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枝
【摘要】對網絡上興起的“狠狠X”結構進行研究,通常用來傳達強烈的情緒,選擇使用頻率比較高的不同表達,并對其進行分類討論,對各個表達中的動態助詞或補語所承擔的不同功能進行研究。本文從語音、語義、字形和經濟原則四方面進行分析,探究為什么“狠狠X”這個結構在大眾表達某種強烈的感情時能夠被使用。
【關鍵詞】狠狠;動態助詞;補語;原因
【中圖分類號】H13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45-0125-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5.038
一、引言
在網絡用語中,網友為了表達自己對做某件事的愿望很強烈,或者自己非常飽滿的某個情緒,他們會用“狠狠X”這樣的形式來傳達這種想法。通過“狠狠X”這樣的結構,說話人可以不用再進行一些冗余的表達來傳達自己強烈的情緒和做某件事情的趨使。
二、結構
“狠狠X”構式中的常項是“狠狠”,這是起到強調作用的重要部件,“狠狠”是為了表示X的強烈,能夠在表達自己想法時突出自己的情緒和傾向,而X是其中的變項。在“狠狠”后面緊跟的可以是形容詞也可以是動詞,如果假設Y是形容詞和動詞的集合,那么X具體而言,可以是Y加上“過”,變為“狠狠Y過”的結構;可以是Y加上“了”,變成“狠狠Y了”的形式;可以是Y加上“住”,形成“狠狠Y住”的形式;還有可能沒有動態助詞或者補語進行修飾,X直接就等同于Y,也就是“狠狠Y”的結構。
(一)狠狠Y過。“過”用在動詞后時,表示某種行為或變化曾經發生,但未持續到現在,表示一種經歷體①。在“狠狠Y過”中,“過”充當動態助詞,可以用在形容詞或者動詞后,表示動作或者情緒曾經發生,但并未持續到現在。在這樣的表達中,能夠清楚說話人對過往的事情的態度,Y為動詞時,表示曾經發生過某件事情或者某個人做過某件事,但是在這個結構中,就暗示現在可能不會再次發生這樣的事情了;而形容詞作為Y其中的一個集合,這個結構可以是某個人曾經經歷過某種狀態,產生過某種情緒,或者發生了某件事情,并且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了。具體例句如下:
(1)狠狠痛過卻不能擁有的感覺很難受,于是我第二天又……
(2)我已經記不得自己有多久沒有看小說這么狠狠哭過了。
(3)2020我真的狠狠愛過。
如果過去發生的事情給說話人當前會帶來負面的情緒,或者曾經實施的某個行為有消極影響,那么這個結構能夠強調說話人曾經受到的傷害或者遭遇的不幸,也能暗示說話人希望不再經歷同樣的遭遇。
對過去發生過的事情,如果說話人在現在的時間線中對其持有肯定態度,或者曾經產生過某種積極的情緒,那么這個結構能夠強烈表示說話人的遺憾,蘊含對于這個場景沒能持續到現在的事實或者為曾經的動作終止的原因感到可惜,懷念曾經做過的事情或者產生過的情緒。
(二)狠狠Y了。“狠狠Y了”這一結構,多用來表示說話人在說話的當下產生了某種情緒或者進行了某個動作。形容詞和動詞都可以進入該結構,比如:
(4)雪中的少年真的好帥,笑容狠狠甜了!
(5)被狠狠虐了。
(6)打開手機的新方式被狠狠拿捏了!
(7)吉他版的狠狠愛了。
(8)狠狠碼了過年看。
(9)下大雪怎么也要去學車呢?我狠狠逃了。
(10)被狠狠鴿了。
(11)我又狠狠酸了。
一般而言,“了”可以分為兩類,“了1”用在動詞后,表動作的完成,“了2”主要是肯定事態出現了變化或者即將出現變化②,通過分析結構中的具體情態,“了”在Y是形容詞和動詞時有一定區別。
當結構中的Y是形容詞時,“了”偏向“了2”的作用,也就是說當前出現了一種變化,從而帶來了眼下的這種感受,但并不是說之后這種性質、狀態就馬上改變或者能夠一直維持下去,比如(4)中說少年笑容很甜,之后再看的話可能還是會這樣認為,但也有可能不會,并不是當前達到了“甜”的樣子,之后就還是保持這樣,或者馬上就不是這樣了,因此就是當下事態的一種變化。
而當結構中的Y是動詞時,這里的“了”的作用需要根據不同的說話情境而定。比如(6)中的“了”偏向“了1+2”的作用,“被拿捏”的事態已經發生了,并且動作已經完成。(11)中的“了”偏向“了2”的作用,“酸”衍生出“嫉妒”的意思,“我”現在是嫉妒的,但并不意味著這種情緒不會繼續,在這個例句中事態發生了變化,但這種狀態不一定已經完成③。而(8)中的“了”表示動作的完成,“碼”是一個先行動作,它會觸發后面的行為。“碼”本身有“堆疊”的意思,運用于網絡中延伸出“收藏”“囤積”的意思,大眾通常習慣在網絡中收藏一些自己感興趣或者喜歡的視頻、作品等,但當下并不一定馬上就看;有的是希望作品累積多一些就可以一口氣看完,而不用經歷內容中斷導致念念不忘;有的可能是當下條件不允許等等,就先“碼”起來之后再看。因此“碼”這個行為會被說話人給予額外的期待,由“碼”這個行為就會觸發后面的假設。
(三)狠狠Y住。在“狠狠V住”這個結構中,實意動詞加上“住”的意義類似,表示動作的狀態,并且能夠擴展到抽象動詞上,表示動作的實現并且達到一種穩定的程度。
對于“狠狠Y住”這個結構來說,其中的“住”可以理解為類同動態助詞的用法,它可以在這里指向動作實施的狀態或者人的情緒到達的程度,表示動作或情緒已然發生并且可能將保持在這種情態中。
關于“狠狠V住”具體例句如下:
(12)現場舞者體感游戲大秀舞技,整個氣氛狠狠拿捏住了!
(13)真的狠狠期待住了……
(14)一種心臟被狠狠抓住的感覺。
(15)一看就知道是個神作!狠狠碼住!
其中,(12)(13)中結構以外還有一個“了”,這個“了”類似“了2”的功能,標志事態發生變化。可以將(12)和(6)進行比較,(6)表示動作完成并且事態發生變化,而(12)則是動作呈持續且穩定的狀態,而“了”是對這個動作行為開始的確認④。
以上對于“狠狠A住”也同樣適用,具體例句如下:
(16)瞬間變身落湯雞后真真是狠狠尬住了。
(17)又是被狠狠甜住的一天!
(18)不由得打從心底狠狠怔住。
在“狠狠A住”的結構中,不同詞義形容詞都可以放入其中。“‘狠狠’+負面情緒”這個結構可以表示說話者由眼下的情境或事件引發,陷入一種比較消極的情感狀態中,而正面形容詞則表示說話者因為某種情境沉浸在比較正面的情感色彩中,加上“住”可以表示這種狀態的穩定,也暗示情感的強烈。
(四)狠狠Y。“狠狠Y”這個結構能夠表示說話人的一種愿景,有強烈的意愿去達到這個愿景,如果句中沒有其他明確表示動作實施進度或者時間的詞,“狠狠V”本身往往有一種祈使的導向,并且在這個結構前可以加上助動詞“該”“應該”,或者能愿動詞“要”這樣的字樣。這樣的表達可以表示某件事情上的堅決底線或者強烈促成某件事情的達成。比如:
(19)“坐牢也不退錢”該狠狠治一治。
(20)藥品和保健品虛假廣告狠狠查。
(21)這一對給我狠狠甜。
而在被動語態的情況下,即“被狠狠Y”,并且前面沒有能愿動詞或者副詞表示明確的時間或狀態,這樣的結構不管動作或情緒后是否帶有“了”“住”“過”這類明顯的表示結果和狀態的詞,都可以表示已經發生的事情。比如:
(22)剛剛和室友聊天真的被狠狠尬住。
(23)被狠狠傷害了……
(24)當年被狠狠驚艷過。
三、盛行原因
在人們想要表達某種強烈的情緒或者想法的時候,“狠狠X”這樣的表述脫穎而出。在網絡上傳達自己的想法時,雖然有一些動畫表情和圖片能夠輔助表達,但文字表達還是比較重要的方式,再加上沒有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的共同出現,僅僅通過文字而表達的意義會被削弱很多,這也使得對情感的顯現需要有更加強烈的表達。另一方面,在數字化時代,人們追新求異的語言認知心理更加被凸顯出來,人們對舊有的表達方式會產生厭倦的情緒,無法達到大眾追求的個性化表達,需要有與眾不同的表達方式能夠替代原有的表達⑤。在這樣的過程中,就會出現“狠狠X”這樣新奇的、陌生化的表達。當有新興的表達出現的時候,從眾心理又會發揮作用,模仿其他人的新興表達,使自己能夠融入這樣表達的社群,于是這樣的表述在大眾之間開始大量被使用⑥。
“狠狠X”能夠用來表示強烈情緒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語音。出現“狠狠X”這樣的表達的原因,可以說“狠”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程度表達“很”的。本身“很”可以作為一個程度詞,來修飾謂語的程度,在日常的口語表達中,作為一個程度副詞,往往出現在動詞或者形容詞的前面,由于漢語口語通常重音落在詞組或短語中靠后的部分。一般情況下而言,“很”不是語音重點,而如果“很”后面的字聲調是上聲的話,“很”更會被比較簡略地處理。
而“狠”的出現情境則不同,作為一個形容詞或者副詞,“狠”通常出現在詞組或短語靠后的部分,一般是語流中的著重點,“狠”的聲調上聲能夠比較完整地發出來。因此,將“狠”代入“很”的位置,也會比之前發的語音有一定的加重的習慣,使得“狠”也變成了語流中強調的一部分,情感表達更加強烈。
而在“狠狠X”的結構中,“狠狠”作為“狠”的疊加,這類疊詞一般都讀原聲調⑦,其飽滿的讀音在這個結構中得以保留,第一個“狠”在語流音變重變為陰平,由于“狠”本身的強調作用,它也會被給予一定的重音。另外,由于“狠”本身就會因為其成詞的與眾不同會給人一種強調的感覺,疊加之后更增加了這種效果。由于“狠”通常出現在與“很”類似的位置,當人們看到“狠狠”被用來進行強調時,會產生一定的不同心理,還是會還原其本身的語音下意識進行重讀。
(二)語義。“狠狠”可以看作是“狠”的疊加,也可以看作提取了“惡狠狠”“氣狠狠”“兇狠狠”的一部分,因此“狠狠”本身就有特殊的語義指向。
首先,“狠”本身的理性意義有比較強的導向性,其內涵表示堅決、厲害等⑧,在其平常的使用環境中能夠明晰地體現這一意義。其次,“狠”本身所呈現出來的理性意義,也讓其帶有比較強烈的附屬意義,有著清晰的情感色彩,能夠體現修飾成分的程度。而疊加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加原本“狠”的語義,“狠”帶有一種形容性的意味,也使得這個表述具有一種動態的傾向,在指向謂語的時候能夠使謂語更加形象。
“狠”由于其本身的意義以及在成詞中的意義,在“狠狠X”的結構中,相較于“很”作為一種簡單的程度副詞,“狠狠”就帶有一種動向的情感指向,加深X的程度,增加生動性。
(三)字形。“狠”作為一種新興的表達,能夠給人帶來一種不同于往常的與眾不同的感覺。“狠狠X”這個結構出現時,“狠狠”就能夠抓住信息接受人的眼球,很明確地點明說話人的態度。“狠狠”帶來新的字形觀感,使得其意義得到進一步突出,這讓信息接受人感受到不僅能夠表現出說話者對于實施某個動作或者某種情緒的強烈感受,還能夠表達出對于這個動作或者情緒本身的狀態表達。
因此,“狠狠X”這個結構中用來起到強調作用的“狠狠”,不同以往的字形表達在網絡溝通時能夠給人一種直觀的沖擊和感受,讓人聯想到“狠”的本意,從而加深感受。
(四)經濟原則。X內容多樣化的出現本身就有一定的經濟原則,本來是繁復的動賓短語以及標志其發生或者表示其狀態的動態助詞或補語,通過避繁趨簡,略去一些次要成分,主要突出重點信息。而“狠狠”本身作為副詞,來源于“狠狠地”的縮略,隨著雙音節化的趨使,“狠狠地”簡化為“狠狠”,X也大多被簡化為一個單音節動詞或形容詞加上一個動態助詞或補語,或者一個雙音節動詞或形容詞,直接將“狠狠”與簡化后形成的X進行結合,比平常突出說話人情緒和觀點的表達方式要更加經濟,并讓人直觀地感受到說話人要強調的部分。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狠狠X”這個結構,X的成分隨著這個表達的使用頻率變高而變得多樣化,當然也有反向的作用,X成分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各種類似的簡潔直接的表達,當說話人想要表達自己的強烈情感的時候,就用“狠狠”進行修飾,起到增強語氣和感情的作用。
隨著之后關于這個結構的語料的增加,可以開展進一步的分類,通過結構的動態助詞或者補語的不同功能將不同表達分為評價性、描述性、展望性等構式,研究進入某個構式的條件,以及某個構式使用頻率高的原因,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注釋:
①趙怡、蔡華祥:《經歷體助詞“過”的產生年代及來源研究述評》,《現代語文》2021年第9期,第35頁。
②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第351頁。
③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第353-354頁。
④王新:《現代漢語“V不住了”的句法語義研究》,《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6期,第55頁。
⑤楊海明:《論數字化時代漢語新興高程度詞——言語的私人定制、語境管轄與高程度表達的語體風格傾向》,《當代修辭學》2019年第5期,第35頁。
⑥曹順慶《語言學概論》,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245頁。
⑦顧良玉:《形容詞重疊的方式和語法意義及使用規則》,《語言應用研究》2007年第7期,第39頁。
⑧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新華辭書社:《新華字典》,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第183頁。
參考文獻:
[1]陳昌來,朱皋.評價性構式“X就X在Y”的整合及原因凸顯[J].當代修辭學,2020,(06).
[2]曹順慶.語言學概論[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
[3]顧良玉.形容詞重疊的方式和語法意義及使用規則[J].語言應用研究,2007,(07).
[4]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5]王新.現代漢語“V不住了”的句法語義研究[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06).
[6]溫鎖林,胡敏.新興構式“最+A+NP”研究[J].當代修辭學,2016,(04).
[7]楊海明.論數字化時代漢語新興高程度詞——言語的私人定制、語境管轄與高程度表達的語體風格傾向[J].當代修辭學,2019,(05).
[8]張誼生.副詞的重疊形式與基礎形式[J].世界漢語教學,1997,(04).
[9]趙怡,蔡華祥.經歷體助詞“過”的產生年代及來源研究述評[J].現代語文,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