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菲菲
(重慶市渝北慶齡幼兒園,重慶 401147)
游戲是幼兒最基本的活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特別提到要珍視游戲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多元化游戲是指由單一的游戲向多樣的游戲發展,由同一向分散變化。游戲類型、游戲目標、游戲玩法、游戲策略、游戲評價是多樣的,而不是集中統一的。
數學是一門具有很強抽象性和邏輯性的學科,面對思維方式形象化的幼兒,將數學知識融入多元化游戲中,可幫助幼兒擺脫枯燥、抽象的數學概念,使幼兒在寬松的氣氛中感知、體驗、操作,激發幼兒對生活中的數學的興趣,拓展幼兒的數學思維。
小班幼兒對數學中的形狀興趣濃厚,時常在與老師、同伴的對話或肢體語言中表現自己所熟悉的形狀。在語言活動《誰咬了我的大餅》中,幼兒對大餅的形狀產生了好奇,雖然大部分幼兒知道完整的大餅是圓圓的形狀,但是在描述圓形的主要特征時出現了困難。怎樣讓小班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中進一步感知圓形呢?我想到了多元化游戲這種幼兒喜聞樂見的方式,并大膽地進行了嘗試。我利用一周的游戲時間,圍繞認識數學中的圓形這一中心問題,通過多元化的游戲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感知圓形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礎上,拓展幼兒對圓形的認識,讓幼兒大膽發現、主動探索、積極描述生活中圓形的特征和用處,讓幼兒體驗形狀的奇妙之處!
摸箱的神秘感一直都十分吸引小班的幼兒。這一次,我精心投放了一些跟圓形有關的生活物品。游戲開始了,孩子們爭先恐后想要伸手進入摸箱探探究竟,第一個幼兒摸出一個杯墊,第二個幼兒摸出半邊“西瓜”,第三個幼兒摸出一面鏡子,第四個幼兒摸出一個玩具車輪……摸到的幼兒津津有味地擺弄著手里的物品,我請幼兒將摸出來的物品集中呈現在操作臺上,好奇地問:“咦?你們發現了嗎?它們都有一個相同的地方!”孩子們又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有的說它們的家都在摸箱里,有的說它們的顏色部分相同,也有的關注到了它們的形狀。我繼續追問:“有小朋友說它們都是圓形的,圓形到底是怎樣的呢?”孩子們開始用手指在空中畫圈示意什么是圓形,“圓形摸起來是什么感覺?”“滑滑的”“沒有尖尖角”……我接著出示了一個沒有封口的類似圓形的扣環玩具和一個橢圓形的玩具車道,提問說:“這兩樣玩具摸起來也是滑滑的、沒有尖尖角呢!它們是圓形嗎?”孩子們的看法有了分歧,通過觀察比較,最后大家得出結論:圓形沒有“嘴巴”,而且一整圈都是鼓鼓的!在一輪又一輪的探索中,每一位幼兒都主動參與進來,在師幼互動、幼幼互動的良好氛圍下,幼兒開動腦筋,不斷思考,對圓形的特征也逐漸清晰了起來。
應用分析:
結合小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興趣愛好設計相應的游戲活動,可以激發孩子積極的情感體驗,帶給幼兒源源不斷的趣味感,成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能夠有效地解決小班幼兒因年齡小、心智發育不完全而導致的在學習中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問題。但與此同時,也可能出現幼兒的思維在參與游戲時不能聚焦到數學活動的情況,所以教師必須找到游戲與數學教育目標的契合點,在游戲進行過程中以一個又一個有推進性的問題引導幼兒去思考,將需要實現的教學目標巧妙轉換成多元化的游戲內容,保證幼兒的游戲始終圍繞數學活動的目標運轉,讓幼兒不會在多元化游戲中“迷失”,幫助幼兒有效提升相應的數學經驗。
在感知到圓形基本特征的基礎上,我利用餐前游戲時間鼓勵幼兒仔細尋找藏在身邊小伙伴身上的圓形物品,幼兒迅速行動起來,圓形紐扣、圓形發夾、圓形花紋……“老師,我找到了兩個圓形哦!”“老師,彤彤衣服上的圓點點是五顏六色的!”幼兒興奮地將自己的發現與我分享。我邀請幼兒和小伙伴一起繼續去發現活動室里藏著的更多圓形好朋友,大家的積極性再次高漲了起來,“老師,你看,兔寶寶的眼睛圓圓的!”“老師,紙盤是一個大大的圓形!”“老師,娃娃家有好多圓圓的水果!”……這一次,幼兒在自主尋找的過程中發現了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會出現圓形,而且,圓形的大小有不同,顏色也會有不同,我鼓勵幼兒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自己發現的圓形物品,還和他們約定回家和父母一起繼續尋找更多圓形。最后,我們在活動區創設了一個圓形之家,幼兒將自己收集到的各種各樣的圓形都投放在里面,彼此在游戲中分享圓形材料,在反復觀察與表達中,在家園的合作與互補中,幼兒對圓形的經驗認識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應用分析:
小班幼兒進入幼兒園生活與學習,除了要克服最初的分離焦慮,還要讓自己學習如何做一個社會人。多元化游戲中的師幼互動、幼幼互動、家幼互動對培養幼兒的社會性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作為多元化游戲的支持者與引導者,充分調動和發揮幼兒在游戲中的自主性,主動去探尋身邊的數學現象,并第一時間與老師、同伴和家人分享,共同發現生活中的數學是如此有趣,融合多方力量,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幼兒對數學持續的興趣和愛好。
當我帶著幼兒來到戶外,大家驚喜地發現草地上有許多圓形的體育器械:飛盤、呼啦圈、鐵環……我神秘地告訴幼兒這里正在舉行一場圓形運動會,大家可以選擇一樣自己最喜歡的圓形器械,并嘗試用自己的方式玩耍。有的幼兒開始投擲飛盤,有的幼兒則將呼啦圈放在草地上進行雙腳跳,還有的幼兒將手里的鐵環立起來往前推。我故作得意地說:“你們快瞧!我的圓形鐵環跑起來啦!”幼兒被這個新玩法所吸引,大家都試著滾動起自己手里的圓形器械來,不過很快有幼兒發現了問題:“老師,我的呼啦圈滾不起來!”原來,他手里的呼啦圈有一處已經彎折,不夠圓了?!袄蠋煟业娘w盤跑得慢!”飛盤比較輕,而且是實心的,所以速度會受影響。當我和孩子們坐下來進行放松運動時,我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思考:“為什么汽車輪胎都是圓形的?”孩子們你一句我一句,表達自己的想法:“圓形可以滾動起來!”“圓形扁了就不能跑了”“大大的圓跑得快!”……我沒有給予他們絕對的對錯判斷,對小班幼兒而言,只要他們能感知到生活中圓形的用處,那么游戲的教育意義就變為現實了。
應用分析:
環境對學習的影響力很大,教師應營造寬松和諧的多元化游戲氛圍,提供豐富多樣的游戲材料供幼兒選擇與探索,教師巧妙地設置游戲情境,適當地參與幼兒的游戲,悄無聲息地對游戲進度進行合理的調控,以自然的游戲者身份去建立幼兒在多元化游戲中的數學思維,保證游戲的順利開展,提高游戲的教育效果。當幼兒有了初步的數學概念,教師更多的是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數學想法,允許幼兒出錯與質疑,給予幼兒更多的思考空間,讓幼兒自然而然地按自己的節奏接受新的數學經驗[1-3]。
活動中我提供了以下材料:大小不同的虛線圓形圖案、五顏六色的畫筆、剪刀、膠水等,鼓勵幼兒先用畫筆將虛線描畫成完整的圓形,再發揮自己的聯想,在圓形的基礎上進行創意添畫或剪貼畫。孩子們在描畫、添畫、剪貼畫的過程中十分專注,有許多與眾不同的表現。聽聽他們對自己作品的解讀吧!塵塵說:“圓形變成了一個大大的籃球!”莉莉說:“圓形變成了向日葵,大的是向日葵媽媽,小的是向日葵寶寶!”暢暢說:“圓形就是好吃的披薩!”明明說:“好多圓形一起變成了毛毛蟲!”康康說:“圓形變成了我自己!”……每一位幼兒都有自己關于圓形的獨特表達,每一幅圓形作品都充滿了想象力和思維力,我鼓勵幼兒用貼貼紙的方式為自己最喜歡的圓形作品投票,并第一時間采訪了他們的投票理由,
我還將幼兒的圓形作品整合成冊,放在數學區供幼兒回顧與傳閱,冊子末尾的留白為幼兒繼續探索圓形秘密提供了更多的操作機會。
應用分析:
幼兒在游戲中的創造性表現是建立在對數學基本認知已經比較清晰的基礎上的,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自己來決定游戲中材料的操作方式,這樣不僅能鍛煉幼兒的想象力和表現力,還能促進幼兒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的發展,這些能力和品質是學好數學必須具備的素養。另一方面,教師要留意對幼兒游戲感受的采集,通過幼兒分享的信息,教師可以從中搜尋到幼兒在游戲中最真實的想法,還可以作為延伸活動的參考依據,幫助幼兒將零散的游戲經驗一步步聚集起來,讓幼兒的數學能力隨著游戲的開展自然地提升。
多元化游戲既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也可以培養幼兒正確的數學態度。一方面,游戲是培養好奇心的有效方法之一,這是由游戲的性質——趣味性強、令人興奮、具有挑戰性等決定的。另一方面,游戲還可以培養幼兒養成樂意吸取不同的思路、勇于創造的學習品質。改變傳統的幼兒數學教育模式,巧妙設計、有效組織,將幼兒的數學學習融入多元化的游戲活動中,寓教于樂,滿足幼兒的好奇心,調動他們的探索積極性,學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發展數學能力和數學思維,同時,內心得到滿足,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孩子們在游戲中感知數學,獲得了身心的解放,幼兒數學教育在教師眼里也變得不那么“頭疼”了!
并不是所有的數學內容都可以在游戲中建構,也并不是某一數學內容都可以通過任何游戲來建構。多元化游戲如果只有形式上的豐富而缺乏能夠吸引幼兒興趣的靈魂核心,那么將是華而不實的影響學習效果的多余動作。教師不能一味追求多元化游戲活動的創新,對多元化游戲的組織方式與組織內容要有清晰的辨別能力,在多元化游戲中建構幼兒的數學思維需要教師針對具體的數學內容選擇適宜的游戲,由淺入深,一步一個腳印,不同游戲的先后安排凸顯數學教育的層次性和遞進性。比如,在初次接觸某一數學內容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幫助幼兒初步感知數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幼兒理解了數學基本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再設計一些能幫助幼兒鞏固已有數學經驗、并與幼兒生活有機結合的游戲活動;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能進一步激發幼兒數學思維的游戲活動,這樣的游戲應該是開放性的,能帶給幼兒更多的思考空間和操作空間,讓幼兒從中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有用性。
為了使多元化游戲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幼兒的教育教學活動,真正做到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其中,教師需要建立游戲反饋機制,用心觀察游戲中幼兒的一言一行,鼓勵幼兒分享自己在游戲活動中的收獲和感悟,敏銳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和數學教育的結合點,對游戲本身進行適時調整與改進,反復琢磨一次次游戲的聯結在哪兒?新的突破口在哪兒?只有與幼兒心智契合度高的游戲活動,才能以形式和內容的不斷變化去刺激幼兒從順其自然的接受型學習到積極探索的主動型學習的轉變,真正實現多元化游戲的數學教育價值。
《指南》提出:“給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和適宜的工具,支持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見物質、材料的特性和物體的結構特點。”結合教育實踐,我們發現采用多元化游戲方法開展小班幼兒數學活動能更好地幫助幼兒活躍數學思維,教師在正確處理游戲與教育教學關系的基礎上,把握多元化游戲對小班幼兒數學教育的引導優勢,為其穿上好玩有趣的“外衣”,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氛圍中獲得數學啟蒙,豐富數學經驗,培養數學興趣,為進一步打開數學世界的大門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