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開宣紙,揮毫潑墨,直抒胸臆……這樣的場景,對城市里的孩子來說,很是尋常,對部分鄉(xiāng)村孩子,卻是罕見。城口縣咸宜鎮(zhèn)中心小學(以下簡稱“咸小”)的孩子們很幸運,幾年前,學校成立了鄉(xiāng)村少年宮并開設(shè)了書法課,由楊梅擔任書法老師,使他們的書法夢得以實現(xiàn)。
步入教壇5年有余的楊梅,從師范學校畢業(yè)后就一直在咸小教書。熱衷書法的她,寫得一手好字,學校成立鄉(xiāng)村少年宮時,得知開設(shè)了書法課,她便主動請纓,申請成為兼職書法老師。
學校很多孩子都是初次接觸書法,上課時常常出現(xiàn)各種意外,一會兒這個孩子把墨盤打翻在了雪白的地板上,一會兒那個孩子把黏著墨汁的毛筆掉在了桌子上……即便如此,也抵擋不住楊梅教書法的熱情。每次練完書法,等孩子們離開教室,她就會拿著拖把一遍遍拖地,去除地面上的墨跡,擦干凈桌面上的污漬,并把幾十支毛筆洗得干干凈凈,迎接第二天來上課的孩子們。“在孩子們心中植入翰墨‘基因,讓我們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浸潤孩子的心靈,這件事很有意義。”這是楊梅的初衷。
不同于其他的興趣,練習書法需靜心凝神才能練出成效。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常因枯燥的練習而想放棄,也容易在課堂上分心、嬉戲打鬧。某段時間,楊梅很是失落,也很嚴厲。越嚴厲孩子們越想抵抗,書法課的氛圍曾一度變得緊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楊梅意識到只有提高學生的興趣,才能讓他們學好書法。于是,她轉(zhuǎn)換策略,除了手把手教孩子們從一筆一畫練起,幫他們打好基礎(chǔ),也會創(chuàng)新教法,適時鼓勵,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學生吳秋潔從一年級就開始參加書法班,起初,她對書法的興趣并不高。某次,為了讓學生們感受到學習書法的樂趣,楊梅在學校開展了寫春聯(lián)的活動。當看到自己寫的春聯(lián)被高高貼在門楣上,吳秋潔很是自豪,自此便對書法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隨后幾年,在楊梅的指導(dǎo)下,她在書法上的進步非常明顯。“書法學習需要長時間的積累,一時半會看不到成效,很多孩子難以靜下心來,唯有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才能讓他們體會到書法的魅力。”楊梅表示,“另一方面,寫字也能鍛煉他們的意志,幫助他們養(yǎng)成好的行為習慣,提升其情操和審美能力。因此,我希望孩子們能端端正正寫字,堂堂正正做人。”
這幾年,在幫助孩子成長的同時,楊梅也在不斷成長。她每天會抽出2小時來練字,興致高時甚至會寫至深夜,也常用臨摹名帖、拜訪名師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技能,多年的積累、磨礪,她的書法越發(fā)爐火純青。在她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孩子愛上了書法,越來越多熱愛書法的老師也加入書法學習中來,學校翰墨書香的氛圍越來越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