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小學英語教學是培養英語交際能力的關鍵。創設生活化情境能夠營造出更適合學生的語言學習環境,讓單調的小學英語課堂真正地“活”起來。本文以創設生活化情境,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效率為切入點,以開展小學英語“生活化情境教學”為實踐,讓學生在形式多變的教學活動中,不斷調整和刺激學生的興奮點,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始終處于興奮、活躍的狀態。使學生產生仿佛置身于英語世界的感覺,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積極地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小學生;英語;生活化情境;課堂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周慶蘭,南寧市良慶區良慶鎮中心學校。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重視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養成。新課標明確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蓖ㄟ^積極充分應用教學資源創設有效的教學情景,不斷研究、探索,以克服目前教學中的問題,提高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逐漸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語言學習本身是較為單調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師講、學生聽,然后學生死記硬背語法規則或脫離語言環境去學習單詞、短語和句子的這種教學形式,勢必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蕩然無存,從而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因此,創設生活化情境開展小學英語教學活動,在形式多變的教學活動中,不斷調整和刺激學生的興奮點,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始終處于興奮、活躍的狀態,教學效果會事半功倍,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那么,如何實施小學英語情境教學,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呢?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提高學習效率
興趣是一個人積極探求的最大動力,直接影響到其學習效果的好壞。因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對英語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要想學好英語,就要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心理學范疇中,興趣是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認識傾向,是推動一個人去認識事物、探求事物的一種重要動機,是一個人學習和生活中最活躍的因素。剛開始學英語時,大多數孩子會覺得趣味盎然,但學習幾個月后,便會產生枯燥的感覺。這時候,要積極引導孩子多聽、多讀、多說,鼓勵孩子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鼓勵孩子走出這段枯燥期,培養學生持續學習的興趣。
在課堂導入環節創設生活化的情景營造造出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Warming up)。比如在教學外研版英語四年級上冊Module 4 Unit1“Do you want some rice?”時,教師先創設一個餐桌氛圍,擺上各種食品,請學生介紹食品名稱及其味道,接著播放chant“Noodles and rice are very very nice. Juice with ice is also very nice.”,在押韻又有節奏的歌謠中,學生邊唱邊配動作和表情,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學生的注意力也被深深吸引過來,增強英語課堂的趣味性,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還可以根據課堂主題創設談論日期、天氣、人文等生活化的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來開始學英語,學生必然會興趣盎然,積極性大增,學習效果也會事半功倍。英語教師必須要抓好教學導入這一環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開講的美好的時刻,讓學生在快樂中掌握知識,提高課堂效率。
二、關注認知水平,創設完整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表達愿望
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英語教學要基于生活,基于教學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學習,在情景中感悟和體驗,并能在生活實際中運用。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設法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創設豐富的交際活動情景,增強語言實踐的真實感,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言實踐活動和創造性使用語言的嘗試,促進學生語言技能的發展。
英語教學要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生活,讓教學回歸生活。教師要善于把與學生生活相關的人物或事件作為教學資源加以利用,創設生活化的語言環境。如教學外研版英語五年級下冊Module 8 Unit1“Will you help me?”時,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生活化的情景,以“present”為主線來設計課堂教學。圍繞“生活既情景,情景既生活”。教師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創設完整的生活情境,適合學生年齡和性格特征,容易被學生接受,能提升學生對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激發他們的表達意愿。在復習環節中,通過唱“Will it be windy tomorrow?”,既復習了will和天氣單詞的用法,也營造濃厚的英語課堂氣氛,使他們很快進入英語學習的氛圍中,激發興趣和主動性。在導入新知時,請一個學生用半成品的一條魚創設真實的情景引出新句型“Will you help me?”及其答句“Of course I will./No, I won't.”。讓學生身臨其境。為學生創設了具有真實性的交際情景和問題情境,以開拓他們的思維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交際需求。
三、巧設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突破教學重難點
以問答為主的課堂互動一直以來都是活躍教與學氛圍的有效手段,也是促進學生理解知識、深入掌握所學內容的關鍵工具。學生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思考的過程,本質上來說就是一個深入學習知識的過程,既能活躍他們的英語思維,又能加深他們對于所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尤其是在回答出正確答案之后,學生會建立起自信心,這可以使他們在日后有更加積極的學習表現。
(一)讀前提問
讀前環節是閱讀的準備階段,可以喚醒學生頭腦中與文本內容相關的知識,為學生后續獲取、闡釋和輸出文本信息做好鋪墊。在讀前環節,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設計與文本內容相關的問題,鍛煉學生的聯想思維能力,喚醒學生探究對于新知的欲望,為開展閱讀教學打好基礎。以外研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Module8 Unit1“Will you help me?”為例,教師運用任務型教學策略,在學完第一部分后接著讓學生盲聽找出問題“What present will Daming take?”的答案。接著播放課本活動二第一部分課文錄音,提出問題并請學生回答“1. Who's Daming's cousin? 2. Where will Daming go?”,在文中找出問題的答案,并積極回答問題。
(二)分段設問
分段進行閱讀,讓學生帶著問題找答案,降低了閱讀的難度,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閱讀不僅要了解文本事實,還要讀懂文本包含的觀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針對語篇所呈現的現象或觀點進行質疑或求證,將具有邏輯性和關聯性的問題串接起來,形成問題鏈,引導學生根據文本信息推測情節發展,并對其進行分析,推動學生在對話中感悟,發展推斷思維能力。仍以外研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Module8 Unit1“Will you help me?”為例,教師根據語篇內容巧設問題“1. 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like in New York? 2. Will Fangfang help Daming? 3. What kind(種類) of kite is it? 4. What can Daming write on the kite? ”,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問題是思維的啟發器,也是教學活動的載體,巧設問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突破教學重難點,使課堂“活”起來。
四、整合視頻資源,鏈接生活實際,創設人文情境,提高課堂效率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在教學中充分滲透人文性教育的理念,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資源,創設人文情境。文化意識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之一。新課標倡導在英語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學生具有中國情懷。以外研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Module8 Unit1“Will you help me?”為例,教師在拓展部分可以以Make a present.和Talk about festivals,請學生與同桌討論并完成Survey調查問卷:
A: Do you like festivals?
B: Yes, I do.
A:What'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B: _______________.
A: Who will you stay with?
B: I will stay with ________.
A: Will you____________ on_________ Day?
B: No, I won't.
Name festival who what
Tips:請和你的同桌利用左邊的參考對話和下面的詞庫完成以下調查問卷。討論你最喜歡的節日,說說你會跟誰一起過節日,你會在節日里做什么,會選什么禮物。
這時教師播放有關中西方各國的一些節日,引導學生對中西方文化的了解,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和熱愛祖國的情懷。
五、利用實物演示,呈現生活情境,激發學生英語表達的欲望,提高課堂效率
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教師教學的一個必要內容。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一些的口語交際場景,讓學生將自己帶入其中,這樣能夠更好地進行交流。創設生活化的情境與學生有效的互動,讓學生積極開口表達,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有機會運用自己所學的英語知識與其對象進行交流。學習英語口語,表達的欲望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師一定要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口語交際的情境,以激發學生口語交際的欲望。因此,利用實物進行教學,直觀形象,使學生感到新奇有趣,學習興趣倍增。如教學apple、pear、orange等單詞時,我們可預先準備好蘋果、梨子、橘子等實物,邊出示實物邊教學生說,使學生們很快將詞義與讀音聯系起來,這樣學生就能輕而易舉地學會這些單詞了。對于有的單詞也可采用實際的直觀表現,如big、small、long、short、thin、fat等,可以根據單詞的意思用夸張的寫法表達出來,big寫得大大的,small寫 得小小的,long寫得長長的,short寫 得短短的,給學生一個生動直觀的印象,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
六、模擬中練習,游戲中鞏固,喚起學生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生活融入教學,將教學融入生活,提高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把情境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在英語講課環節結束后,我們可以展開各種活動讓小學生練習和鞏固英語知識。例如,在“Asking the way”教學中,小學英語教師可以將教室布置成為一個迷你的街道,展開模擬問路和指路的情境,讓學生在仿真的情境中靈活運用英語。在練習和鞏固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多安排幾個游戲活動,讓這些生動有趣的活動融入這節課的情境中,從而突出整節課的主題。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依據英語課本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適當地運用情境教學,把學習目的作為出發點,把喚起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作為目標,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主動性。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多創設生活化情境開展小學英語教學活動,在形式多變的教學活動中,不斷調整和刺激學生的興奮點,讓學生始終處于興奮、活躍的學習狀態,這樣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也提高了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蔡利芳.“讀書”更需要“用書”:論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在新時代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效用[J].生活教育,2021(6):91-94.
[3]姜蕾.學小英語課堂行動策略與研究:典范英語課題在課堂中的生活化[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2(1):218-219.
[4]蘇卓卓.淺談情景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運用[J].百科電子論壇雜志,2020(14):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