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建勛
摘要:近些年,我國教育領域比較重視武術教育,以便借助武術運動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體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但是我國高職院校的武術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內容落后、形式單一等問題,這就需要一線武術教師改變教學理念,積極踐行快樂體育理念,讓學生收獲知識與快樂。文章簡述了快樂體育的內涵及其重要價值,分析了高職武術教學的現狀,提出了將快樂體育理念應用于高職武術教學中的策略,旨在促進高職武術教學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高職;武術教學;快樂體育;應用
1快樂體育概述
快樂體育是指將“快樂”融人體育課堂及日常教學活動中,打造開放、愉快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感受到體育鍛煉的樂趣,獲取身心層面的滿足,從而產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并主動、積極地參與體育教學活動。在教學時,教師既要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考慮學生的個性需求,也要為學生提供思考、實踐的空間,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能逐步掌握體育知識及技能,從被動轉為主動,實現新時代體育教育的目標。
2將快樂體育理念融入高職武術教學中的重要性
2.1促進教學模式改革,提高武術教學質量
當前,教師將快樂體育理念融入高職武術教學中,能充分發揚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師生互動,從而促進教學模式改革,提高武術教學質量。
2.2轉變師生課堂角色,促進學生終身體育理念形成
高職教師在開展武術教學工作時融入快樂體育理念,能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磨煉學生的意志,幫助學生緩解壓力,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在快樂體育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基于興趣學習武術知識、練習武術技能,并且在多樣化的武術教學活動中將武術知識融會貫通,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從而形成終身體育理念。
2.3提高武術教學標準,提升教師的職業素養
快樂體育模式對武術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僅需要教師具備專業的武術能力、動作示范能力,而且需要教師學習與掌握先進技術,不斷優化武術教學模式。此外,教師應善于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身體情況等有針對性地設計武術教學方案,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調控。由此,在快樂體育理念下,武術教師的武德、職業素養及專業能力不斷增強,逐漸成長為符合新時代教育要求的復合型教師。
3高職武術教學現狀
3.1院校問題
如今,多數高職院校統一制定了武術課程教學目標、計劃、內容、形式等,并且由教師具體執行。但是部分教師常年采用一套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枯燥、單一,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在體育課堂上占據主導地位,往往采取教師傳授武術知識及技能、學生被動接受與模仿的模式,導致學習熱情受到打擊,容易形成抗拒、倦怠等心理,常常遺忘所學的知識及技能,最終降低了武術教學效果與質量。
3.2學生問題
分析高職院校武術教學實際情況可知,多數學生并非抵觸“武術”,而是抵觸“武術課”。雖然高職院校不斷更新教學軟硬件,但是教學效果仍然不佳。究其原因,學生未能在教學中感受到武術課的魅力,認為武術就是長期苦練、刻板模仿,不愿付出時間及精力去學習、練習、鞏固武術技術,這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使武術教學育人目標的實現受到了阻礙。
4快樂體育理念下高職武術教學的有效策略
4.1融入快樂教育理念,分層教學
在快樂體育理念下,高職武術教學具有全新的教育意義,其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體育成績,而且能夠增強學生的意志及體質,讓學生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良好意識,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從而實現全面、健康的發展。由此,高職院校及其一線武術教師應強化快樂體育理念,積極開展武術教學工作,革新教學內容及形式。
一方面,高職院校及其一線武術教師應加大宣傳力度,通過舉辦宣傳講座、武術競賽等方式,讓學生了解武術的內涵及魅力,真正愛上武術。例如,教師可深入挖掘武術的內在精神,感染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武術教學活動。中華武術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并且富有古典美、形式美,是藝術和哲學的結合體。對此,教師可舉辦武術美學活動,要求學生基于所學的武術知識、動作等進行美學升華,既要表演得對,又要表演得美,讓學生在技藝研究與大膽創新中收獲快樂。
另一方面,武術教師只有基于學生身心發展情況、興趣愛好等進行武術教學,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讓學生獲得滿足感,從而實現武術快樂教學目標。對此,武術教師應認識到分層教學的重要性,對教學對象、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評估等進行合理分層。例如,在教學前,教師可進行摸底調查,采取調查問卷、面對面交流、實際演練等方式了解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根據調查結果進行分層,基礎較好的學生為A類,基礎扎實的學生為B類,基礎薄弱的學生為C類,隨后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
4.2豐富教學內容,深入挖掘與利用教學素材
當前,無論何階段、何科目的教學,均應堅持與落實“內容為王”理念,只有全面、高質的內容才能真正提升教學實踐效果。由此,在快樂體育理念下,教師開展高職武術教學工作時應改變陳舊、落后的教學內容,根據高職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需求豐富教學內容,廣泛挖掘與高效利用教學素材,以此增強武術教學的多樣性與趣味性。一般情況下,高職武術教學以“青年拳”“五步拳”等為主,具有固定性、基礎性等特征。若教師僅按照教學目標設計課程、選擇教學方法,極易消磨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既應拓展武術教學內容,增加學生感興趣的武術項目,如格斗術、太極拳等,也應靈活排課或調課,根據現實情況動態調控,讓學生感受到武術的魅力及樂趣。
例如,高職院校可引進“24式簡化太極拳”,其吸收了楊式太極拳的精髓,保留了原始太極拳的形式,是一項具有良好節奏感和健身性的武術運動。24式簡化太極拳中蘊含著豐富的武術精神及知識,高職院校引進此拳法,不僅能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圍,而且能豐富武術教學內容,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生的思想觀念,提高學生的身體素養,實現快樂體育的教學目標。
4.3創新教學形式,引入游戲活動
傳統、單一的武術教學形式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甚至會消磨學生的耐心,降低課堂教學效果。對此,武術教師應合理區分武術教學和常規體育教學,根據新時代教育要求、高職院校教育目標、武術的特征等選擇合適的教學形式。
第一,教師可采取合作教學法,設定教學主題、劃分學習小組,鼓勵學生深入溝通、積極協作,以此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實現優勢互補。在輕松、開放的教學環境中,學生能暢所欲言、大膽提問、積極演示,取得長足的進步。
第二,教師可采取游戲教學法。高職學生正處于成長與發展的關鍵時期,思維、意識、心理情緒均處于動態變化中,他們非常在乎他人的目光并且具有較強的好勝心。由此,教師想要實現快樂體育的目標,讓學生身心獲得發展,應基于武術教學目標、內容等設計游戲活動。我國的傳統武術游戲備受學生歡迎,如角抵戲等,其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并且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能陶冶情操、鍛煉身體。教師可借助游戲活動帶領學生學習、復習、練習武術套路。教學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跟我做”小游戲,并快速演示各類動作,讓學生快速跟做,幫助學生加深印象。
4.4導入信息技術,增強武術教學的生機與活力
在互聯網時代,網絡逐漸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人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影響著人們的心理、生活及工作。高職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樂于接受各類新鮮事物。對此,武術教師應跟隨數字體育發展潮流,利用先進的網絡平臺及信息技術革新武術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豐富的教學資源,豐富學生的武術體驗。
第一,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制作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解武術動作術語,了解武術動作的前后聯系,從而形成完整的武術知識體系。思維導圖是組織性思維工具,是為了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而創設的教育工具,其能通過繪圖合理表達人們的認識、思維、設想的路徑。進行武術教學時,教師可根據核心詞逐步建立鏈接,發散各類武術動作名稱,幫助學生產生聯想,從而增強記憶。例如,以“身體素質”為核心詞可發散爆發力、靈敏性、速度等,從而發散為具體的武術運動,如太極拳、青年拳等。
第二,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及平臺制作微視頻,為學生講解重難點動作并且補充相應知識。例如,進行“24式簡化太極拳”教學時,教師可反復播放標準動作的演示視頻,并且根據學生的疑問和不足重點講解某類動作。同時,學生可通過后臺提出問題,教師解答。在進行系統的整理與數據分析后,教師可以改善后續教學方案及教學內容的設置。
5結語
當前,高職武術教學仍處于發展與完善階段,教學意識薄弱、教學內容固定、教學形式單一,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教師應立足于快樂體育理論,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想法、興趣等制訂武術教學方案,不斷引進新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形式,激發學生武術學習及鍛煉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主動參與武術教學活動并自行鍛煉。同時,教師應引進信息技術,制作思維導圖及微視頻,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讓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并養成相應習慣,成為意志堅定、身體康健的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