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垚巍
(古田縣融媒體中心,福建 古田 355199)
專題節目在深度報道和解讀、發掘專業知識、引導輿論、影響社會變革和公共政策等方面有其獨有優勢。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接收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若地方融媒體宣傳部門仍沿用以往的傳播方式,則難以發揮專題節目的輿論引導作用。基于此,地方融媒體宣傳部門要直面專題節目報道存在的不足之處,在傳播過程中利用新媒體技術,推進專題節目在產品形態、傳播渠道等方面不斷創新,努力提高專題節目的創作質量和宣傳效果,最終達到發揮專題節目輿論引導作用的目標。
專題節目在媒體行業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不僅能夠通過深度報道和專業的解讀,幫助受眾更好地理解復雜的事態和背后的原因,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而且可以通過對社會問題和現象的深入追蹤與揭示,引起公眾的熱議和討論,促進社會的思考和反思,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專題節目能夠通過聚焦特定的議題或主題,將受眾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個具體的問題上。該問題可能是社會上的一個熱點、一個重要的事件,或一個有深遠影響的話題。這種聚焦能夠提供一個清晰的視角,并且使優秀的專題節目在眾多媒體內容中脫穎而出。
專題節目通過深入研究和采訪,能夠挖掘出與議題或主題相關的豐富內容。這可能包括專家的解讀、受訪者的真實經歷、案例分析、背景調查等,從不同的角度和視角全面展示議題或主題的復雜性與重要性。通過細致入微的敘事和信息呈現,能夠突破表面現象,讓受眾更好地理解和思考。
專題節目注重在表現形式上的藝術創作,以提升受眾的審美體驗。專題節目通過運用細致入微的攝影技巧、精心設計的畫面構圖、精湛的剪輯和配樂等,可以營造特定的氛圍,增強情感效果。
專題節目以其深入挖掘和展示內容的能力,往往能夠引發受眾的強烈共鳴和關注。比如,通過生動的故事、真實的情感表達和鮮活的形象塑造,使受眾產生共鳴,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專題片的主題。這種共鳴能夠激發受眾的情感體驗和情緒反應,進而促使受眾更加關注并參與到相關議題的討論和行動中。
專題節目可以對本土或地方文化傳統、歷史事件和個人故事進行記錄與展示,有助于傳承和弘揚當地的文化,展現歷史記憶,讓受眾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這些珍貴的遺產。通過文化傳承和歷史記憶的展現,專題節目能夠增強社會凝聚力和認同感。
縣級融媒體宣傳部門成立前,大部分縣級電視臺都設有專門的新聞專題部,專題部屬于縣級媒體產品生產部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其人員、設備配備齊全。但隨著當前媒體融合時代的不斷發展,新聞宣傳衍生出許多新的媒介形態,人們更愿意利用碎片化時間查閱新聞、觀看節目,也更容易接受“快餐式”的新聞信息。在縣級融媒體中心,缺乏時效性、多樣性的專題節目時間被擠占,受眾群體也在變小,傳播力逐漸減弱。
1.內容分散化
在媒體融合進程中,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平臺的結合使得內容呈現形式更為多樣化,而專題節目往往只是內容中的一小部分。這使得受眾在選擇信息時更易受到其他更廣泛、更及時內容的吸引。
2.競爭加劇
隨著媒體融合的不斷發展,媒體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各媒體機構和平臺為了爭奪受眾的注意力,推出大量的內容和專題報道,這使得受眾有了更多的選擇,專題節目可能在競爭中面臨較大的壓力。
3.融媒體資源重組
在媒體融合的過程中,媒體資源會進行重組和整合,可能導致原本獨立的專題節目被合并或改變形式。例如,筆者所處的地級市下轄的所有融媒體中心,均撤銷了原有的專題部,削弱了專題節目的獨特性和獨立性。
1.制作周期長
專題節目制作往往需要較長的周期,包括策劃、采訪、剪輯和后期制作等多個環節,容易受到時間的限制。以筆者所處的福建省古田縣融媒體中心為例,2022 年播出“翠屏視點”專題節目共24 期,每期時長15 分鐘,每期節目制作時間長達2—6 周。
2.資料收集和整理困難
專題節目制作需要大量真實、準確和全面的資料,但對于縣級融媒體宣傳部門來說,獲取和整理這些資料的渠道不夠暢通,通常需要自身來歸納和整理,導致信息不夠全面。
3.節目制作不夠接地氣
專題節目制作通常有一定的主題,且由于受制于既定節目任務完成要求,實際策劃中可能存在“命題作文”現象,導致對于涉及群眾利益的“急難愁盼”問題的關注度不夠,節目吸引力下降。
1.隊伍能力提高缺乏后勁
專題節目需要相對專業的人員才能開展深度報道,但是縣級融媒體宣傳部門在人力資源和技術設備方面往往受到限制,導致專題節目制作受到一定的制約。例如,縣級融媒體從業人員有許多是非新聞院校畢業的,適應新聞的專業性需要時間;縣級融媒體宣傳部門由于缺乏經費,導致難以經常性和持續性地開展專業技術和技能培訓。另外,許多縣級融媒體宣傳部門在采編設備的更新換代上也需要較長的周期。
2.財政制約
許多縣級融媒體宣傳部門主要依靠財政補貼來維持運營,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導致整個單位缺乏活力,市場化和運營能力不足,服務意識和能力低下。且由于在工作上普遍存在“大鍋飯式”的平均主義,缺乏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導致許多工作人員存在“干多干少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的心理,從而導致深度挖掘新聞報道的專題節目工作人員缺乏活力,不利于提高專題節目的整體質量。
鑒于專題節目深度報道的重要意義涉及到引起社會關注和呼吁社會變革等方面,縣級融媒體宣傳部門可在技術、內容、策略、人才等方面對專題節目進行探索創新,提高節目制作質量,使其能夠在競爭激烈的融媒體環境中更好地吸引受眾的關注,提升其傳播力。
可以加強新媒體平臺的應用,拓展傳播渠道和方式,增加受眾接觸和參與的機會。
1.利用新媒體平臺
縣級融媒體宣傳部門可以通過各種新媒體平臺,如微信公眾號、微博、短視頻平臺等,將專題節目推廣給更廣泛的受眾群體。以福建省古田縣融媒體中心為例,其制作完成的專題節目《翠屏視點》,利用新媒體矩陣,經過再次加工和處理,被分為一個個小片段或者章節,以符合新媒體受眾的觀感,引導受眾觀看完整的節目。
2.互動直播和在線參與
通過互動直播和在線參與的方式,受眾可以實時與專題節目進行互動,提高觀看體驗和參與度。以古田縣融媒體中心為例,從2021 年開始,同政府部門協作開設的政務訪談類直播節目,定期邀請職能部門負責人同線上受眾聯動,宣傳政策和法規,同時回答受眾關心的問題,解決了政務傳播“最后一公里”問題,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反響。
可以采用故事講述等創新表達手法,提升專題節目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保證選題的豐富多樣性。
1.策劃精彩的故事情節
通過精心策劃故事情節,將受眾帶入專題節目的世界,增強觀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例如,古田融媒體中心專題策劃和制作的《魅力菌都》系列節目,從《菇業發展話菌都》《“三代人”的銀耳情懷》《機械制造與菌業發展》《“草根”創造的力量》《精深加工的發展之路》《菌業人才的“搖籃”》《一支銷售大軍的崛起與蛻變》《堅守食用菌食品安全底線》《走進銀耳工廠化生產基地》《菌都”明天會更好》等視角,采訪了食用菌行業從生產到科研再到銷售等方面的代表性人物,對食用菌行業進行系統化介紹,有情感、有故事、有困惑、有展望。節目播出后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反響,讓普通人能夠更進一步了解食用菌產業。
2.加強對社會普遍性問題的關注與呼應
縣級融媒體中心的主要價值在于為本地社區提供權威信息和進行文化引領,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信息傳遞的需求,能夠成為公信力的表達。而專題節目在公信力的表達上,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是社會進步和意識提升的重要力量。[1]因此,專題節目可以通過持續關注社會熱點和關鍵問題,加強前期策劃,并通過深入挖掘、客觀呈現和引發共鳴,把社會“痛點”“癢點”暴露出來,并促進其有效解決。
3.探索多樣化的表達方式
可以探索不同的表達方式,使專題節目更加多樣化和富有創意,制作相關新媒體內容,拓展其豐富性。專題節目制作團隊可以根據專題節目的內容和亮點,制作相關的新媒體內容,例如專題報道的摘要、專家解讀的短視頻等,提升節目的曝光度和延伸性。
4.結合藝術元素
可以通過引入藝術元素如音樂、美術和攝影等,提升專題節目的審美價值和藝術表達能力。2020 年始歷時1 年,古田縣融媒體中心節目部根據施工進度,對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田縣臨水宮祖廟的修繕過程進行持續深層次的拍攝和記錄,制作成電視專題節目。一方面發掘“臨水娘娘”陳靖姑信俗文化,另一方面展現出臨水宮建筑之美。同時,聯合縣委宣傳部組織開展“陳靖姑信俗文化故事抖音短視頻大賽”,吸引社會力量參與,進一步加強了對陳靖姑文化的宣傳,反響很好。
縣級融媒體宣傳部門可以通過整合營銷和互動參與等創新策略,增強專題節目的宣傳效果和傳播力。
1.整合營銷
將專題節目與其他宣傳媒體進行整合,創造協同效應,進行全方位的宣傳。例如,聯合舉辦線下活動,可以是專題講座、展覽、展示等,增加與受眾的互動機會,讓受眾更深入地了解專題內容。還可以制作相關的圖書和周邊產品,通過售賣或贈送的方式擴大傳播范圍。
2.社交媒體互動
可以利用社交媒體平臺開展互動活動,與受眾進行實時互動,增強用戶的參與感。例如,可以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臺上設立專題節目的官方賬號,定期發布專題節目相關的內容、花絮和互動話題,引發受眾的評論、分享和點贊。可以組織在線話題討論,邀請受眾參與,通過用戶生成內容(UGC)的方式,讓受眾分享自己的經歷、故事或觀點,擴大傳播范圍和影響力。此外,還可以舉辦線上互動活動,如問答、抽獎、打卡等,鼓勵受眾積極參與,提升專題節目的曝光度。
3.精準定位和推送
可以利用大數據和智能算法對目標受眾進行精準定位和推送,增強專題節目受眾的黏性和傳播力。例如,可以借助數據分析工具,了解目標受眾的興趣偏好、消費行為等信息,然后根據這些信息進行精準推送。通過個性化的推送,讓受眾感受到專題節目的個性化關懷,吸引受眾的參與和留存。此外,可以利用智能算法進行用戶畫像和興趣匹配,根據受眾的歷史行為和喜好,推薦相關的專題節目內容,提高受眾的觀看體驗和參與度。
在縣級融媒體發展過程中,人才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縣級融媒體宣傳部門應與周邊縣區加強合作,搭建平臺促進人才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創建積極的人才引進和激勵機制,加強節目隊伍建設。一是通過組織專題研討會、行業交流活動等形式,打破局限,與其他地區的媒體機構、專家學者和從業人員進行交流,分享經驗和技巧,提升拍攝、后期制作的專業度,提高節目整體水平。二是縣級融媒體宣傳部門應積極探索合作機制,與高校、培訓機構等合作,共同打造培訓項目,提升隊伍的整體專業素養和技能。三是建立健全激勵機制。節目的創新離不開相關人員的職能和作用的充分發揮,可以通過薪酬激勵、提供晉升機會、提高福利待遇等手段吸引并留住人,同時開展跨界人才引進,吸納其他領域的優秀人才,為縣級融媒體的發展帶來新的思維和創意。
相對而言,融媒體發展給專題節目傳播帶來了現實挑戰,但同時也給專題節目提供了新的機遇。因此,縣級融媒體宣傳部門應充分明確專題節目的傳播特點,進一步提升對專題節目的重視程度,并在加強專題節目的技術創新、內容創新、策略創新以及人才創新等方面尋求突破,不斷提升專題節目對受眾的吸引力,助推專題節目在融媒體發展進程中獲得更廣泛的傳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