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以新課標“教—學—評”一體化設計的理論方法為指導,構建指向遷移應用的“教、學、評一體化”自然拼讀教學流程設計,并結合具體自然拼讀課堂教學為例,闡釋了教、學、評一體化在教學中促進學生遷移應用的過程與發展。
關鍵詞:教學評一體化;自然拼讀遷移應用;教學設計與實施
作者簡介:陳琳,杭州市臨安區昌化初級中學。
一、問題的背景
注重“教—學—評”一體化設計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之一,推動“教—學—評”一體化設計與實施是新課程標準中對教學的建議。在日常教學環節中融入“教—學—評”一體化設計,解決教師教什么、為什么教、怎么教、怎么評等問題,讓日常教學活動和知識點落地。
自然拼讀是近年從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引進的一種語音教學方法。自然拼讀法又稱“Phonics”, 它是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孩子學習英語讀音與拼字,增進閱讀能力與理解力的教學法,是英語為第二語言的英語初學者學習發音規則與拼讀技巧的教學方法。在現行的教學體系中,對自然拼讀的教學安排比較粗略,注重了規則的疊加,對深度學習、遷移綜合應用等還有許多留白。存在學生在學習后不能做到見詞能讀、聽音能寫,不能進行課外拓展閱讀的現象。
二、什么是“教—學—評”一體化設計
新課標指出,教師要準確把握教、學、評在育人過程中的不同功能,樹立教、學、評的整體育人觀念。“教”主要體現為基于核心素養目標和內容載體而設計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決定育人方向和基本方式,直接影響育人效果;“學”主要體現為基于教師指導的、學生作為主體參與的語言實踐活動,決定育人效果;“評”主要發揮監控教與學過程和效果的作用,為促教、促學提供參考和依據。它是一種逆向教學設計理論,使目標、教學、學習、評價融為一體。在此理論和方法下,教師用“教—學—評”一體化進行語音教學設計,能更好地監控語音教學效果,進行遷移應用。
三、指向遷移應用的“教—學—評”一體化的自然拼讀課堂設計
本文是以“教—學—評”一體化理念為基礎,指向遷移應用為根本目標的語音教學課堂設計(見下圖),評價始終貫穿課堂始終,關注學生課堂知識學習、自主思考、發展能力即應用拓展。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文的教學設計是自然拼讀課程內容,它是語音發音現象的歸納總結,側重規則的學習和應用。它的學習分為六個階段:
1.建立字母與字母間自然發音之間的直接聯系。
2.能夠成功拼讀元音+輔音和輔音+元音的詞,如:c-a ca; a-t at。
3.能夠成功拼讀輔音+元音+輔音(CVC結構)的詞,如:d-o-g dog。
4.能夠成功拼讀雙音節或多音節詞,如:sw-ea-t-er, sweater。
5.能夠聽音辨字,即聽到單詞讀音就能拼出該單詞。
6.單詞量大量擴充,能夠閱讀課外英文文章。
(二)學情分析
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自然拼讀已不陌生,筆者對80名學生做了自然拼讀掌握情況的問卷調查,設計問題如下:
是否學習過自然拼讀 是否能根據自然拼讀規則拼讀單詞
是否有用自拼規則記憶單詞的經歷 是否能根據自拼規則進行課外閱讀
調查結果顯示:15人能熟練應用自然拼讀規則并閱讀;10人能根據自然拼讀規則拼讀部分單詞;5人有學習經歷,但不能應用;45人不知道是否學過。
這一結果說明,超過一半的學生沒有掌握自然拼讀的方法。
(三)教學目標設定
基于對自然拼讀課程的了解和對學情的分析,確定了指向遷移應用的自然拼讀課程的教學目標,學生能實現:
1.能夠熟讀并在詞匯中判斷各個規則。
2.能夠利用規則拼讀生詞并根據規則記憶背誦單詞,做到見詞能讀,聽音能寫。
3.能夠遷移應用規則閱讀課外文本,解決生詞讀音。
(四)教學活動設計
依據教學目標,進行了指向遷移應用的教學活動設計:
1.注重以“音”輸入,凸顯學習目標。
以第一階段建立字母與字母間自然發音之間的直接聯系的學習為例:
T: Today let's listen to a song, and tell me what you hear. (播放字母名與字母音對應的歌謠)
T: What do you hear?
S: Letters, A B C D ... Z.
T: Good! But only letters? What else do you hear?
S: Some words. ball, cat, elephant.
T: Exllecnt, let's listen to it again, If you can , you can try to sing along with it.
(播放字母名與字母音對應歌謠)
通過原版音頻的輸入,學生十分直觀得了解了字母名和字母音,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為后面階段的拼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2.新舊融合,探索應用。學生由被動記憶規則轉變成自主探索應用規則。
(1)對應發音,喚醒詞庫,舉一反三。以第一階段建立字母與字母間自然發音之間的直接聯系的練習為例:
T: We have known the letter name and letter sound, could you find more words instead of the words in the song and sing it?
S1: OK. A is for ant, a a ant.
S2: B is for bed, b b bed.
S3: C is for candy, c c candy.
……
通過開火車的方式,鼓勵學生尋找更多的替換詞來喚醒學生的詞庫,將已有的詞庫融入新知識中,進一步理解對應關系。
(2)聽音辨音,自主探究,拼讀應用。自然拼讀中有許多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律,例如ea/ee/ai/ay等,有些字母組合有多個發音現象,這些發音現象藏在不同的單詞里。以教授字母組合ea/ee的發音規律為例:
T: First, I will show you some words, and listen to their pronunciation and tell me what sound you hear.
(播放單詞的錄音)
T: What sound you hear?
S: /i:/
T: Very good. Which letter pronounce /i:/?
S: ea and ee
T: Right, ea and ee pronounce /i:/. Now let's have a challenge, can you read these new words? (給出更多的ea和ee構成的單詞進行拼讀練習)
T: Well done, But there are some special words, such as bread, head (播放單詞錄音). What sound do you hear?
S: /e/
T: Yes, we hear the sound /e/, and which letter pronounce /e/?
S: ea
T: Right, so this time we know that letter ea could pronouce /i:/ and /e/
學生通過自行感知,觀察并發現規律,及時進行當堂應用,加深了對字母組合發音的印象,為后期規律的綜合應用鋪墊基礎。
3.分級助力,增強單詞拼讀意識。學習自然拼讀的最終目的是要幫助學生解決詞匯記憶和課后閱讀拓展,掃清生詞讀音障礙。因此要不斷強化規則的應用,增強單詞的拼讀能力,逐步養成拼讀習慣和拼讀思維。分級讀物符合自然拼讀學習進程,同時分級讀物的故事性可讀性比較強,能夠吸引學生的關注。在這一環節只關注對生詞的拼讀,不關注對生詞的意義理解。
以麗聲分級讀物字母組合ee/ea主題分級繪本 The picnic為例:
(1)看封面和標題,確定故事主題。閱讀標題和圖片,通過設問引導學生思考繪本的主旨內容。
(2) 根據主題,寫出與該話題相關的帶有字母組合ee/ea的詞。該繪本的主題是野餐,所以學生要在已有的詞庫中搜索出帶有字母組合ee/ea的關于食物的詞匯。
(3)閱讀故事,圈出繪本中帶有ee/ea字母組合的關于食物的詞匯。
(4) 根據已學發音規則,自行拼讀繪本中帶有ee/ea字母組合的詞匯。
(5)聽繪本錄音,檢驗自己的發音是否正確。
(6)教師檢驗拼讀并反饋。學生在拼讀時要將整個拼讀過程表現出來,例如:beans, bi:-nz
(7)聽音寫詞。聽故事錄音,應用拼讀規則記憶生詞,并聽音寫詞。
(8)繪本朗讀。經過幾輪繪本學習后,讓學生大聲朗讀繪本,朗讀時如果遇到生詞還不能直接讀出,允許學生停下來進行拼讀。
通過上述步驟,在課堂上解決了相關規則的拼讀練習,以分級帶動拼讀。
4.課后遷移,鞏固拼讀規則應用。自然拼讀是一項需要不斷練習才能熟練掌握的語音技能。每天要保證一定的課外練習量,尤其是當所學規則越來越多的時候,學生要做到一眼能夠發現隱藏在單詞內的字母組合規則,這需要大量的重復訓練。以下為課后訓練內容與要求:
訓練內容 訓練具體要求 檢驗標準
每天一則微故事 1.圈出故事中出現的字母組合規則;2.熟讀故事中的詞匯;3.大聲朗讀 流利朗讀微故事,不需停下拼讀
每周一本分級讀物 1.圈出讀物中的生詞并標注規則;2.利用規則拼讀生詞;3.根據讀音標注音標;4.大聲朗讀 1.能聽音寫出讀物中的生詞;2.流利朗讀分級讀物,不需停下拼讀
(五)評價設計
教學評價是檢驗教學效果的手段之一,并貫穿于英語課程教與學的全過程。教學評價有助于學生不斷體驗英語學習的進步和成功,更加全面地認識自我、發現自我;有助于教師獲取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效果進行反思。
1.課堂評價。
(1)課堂話術反饋。自然拼讀的語音課堂是需要學生大量參與并發言跟讀的課堂,因而能否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和鼓勵會影響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因此在課堂話術的應用上,常選用帶有肯定意義的形容詞,如excellent、awesome、good等,當學生獲得正向反饋時,會增強課堂自信心,提高課堂參與度,也會反應出學生對于當前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的達成度和接納度。同時,根據觀察到的學生的課堂反應,也會反饋一些帶有鼓勵意義的詞句,如“You are smart, but could you think it again.”等。
2.兩問三答式反饋。兩問即設問、再問,三答即叫答、理答、侯答。通過問題的設計和回答收集學生學習是否真正發生的證據,包括理解了什么、能表達什么、會做什么。
以教授字母組合ea/ee的發音規律為例:
T:First, listen to the words and tell me what sound you hear.
see bee beach jeep beef speak feel seat (播放單詞的錄音)
T: What sound you hear? (設問)
S1: /i:/ (叫答)
T: Very good. Which letter pronounce /i:/?(追問)
S:ea and ee (侯答)
T: Right, ea and ee pronounce /i:/, now let's have a challenge, can you read these new words? (給出更多的ea和ee構成的單詞進行拼讀練習)
T: Well done, But there are some special words, such as: bread, head (播放單詞錄音). What sound do you hear? (再問)
S2: /e/ (叫答)
T: Yes, we hear the sound /e/, and which letter pronounce /e/?
S: ea (侯答)
T: Right, can you make a summary about letter ea. What sound does it pronounce? (追問)
S: Yes, ea pronounce /i:/ and /e/. (理答)
通過上述兩問三答式評價,筆者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和學生對于該堂課內容的掌握程度,及時調整課堂進度。
(六)作業評價
依據自然拼讀課程的特點,自然拼讀的課后作業大都是以口語練習的方式進行,根據筆者設計的課后練習內容,作業的評價表現如下:
訓練內容 訓練具體要求 檢驗標準 評價
每天一則微故事 1.圈出故事中出現的字母組合規則;2.熟讀故事中的詞匯;3.大聲朗讀。 流利朗讀微故事,不需停下拼讀。 下一節課課前朗讀,從朗讀流利度、語音準確度兩方面讓學生打分。
每周一本分級讀物 1.圈出讀物中的生詞并標注規則;2.利用規則拼讀生詞;3.根據讀音標注音標;4.大聲朗讀。 1.能聽音寫出讀物中的生詞;2.流利朗讀分級讀物,不需停下拼讀。 進行聽音寫詞檢測,滿分為100分,90分以上為通過。
進行分級配音朗讀,提交配音作品。
進行配音作品修改,二次完成配音。
四、結語
指向遷移應用的“教—學—評”一體化設計的自然拼讀課堂教學設計,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教師深層次備課后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成為課堂的指揮棒,通過有效的課堂活動和反饋,讓學生真正自主思考、深入學習,讓所學與生活所用結合起來。但教師還應注意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評價內容深層化以及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
參考文獻:
[1]崔允漷,雷浩.教—學—評一致性三因素理論模型的建構[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4):15-22.
[2]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3]吳曉波.教、學、評一體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思維品質培養中的實踐與思考[J].校園英語,2022(14):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