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素婷
益陽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
2019 年1 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二十條”)提出,職業教育需要進行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來提升整體職業教育質量,“1+X”證書制度進一步深化了“三教”改革,對于“誰來教”“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進行重新定義[1]。
高職院校在學歷教育“1”和企業培訓“X”所涉及的教師、教材以及教法都有差異。因此,要將“1+X”職業技能標準同“三教”改革相結合,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契機,推動“三教”改革的發展[2]。
職業教育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教授方式是課堂教學。任何前沿的教育理念、改革模式均承載于教學活動之中,而合適的教學方法對于教學效果至關重要。我們以課堂有效性為導向,以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為目的,進行了“1+X”證書制度背景下高職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發現,學習不同的課程內容學生處在不同的學習狀態,不同的學習狀態又適合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經過觀察和調研分析,將學生的學習過程分為“學習狀態”和“工作狀態”兩種。“學習狀態”指的是學生學習專業基礎知識的階段,學習狀態的初期學生剛接觸到專業知識,這個階段主要學習專業基礎理論。學習狀態的中后期是學生將知識的內化階段,理實一體化、拓展類知識的學習階段。“工作狀態”是學生完成專業基礎課程學習后,進行綜合運用、技能提升的階段。例如,在校的綜合實訓類課程及帶課入企通過實際任務學習的階段[3]。
在“學習狀態”教學過程中,重點要掌握學生的學習規律,體現讓知識從無到有的過程。“工作狀態”主要是為了與生產過程對接,對接職業標準,體現讓知識從有到用的過程。
“學習狀態”中學生接觸專業新知識,應以知識系統為基礎進行學習,融合企業“1+X”證書的內容,將知識體系化。結合考證評分要求,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以任務為學習載體,采取任務驅動等方法讓學生在做中學。這個過程常采用“教—布—練—評—寫”五步教學法。
“學習狀態”中通常采取混合教學模式,課前發布任務,讓學生提前了解知識技能點,根據學習情況提出問題,完成課前調研,根據調研結果確定課堂任務目標,為課堂知識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方式的選用作好鋪墊[4]。
工作狀態階段是根據實際的故障現象進行分析,在解決故障的過程中活用基礎知識,學習新知識技能。這個過程中知識是碎片化的,可以結合“1+X”證書實際崗位任務進行情境教學。工作狀態學習內容設置要同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同生產過程對接。多采用的是六步教學法: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以項目教學法等方式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這個階段模擬了工作時的狀態,先找到問題,動腦分析、然后動手去解決問題,先出方案再出成果。
“工作狀態”還常采用VR 技術虛擬仿真等現代化教學方式,通過計算機仿真系統,生成人機交互式的三維動態視景及實體行為體系。例如,在較為復雜的機械系統拆卸裝配學習中,就非常適合引入虛擬仿真技術,學生先進行模擬拆裝,熟悉拆裝流程及結構之后再動手進行標準拆裝,使學習效果得到顯著提升[5]。
根據職業教育課程知識分類,課程知識有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兩種。顯性知識指的是工作規則類知識、工作原理類知識和工作情境類知識;隱性知識指的是工作技能、訣竅和決策。顯性知識通常的表現形式為概念、原理、命題及范疇等;隱性知識的表現形式是思維和行動。隱性知識是生成新知的基礎,顯性知識是外化隱性知識的結果[6]。
根據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定義以及表達形式,將課程內容進行分類,顯性知識以學習狀態的教法居多,采取五步教學法,結合混合式教學模式,讓學生掌握原理、結構、用途和意義;隱性知識以工作狀態下的教法為主,讓學生將所儲存的知識實際運用起來,培養學生的工作技能和職業素養,常采取六步教學法的教授模式,結合情景教學、VR 等現代信息化教學方式,達成教學目標。
課堂的教學方法不僅根據教學內容來設計,同時也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精神狀態進行調整。因此,要將課堂分階段,采用一種或者多種教學方法交替的形式進行教學。例如,根據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常常會結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又如,導學階段我們常采用討論式教學,用案例或者頭腦風暴的形式,使同學們迅速進入課堂學習狀態,而中期又常常采取教師精講及演示的形式進行知識傳授;此外,根據知識內容的不同可采用翻轉課堂、任務驅動、情境演練等不同的教學方法;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積極或消極的狀態都會要適時地進行教學方法的轉變。在此,同樣強調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要區分學習狀態和工作狀態,以此為基石,選擇和豐富教學方法。同時,依據“1+X”證書職業標準,參考相關職業證書培訓機構所采取的教學方法,避開機構培訓教法的局限性,吸取教學方法教學方式中的優勢特點,培養德技雙修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性格習慣不同,文化程度專業基礎不同,對于知識類型和教學方法的適應性也不相同。就像“1+X”證書分為初級、中級、高級,有其相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標準,在課堂上針對每一位學生也應該因材施教,采取分層培養、分類教學的模式,才更利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7]。
分層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必須豐富且創新。
第一,課前分層。教師通過課前調研、測試等方式提前了解學生的知識技能水平,進行分層備課,準備好兩份教案,常規教案用于所有學生,分層教案則用于不同層次學生的提升。這個概念深圳金華職院也曾提起,教學備課“一人一案”,成效顯著。雖然很多時候無法做到每位同學一份教案,但分層次更細致的教學設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在設計教案的過程中,不同教案的教學方法也要體現區別,通過“量身定做”的多樣化課堂以提高學生的專業興趣及學習效果。
第二,課中分層。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各階段兼顧好不同層級的學生。以課中小組任務為例,提前準備好不同難度的任務,不同深度的問題,通過合適的人員分組及任務分配,調動各層級學生的積極性,提升學習興趣。
第三,課后分層,根據不同層級精心設計不同難度的課后作業及拓展任務,以達到學習鞏固的目的,同時各層學生也能在層級范圍內進行知識拓展。與此同時,教師應該依據不同層級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評價標準,每節課后依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及知識掌握程度,進行教學反思和教學調整,定期進行層級學生的更新,打造高效高水平課堂[8]。
下面以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核心課程《汽車維修業務接待》為例進行分析。
以任務“客戶回訪”為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法,線上先布置課前任務,發布客戶回訪案例,并布置課前調研,以確定課程重難點。根據客戶回訪的崗位需求及學生調研情況,確定了教學重點為“怎么做?”——客戶回訪的流程,教學難點為“怎么說?”——客戶回訪的“話術”。此外,大多學生覺得難點是客戶異議及投訴“怎么處理?”根據課前分析,確定課中采用五步教學法,并結合任務驅動法及案例分析法等教學方法。同時,在教學內容中融合“1+X”證書“汽車運用與維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中1 ~7 汽車營銷評估與金額保險服務技術模塊的考核技能要求和知識要求。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1.教一遍:教師示范客戶回訪的完整流程,學生觀看并分析回訪要點。
2.任務布置:討論客戶回訪的流程,提升客戶滿意度的方法,處理客戶異議的技巧,整理客戶回訪的話術。(可結合書籍、平臺資源、“1+X”證書中售后管理部分1.2.3 客戶關懷內容及1.2.4客戶投訴處理流程和辦法。)
3.練一遍:學生模仿老師進行客戶回訪的流程,結合自己的話術及不同的異議進行客戶回訪演練。
4.點評總結:教師對每組學生的回訪流程進行點評,總結回訪的要點和容易出錯的點。(同時強調,企業“1+X”證書職業標準中對售后回訪的技能和知識要求。)
5.寫一遍:優化客戶回訪話術上傳平臺,課后每組對在校內基地進行汽車維修保養的教師進行一次售后回訪,并完成客戶回訪工單。
通過學習狀態中五步教學法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了知識體系中相應知識的重難點,并培養了標準意識和小組合作能力。
以任務“維修業務接待流程實訓”為例,這是“客戶預約→迎賓預檢→制作委托書→維修派工→增項處理→車輛終檢→交車結算→客戶回訪”等分項流程的基礎知識技能學完后進行的售后接待綜合訓練,流程與實際崗位工作中的過程相似,屬于“工作狀態”下的學習過程。采用六步教學法,同時結合情境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教學內容融合“1+X”證書中“整車銷售流程”,以及“售后管理”工作任務的技能要求和知識要求,提升課證融通的水平。
1.資訊:每個小組抽取模擬售后維保客戶,每位客戶的個人背景、車型資料、維保項目、增項情況以及客戶異議均有所不同,要求各小組根據相應客戶情境完成售后維保服務的完整任務。
2.計劃:各小組根據所抽取的情境完成售后接待流程的準備工作,如流程話術、流程要點、異議的處理方案等(結合前期學習的知識、融合“1+X”證書知識技能點、善用網絡資源)。
3.決策:小組成員根據所制定的計劃進行合理性可行性分析,選擇并完善計劃,分配小組成員角色及具體任務,完成決策過程。
4.實施:小組成員根據所分配的情境及角色進行汽車維修業務接待流程演練,并拍攝接待視頻上傳平臺。
5.檢查:在任務演練過程中,組內每位角色根據考核評分表自查出現的困難和問題,組內其他角色互相指出問題和提升點,組內觀察員和組間觀察員指出觀察到的相應問題并進行評分。
6.評價:教師對小組完成的整個流程進行評價,并抽取每個小組視頻中的亮點片段及普遍扣分部分進行展示評價,總結汽車維修業務接待的要點。
通過工作狀態中六步教學法的學習,學生將所掌握的基礎知識技能進行內化,碎片化知識的綜合運用提升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了職業素養。
本文以“三教”改革和“1+X”證書為背景,將教學過程劃分為“學習狀態”和“工作狀態”,闡述了學生在不同狀態下適合不同的教學方法,符合學生掌握知識“從無到有”“從有到用”的過程。此外,針對不同教學內容、不同課堂階段、不同層次學生,對如何選擇教學方法并有效融入課堂進行了探討。“1+X”證書制度下實施“三教”改革,將持續推進專業課程體系改革,促進行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融入課堂,進一步滿足高職教育和“1+X”證書制度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