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櫆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學工程部,安徽合肥 230022)
醫院醫療設備性能管理已經成為推動現代醫療體系建設的重要一環,從工作現狀來看,醫療設備的使用頻率明顯增加,設備的精密度不斷增加,相關設備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可能產生嚴重后果。因此,對于醫學工程部人員而言,在當前設備管理中應主動創新工作方法,優化設備日常維護管理方案。
從整體情況來看,醫療設備維修工作不容樂觀的情況一直存在。例如,雖然醫院高度重視設備的采購,但是一旦投入使用,相關設備的維修保養缺失問題一直存在,導致設備的保養與日常維護存在缺失,最終影響設備的正常使用。也有相關學者通過調查發現,醫院在采購醫療設備時,科室工作人員雖然能夠保證規范使用,但是沒有認識到后續維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難以主動配合醫學工程部工程師定期進行設備維護,導致醫療設備存在潛在問題,增加了使用風險[1]。
從醫院醫療設備維修管理的現狀來看,專業人才數量不足問題已經成為影響工作質量的重要因素。首先,醫學工程部的部分工作人員并非專業出身,這一情況導致工作人員難以深入評價醫療設備的運行狀態,日常工作上存在諸多紕漏。其次,醫療設備的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導致設備故障風險呈現復雜化、多樣化的特征,尤其是高精尖設備的維護管理難度提高。由于醫學工程部并未及時開展設備維修技術培訓,導致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不滿足當前設備維修要求。最后,受人口老齡化等因素影響,醫院醫療衛生服務壓力不斷增加,尤其是老齡患者數量增多,導致醫療設備日常使用頻率提升,醫療設備運行負荷增加,增加了設備故障的發生風險,導致醫學工程部現有工作人員數量難以滿足設備管理要求。
現階段,醫療設備維修管理主要采用事后維修模式,即在設備出現故障后針對性處理故障,而較少針對設備展開預見性維修管理。這種模式存在明顯弊端,屬于被動處理設備故障,難以消除設備缺陷引發的風險,不僅會影響臨床診斷與治療結果的精度,也可能造成醫患糾紛,影響醫院的社會聲譽。由此可見,醫學工程部工作人員忽視醫療設備日常檢修已經成為目前工作不容忽視的問題。
為加深工作人員對醫療設備維修工作的理解,工作人員應采用責任劃分機制,根據醫學工程部工作人員的崗位配置方案,按照科室或者樓層劃分的方法確定設備日常維修管理負責人,由負責人員專門處理各類設備故障。這種方法可以滿足醫療設備維修管理專業要求,工作人員長期從事某類設備的維修管理,可進一步加深對此類設備日常運行的認知,并達到預防風險發生的目的。在實施階段,可在工作人員技能考核上設置醫療設備完好率、故障停機率等指標,并要求工作人員執行設備維修的點檢與巡回檢查工作要求,確保工作人員嚴格按照規范開展工作[2]。在劃分設備維修崗位責任后,鼓勵維修人員通過設備普查、精度檢查以及缺陷治理等綜合手段做好故障分析與狀態檢測,這對于有效消除潛在運行風險意義重大。
同時,考慮到醫護人員是醫療設備的直接操作者,對設備故障現狀有更深入的認知。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應鼓勵醫學工程部技術人員與臨床科室醫護人員交流,認真詢問設備運行中有無異常情況。例如,臨床工作人員主訴機械設備轉動受阻或者卡死情況時,技術人員應檢查機械轉動部位是否存在受潮生銹或者積累灰塵的情況,在打開設備后及時除塵除銹,添加潤滑油后,檢查設備是否正常運行。
針對當前工作人員在醫療設備維修管理工作中的不足,相關工作人員應高度重視員工的日常培訓教育工作,深化工作人員對設備日常管理問題的認知,提升工作人員設備故障處理能力。例如,在醫院采購新型設備后,應要求廠家指派技術人員到醫學工程部開展教育培訓工作,介紹新醫療設備的作用機制、常見故障及其應對方法等,加深全體技術人員對設備故障缺陷問題的認知。
同時,針對人員數量不足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在醫療設備維修隊伍人力資源管理中應面向設備聘請高精尖技術人員,要求相關人員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能夠獨立處理各類醫療設備故障,也能指導其他技術人員開展設備性能控制工作等。
為充分激發技術人員工作的主觀能動性,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應采用獎懲機制落實工作,圍繞常見醫療設備質量缺陷對工作人員展開工作質量評估,也要定期組織相關專業從業人員針對設備使用、保養、經濟效益等進行全面的檢查與考核,使其能夠理解綜合利用固定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利潤率、固定資產保值增值率等相關指標涵義,掌握設備完好率、利用率計算檢驗方法,以此為核心設置完備的獎懲機制,對提升考核工作質量意義重大[3-4]。對日常工作表現優異者以及科室成績優秀的工作人員進行嘉獎,對造成資產流失等工作人員執行追責方案,確保工作人員能夠完成設備管理工作。
為提升醫療設備維修工作質量,要求工作人員根據不同設備制定維修保養工作路徑,這對消除設備潛在隱患意義重大。
(1)腹腔鏡設備維修管理。首先,在腹腔鏡設備維修維護中,要對各類設備做到輕拿輕放,嚴禁相互碰撞或者摩擦,工作人員注意檢查軸節部位是否靈活以及尖端合攏效果是否良好等。其次,檢查腹腔鏡裝置的轉換器、戳卡以及旋轉器上的密封圈狀況,若發現密封圈材料存在裂口或者老化等問題,應及時更換,避免術中出現漏氣而影響氣腹效果。最后,應定期清潔沖洗閥門,通過上油等日常維護方法保證閥門的靈活性。
(2)支氣管鏡維修管理。首先,在每次使用支氣管鏡后,維修人員應卸下設備的閥門并做終末消毒。消毒完成后,應及時吹干支氣管鏡的內管道。其次,支氣管鏡外殼處理中,應使用75%乙醇紗布擦拭干凈,擦拭時用力不宜太大,不可折彎軟管。最后,定期用漏水檢測器檢查支氣管鏡有無漏水問題,維修人員可連接漏水檢測器,將纖維支氣管鏡插入部、彎曲部和先端部浸于水中30s,觀察有無氣泡從先端部逸出,如有氣泡不斷逸出,應考慮漏水情況,須立即送檢維修。
(3)高壓氧設備維修中,工作人員應嚴格執行設備日常保養維修的工作要求。首先,啟動空氣壓縮機,檢查各級氣缸的壓縮性能與潤滑處理效果,通過及時添加(或者更換)潤滑油的方法使潤滑油滿足油位標準,評估冷卻系統的性能是否滿足預期。其次,日常檢修中應注意檢查供氧系統的氣密性,出現油脂污染時,需進行脫脂處理。若發現設備漏氧問題,應及時解決。最后,隨時檢查高壓氧設備艙內的物品,為消除質量缺陷,應確保艙內的吸引器、攝像頭以及壓力表等關鍵裝置處于良好狀態。
(4)磁共振設備維修。首先,線圈是磁共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容易損壞的部位,技術人員在日常檢修中應輕拿輕放,并及時擦拭接頭部位。其次,晚上關機時,關好屏蔽室大門,相關設備要逐一檢查設備狀態,尤其是計算機要正常“Shut Down”完畢后才能關機。最后,設備啟動前應評估設備環境對功能狀態的影響,在室內環境不達標的情況下不建議啟動。
為提升醫院醫療設備維修質量,強化風險評估管理是消除潛在質量缺陷的重要措施,其目的是確保設備運行期間不會出現任何風險。因此,在設備風險評估中,要求工作人員能夠按照設備檢驗周期評估其運行狀態,并制定嚴格的質量控制技術標準[5-6]。在質量管理中的風險控制指標包括以下內容。第一,通過目測的方式逐一觀察醫療設備的電纜、插頭以及終端設備的性能指標;第二,通過絕緣性能評估方法評估醫療設備的絕緣性能;第三,檢查醫療設備電氣部分的外科性能指標,根據檢查結果判斷有無泄漏或者故障缺陷問題;第四,檢測儀器設備的電阻水平,最大限度保證設備安全。
按照風險管理要求,設備檢修人員可以嚴格界定各類醫療設備的常見故障缺陷以及維修保養方法。以CT 機為例,理想狀態CT 機溫度應維持在20 ~28℃,正常條件下設備運行溫度的變化波動應小于等于5℃/h。同時,外界溫度變化也成為影響CT 機運行性能的重要因素,為有效消除潛在隱患風險,在外界溫度小于0℃或者大于35℃的情況下,建議晚間不要關閉空調,每天開機準備前,應首先使室溫保持在20 ~28℃半小時以上。
為全面強化工作人員的設備維修保養能力,需要工作人員借鑒科學工作方法,探索有助于提升設備日常管理能力的合理手段。以SWOT 分析法為例,該方法通過整合優勢、劣勢、機會、威脅等組織流程,要求工作人員在設備維修中能夠及時處理其中的劣勢項目,最終達到提升設備培訓管理能力的目的[7]。作為一種科學的管理方法,SWOT 分析法在醫療設備維修管理中的效果顯著。
首先,通過該技術可深化工作人員對醫療設備維修問題的了解,有效總結不良事件。例如醫院是否構建專業的維修工作團隊、是否存在醫療設備維修材料匱乏等問題。
其次,SWOT 分析法是分析醫療設備管理現狀的重要方法,通過該技術可以幫助工作人員了解設備日常維修管理的工作特征,在扭轉認知不足的同時,幫助醫學工程部工作人員尋找提升工作水平的有效手段。
同時,作為一種科學的管理方法,根據SWOT 分析法得出的結論可以更好地建立日常維修管理方案。例如,在預防性維修中,工作人員可根據SWOT 分析法判斷醫療設備發生風險的概率,盡早采取風險預防措施,實現醫療設備的專類管理。SWOT 分析法可以從醫療設備的使用優勢、劣勢、挑戰等幾方面入手,分析影響醫療設備維修管理的風險因素,識別其他風險因素對設備性能的影響,幫助醫學工程部盡早完成養護。
最后,SWOT 分析法可以滿足醫療設備長期維修管理的工作要求,該方法構建了完整的養護路徑,有利于保證故障診斷結果的數據精度,確保維修方案的合理有效。該方法也可以幫助工作人員深入了解現行醫療設備維修管理工作中的優劣勢,提升其工作能力。
在醫院醫療設備維修管理中,工作人員應高度認識到不同因素對設備維修工作質量的影響,堅持從日常工作實踐出發,探索全新的醫療設備維修管理方案,有效消除醫療設備運行中的風險事件,持續強化醫療設備的服務性能,最終為全面提升醫院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