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雙勤,楊先國,余家樂,馮傳平,鐘湘云
(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湖南 株洲 412012)
青蒿,學名黃花蒿,菊科艾屬,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地上部分可入藥[1]。青蒿多生長于海拔400 m 以下的丘陵平地、山坡、林緣及荒地,江西、湖南、福建及廣東等地均有分布。青蒿味苦、微辛、性寒,具有清熱解暑、除蒸截瘧之功效。我國科學家屠呦呦于1972 年首次從青蒿中分離出抗瘧單體青蒿素。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青蒿素具有解熱鎮痛、抗腫瘤、免疫調節等作用,世界衛生組織(WHO)將青蒿素定為治療瘧疾的首選藥,賦予其“世界上目前唯一有效的瘧疾治療藥物”稱號。目前,我國生產青蒿素的主要原料均為野生青蒿,其分布分散,產量較低。近年來,青蒿素需求量越來越大,野生青蒿素已難以滿足市場需求。湖南省永州市2011 年引進青蒿種植產業,已帶動當地3 000 多戶貧困戶脫貧。目前,永州市青蒿種植面積約4 000 hm2,已成為全國青蒿原料的主要產地。
青蒿屬短日照淺根植物,主根短,側根發達,喜濕潤,忌干旱,怕漬水。青蒿對光照要求較高,當光照周期達到約13.5 h,可在15 d 內開花,適合種植于長日照地區。若將青蒿移植于熱帶地區,其會因光照變化提前結束營養生長進入生殖生長階段,造成提前開花結實,進而影響青蒿素的含量[2]。由于青蒿自身的不親和性,難以利用有性生殖來保持高產量的植物特性,從而造成后代間存在較大的品質差異。
目前,青蒿人工栽培的繁殖方式仍以種子繁殖為主,其發芽的最適溫度18~25 ℃。高溫和強光有利于青蒿素形成,直到開花期,青蒿花蕾期的青蒿素含量達到最大值,此時為最佳收獲季節。青蒿從播種到結實,全生育期240~250 d。青蒿素的含量受到多種遺傳因素的影響,在不同的生態環境中,其含量差異較大。在亞熱帶濕潤季風地區,人工種植的青蒿所含的青蒿素含量比本地野生和其他適宜種植地區高,其平均含量為0.80%~1.12%[3]。
選用株型呈柱型且具有多分枝、子葉緊密、抗逆性強、適應當地栽培的高產晚熟多葉青蒿品種。一般選擇發芽率在90%以上的種子。
2.2.1 苗圃地選擇與整地
選擇易于管理、靠近田間、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質地松軟、地勢高的水田或菜地。在整地時,應做到兩犁兩耙。在播種之前,在有充足光照的條件下深翻土地,以去除雜草,從而促進土壤充分熱化,使土壤完全熟透。將土壤均勻地翻拌,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制作苗床,苗床寬為1.0~1.2 m,高為20~30 cm,要求廂面平坦、泥土細潤且無雜草。采用敵克松對土壤進行消毒,施用堆漚腐熟的農家肥1 t/hm2、磷肥300 kg/hm2、鉀肥700 kg/hm2,或施用優質復合肥300 kg/hm2作底肥,肥料與表層泥土混合均勻,整平廂面。起畦,清除溝槽中的泥土,使其更深更寬,便于排水。
2.2.2 播種
根據湖南省永州市多年的種植經驗,青蒿播種期一般選擇2 月中旬,氣溫較穩定時進行播種。研究發現,適當早播可延長青蒿營養生長期[4-5],實際生產中應根據作物搭配需要適當調整播種期。
一般選擇陽光充足的天氣進行播種,播種時要保證苗床沒有雜草。播種前要充分澆透土壤,確保土壤的濕度適宜和養分充足,從而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并且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蟲害發生。青蒿種子具有無休眠期的特性,其發芽溫度范圍廣,在任何季節都可以播種,不受時間限制。因此,可以根據當地的氣候和土壤條件來選擇合適的播種時間。廖建良等(2022)[6]發現,施用植物生長調節劑浸種可提高青蒿種子發芽率以及幼苗生長的各項指標,施用量約為0.6 kg/hm2。因青蒿種子細小,為了方便作業,以1∶1 000 的比例將青蒿種子和細泥土混合拌勻撒播在苗床表面,地膜覆蓋后用噴霧機均勻噴灑消毒藥液,使用拱膜覆蓋。
2.2.3 苗圃地的管理
在苗期要保持苗床的溫度和濕度。待種苗子葉露土后,先打開苗床拱膜的一端,揭走地膜,然后覆蓋拱膜并覆土蓋嚴。播種后要保持土壤濕度,齊苗前要注意苗床表面不能干燥發白,以免種子萌發后因脫水而枯萎,從而降低幼苗的成活率。苗床管理要根據天氣進行調整,如遇雨天,及時排水防澇;晴天要注意防止溫度過高導致燒苗。當幼苗長至2~4 片真葉時,逐漸揭膜,先將拱膜兩端掀開,再揭兩側,后移除。對于基肥不足的苗床,根據幼苗生長情況進行補施肥料,淋施3%~5%腐熟農家肥液或0.1%~0.3%復合肥液。
2.3.1 假植園的選擇與整地
假植園的選擇與整地的標準同苗圃地。
2.3.2 假植時間與假植密度
在育苗床內選擇苗高4~5 cm 或3~5 對真葉的青蒿幼苗,進行假植。假植行距為10~12 cm,假植密度為60 萬~70 萬株/hm2。
2.3.3 假植園管理
初春溫度較低時,假植園需要覆蓋拱膜。在假植期間要加強水肥管理,待幼苗成活后,要做到薄肥勤施,淋施腐熟的農家肥或復合肥75 kg/hm2。春季氣溫回暖時的晝夜溫差大,白天要及時揭開拱膜,避免燒苗,晚上要還原覆蓋,以防冷害。
2.4.1 選地與整地
根據青蒿喜濕潤、忌干旱、怕漬水等的習性,宜選擇向陽、地勢平坦、光照充足、排水良好、土壤疏松肥沃、濕潤的旱地、旱田或緩坡地種植,以實現青蒿優質高產的目標[7]。移栽田在移栽前也應深翻籬笆、碎土,以確保排水流暢,避免積水。作畦,地畦面寬1.2~1.5 m,排水溝深0.2~0.4 m,寬30~40 cm。
2.4.2 移栽定植
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宜的移栽時間,做到適時移栽、合理密植。湖南省青蒿移栽一般有2 類,育苗時間為12 月至次年1 月的幼苗,在清明節前后移栽;育苗時間1—2 月的幼苗,在勞動節前后移栽。選擇在陰天或晴天下午進行移栽,避開雨天,因為雨天土壤松爛,不利于幼苗的生長,病蟲害發病率也較高。移栽后淋足定根水,保證青蒿幼苗的成活率。當植株生長到8~10 cm 時(幼苗高度最好不超過15 cm),即可移栽至大田。
移栽時苗床要澆足水分,用鐵鍬把幼苗連土取出,開小穴帶土種植,種植穴深約0.07 m,穴內土壤濕潤松軟,淺栽讓幼苗的根系伸展,細土回填掩蓋根部后用手壓實,淋足定根水。青蒿的生長能力強,合理密植能提高其產量,行間距0.8~1.0 m,定植密度為1.2 萬株/hm2。
2.5.1 查苗補苗
移栽后5~7 d,要及時檢查幼苗生長狀態,若有缺苗現象,要及時補植。
2.5.2 水分管理
移栽后應加強田間管理,做到科學實施、合理排灌。青蒿喜潮濕、怕漬,當土壤漬水時,根系生長緩慢,植株發黃,長勢較弱,甚至會出現根系腐爛、植株死亡的情況。因此,雨天要注意開溝,將漬水排出;若天氣干燥,要及時進行灌溉和保濕。
2.5.3 施肥管理
移栽后20~25 d 左右,施尿素75~110 kg/hm2,施于植株或種植行之間,以免傷根。25 d 以后,施用硫酸鉀225 kg/hm2,間隔20~25 d 以后,再次施用。當青蒿植株高度超過1 m 以后可以噴灑葉面肥。避免在雨天施肥,施肥前及時清除雜草。
2.5.4 摘心
當青蒿生長到1 m 高時,將其距離頂部0.5 cm的嫩梢摘除,以促進側枝生長,增加產量。
綜合防治病蟲害就是從生物與環境的整體角度著手,遵循安全、有效、經濟、簡便的原則,合理使用農業、生物、化學、物理方法及其他行之有效的手段,將病蟲害控制在經濟閾值之下,從而提高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是選擇具有抗病性的優良青蒿品種,并在播種前對種子及土壤進行嚴格的消毒。二是選擇在無蟲源地區育苗,并加強苗圃和假植園的管理,培育出健康、抗逆性強的壯苗。三是移栽時應控制青蒿苗的密度,并注意控制大田的透光率,以降低因夏季高溫高濕而造成的病害入侵風險。四是要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理雜草,尤其是菊科的雜草。五是收割青蒿后,要將田間的野草和枯枝等清理干凈,并進行堆肥。
利用蚜蟲的趨黃性,懸掛黃板誘殺蚜蟲。黃板懸掛的密度為450~600 塊/hm2,掛在行間或株間,應高于植株頂端,以誘殺蚜蟲。利用昆蟲的趨光性,安裝頻振式誘蟲燈或黑光燈以誘殺害蟲。
以蟲治蟲,保護天敵,選用對害蟲天敵殺傷力較弱的農藥,為青蒿天敵營造有利的生態環境。
3.4.1 莖腐病
發病時間通常在5—7 月,此時環境高溫多濕,病原菌先侵入莖基部,使其變成褐色,再溢縮成細線狀,而后慢慢開始腐爛,最終造成整株枯萎死亡。在播種前要進行土壤消毒,施用殺蟲劑防治地下害蟲,并增施腐熟的有機肥料,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在雨季來臨前,及時噴灑50%多菌靈500 倍液或40%滅菌靈(多菌靈+甲霜靈)乳油400 倍液,間隔7~10 d,連續施用2~3 次。在莖腐病發病初期,及時噴灑惡霉靈和代森錳鋅混合液等進行防治。
3.4.2 白粉病
白粉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通常發生于高溫、高濕、通風條件差的田塊,發病時間一般在6—7 月,發病部位以葉片為主,并逐漸擴散到莖稈。白粉病發病時葉片上會有一層灰白色的粉狀物質,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在發病早期,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 倍劑噴灑葉片,每7 d 噴1 次,連續2~3 次。
3.4.3 地老虎
3 月是地老虎最活躍的季節,其潛伏在土壤中,主要啃食幼苗的根莖。低齡蟲全天活動,不易發覺;幼蟲3 齡后則會晝伏夜出,造成大量的幼苗因根部斷裂而死亡。地老虎防治的時期一般在育苗期或大田移栽后,可在田塊撒施樂斯本微粒。
3.4.4 蚜蟲
蚜蟲害一般發生于4—5 月,嚴重時成蟲和若蟲密集于嫩枝稍和葉片背面,汲取植物的汁液,使植株葉片枯黃、枯萎,從而降低青蒿產量。用70%艾美樂水分散劑1 000 倍噴霧防治蚜蟲害。
湖南省青蒿一般在8 月底或9 月初進入花蕾期,選擇晴天及時收割。研究發現,青蒿在盛蕾期全株采收或盛花期去除老莖采收為最佳[8-9]。砍倒主稈后及時搬到曬場曬干,注意堆碼不宜過高,防止霉變;晚上覆膜防止變天受潮、粉塵污染。曬干后及時脫葉、過篩、包裝,為保證藥效需立即置于陰涼干燥處儲存[10-11]。
為保證青蒿健康成長、提高青蒿產量,需依據青蒿的生物學特點選擇合適地塊種植青蒿,嚴格依據標準選擇或創造最合適的繁殖體,并做好青蒿種植、管理及施肥等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病蟲害。在栽培過程中,嚴格遵守藥用植物GAP 制度。后續可進一步探討省略假植過程提高青蒿產量的方法,降低種植戶的工作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