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1月15日發布數據顯示,10月工業生產有所加快,裝備制造業持續回升。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比上月加快0.1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39%。服務業增勢良好,現代服務業增長較快。10月,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7.7%,比上月加快0.8個百分點。市場銷售增長加快,服務消費持續較快增長。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333億元,同比增長7.6%,比上月加快2.1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07%。貨物進出口同比由降轉增,貿易結構繼續優化。10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35417億元,同比增長0.9%,上月為下降0.7%。其中,出口19736億元,下降3.1%;進口15681億元,增長6.4%。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4055億元。居民消費價格穩中有降,工業生產者價格同比降幅略有擴大。10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0.2%,環比下降0.1%。總的來看,10月,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向好,主要指標持續改善,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中國銀行研究院的分析指出,經濟恢復基礎仍有待進一步鞏固。一方面,房地產市場仍在進一步下探。另一方面,出口跌幅環比擴大。這主要是由于地緣政治沖突加大國際不確定性風險,以及發達經濟體緊縮貨幣政策對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顯現,導致外需持續走弱。未來中國經濟運行將延續溫和恢復態勢。
11月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北京舉行中國年度經濟評估新聞發布會。IMF預測中國經濟2023年將增長5.4%,反映出疫情后中國經濟的強勁復蘇。
相比10月IMF《世界經濟展望》的預測值,目前2023年和2024年的預測值均上調0.4個百分點,原因是中國第三季度的增長表現強于預期,以及最近發布的一系列政策。IMF稱,中國對房地產市場實施必要調整的目標是值得歡迎的。IMF第一副總裁戈皮納特表示,中國在世貿組織各項倡議中發揮關鍵作用,在應對氣候和債務危機等全球性挑戰方面,也發揮著日益增強的領導作用。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世界日報》11月8日報道,越南已開始為北部一條連接中國的鐵路投資案制定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根據規劃,這條電氣化鐵路將采用1435毫米的標準軌距、斥資約110億美元,預計2030年前開始興建。這項投資是為了確保越南可經由中國與國際鐵路網互通,確保可與其他交通工具便捷轉運。這條鐵路將成為越南北部地區東西經濟走廊的主要運輸軸之一,滿足優質、快速、方便、安全的運輸需求。這條鐵路完工后將把海防廷武港、南涂山與萊縣港區連接起來,并在老街與中國連接,確保列車可直達中國昆明-河口北鐵路系統。越南交通運輸部表示,老街—河內—海防鐵路已基本完成詳細規劃。這條鐵路為客貨兩用,總投資約100億至110億美元。
11月16日,美國財政部發表聲明表示,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對與俄羅斯有關的八名個人和六個實體實施制裁。此外,美國財政部還表示,因運載俄羅斯石油高于價格上限,對三名油輪船東實施制裁,并將三艘船只列為凍結財產。
另據《金融時報》報道,根據歐盟的新計劃,丹麥可能將負責對通過其水域的俄羅斯油輪進行檢查,甚至可能實施攔截。報道稱,所有通過波羅的海運輸的俄羅斯石油(約占其海上出口總額的60%)都要穿過丹麥海峽,運往國際市場。歐盟委員會拒絕對擬議中的措施發表評論,但指出,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承諾采取進一步行動,“收緊油價上限”。

歐盟委員會11月15日發布2023年秋季經濟展望報告,下調2023、2024年歐盟和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期。報告指出,在生活成本高企、外部需求疲軟和貨幣緊縮影響下,歐洲經濟2023年失去增長動力。報告預測,2023年歐盟和歐元區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均為0.6%,均比夏季經濟展望報告預測值低0.2個百分點,并預測2024年歐盟經濟增長1.3%,歐元區增長1.2%,均比此前預期低0.1個百分點。最新報告指出,通脹高企以及貨幣政策收緊,加之外部需求疲軟,對歐盟和歐元區經濟造成的影響大于此前預期。
歐盟委員會負責經濟事務的委員真蒂洛尼表示,通脹壓力、貨幣政策緊縮、全球需求疲軟等因素,對家庭和企業造成影響。此外,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進一步增加了不確定性,給經濟前景蒙上陰影。

英國政府11月17日宣布為制造業提供45億英鎊資金,增加對英國八個行業的投資。英國財政部稱,該資金將從2025年起提供五年,為行業的投資提供長期確定性。其中,超20億英鎊將用于汽車行業,9.75億英鎊用于航空航天,支持零排放汽車的制造、供應鏈和開發,以及對節能和零碳飛機設備的投資。政府還承諾為清潔能源制造業提供9.6億英鎊,并為生命科學制造業提供5.2億英鎊,以增強應對未來突發衛生事件的能力。
英國財政大臣亨特表示,整個制造業占英國出口總額的43%以上。這筆投資將支持英國處于世界前沿的制造業領域,促進英國經濟發展,并且創造更多、更高薪的就業機會。
日本內閣府11月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日本2023年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速報值在剔除物價變動的影響、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后實際環比下降0.5%,換算成年率為下降2.1%。這是三個季度以來日本GDP首次出現負增長。
從日本內需來看,占GDP一半以上的個人消費環比下降0.04%,餐飲和移動電話設備的銷售額有所增長,但汽車銷售出現下降。這受到8月豐田公司的日本國內工廠因系統故障停產等因素的影響。設備投資環比下降0.6%,連續三個季度負增長。半導體市場的調整長期化,半導體制造設備的相關投資下降。工廠等建設投資也出現負增長。公共投資環比下降0.5%,六個季度來首次負增長。日本的出口受到汽車出口拉動,環比增長0.5%。雖然連續兩個季度實現增長,但與第二季度環比增長3.9%相比缺乏強勁勢頭。在計算上歸為出口的訪日外國游客在日本的消費環比下降5.0%,成為拉低數據的主要原因。日本的進口環比增長1.0%,三個季度來首次實現增長。在此前的2023年4至6月,日本的進口減少3.8%,大幅推高了整體GDP水平。相關分析指出,日本經濟萎縮幅度遠超預期,凸顯出復蘇的脆弱性。
據《海灣時報》10月24日報道,阿聯酋外貿國務部長薩尼表示,阿聯酋政府將與私營部門合作推出服務出口戰略,將重點關注旅游、信息通信技術、金融服務、教育、伊斯蘭金融、創意經濟和物流等行業,旨在利用全面經濟關系協定(CEPA)所構建的多元貿易關系,增強阿服務業競爭力并促進服務出口的增長。薩尼指出,過去八年間,阿服務出口的增速是其他地區的近四倍,如今阿服務貿易額在外貿總額占比近20%,規模約2500億美元。。
另據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11月發布的月度石油市場報告顯示,阿聯酋非石油經濟活動繼續表現強勁。阿10月采購人經理指數(PMI)上升至57.7,新訂單量增至2019年6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表明阿非石油私營部門繼續擴張。其中,占阿GDP比重約16%的旅游業保持強勁表現,迪拜游客數量同比增長19%,達85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