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天龍
(山南市消防救援支隊,西藏山南 850800)
近年來,隨著城市的發展和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城市內高層建筑的數量越來越多,一旦高層建筑發生火災事故,將對居民的財產與生命安全造成較大的威脅。因此,需要對高層建筑消防監督管理工作引起足夠的重視,注重加強對高層建筑消防監督管理模式的創新,最大限度保障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
從高層建筑的結構特點來說,其建筑內部存在很多的應急通道、電梯井、管道井以及風井。由于建筑內部的通道區域通常存在很大的風力,一旦高層建筑發生火災事故,將會導致火勢順著風向向建筑頂部蔓延。此外,高層建筑在進行室內裝修時,使用的材料很多屬于易燃物,比如窗簾、沙發、床等。當其中某一材料被點燃后,火勢會迅速增大,對建筑內人員的逃生與疏散十分不利,并且也會增加火災消防救援的難度。
對高層住宅建筑來說,其內部一般居住有很多的居民,其中也包括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嬰幼兒以及行動不便的殘疾人等。一旦高層建筑發生火災事故,內部的人員實現高效、安全撤離顯然具有較大難度。同時,如果內部居民缺乏較強的消防安全意識,在面對突發火災事故時,無法保持沉著、冷靜,那么很容易導致大量人員聚集在應急通道中,在人員疏散撤離時可能因為缺乏秩序性,發生踩踏事件,從而造成不必要的人員傷亡。近年來,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與建設,建筑物的高度越來越高,這也對消防救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消防救援機構必須配備登高平臺車、高空水炮、水槍以及云梯車等,即便消防救援機構設備的配備十分齊全,以當前高層建筑的實際高度來看,消防救援設備能夠達到的高度以及發揮的作用相對有限。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層建筑在進行消防施工時,都配備了良好的消防基礎設施,并且一些消防基礎設施較為先進。例如高層建筑一般都配備防火卷簾、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自動排煙設施以及自動消防報警系統等。這些消防設施較為先進,一旦發生火災事故,可以及時、準確地預警,有效阻隔起火位置,實現自動化滅火。然而,部分消防監督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較差,尤其是部分年代較早的陳舊住宅小區,其內部消防基礎設施通常處于長時間無人管理的狀態,未能得到及時維護,導致一些消防基礎設施已經嚴重老化,甚至已經無法正常使用。部分小區物業管理單位則是過于重視經營,缺乏安全責任意識,將大部分的精力、財力和人力投入物業經營、水電維修以及小區治安等工作中,對消防監督管理工作未能夠足夠重視,忽視了對消防基礎設施的定期維護與保養,防火巡查工作的開展也不到位。另外,物業管理人員存在僥幸心理,未定期組織消防培訓和消防演練,很難做到防患于未然。
高層建筑施工完成后,通常會出售給多個居民或出租給多個單位,導致高層建筑的消防監督管理職責不明確,甚至還存在無人監督管理的情況。部分居民或者單位在裝修時,存在隨意破壞和更改消防基礎設施的現象,導致高層建筑原本的布局被破壞[1]。即便部分高層建筑安排了專業的工作人員負責消防管理,但是由于未從整體角度實施管理,導致消防基礎設施很難滿足當前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需求。消防監督管理責任模糊不清,導致在發生火災事故時,各個部門之間相互推卸,嚴重影響了消防監管管理工作的開展效果,很難切實保障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
高層建筑消防監督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與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密切相關。據相關調查發現,部分高層建筑消防監督管理人員缺乏完善、專業的消防知識體系,其根本原因在于高層建筑內一般都配備自動火災報警系統、消防栓以及自動滅火系統等,這些消防設備的專業性較強,使高層建筑消防監督管理人員產生消極松懈的態度。如果消防監督管理人員未接受過專業訓練,就很難準確把握消防設備的運行原理、基本功能以及主要用途等,無法發揮消防設備的作用。另外,部分高層建筑消防監督管理人員在開展消防監督管理工作時,僅僅是形式化地完成任務,缺乏端正的工作態度,對高層建筑內潛藏的消防安全隱患未能夠引起高度重視和高度警惕,使很多問題難以被及時發現[2]。例如,某居民居住在21 層建筑的頂樓,風機在運行時會產生較大的噪聲,由于產生的噪聲影響了該戶居民的正常休息,該居民將一根木棍插入風機的葉輪,使風機終止運行或者減少噪聲,最終造成風機損壞,而消防監督管理人員并未及時發現這一隱患。
在提升高層建筑消防監督管理模式時,需注重強化全員的消防安全意識,以保證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降低消防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消防救援機構需要打破以往的消防監督管理方式,創新構建以消防監督管理人員為主體、全體居民人員共同參與的消防監督管理新模式[3]。首先,消防救援機構需定期組織高層建筑內的居民開展消防安全專題講座活動,使居民可以清晰認識到加強消防監督管理的重要性。其次,還需要針對高層建筑消防監督管理工作,積極構建完善的消防防范體系,進一步強化居民的火災防范意識,為居民創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再次,還需要通過各種方式加大宣傳消防安全知識的力度,不斷強化社會群眾的消防安全意識。另外,消防救援機構還可以設立消防安全教育基金,為消防安全知識的宣傳和普及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最后,還應設立專門的部門負責消防安全工作,機構內部整體工作人員需要掌握系統化的消防安全知識,熟悉我國消防法規,能夠熟練操作和使用各種消防基礎設施,為高層建筑消防監督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良好基礎。
在開展高層建筑消防監督管理工作期間,需明確劃分消防監督管理職責。消防工作的實施過程較為復雜,各個環節的工作均由不同的部門負責完成,而每個環節之間又存在一定的關聯,消防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應具有較強的系統性與整體性[4]。首先,明確消防監督管理責任,按照實際需求將各個環節的工作職責落實到各個部門或是各個工作人員,明確各個部門、各個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責,使消防監督管理工作的開展更加輕松、有序。其次,各地方政府部門在開展檢查工作時,不單單需要對高層建筑內的消防硬件設施進行檢查,還需要對消防監督管理制度進行審核,確保相關工作可以全面貫徹落實。最后,在明確消防監督管理責任時,要確定各個環節的主要負責人,并組織各個環節的負責人參與消防安全專題培訓,使負責人可以全面、準確把握易發生火災隱患的重點區域,切實保證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降低火災事故的發生概率。
消防監督管理隊伍具有較大的流動性,隊伍穩定性較差,這也給高層建筑消防監督管理工作的高效、高質量開展帶來了較大的困難[5]。為確保高層建筑消防監督管理工作的順利、有效開展,要積極組建一支優質的消防監督管理隊伍,并提高隊伍的穩定性。首先,消防救援機構可以制定相關規章制度,對工作人員的工作行為進行制約,定期對消防監督管理人員的工作按照規定條例進行檢查,以調動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定期對消防監督管理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考核,將考核結果與薪酬待遇聯系在一起,確保消防監督管理人員可以認真、負責地對待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優質的消防監督管理隊伍可以第一時間發現業主的消防違法行為,以督促其做好后續整改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火災安全隱患。
首先,保障消防設施的質量。在進行高層建筑消防基礎設施施工的過程中,技術人員需要積極、嚴格地檢查消防基礎設施的質量。在完成消防基礎設施施工后,技術人員也需要定期對消防設施進行檢查,做好相關維護工作,以減少消防設施故障的出現,保障其正常運行[6]。其次,提高消防施工設計質量。在設計消防施工時,技術人員需全面了解我國有關建筑消防施工設計方面的法律法規,樹立責任意識,積極參與培訓、教育活動,不斷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全面了解相關法律法規,確保消防基礎硬件設施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最后,加強對消防施工質量的嚴格控制。在消防施工前,技術人員要嚴格檢查施工材料的質量和性能,確保材料的性能和質量均符合行業規定。在消防施工時,要嚴格監管消防施工的質量,防止出現違規施工的情況,保證消防施工的質量。
首先,調試報警閥組。在進行高層建筑消防基礎設施施工的過程中,報警閥組作為必不可少的基礎零件,具有明顯的應有優勢。不單單可以保證消防用水的順暢性,還可以保證報警信號的正常發出[7]。因此,技術人員在進行報警閥組安裝時,需事先對報警閥組的質量進行嚴格檢查,避免影響其正常運行。技術人員還需要加強對消防噴淋管質量的維護,合理調控壓力參數,以減少壓力波動情況的出現,保證消防泵的正常、穩定運行。在設置消防管網時,技術人員還需要避免管網堵塞情況的出現,保障報警閥組有效運行。其次,調試火災探測儀。在發生火災事故的早期階段,起火點通常都處于陰燃的狀態,消防救援人員往往很難及時發現火災安全隱患。因此,高層建筑必須安裝消防安全檢測設備,在安裝的過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墻體遮擋探測器信號,充分發揮消防安全探測器的應用優勢。技術人員可以把集煙罩安裝在探測器的探頭邊緣位置,以便及時發現消防安全隱患。
高層建筑消防監督管理工作的開展,直接關系到建筑內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然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消防監督管理人員消防安全意識較差、消防監督管理職責不明確、消防監督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有待提高等問題。為保障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必須強化全員的消防安全意識,明確劃分消防監督管理責任,積極組建一支優質的消防監督管理隊伍,大力排查消防安全隱患,加強對消防設施的調試工作,最大限度減少消防安全隱患的出現,保障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