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棟,胡德立
(陽谷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山東 聊城 252300)
山東是我國花生的重要產區,對花生市場供應具有較大的影響。通過選擇高產高質的品種、提升種植技術、加強種植管理、科學規劃種植布局、強化病蟲害防治,可以保證花生的產量與質量。同時提升花生加工水平、發展相關產業鏈,可以進一步擴大花生運用范圍,有助于提升種植效益,促進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
良好的土壤條件是提高花生產量和質量的重要基礎。花生對土壤的要求包括沙壤土、雜草少、土質疏松;墑情好、透氣性佳,利于雨季排水,干旱天氣灌溉滲透快;土壤肥力好,營養成分高,有助于減少施肥量,實現保護環境的目的。雖然花生對生長環境要求不高,但為保證花生的產量與質量,需要對種植地進行深度清潔和疏松,確保土壤不存在雜草和病害,并且是疏松透氣的。整地是播種前的重要步驟,是提高土壤特性的環節。整地工作一般在冬季初期進行,這時的土壤保存水分能力更好,同時也可以在播種前留出足夠的淺耕時間,為花生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地條件。另外,整地工作需要處理田間雜草、雜物、上茬作物殘枝,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在整地時通常會與追肥同時進行,這樣能夠提高土壤肥力,為花生生長提供充足養分。
花生的產量和質量與種子品種存在直接的聯系,所以種植人員要選擇適宜當地的高產優質品種,提高花生產量,保障花生質量,從而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高品質的種子需要具備直立、緊湊、開花集中、抗逆性強、花間短、高產等特性,利用先進的種植技術種植高品質的種子,能夠更進一步提高花生產量和種植效益。在種植前需要對種子進行處理,例如,曬種處理是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滅殺種子表面附著的細菌,從根源上避免病蟲害的發生。同時需要對種子進行篩選,將品質差的種子挑出,保證種子的發芽率,提高花生的產量。播種是種植的關鍵步驟,如果種植時間、種植方法不合適會直接影響種子的發芽率。山東最適宜的播種時間在4 月下旬到5 月上旬,要在土壤溫度連續5 d保持15 ℃以上的時候進行播種,過早播種溫度低會出現死苗情況,過晚播種會影響花生正常生長[1]。
花生的生長周期分為前期、中期、后期。前期包括出苗、幼苗時期,中期包括花期、結莢時期,后期包括莢果成熟時期。由于不同時期發育重點不同,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田間管理,實現良好的種植效果,提高花生產量與質量。在出苗期,種植人員要定期進行田間檢查,掌握田間的發芽情況,并做好補苗工作,確保土地資源不浪費。在幼苗期,如果花生出現子葉無法自行鉆出土壤的情況,就需要人工進行清棵工作,使花生葉子鉆出土壤,提升花生產量。另外,在花生生長過程中,要對水肥管理加以控制,保證水肥條件處在適宜的狀態下,田間水分保持在50%~70%。花生葉片在3~5 片時進行追肥,開花前追施鈣肥,開花后進行根外施肥,對葉片噴灑微量元素。此外,在花生整個生長周期,種植人員都需要格外關注雜草生長情況,定期清理田間雜草,避免雜草汲取花生生長需要的養分,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同時需要關注土壤的透氣性,定期松土,為花生的生長提供優質的地下空間。在田間管理中,病蟲害的防治是管理的重點,病蟲害會影響花生的正常生長,對其產量、質量都有一定的影響。花生常見的病蟲害包括黑斑病、蚜蟲紅蜘蛛等。種植人員要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適宜的治理措施,避免病蟲害擴散蔓延,影響整片種植地的作物。
如果花生成熟后未及時收獲,或者收獲時機不對,在成熟之前采摘,都會影響花生的質量。當花生頂部停止生長、葉子由綠色變為黃色、植株中下部葉片發硬、顏色變深、葉片開始脫落、籽粒呈飽滿狀態、種皮顏色較好的情況下,就可以收獲花生。山東花生的收獲時間一般在每年9 月左右,需要在天氣晴好的時候進行收獲,并及時晾曬,將果實含水量控制在10%以下,便于貯藏。在晾曬時,要對花生進行人工翻動,并采取良好的防護措施,提高晾曬效率與質量,保證花生受到均勻的光照,防止高強度的光照損傷果實。同時在收獲時,要及時清理發芽、死株、掉蒂的莢果。晾曬工作完成后,需要挑選莢果,挑出品質不好、發霉的莢果,避免影響整體貯藏效果。入庫貯藏時要保證貯藏室是干燥通風的,避免花生受潮發生霉變、腐爛,同時要做好防鼠工作,防止老鼠啃食花生,影響花生質量。通過定期檢查貯藏室,在天氣良好的條件下進行通風晾曬,保證貯藏的花生質量,提高種植效益[2]。
優質的種子關乎著花生后期生長的質量,不飽滿、破碎、發霉的種子往往難以正常出芽,會影響整體的種植質量。所以提高花生種植效益就要從源頭上對種子進行嚴格把關,保證選擇的花生品種既符合當地自然條件,又具有較強的抗性,為高產打好基礎,保障種植效益。種植人員需要分析當地的土壤條件、氣候特點等因素,有針對性地選擇種子品種。陽谷縣屬于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為9.1 ℃,年均降水量為441.2 mm,年日照時間為2 590.9 h。適宜種植遠雜9102、花育25、魯花9號、魯花11 號、魯花14 號、豫花9719 等。在選好種子后,要篩選種子,保證實際使用的種子是飽滿、無病害、無霉變的,并科學地處理種子,例如曬種、藥劑拌種等,增強花生種子的抵抗力,提升對病蟲害的防御能力,有效地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減輕防治病蟲害壓力,促進種植效益的提升,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進一步落實。
種植水平對花生的產量與質量具有重要影響。因此為進一步提高花生種植效益,種植人員要積極采用國家推廣的優良種植技術,結合種植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種植,實現提高花生產量、提升經濟效益的目的。需要對種植人員進行花生種植技術的培訓,提高種植技術水平。目前,種植人員仍采用傳統的種植技術,落后的種植技術難以提升花生的產量。所以相關部門要積極向種植人員推廣先進且適宜的種植技術,引進專業技術人才,為種植人員提供更專業化的培訓,促進種植人員自身種植水平提升,改善田間花生種植環境,實現更高的種植效益。在培訓過程中,為確保種植人員全面掌握種植技術,可以用更淺顯易懂的形式向其分析與解釋,并進行實踐應用,從而實現良好的培訓效果。同時相關部門要加強對花生種植技術研究的重視程度,支持并鼓勵相關組織研究先進種植技術,提升我國農業種植技術水平。通過不斷改良種植技術,推廣普及適宜我國的種植技術方法,例如壟作播種、地膜覆蓋種植、輪作倒茬等技術,為花生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促進花生產量的提高,提升種植效益,為我國經濟發展貢獻一份力量[3]。
種植管理對花生的產量與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直接關系到花生的種植效益。為實現提高花生產量的目標,需要為花生生長發育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和空間條件,保證其正常生長。山東省陽谷縣農業農村局為轉變農民的觀念、進一步保證花生產量與質量,向農戶重點宣傳種植管理的必要性,使農戶的觀念從“重種輕管”轉向“重種也重管”,并推廣輪作制度,有效避免病蟲害,防止收益下降。花生可以同禾本科作物進行輪作,例如小麥、大麥、玉米、高粱等,或者進行水旱輪作,改良土壤特性,這兩種方法均有抑制病蟲害積累的效果,大大降低病蟲害發病概率,保證花生正常生長,從而保證花生的產量和農戶的種植效益,有效推進鄉村振興。另外,在種植過程中還需要根據花生的品種特性選擇種植技術,確保種植技術能夠滿足花生的需求,為花生提供更適宜的生長條件,保障產量提升。例如覆膜栽培可為花生生長提供更適宜的溫度、濕度條件,大大提高出苗率,同時這種種植技術能有效減少雜草,避免雜草與花生爭奪養分,滿足花生生長對營養物質的需求,同時出草率的下降使病蟲害發生概率有效降低,進而實現花生產量的提高和種植效益的提升。
種植密度對花生產量與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合理的種植布局有利于花生的生長。花生種植布局需要種植人員根據當地的地理、氣候、光照等因素進行合理規劃。一般是通過穴播的方法進行種植,根據土壤肥力、光照、品種等因素確定穴間距、穴數、株數,通常花生種植間距在60~80 cm,一壟植株間距為10~20 cm,穴坑深度在4 cm 左右,1 個穴坑播種2 粒。若是肥力低的地塊,需要采用等行穴播種。合理的種植間距,能有效避免種植過密導致花生生長空間過小,影響花生生長、汲取營養等情況,保證花生果實大小、果莢飽滿,提高花生的質量和產量;能避免種植間距過大浪費種植地空間,保證整體種植收益。同時,合理的種植布局既保證了光照的效果,又為種植工作提供良好的條件,方便田間排灌,有助于提升田間的通風效果,保證植株之間的透氣性,使每株花生都可以獲得充足的養分,進一步保證花生的產量與質量,實現花生種植效益的提高。利用有限的空間種植出產量更高、質量更優秀的花生,可以滿足人們的需求,增加經濟效益,提高農民收入,實現優質的市場供應循環,促進市場經濟發展[4]。
病蟲害是影響一切作物生長、影響糧食產量與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想要提高花生種植效益,保證產量與質量,必須要重視病蟲害防治工作,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在花生生長過程中會發生黑斑病、褐斑病、蠐螬、花生蚜蟲等病蟲害,可以通過采取化學、物理、生物、農業等手段進行預防與治理,實現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化學防治是采用化學農藥,針對蚜蟲數量多的情況,為防止蟲害影響擴大,通常采用噴藥的方法短時間內控制蟲害。物理防治通常是利用害蟲的趨光性、趨味性,使用燈光誘捕、糖醋液等方法有效防治,比如在田間布設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等對田間蟲害進行滅殺,在田間放置糖醋液(糖、醋、水、酒的比例為3∶4∶2∶1),從而實現有效防治。生物防治通常是采用以蟲治蟲、以菌治蟲等方法,例如在種植花生的田間引入瓢蟲實現對蚜蟲的有效防治,減輕蟲害對花生的影響,保障花生生長;噴施綠僵菌、白僵菌、蘇云金桿菌等生物殺蟲劑,治理田間出現的蠐螬、螻蛄等害蟲,減少田間害蟲數量,實現綠色防治。農業防治要嚴格遵循花生種植的各項工作要求,通過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減少病蟲害,提高花生產量與質量。例如在進行種子處理工作時,要對花生種子進行藥劑拌種、種衣劑包衣、根瘤菌拌種、保水劑拌種等,提高種子出苗率,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減少發生苗期花生苗枯萎發爛的情況,提升種子活性,為花生種子生長發育提供所需要的營養,實現花生產量的有效提高,提升種植效益。
花生作為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其加工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提高經濟效益。因此,要重視花生加工技術的研發,提升花生的應用價值,拓展花生的應用范圍,發展與花生有關的產業鏈,進一步擴大花生產業市場,促進花生加工業的發展。研究人員可以根據市場需要從營養化、多元化、品質化等方向研究花生系列產品,擴大花生在食品市場中的占比,提升花生產業效益。例如,提升花生榨油工藝,保留更多的營養成分;研究脫脂花生產品,滿足人們對健康的追求;加工多樣化的花生特色食品,為人們提供更多元化的食品。花生中的高油酸花生含有大量的亞油酸,能夠降低患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概率,對想要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的人很有吸引力,有非常廣大的市場,而且其貯存時間更長。另外,發展花生產業鏈也需要結合市場的需求與發展。花生在日常食品、營養輔料、醫用材料、出口作物等市場都有涉及,比如花生油、花生醬等,可以通過擴大花生相關產業規模,提高材料利用率,提升花生效益,滿足國內外相關市場的需求[5]。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滿足人們對花生的需求,提升種植技術是必要措施之一。通過提高花生種植技術,加強病蟲害防治,提升花生加工水平,發展相關產業鏈,提高花生產量和質量,有利于增加花生種植效益,滿足人們的需求,提高農民的收益,進一步提升我國人民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