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守麗
(淮陰師范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江蘇淮安 223300)
高等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和成才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可以說心理健康是跨世紀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本文將探究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多種因素。高校大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轉型關鍵時期,他們面臨學習壓力、就業競爭、情感挫折和生活來源等多方面問題。這些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常見問題。但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也較為復雜,有大學生自身素質的問題,也有大學的生活環境條件等因素的影響。這不僅與學生自身的心理素質有關,也與社會迅速變化發展有關。本文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提出有效的干預措施,引導大學生積極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倡導積極健康地生活,形成良好的心理品格。
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面對新的環境,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面臨許多新的問題和挑戰。如何利用大數據和大數據技術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工作是每個管理人員都必須認真考慮并解決的問題。本文將對上述問題展開分析,給出有效的對策和建議,切實提高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
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已有大量成果,作者從不同角度研究和分析了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馮潔茹和代將來研究“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邊緣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1]。徐悅進一步探討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生態系統的構建[2]。景懷斌研究儒家式應對思想及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3],傳統的儒家思想包含著豐富的心理學思想,我們要對儒家思想進行深入研究,發現其對現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用的思想,并積極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中。儒家思想尤其強調面對困難要百折不撓,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儒家學說的代表人物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面對困難和挫折總是痛苦的,每一個人都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李廷睿和侯玉波研究儒家式應對的心理結構及其驗證[4]。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高校要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許多高校都建立心理工作室,配備專職的心理醫生。各個院系也有專門的人員負責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隨時統計和管理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大學也設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是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處于起步階段,有許多需要完善和改進的地方。我們發現有些學校的心理醫生是兼職的,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大學生學習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材陳舊;教師講授過于理論化,沒有實踐課內容,缺乏針對性,實際效果十分有限。近年來,面對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海量數據不斷影響和改變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面對上述情況,許多管理人員還沒有從思想上準備好。總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有許多方面需要加強,包括管理人員的選擇、配備和培訓,心理學課程的教學和評估等。
大數據時代大學生的心理危機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大學生由于來自不同的家庭,或貧或富。特別是一些來自極度貧困家庭的大學生,由于經濟困難,在和其他同學交往時,往往產生自卑心理,他們沒有經濟能力購買好的衣服和鞋子及電子設備等,看到其他較富裕的同學可以擁有這些東西時,在心理上會產生許多負面影響,如怨恨、嫉妒等。在大數據時代,網絡上充斥著數量巨大、種類繁多的信息,如果沒有正確的貧富觀,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向往和追求奢靡的生活,這樣必然會導致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雖然身體發育成熟了,但是由于缺乏長期的社會磨煉,在情感處理方面往往會走極端,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產生較大負面影響。在大數據時代,大學生遇到情感問題往往依賴網絡解決自身的情感問題,不主動和家庭成員、好友和教師面對面交流。而網絡上的信息良莠不齊,極易產生誤導,從而導致大學生的情感危機,進而產生較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會對社會產生較大危害。
在中小學階段,由于有老師和父母的管束,網癮學生并不是很多。進入大學后,大學生遠離家庭,父母對他們的管理和監督主要是語言叮囑和教育,大學教師對學生的管理也不會像中小學教師那樣面面俱到,這樣就會使那些意志力薄弱的學生沉迷網絡,不能自拔。學生大量時間花費在網絡游戲中,從而導致學生學習跟不上,掛課增多,有一些甚至留級和被學校開除。此外,網癮學生由于長期缺乏與人面對面交流,往往性格冷漠,和人交流有明顯障礙,長期這樣,最終會產生嚴重的心理疾病。
大數據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社會管理和經濟管理等許多領域,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高校要善于應用大數據技術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大數據技術可以發現當代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以及他們最擔心的問題是什么,從而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教育。例如,大學生關注考研和就業問題,高校就應該在這方面加大教育投入,指導學生正確對待考研和就業問題。學校也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幫助困難學生。有的大學利用大數據技術對飯卡每月消費低于一定金額的貧困學生,直接在其飯卡上充錢。困難學生并不愿意其他人知道,這樣做可以很好地保護學生的隱私,體現學校的人文關懷。此外,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建立全校師生的心理健康檔案,可以對重點人員進行跟蹤監測,學校的相關人員可以利用心理健康檔案分析研究全校師生的心理狀況,對癥下藥,高效地解決全校師生的心理問題。高校應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首先,要注意選取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教材,教材內容要適合中國大學生的現實情況,對那些脫離實際的教材要堅決淘汰。通過對國內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調查,我們發現好的教材既要有理論又要聯系實際。高校要支持心理學教師的引進和配備,引進那些理論水平高和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充實到教學一線。高校的心理學教師要定期到高級別學校和研究所培訓,學習最新的心理學知識和技能。高校定期邀請社會上有影響的心理學從業人員給學生上課,拓寬學生的視野。
一方面,我們要重視國內心理學教材的建設,另一方面,對國外的心理學教材,我們應該加強學習和引進工作,尤其是國外最新的心理學研究成果,大膽引進、吸收并加以利用。固步自封,不善于學習和吸收國外先進的思想和文化,必然會導致落后,必然會損害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
高校應配備一定數量和滿足要求的心理學專職教師。根據教育部的要求,心理學的專職教師應按照1∶4000的師生比例配備。心理學的教學和管理工作任務繁重、責任重大,配備一定數量的專職心理學教師是十分必要的,這樣才能做好上述工作。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一部分學校沒有條件配備滿足要求的心理學專職教師,這必然會導致全校的心理學健康教育工作受到損害。國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大對高校的投入,幫助學校配備足夠數量的心理學教師。此外,要對心理學的教育工作有正確認識,不能認為這項工作無足輕重,只要安排給輔導員和班主任做就可以了,這種認識是片面、錯誤的,只有經過專門訓練的心理學教師才能將這項工作做好。學校要建立健全心理學健康教育和管理隊伍,負責全校的心理學教學和管理工作,加大對心理學師資隊伍建設的投入,引進專業素質強的心理學教師,在實際工作中培養素質過硬的專職心理學教師。
利用大數據技術提升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儒家思想蘊含著豐富的心理學思想。我們要重視儒家思想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首先,利用大數據技術研究儒家思想對心理學教育切實有用的思想。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人員和管理人員要在實踐中主動利用這些思想對大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儒家思想認為要做到“不怨天,不由人”,任何成就大事業的人都要經受許多挫折和磨煉。所以當代大學生面對困難和挫折要積極面對,克服困難,獲得成功,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儒家思想強調要“知天命,盡人事”,要了解命運,又不要被命運束縛,積極主動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當然,我們也要加強對國外先進心理學知識的引進和學習。排斥國外的先進心理學知識,必然會阻礙我國心理學教育的發展。只有將國內外先進的心理學思想和知識有機結合在一起,才能真正促進心理學的發展。總之,傳統文化中有益的部分,我們要善于在新的環境下加以利用,以促進我國的心理學健康教育工作。傳統文化中落后和糟粕部分要堅決摒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我國的心理學教育和研究工作。我們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面對海量數據保持清醒頭腦,堅持發揚光大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注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和研究。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以預防為主,因此掌握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實際情況顯得十分重要。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健康普查是常用的方法。首先設計合理的心理調查表。調查表要設計有效的問題,這些問題準確反映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剛進入大學的新生設計的問題要重點關注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高中階段是否有心理問題,心目中的理想大學等。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問卷的問題要重點關注就業、考研等方面。特別要注意利用大數據技術研究和分析大學生關注的焦點問題和熱點問題,有針對性地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在實際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中,要得到有價值的結論,僅僅具有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統計學和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所以,心理學方面的從業人員要終身不斷學習,努力使自己成為這方面的專業人才。
對于有心理疾病的學生,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心理治療體系。對在心理健康普查中發現有心理疾病的學生,學校應對他們重點監控,這部分學生除了要在學校進行心理治療,高校還應和地方醫院合作,使醫院也參與心理疾病的治療。高校輔導員應和學生家長多聯系和交流,配合學生家長管理好有心理疾病的學生,加強對他們的心理干預,幫助他們盡快走出心理困境,回歸正常的心理狀態。對心理正常的學生,學校也要加強對他們心理情狀的監控,隨時掌握他們的心理動態。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的智力雖然很高,但認知能力發展并不成熟。大學生可以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也有實現上述計劃和目標的能力,但是他們對學習和生活中所犯的錯誤、受到的批評、遇到的挫折往往不能正確對待,心理自我調節能力較差,不肯自我批評,將失敗的原因歸因于環境和他人,長期如此,極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大數據時代,學生處于復雜的網絡環境中,如果接受網絡上不良宣傳和有害信息,產生誤導和不健康的心理問題。高校應加強對學生的上網監控,禁止他們登錄不良網站,同時建立安全健康的網站,對學生進行正面的宣傳和教育。
本文探討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心理學健康教育工作,分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極大地促進心理學健康教育的發展。一方面,心理學的從業人員可以利用大數據學習和了解最新的心理學知識和技能,快速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水平。同時,心理學老教師也可以利用大數據快速、全面地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幫助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另一方面,大學生也可以利用大數據學習心理學知識,解決自己所遇到的心理障礙。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在新的信息時代許多方面已發生巨大變化。高校教師要適應這種變化,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能因為自己年齡大了,就拒絕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每一個心理學教師都要積極主動學習新的技術方法,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以勝任新環境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