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正處于一個關鍵時期。必須在改革原有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強化對高中英語教材的合理運用,從而使高中英語教材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本文著重探討了新課程改革下如何高效運用教材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有效運用高中英語教材的對策。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英語;教材運用
作者簡介:孫潔,石家莊市第一中學。
新課標高中英語教材所涵蓋的范圍很廣泛,涉及的主題也是多種多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其進行選擇和調整,并將其與教學目的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同時注重課堂教學的優化,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一、高中英語教學的現狀
(一)不重視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
目前,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點是對語言知識的傳授,而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卻很少。有些教師只使用了語篇素材,只是對語言知識進行講解,同時也解釋了單詞的意思,讓學生自己去死記硬背知識點,還有一些教師對英語的整體性、邏輯性的學習缺乏重視。由于教師對英語教學的指導工作不到位,導致學生不能理解文章中所體現的情感、思想的傳遞,因而不能將英語知識應用于實際。
(二)閱讀教學模式單一
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較為單一,教師忽視了小組協作的學習模式,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灌輸式教學。有些教師在課堂上采取了啟發式教法,但為了縮短課堂的正常教學時間,使課堂上的課堂教學得以順利進行,教師往往會在課前預先設定一些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被動地做出反應。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很少,過于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如果繼續采用傳統的方法,不僅不能掌握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所發生的思維改變,而且還會制約學生思維的發展,從而影響到學生整體閱讀能力的提高。
(三) 英語教材變化對教學活動帶來影響
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英語教材中增加了許多的新內容,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而且可以鞏固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提高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從教材的變化、教學模式的變革等角度看,教師將會面臨諸多挑戰,教師如果不能適應教材,將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教材的改變會使他們在英語學習中遇到更多的挑戰。然而,許多教師所進行的英語教學活動不符合學生的需求,對加深學生的知識記憶力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是不利的。
(四)不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應是課堂教學的主角,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對學生的引導、幫助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但是,受傳統的教育理念和課堂教學方式單一的限制,學生在英語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不能得到完全的體現。在目前的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學活動的開展僅僅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在講臺上侃侃而談,而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被教師重視,學生就不能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長此以往,學生的思想意識也會逐漸向負面的方向發展。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二、新課改下的高中英語教材的優勢特點
(一)注重對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
相較于以前的教材,新課程改革下的教材內容要更為豐富,很多地方都是針對高中學生的口語水平而設計的。因此,高中英語教師要充分發揮這一新的優勢,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技能上,使他們的英語運用能力得到持續的提升。所以,教師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多做練習,這樣才能使他們的英語口語水平和英語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才能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二)內容豐富,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當前,普通高中教材是在傳統的教材基礎和課程大綱上進行編寫的。英語教材中包括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例如,friendship、English around the world等,這些教材涉及情感、地理、旅游等各個領域。通過閱讀英語教材,學生不但可以加深對英語知識的理解,還可以了解到很多方面的知識和常識。
(三)重視學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在英語教材中,課文除了注重新詞匯、新句式、新語法的運用外,還增加了人文關懷、思想教育的內容,如包括名人事跡、歷史古跡等,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不僅如此,課文還加入了許多關于正確情感價值的論述,可以說,高中英語教材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四)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新課標的教育目標是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而發展起來的。新課標的目標是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從英語口語、寫作、交流等各方面入手,新教材的改革對英語教師的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只有高水平的教師,才能充分發揮新的教學資源,使其更好地教授和培養學生的能力,從而滿足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要。
三、新課標背景下如何有效運用英語教材
(一)巧妙分析學情,適時增補內容
新課標下的英語教材內容較多,但并不能完全適應所有學生的發展需求。而英語作為一門重要學科,既要考慮到學生的英語學習,又要考慮到學生的其他方面的發展。教師應當根據每單元的主題,向學生進行知識的拓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比如,新課標高中英語教材中有一個單元的主題是“Friendship”,在教材的基礎上,教師可以以此為話題,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技巧,同時也可以促進他們的口語交際。在進行“Earthquake”的學習時,教師應將教材的資源整合起來,并將現有的教材內容加以補充,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了解地震救援的相關知識。豐富的教學內容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引導學生自發、自主地參與到課堂中。
(二)注重教材的知識性,變化方式夯實英語基礎
教材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含了很多內容,特別是英語中的必備詞匯、知識點和語法知識。教師應注重教材的知識性,將英語知識融入學生的課堂教學中,鞏固英語基礎,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在英語學習中,學生需要完全掌握基礎知識,為此,教師應采取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方式,以鞏固教材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教師應運用更為獨特的教學方式,以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例如詞匯變換的方式可以讓學生產生新鮮感,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學習動力。
比如,在完成詞匯的教學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指定一些單詞,讓學生找出意思與之相近的詞匯。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的主體性得以體現,同時又能擴展學生的詞匯儲備量,讓他們在進行詞匯溫習的同時牢記住詞匯,利用詞匯變換的形式夯實學生的英語基礎。
(三)重視教材的趣味性,使學生進行探究式的學習
教師應重視對教材內容趣味性的發掘。教師要從趣味性的角度出發,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喜愛程度。要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就要充分運用教材,采取“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例如,設置英語趣配音、話劇表演、寫作表達等活動,活躍課堂氛圍。
例如,在進行Unit 1“School life”這一課時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述自己在校園中遇到的有趣的事情,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并進行探究式的學習。
(四)重視教材的拓展性,普及西方背景文化知識
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教材內容的教學,也可以向學生介紹西方文化等方面的內容,進行教材的拓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愉悅。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將西方文化背景知識灌輸到學生的腦海中,使他們拓寬眼界,提升認知水平。如果學生不太了解西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他們的英語學習成效,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介紹他們不了解的知識,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比如,學生對西方國家的許多節日興趣頗深,然而卻不了解,這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講授一些西方國家的節日文化,以教材為基礎,讓學生進行想象,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
(五)重視教材的教育性,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
新課標提倡教師關注學生的情感狀況,通過英語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比如進行Unit 1“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這一課教學時,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如何與人交流、相處,如何使自己的人格更加健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課本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而不是單純的傳授英語知識。只要教師善于發掘,就會在教材中找到許多有教育價值的閃光點,培養學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質。
(六)強化英語聽說能力培養與教材的結合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啞巴英語”是一個常見的現象,學生閱讀理解的成績都很好,然而英語聽力和表達能力卻不高。例如,compliment—complement、wait—weight等,二者的寓意不一樣,但讀音卻極其相似,許多教師只在分析詞匯、語法、句式等方面花費大量的時間,使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英語聽力訓練,導致許多學生的英語的發音存在較大問題。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的聽力內容,運用多媒體技術,播放有關的視聽材料,培養學生的聽力能力,尋找更有意思的視頻和音頻材料,使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專注度達到最高。
(七)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實現課文閱讀教學
目前,英語教材中有許多篇幅較長或學生對內容不熟悉的文本,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到乏味,因而無法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教師的授課方式傳統、單一,大多是讓學生自己背誦,教師引導,對句式和詞匯進行分析。在進行教材的合理運用時,教師應當按照文本的不同特點來展開教學。
比如,教師可以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分析文本的結構,從而提煉出文本的大致框架,讓學生更容易、更準確地理解文本所要表達的內容和觀點,使得他們在進行長篇課文的閱讀時,縮短他們的閱讀時間。從閱讀的角度來看,英語的結構圖可以分為語言圖、內容圖和修辭圖。語言圖是指讀者已經掌握的語言知識,即發音、詞匯、語法等。內容圖是指讀者對于閱讀文章所包含的主題等內容的理解程度。修辭圖指讀者對文本的題材以及結構等內容的掌握程度。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閱讀材料的篇章內容和篇章結構,引導學生構建出與之對應的結構圖。也可以通過情景會話的方式,把書中不同的任務分配給不同的學生,讓他們進行情景化的閱讀,讓他們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講的內容。總而言之,教師要拓寬思維,在與教材相結合的基礎上,創新教學方式,提高英語的學習效果。
(八)深入了解英語文本中的文化背景
要想真正掌握一種語言,就得了解它背后的文化,學習英語是對語言的學習,語言與文化是分不開的。英語知識的掌握、英語技巧的培養和英語的使用,都離不開對英美的文化背景的了解,所以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中向學生適當地滲透關于英美文化的內容。
總之,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實施者,不可以機械化地使用教材。在進行教材教學時,教師要充分理解編寫者在教材中想要傳達的英語課程思想和思路,同時還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語言發展水平、學習需求以及實際情況。“教師要做教材與特定的教學環境的‘協調人,靈活運用教材。”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很好地踐行教材中所提倡的課程觀念,進行適合不同的教學環境的教學,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讓他們在課堂上更好地進行探索與思考,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許秀玲.新課程改革下提高高中英語教學質量的策略[J].學周刊,2014(23):142-146.
[2]李紅霞.淺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4(4):121-122.
[3]馮玉娟.分析新課程改革下高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5):52-53.
[4]王薔.Michael Harris.Senior High English[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