖2 2018-2022 年中國有機標志備案數量變化趨勢
根據《GB/T 19630-2019 有機產品—生產、加工、標識與管理體系要求》中對中國有機產品認證標志的要求表明,中國有機產品認證標志可以根據產品的特性,采取粘貼或印刷等方式直接加施在產品或產品的最小銷售包裝上。不直接零售的加工原料,可以不加施。換句話說,企業一旦宣稱產品為有機產品,則必須在產品上體現防偽標志(不直接零售的加工原料除外)。作為消費者,我們應該如何鑒別有機產品防偽標志的真偽呢?(以下例子均以2022 年防偽標志使用量排名第1 的認證機構舉例說明)。
有機產品防偽標志按照加施方式有兩種:加貼(如圖3)和印刷(如圖4)。

圖3 加貼型—暗碼

圖4 印刷型—明碼
有機碼根據體現形式分為兩種:暗碼和明碼
a)暗碼(如圖3):有涂層覆蓋防偽碼的防偽標簽形式。
b)明碼(如圖4):無涂層覆蓋、直接在包裝上噴印的大規模流水線或者無法在標簽材質上施加涂層的標簽,如牛皮紙材料、洗嘜材料等。
加貼型防偽標志必須包含中國有機產品(如圖5)、認證機構圖標(如圖6,以中綠華夏認證機構為例)或名稱、17 或18 位防偽標簽數字。除此之外,有些認證機構會將每一枚防偽標志上賦予身份碼,已達到雙重防偽的效果;由有機碼具象成的二維碼,也可以體現在防偽標志上。

圖5 中國有機產品圖標

圖6 中綠華夏機構圖標
手機查詢
微信小程序“有機碼查詢”,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或者手動輸入有機碼進行查詢。
以18 位有機碼為例(圖7 和圖8)。掃描二維碼形式的防偽標簽,會跳轉到“有機碼查詢”微信小程序,18 位有機碼會自動填充,查詢得出認證證書編號、認證類型、認證產品名稱、商品名稱、包裝規格、認證包裝使用方式、認證機構名稱、獲證生產企業名稱等信息。這里注意的是,在產品包裝上使用二維碼形式的防偽標簽(包含加貼型和噴印二維碼型)均可以使用該微信小程序,若獲證企業訂購的有機碼段采用在包裝上印刷數字的方式或者訂購的加貼型標簽不具備二維碼時,仍需要手動輸入碼段才能進行查詢。例如需要查詢的有機碼為“010023012345678910”,前4 位為認證機構代碼,第5 位和第6 位“23”為2023 年發放的防偽標志,最后的12 位為隨機排列組合數字。

圖7 有機碼查詢

圖8 有機產品查詢詳情
網頁查詢
進入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http://food.cnca.cn/)進行查詢,如圖9。也可以進入全國認證認可信息公共服務平臺(http://cx.cnca.cn/)進行查詢,如圖10。這里注意,要認準這兩個網址信息,以防不法商家偽造網站以誤導消費者。

圖9 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網頁

圖10 全國認證認可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網頁
有機碼是唯一的,就好比人的身份證號一樣。身份碼起到雙重防偽的功能,以便于獲證企業進行粘貼或印刷。很多消費者容易混淆有機碼和身份碼,在查驗時,會將身份碼輸入到驗證框,導致數據無法被查詢,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加貼型的有機碼多以圖層覆蓋(暗碼),需要手動刮開;印刷型的有機碼會在前面明確表明“有機碼”等提示字樣(明碼),以方便消費者精準定位有機碼信息。
由于有機產品價格高于普通產品,一些不法商家宣稱有機或在包裝上虛假宣傳有機企圖將商品賣上更好的價格,這是不符合規定的。更有甚者,有些商家會將真正的有機產品的有機碼刮開查看,然后批量復制包裝到自己的產品上,擾亂市場。但這也難不倒我們消費者,學會以上鑒別方法,便可以讓冒名的“有機”無處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