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圖:2021年1月5日,特朗普的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奧布萊恩簽字解密了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印太戰略框架》文件全文。右圖:2022年2月11月拜登政府發布的《美國印太戰略》文件。
趙明昊(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博導):如果從2017年11月特朗普作為總統訪問亞洲期間正式提出“自由開放的印太”概念算起,2023年是美國“印太戰略”實施的第五個年頭,這一戰略在不同維度上取得一定進展。軍事安全維度顯然是美國推進“印太戰略”的主要施力領域,由于美國軍事政策具有高度延續性,進展也最為明顯,“一體化威懾”戰略無論是在單邊部署調整還是雙邊同盟強化和小多邊盟伴網絡構建方面,都在按部就班地推進。經濟上,2022年5月美國總統拜登在訪問日本期間推出了“印太經濟框架”(IPEF),起初給人一種虛張聲勢的印象,但時隔一年半再去看,通過“照著菜譜點餐”的合作模式,還是與盟友伙伴達成了一些實質性安排的,比如建立“印太供應鏈監測機制”。正如2023年4月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布魯金斯學會發表演講所說,美國要按照“新華盛頓共識”的總體思路調整國際經貿政策,IPEF正是具體支撐,旨在為美國反制所謂“經濟脅迫”、維護供應鏈韌性提供關鍵平臺,也反映了美國與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等國在“經濟安全”方面的利益交集。已經參與IPEF的菲律賓、新加坡、越南、泰國等東盟七國也希望從美國主導的供應鏈重塑過程中獲益,馬來西亞就已得到英特爾投入70多億美元建芯片封裝廠的承諾,越南更是在承接蘋果公司等許多美國企業的供應鏈轉移。美國的體制并不支持從政府渠道對外大量投放資金,但在動員私營資本助力國家戰略方面卻有一套,所以我們不能低估IPEF在落地過程中的實質性和靈活性。
拜登政府的“印太戰略”在一定程度上是繼承了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戰略”的,但更進行了升級,也表現出自己的特點,除了領域更加全面,增加了經濟、社會、價值觀層面的盟友合作內容外,還特別重視小多邊機制的構建。我們看到,隨著2023年8月美日韓戴維營峰會的舉行,三國安全、經濟和科技合作的緊密度得到提升,雖然最后到底能走多遠還有待觀察,但彼此共同戰略利益增加是不言而喻的,東北亞“南三角”陣營化態勢非常明顯。其他小多邊機制也有所充實,包括美日印澳四邊機制(QUAD)、美英澳三邊安全伙伴關系(AUKUS,日本有可能加入)、美日菲和美澳菲三邊合作機制,等等。拜登政府通過渲染烏克蘭危機以及所謂的臺海沖突風險,加劇地區國家的不安全感,誘使它們實質性配合美國在“印太”地區針對中國、朝鮮、俄羅斯等國的戰略圍堵,并將其與美國的雙邊、小多邊合作機制網絡化,形成更具操作性的協作平臺。
劉琳(中共中央黨?!磭倚姓W院〉國際戰略研究院國家安全所研究員):2022年2月白宮發布的《美國印太戰略》報告強調美國是“印太大國”,“印太”地區對美國的安全與繁榮至關重要;美國在“印太”地區不僅擁有廣泛的商業利益,更有對盟友的安全承諾及防止“旗鼓相當的競爭者”出現的戰略利益。報告聲稱,“印太地區正面臨日益增長的挑戰,尤其是來自中國的挑戰。中國正在整合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實力,在印太地區謀求勢力范圍,并尋求成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大國”。由此可見,拜登政府“印太戰略”的目標與特朗普政府并無本質不同,都是要維護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政治、經濟與安全利益,阻止中國對美國的地區霸權構成“挑戰”。
但與特朗普時期由美國國防部出面發布軍事安全色彩濃厚的“印太戰略”不同,拜登政府的“印太戰略”是寬領域、全方位的,尤其注重補齊經濟短板,明確提出美國在“印太”地區的五大戰略目標是構建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建立廣泛的區域內外聯系、推動區域繁榮、提升“印太”安全,以及構建應對21世紀“跨國威脅”的區域韌性,還列出為推進這些戰略目標,在未來一兩年所要采取的十大“行動方案”。另外,特朗普時期的美國“印太戰略”是單邊主義的,拜登政府的“印太戰略”則更注重與盟伴協調利益、共同推進。
張潔(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拜登上臺時,對美國的“印太戰略”進行了調整,擴大了實施領域,在升級、強化軍事安全部署的同時,也重點經營美國參與亞洲基礎設施建設、搭建新的區域經濟合作框架等方面的內容。然而今年以來,也許是美國自身能力有限,也許是受烏克蘭危機羈絆,美國“印太戰略”雖然正在經濟軌道和供應鏈重組方面逐項落實具體議程,但戰略重點似乎又重新回到了推進軍事安全領域的合作,對盟伴體系的構建開始由“全局拓展”轉入“重點深耕”,這就好比“圈地運動”,圍繞不同的任務重點劃了大大小小不同的“圈”,進行不同的組合,目的是擴大美國主導的區域安全網絡的廣泛性和功能性。在此方面,最近比較值得注意的是菲律賓作用的變化。菲律賓自身防務能力較弱,所以美國在自己就南海問題挺身上陣的同時,還積極協調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向菲提供裝備、情報和道義上的支持,并與菲舉行各種各樣的雙邊、小多邊聯合軍演,使得菲律賓成為美國正在加緊調整的區域盟伴網絡的一個重要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