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雪
(遼寧石化職業技術學院,遼寧錦州 121000)
眾創空間作為創新驅動發展策略和“雙創”理論的踐行者,在我國得到了良好的發展[1]。高校作為社會人才的主要輸出地,積極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高校眾創空間的建設如火如荼。許多高校眾創空間在自身發展、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輸出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有一部分的眾創空間仍然停留在建設初期,科技成果、人才培養等方面不盡如人意,無法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和支持。
加強和提升眾創空間服務水平,推進科技創新創業活動深入開展,營造科技創新創業生態環境,進一步激發眾創空間發展新動能。通過整合資源,完善創新思維培養體系,搭建項目孵化實踐平臺,強化眾創空間的便利化、全方位、高質量創新創業服務能力,提升眾創空間科技服務能力和聚集能力,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推動力和創新力。
高校眾創空間一般在創新創業基地或者實驗室等基礎上,整合校內外的專業資源、師資力量、合作企業等,為高校師生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創新創業公共服務平臺[2]。
根據單位主體不同,眾創空間有政府主導型的眾創空間、企業主導型的眾創空間、高校主導型的眾創空間[3]。與其他類型的眾創空間不同,高校主導型的眾創空間是為社會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和輸出科技成果的主要陣地。高校眾創空間多為非營利性質,主要服務學校師生,項目轉化率相對較低,競爭力也較弱。
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主要以課堂為主,相對于理論課程,創新創業實踐教育部分相對較少。單純的理論學習無法滿足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發展的需求,從而導致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較弱,無法滿足企業對于畢業生的實際需求。同時,創新創業實踐教育缺乏明確教育目標、教育觀念以及評價機制,不利于大學生未來的發展。
眾創空間日常運營涉及管理、財務、投資、咨詢、教育等多個方面。目前,高校眾創空間的運營人員和教師多為校內教師兼職。校內兼職教師大多缺乏專業的運營知識,比如公司管理、財務運營、風險投資等。創新創業的教師大多停留在理論層面,創業時間經歷缺乏,不能很好地作為一個團隊參與者,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指導和幫助。
項目質量是眾創空間孵化成效的指標之一,促進學生項目實現從0 到1 的轉變,再把項目培育成優質企業,這是眾創空間的目標和功能之一。高校眾創空間中學生的項目生活化居多,缺乏特色,專業性較弱,難以形成核心技術,市場競爭力較低,很容易被扼殺在項目嘗試階段。由于缺乏專業運營團隊,高校眾創空間對入駐創新創業項目提供商業轉化服務能力相對薄弱,導致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可能隨著創業團隊學生成員的畢業而自然解散[4]。
高校眾創空間內部活動內容設置十分豐富,能夠產出一定的科技成果,但是由于缺乏一定范圍的宣傳和介紹,導致“無人問津”。高校不能充分整合校內外宣傳平臺和資源,不能讓優秀的創業項目“走出去”,也是導致項目孵化率較低的一個原因。
(1)探索“活頁式”教材的開發,將創新創業實踐教育靈活化。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創業理念等一系列相關內容的學習不必拘泥于傳統教材的局限,充分利用“互聯網+”“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將各個學科知識積極融合,逐步在眾創空間探索“活頁式”教材的開發,以使學生接受最新的理念和觀點,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理念,充分發揮高校眾創空間獨有的力量。
(2)開展“沙龍活動”,靈活促進學生交流實踐。沙龍活動是一個發揮頭腦風暴的好方式。沙龍活動的主講人包含老師和學生,也可以選擇主題式探討,通過交換彼此的觀點,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辨能力。
(3)以賽促學,學賽相輔。眾創空間定期舉辦創新方法大賽、科普大賽以及省賽和國賽的選拔賽等。鼓勵學生參加比賽,讓學生學有所用,激發學生“金點子”的產生,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
列車總線和車輛總線采用A、B路冗余傳輸,以保證數據傳輸的可靠性。MVB總線的傳輸速率為1.5 Mbit/s, 可以傳輸過程數據、消息數據和監視數據。
(4)提升學生科研熱情,落實科研育人。顯而易見的是,優質的科研成果更能在科技成果轉化的市場上獲得企業的青睞,優秀科研人的培養是產生優秀科研成果的先決條件。應當培養學生們不畏艱難、勇攀高峰的科學家精神,認真專注、持之以恒的科學研究精神,筑牢科研誠信底線。
(5)突出項目特色,與學校特色、地方產業特色相結合。眾創空間優秀項目的孕育和發展不應拘泥于空間內部,要充分調動一切可利用的優秀資源。充分利用學校得天獨厚的科研優勢和師資力量,整合學校現有的實驗室、實踐基地、實驗儀器設備等,對創新創業項目給予一定的技術指導[5]。融合區域產業的特色資源,重點支持能夠加快區域經濟發展的產業。
(6)開設講堂,發揮“傳承”的力量。定期聘請優秀校友、創業者、經營者、優秀創業團隊等走進眾創空間的“傳承講堂”,為學生們傳遞創新的精神和創業的經驗,發揮“傳承”的力量。舉辦專題教育演講,宣講創新創業相關的政策法規、知識產權及成果轉化的相關知識等。
(7)大力扶持學生初創企業入駐眾創空間。從政策、辦公場所、軟硬件服務等相關方面為年輕的創業者提供良好的項目孵化條件,支持大學生初創企業的經營與發展。通過整合學院優勢資源,為其提供科研指導、創業指導、實驗儀器等。
(1)建設專業化的管理團隊。眾創空間的運營需要一只專業化的團隊,涵蓋經營管理、財務管理、知識產權管理、宣傳管理等方面,專業的管理團隊能為眾創空間內的創業團隊和入駐公司提供專門化、專業化的服務,能夠保證眾創空間高效率日常運營,也能夠打造出更加專業的發展路線。
(2)建設專業化的導師團隊。可將導師團隊精細化分工,包含科研導師、創新創業導師、項目教練。除了聘請學院優秀的專業導師外,也可從企業中聘請優秀的工程師、企業家等,豐富導師團隊。多元化、專業化、全面化的導師隊伍能夠提高創業團隊的建設質量,增強創業項目的專業特色,加速優秀科技成果的轉化。
3.3.1 搭建專業的科技成果轉化中心
創業的本質即是科技成果轉化,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和服務,解決企業面臨的問題,讓初創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受到市場的認可與歡迎。眾創空間的職能之一就是幫助創業團隊和初創企業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幫助初創企業和創業團隊對接各類創新資源。
眾創空間搭建專業的科技成果轉化中心,能夠發揮平臺資源和技術優勢,開展科技創新團隊建設,與校外的專門化、專業化的成果轉化機構合作,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眾創空間內初創企業和創業團隊提供科技成果轉化相關的政策解讀、成果評估、成果推廣等專門化服務,提供轉化相關的財務、人力服務等。
3.3.2 搭建專門化、專業化平臺
高校和企業協同創新、相互合作。跨界聯動協調機制可以突破觀念障礙和制度藩籬,打破三方之間的利益壁壘,推動眾創空間由高校的“一元管理”轉向高校、政府、企業共同參與的“多元治理”,形成內呼外應、利益共享的協調共生網絡,產生“1+1+1>3”的聚變效應[6]。
以遼寧石化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充分發揮學校的專業優勢,為服務遼寧省“一帶一路”和錦州市重點產業,針對錦州及周邊地區化工企業清潔生產工藝及新產品開發項目,重點研究利用微反應技術開發離子液體、工業潤滑油、有機中間體和納米粉體等新技術。眾創空間整合優勢資源,通過政校企協同創新,共建精細化工產品中試驗基地、校企合作平臺,對眾創空間內部科研團隊進行重點培育,打造地域特色眾創空間職能,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服務。注重產業政策的系統性、協調性,有效集成各類產業扶持政策對眾創空間中創業團隊及企業的支持,加快產業優惠政策落地,推動相關科技成果轉移轉化[7]。
3.3.3 全面推廣創新方法
學習創新方法的目的歸根到底是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是技術問題、管理問題、社會問題等。學習創新方法的意義在于能夠提高自身的創新思維和快速解決各項難題的能力。創新型科技人才的關鍵是要有自主創新意識和自主創新能力。高校作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人才的主要機構,高校眾創空間在人才培養方面更應順應時代潮流,致力于創新思維和創新技能的培養,對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社會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除了正常的沙龍活動、雙創大賽、路演活動,高校眾創空間可以申請創新方法相關平臺,引入創新方法的相關軟件。提高創新方法推廣與應用的輻射范圍,讓創新方法更好地走進師生。眾創空間也借此有利契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提升科技創新活動效能,積極開展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和創新工具的研究與應用,引領帶動創新方法理論的普及、推廣。
3.3.4 成立專門化協會,打造專業團隊
高校眾創空間內可以成立專門化的協會,如創新方法研究會、學生科協、教師科研團隊等。也可以結合高校的特色專業,打造具有本校特征的學生團隊。這些協會和團隊通過有計劃的培訓學習、有方向的實踐鍛煉、有目標的規劃發展,可以產出很多優秀的創業項目和科研成果。因為并非單一創業團隊,他們的產出結果非定向,可以衍生出很多的創業團隊,從而提高眾創空間培養出的人才質量和產出的成果質量。
宣傳是讓眾創空間的優秀科技成果、杰出人才、優質資源被企業和市場熟知的最好方式。高校眾創空間需要融合多種宣傳手段,發揮融媒體優勢,加強宣傳高校眾創空間特色和優勢,擴大高校眾創空間的影響力,做好高校眾創空間品牌效應,讓眾創空間盡快走出去,更好地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
高校眾創空間的發展雖然有著很多的問題,但是通過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性優勢,整合豐富資源,培育優秀團隊人員,積極與地方企業合作,高校眾創空間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更好地服務地區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