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顯萍
(樂都區農業農村局,青海 海東 810799)
只有選擇正確的種植技術才能確保辣椒的產量,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為此,要加大對辣椒種植技術的探索力度,并創新病害防治手段。
辣椒是我國主要的蔬菜品種之一,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種植。辣椒的主根粗、根量少,并且根部不發達。當出現2~3 片葉片時會長出側根。辣椒花屬雌雄兩性花,能夠自花授粉,種子為扁平腎狀結構,壽命為5~7 年。辣椒的果實能夠鮮食,經過處理加工之后成為主料,用途廣泛。
1)種子的選擇。市場上的辣椒品種較多,不同辣椒品種的生產管理條件不同。在選種的過程中,綜合考慮當地的氣候、土壤和水分等條件,選擇適應能力較強的辣椒品種。另外,分析市場對辣椒品種的需求,在滿足市場定位的同時選擇抗逆性強、產量高、易貯存和市場銷路好的辣椒品種。
2)種子的處理。與其他蔬菜相比,辣椒的種子萌芽速度較慢。為了提高辣椒種子的萌芽速度,應做好種子處理工作。一是浸泡。將種子放在冷水中浸泡12 h,之后再將其放在50 ℃的溫水中攪拌均勻,30 min 之后撈出,能促進辣椒種子萌發,提高萌發率[1]。二是消毒催芽。選擇晴天曬種4 h 即可,之后清洗和篩選,挑出癟粒,選擇籽粒飽滿的辣椒種子,放在55~60 ℃的溫水中浸泡。浸泡完成后消毒,選擇10%磷酸三鈉溶液浸泡30 min 即可,之后將種子水分晾干,催芽處理,溫度在25~30 ℃為最佳,每隔4~5 h 翻動1 次,當種子露白70%后可以播種。
1)選地。辣椒喜光,應選擇光照充足的土壤,并且土壤肥沃和靠近水源,以滿足辣椒的養分和水分需求。另外,選擇輪作,前茬作物不能是辣椒、西紅柿、土豆等農作物,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
2)整地。選好地塊之后應做好整地工作,促進根部生長,提高抗病能力,深翻土壤。在辣椒種植的周圍開溝,并且制作廂,將其制作成龜背形,有利于覆蓋地膜。
3)施入基肥。為確保辣椒產量,應施入農家肥45 000~60 000 kg/hm2,同時科學搭配氮磷鉀肥,比例為1∶1∶1,并施入適量復合肥。因地膜覆蓋之后施肥困難,應保證基肥充足。
4)覆蓋地膜。覆蓋地膜前使用鐵鍬擊打畦面,保證土壤平整。定植7~10 d 后覆蓋地膜,將地膜鋪平、蓋緊,濕度控制在55%~60%[2]。
1)播種。播種經過處理的辣椒種子。結合種植情況科學播種,播種前保證床土充分濕潤,苗床寬度為1.5~1.7 m。不同時期應選擇不同的辣椒品種,1 月播種早熟品種,2—3 月播種晚熟品種,播種量為1 125~1 800 kg/hm2。播種完成后覆蓋細土,最好伴有煤灰,覆蓋厚2 cm 的土壤之后澆水。
2)苗床管理。辣椒出苗前不需要管理,辣椒出苗后將地膜揭開,否則會形成高腳苗。通常情況下,上午10:00 揭開薄膜,下午16:00 覆蓋薄膜。一旦遇到陰雨天氣,要做好苗床環境溫度的控制工作,及時通風換氣。遇到干旱天氣,秧苗可能萎縮,要及時灌溉,每天9:00 灌溉,陰天不能澆水,否則會引發病害。
3)苗期溫濕度管理。在辣椒出苗期要做好溫度調節工作,出苗前溫度為25~30 ℃,出苗后溫度為25~28 ℃,夜間溫度為10~13 ℃。
4)煉苗。在苗木移栽前7~10 d,應做好煉苗工作,如果選擇大棚栽植,應確保大棚內的環境和定植后的田間環境接近,確保移栽壯苗。植株長到10~15 cm 時是標準植株高度,并且莖粗,真葉為6~8 片時,選擇根系發達和沒有病蟲害的植株。
1)深翻土壤施基肥。在定植前15 d,應將枯枝殘葉和廢棄的地膜清理干凈,土壤深翻40 cm,施入充分腐熟有機肥和磷酸二氨,用量分別為60 000、450 kg/hm2,然后使用旋耕機械設備旋地,將肥料和土壤混合均勻。
2)平整地塊。定植前平整地塊,保證土壤細碎,起壟覆膜,保溫增濕。壟寬60~65 cm、壟高20~25 cm,將地膜鋪平拉直,使用鐵鍬覆蓋,防止大風卷起。
3)選擇定植時間。每年3 月下旬至4 月上旬定植,在晴天14:00 點前結束定植。
4)定植方法。每壟定植兩行,定植行距40 cm、株距40 cm,控制定植深度,不能掩埋子葉,每穴1 株,定植48 000~51 000 株/hm2,完成后及時澆水。
為促進秧苗的健康生長,應采取以下五個方面的管理方法。
1)施肥管理。辣椒在不同生長時期對水肥的需求也不同,應采取分期施肥的方法,輕施提苗肥、穩施初花肥、重施結果肥。一是苗肥。在定植成活后,選擇晴天中耕,施入稀糞水,1~2 次即可。出現弱苗后及時施肥,選擇0.2%尿素和0.2%磷酸二氫鉀,混合加入1%蔗糖,制成糖氮液,提高辣椒植株的抗病能力。二是初花期適當補充磷肥和鉀肥,控制氮肥用量,針對長勢較差的辣椒,選擇人畜糞水和氮磷鉀復合肥,用量為12 000、15 000 kg/hm2。三是結果肥。一旦發現基肥不足,應在結果初期階段施入三元復合肥375~450 kg/hm2,或者施用菜籽餅肥750 kg/hm2。在辣椒采收期間,采收1~2 次后應追肥1 次。在苗期定植后,應施入氮肥和磷肥,促進幼苗生長。在結果期應多施入鉀肥和氮肥,促進果實膨大,避免早衰。
2)水分管理。在辣椒緩苗后結合田間情況灌溉,避免出現田間積水。在辣椒開花結果期,要了解當地天氣變化情況科學灌溉。通常情況下,定植到采收結束期間灌溉不能超過10 次。
3)遮陽處理。為了保證辣椒的產量和品質,要做好遮陽處理,增強植株的生長力,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可選擇木制或者竹制的構架材料,搭建臨時性的遮陽棚,將辣椒和玉米等高稈作物套種能起到遮陽效果[3]。
4)植株調整。在辣椒生長的過程中,還要做好植株的調整工作,當側枝3~5 cm 時,要將側枝清除,在植株調整的過程中避免拉傷,清理掉的老葉和黃葉應及時帶出辣椒田。在辣椒生長中后期,修剪枝葉,避免過度擁擠,以免影響葉片進行光合作用。
5)中耕除草及培土。在辣椒定植后15 d 要及時除草,避免對植株造成傷害,除草后培土,確保苗全、苗齊。
果實成熟、果皮光亮時可以采收。結合市場需求確定采收的標準,最好選擇晴朗天氣的早晨和傍晚采收,該時期果實中的水分含量和品質高。在采收的過程中要減少澆水量,保證辣椒表面干燥,便于后期的貯藏。在采收的過程中避免傷害辣椒枝條,防止減產。
辣椒發生病毒病后易出現花葉和條斑,影響植株生長,導致葉子和花脫落,植株枯萎。早熟品種的抗病能力較強,應結合當地的種植條件選擇早熟品種。做好種子消毒工作,選擇10%磷酸三氫鈉溶液浸泡種子,然后用清水沖洗。科學栽培和田間管理。選擇辣椒與其他農作物輪作,通過覆蓋地膜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定期清理田間雜草,發現患病葉片時及時摘除,避免病毒傳播。
白絹病主要為害近地面的莖部和根部,靠近地面的莖部初期會長出褐色病斑,葉片逐漸變黃,并且會覆蓋白色霉層。做好土壤的處理工作,在土壤深翻的過程中加入石灰粉1 500 kg/hm2左右。選擇有機肥作為底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發現患病植株后及時摘除,在穴內撒播消毒藥劑。選擇五氯硝基苯胺和稀薄細土按照1∶100 制成藥土,灑在地面莖基部及其周圍。出現病害后,可以選擇50%代森胺100 倍液。
辣椒疫病主要出現在苗期,對莖基部的為害較大,適合病菌的生長溫度為20~31 ℃,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會增加發病概率。土壤是傳播疫病的主要途徑之一,發現疫病后應及時用藥劑灌根處理,選擇73%普利克水劑800 倍液,每隔10 d 用藥1 次,連續噴灑3 次,防治效果顯著[4]。
日灼病是生理性病害,極易造成果實腐爛,水分流失嚴重,使果實變為白色。為此,要控制辣椒栽培密度,避免落葉。每天10:00 可以選擇噴灑硫酸銅1 000 倍液或0.1%氯化鈣溶液。
青枯病的病菌會殘留在土壤中過冬,第2 年通過雨水傳播,土壤溫度在20~25 ℃時會暴發,尤其在連續降水之后突然晴朗,很容易發病。初期癥狀輕,擴散之后植株逐漸變為褐色焦枯狀。應將辣椒和禾本科作物進行5~6 年輪作,種植前在土壤中撒入石灰或者草木灰,減少土壤中的病菌數量。一旦發生青枯病,應及時用藥防治,可選擇15%絡氨銅水劑200 倍液,每隔10 d 用藥1 次,連續用藥3~4 次。
白粉病主要為害嫩葉和老葉,嚴重影響辣椒品質。病害嚴重時,病斑布滿整個葉片,造成葉片全部變黃甚至脫落。栽培前做好土壤深翻處理工作,選擇新高脂膜800 倍液消毒土壤。發病初期可噴灑杜邦福星3 000 倍液。選擇優良的辣椒品種,并施用新高脂膜拌種,能夠有效防治白粉病。
薊馬具有雜食性特點,幼蟲為害較大,會直接將葉片啃食光,每年7—10 月為高發期,在1~2 齡幼蟲前應噴藥防治,可選擇2.5%功夫乳油2 000 倍液,防治效果顯著。
斜紋夜蛾具有侵略性和雜食性的特點,幼蟲主要為害葉片,將葉片啃食光,可以選擇90%萬靈可濕性粉劑3 000 倍液或2.5%功夫乳油2 000 倍液輪換交替施用,防治效果顯著。
蚜蟲是辣椒生長中的常見的蟲害之一,應堅持及早發現及早防治原則[5],徹底清除田邊雜草,破壞蚜蟲的寄生環境,減少為害。在辣椒秧苗移栽2~3 d,施用藥物防治能起到預防作用。采取辣椒與其他作物栽培套種的方法,降低蚜蟲的入侵風險,同時為天敵營造良好的環境。在防治過程中,藥物防治仍然是重要的手段,可以選擇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或4.5%氯氰菊酯乳油1 000 倍液,防治效果顯著。
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好種子選擇工作,選擇抗病能力強、抗逆性強、高產優質的品種。在播種前做好土壤消毒工作,滅殺土壤中的一部分病菌和蟲卵。堅持科學輪作制度,最好3 年內沒有種植過其他茄科類作物。科學施入有機復合肥,并且合理搭配施用氮肥、磷肥和鉀肥,推廣辣椒專用肥。在播種前和收獲后,做好田間雜物清理工作,將雜草和落葉清理干凈,在種植過程中,清理除辣椒地的病葉和病枝[6]。
有些害蟲有明顯的趨光性和趨色性等特點,可以選擇燈光和黃板誘殺,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如果選擇大棚栽培辣椒,選擇高溫殺蟲殺菌,在晴天高溫天氣將大棚封閉好,悶棚7 d 能夠滅殺一部分病菌和害蟲。
赤眼蜂是許多害蟲的天敵,能夠防治棉鈴蟲和煙青蟲等。需要注意的是,應控制釋放赤眼蜂的數量和次數。可以利用蘇云金桿菌或白僵菌防治斜紋葉蛾等害蟲。
雖然我國辣椒栽培歷史悠久,但還應不斷完善辣椒栽培技術,并重視對辣椒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發現病蟲害后科學應對,分析發病原因,堅持防治,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