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丹婕
中小學改擴建工程是指在原有建筑設施基礎上對中小學設施的改建、擴建、重建工程。中小學改擴建工程在滿足原有教學的基礎上,通過改造或裝修,以期達到增加功能、擴大規模的目的。中小學改擴建工程是新舊建筑設備更新改造工程的重要環節,通常由當地政府投資、社會資本來資助或向學校發放貸款來實施[1]。實施改擴建工程后,學校的空間將得到更加有效地利用,可以增設更多的功能性教室、實驗室和生活空間,以及按照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增建一些質量和科技水平更高的建筑,這為中小學進一步提高教學設施的容量和效能提供了基礎條件。
筆者參考工程項目分類標準,并結合近年來的工作經驗,對廈門市中小學改擴建工程從類型、投資規模和建筑面積進行分類。從類型上分,中小學改擴建工程可分為改建工程和擴建工程兩大類。其中改建工程是指為提高原有工程的使用效益,采取加固、局部改造附屬和輔助等工程措施,以進一步優化或增加原有工程設施的功能;擴建工程是指為新增和擴大學校教育教學主體功能而增建的教學設施。從投資規模上分,中小學改擴建工程可分為大型、中型和小型三類。投資規模達到或超過1 億元的為大型改擴建工程,投資規模介于4000 萬元—1 億元的為中型改擴建工程,投資規模4000 萬元以下的為小型改擴建工程。從建筑面積上分,改擴建面積大于20000 平方米的為大型改擴建工程,改擴建面積介于5000-20000 平方米的為中型改擴建工程,改擴建面積小于5000 平方米的為小型改擴建工程。
作為重要的教育基礎設施投資,中小學改擴建工程在論證過程中的審核把關,對提高學校建筑安全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中小學改擴建工程的評審工作管理規范和標準目前尚不夠完善,缺乏對關鍵問題、重點環節的指導,論證過程的規范化和標準化難以保證。
1.規劃約束條件多。用地約束:現有的中小學改擴建工程一般是在原有校區的基礎上進行改建,導致可供改造的空間容積有限,因而面臨著用地約束難題[2]。空間布局:在中小學改擴建工程中,校園建筑功能配置的合理性對于學校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但現有設施的存在會對布局規劃造成極大影響。如何在現有功能的基礎上,通過合理的規劃和擴建,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實現新舊設施功能之間的合理銜接,是一個較大的難題。環境影響:中小學改擴建工程可能會對現有的校園環境和周邊社區造成一定的影響。改擴建工程需要從環境影響、污染治理等多方面加以考慮,綠化建設和噪音消除等都是必不可缺的重要內容,所以改造環境所面臨的工程難度和經濟投入可能需要重新評估和修訂[3]。
2.校舍改造成本較高。中小學改擴建工程需要綜合考慮原有建筑功能的利用和裝修等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對校舍加固改造部分的要求十分嚴格。既要滿足學校建筑的抗震等級和環保要求,以保障中小學學生的安全和健康,又要考慮新舊建筑之間的協調性,因而其所選用的材料必須是高性能的綠色無污染建材[4],此類材料一般采購成本高,經費投入大。
3.施工難度大,工期緊迫。中小學改擴建工程普遍以對舊有建筑進行改造或擴建升級,施工環境和過程復雜,既要保證施工安全,又要做好項目周邊的維護,減少粉塵、噪音的影響,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和師生安全,并減少對周圍居民的影響。中小學改擴建工程施工的復雜度和難度往往需要更長的工期來加以保證,但與此同時,施工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學校的實際情況,確保學生在校安全,不能影響學校的正常教學和工作秩序,這對壓縮工期提出必然要求。
1.規劃方案變動大。由于中小學的改擴建工程在學校和家庭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因此必須把握其整體影響,包括學校的現狀、規劃建設和未來功能等,以確保工程的實用、安全與有效,因此中小學改擴建工程必須經過多方研究制定合理的建設總體規劃。然而就筆者的經驗來看,在實際工作中由于一些改擴建工程建成年代久遠,當年的設計與施工資料往往已經嚴重缺失,這又給工程的前期調查分析帶來了更多困難[5]。由于前期的調查論證不充分,往往導致項目規劃方案幾經變動,從而失去了方案的整體性和系統性,或由于規劃方案的不完善,導致后期的改擴建過程耗時較長、成本超標的情況。
2.舊有建筑物處置難。舊有建筑是拆除重建還是保留改建是改擴建工程方案設計的重難點。以廈門某中學改擴建工程為例,業主單位希望利用改擴建機會,增加實際需求并不迫切的項目,比如將舊的建筑拆除重建,以便節省時間。然而實際情況是舊有建筑還能使用,并未達到必須拆的條件,只需做一些加固工程處理即可繼續使用。從節省投資的角度考慮,必須權衡舊有建筑物的各種處置方案的成本。
3.邊界約束條件多。中小學改擴建工程較多處于老舊城區,原有選址和時間都較早,其建設標準與現行的中小學設計建設標準要求有很大的差距,且用地緊張,重新選址較為困難。以某小學為例,改擴建工程必須將這些因素作為論證重點加以考慮和解決,確保清理歷史舊賬,減少災害風險,同時新建構筑物要能滿足中小學設計規范要求。
4.盲目追求高標準。受地面場地限制,實施改擴建工程的中小學對地下場地的拓展提出較高需求,多以增大地下停車位或增加地下接送系統為由提出相關要求,但實際使用效率卻并非如此,存在地下空間大量閑置或使用效率不高的實際情況。
在論證過程中,要從工程是否符合相關規范標準角度分析建設規模合理性。一是分析現有建筑的最小使用面積與《城市普通中小學校校舍建設標準》相關規定之間的差距,結合學校未來發展需求,確定新改擴建規模需求。二是改擴建工程建設規模還必須充分考慮周圍環境的特點,尤其要考慮周圍環境空間的限制,是否影響到所需建設規模的實施。三是確保改擴建工程空間結構的功能合理,要充分考慮到學校的特點,盡最大可能充分利用現有空間結構并確保新的各功能之間的協調[6]。例如廈門市某中學改擴建工程,改擴建后的生均用地面積、生均建筑面積、綠地率等建設指標無法滿足《廈門市普通中小學校(幼兒園)建設標準指引》的要求。為解決這個問題,設計單位將運動場地設置在6 層屋面上,但在實際使用中,因不符合學生的使用習慣,而產生了新的問題。
一是評審中要從時間節點、資源配置、管理質量等方面,評估工程的可行性,考慮是否能及時完成,以及所需投入和人力物力資源是否充裕。論證過程中需要重點審核改擴建方案中結構系統的合理性和完整性,主要包括論證改擴建工程方案的加固措施、結構設計是否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和規范,以確保結構的安全。
二是論證工程的成本效益。由于改擴建項目是在原有校園建設的基礎上進行的二次施工,所以其造價控制也有較大難度。因此項目評審人員可以參考以往的項目,預估工程造價,同時可以依據造價指標,通過分析全面審查學校改擴建項目的施工計劃與預算明細,確定項目實際成本和預算成本的對比,以確保資金規模與施工范圍之間比例妥當,從而合理安排財力。
中小學改擴建工程一般都是綜合性的工程,工程類型涉及面廣,對工程質量要求較高,在對該類工程進行論證時,需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要求,對工程的地域環境、建筑結構、消防安全等每個環節進行評估,以保證最終的安全可靠。同時,工程方案論證過程中,還要對工程所在區的生態環境,包括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以及社會環境進行全面的了解和梳理,并根據社會發展情況,對改擴建工程進行全面評估,提出其可能產生的潛在風險和影響[6]。
一是應盡快出臺中小學改擴建工程普遍使用的規范標準,對該類工程進行原則性規定,加強管理。二是考慮不同地區的特點,結合實際出臺具有實操性的實施細則,指導具體工程科學、規范的實施。
一是在開展細致深入的現狀調查基礎上,評估改擴建項目現有資源和空間,充分了解業主單位的要求和資金預算,制定改擴建工程項目實施的總體思路[7]。二是對改擴建工程的功能定位、規模和平面布局、項目外部邊界現狀及規劃情況(包括可能影響到改擴建工程的重大市政設施)等重要事項要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并在此基礎上評估改擴建工程部分對原有建筑結構等的影響,列出可能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的工程質量、進度、成本等清單,提前考慮可能影響項目進度的各個因素并采取措施加以消除和解決,確保規劃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減少規劃論證時間。三是從評審論證角度來看,各項改擴建工程應結合上位規劃和學校的近、中、遠期規劃,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梳理相關功能需求。建設方案應考慮與學校中、遠期規劃方案的銜接,避免或減少近期因生均建筑面積等建設指標不足對教育教學工作造成影響。
改擴建工程除常規的立項—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等工作外,還應做好新舊規范、標準的銜接和協調,做好與發改、規劃、環保、節能、交通等審批部門的意見征詢工作,及時了解相關部門規章制度、標準和規范的更新,減少方案調整和審批時間。因此,代建單位應加強與業主關于項目方面的溝通協調,及時了解和掌握各方意見并吸收到方案設計中,確保方案得到各方的認可,為改擴建工程的順利推進創造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礎。改擴建工程還需對拆建的順序和進度進行合理和周密的安排,應充分利用舊建筑過渡某些功能,通過新建筑的建造與舊建筑的拆除交替進行,以盡可能減少改擴建工程實施對中小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帶來的不利影響。
建筑安全要求應該是中小學改擴建工程論證的重要任務,這包括建筑的結構安全、設計安全、施工安全以及建筑器材使用安全等方面的論證[7]。結構安全要求達到設計規范,重點考慮地基、框架、墻體、椽、屋面等建筑物結構構件的安全性;設計安全要考慮設計方式、設計基礎深度以及設計套型匹配等;中小學改擴建工程的安全性論證還要對建筑、消防安全設施以及設備的日常維護和管理方面進行審查,以免出現應急事故。
本文梳理了中小學改擴建工程的特點及問題,分析了當前咨詢評審工作存在的問題和難點,提出從前期勘測和策劃、組織協調、全過程安全等方面加強項目論證的科學性、合理性、有效性的對策建議,希望能夠對于提高中小學改擴建工程論證工作有一點啟示,以確保工程質量符合要求,實現“投資最省、功能最優、管理可控、社會和諧”的改擴建工程目標[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