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靜靜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質量會直接影響新聞節目整體質量,在工作落實的過程中,應該堅持真實客觀的工作原則,堅持內容的原創性和信息的實時性。從新聞行業的角度分析,基礎要素就是消息。所謂消息,狹義上是指社會近期發生的具有意義、普遍性以及引發關注的事。新聞消息應該真實、實時,而電視新聞采編就是采集和編輯消息。通常,消息分為多種類型,所以可以采用多種采編手段。電視新聞采編的過程中,應該結合新媒體的時代特征,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作用,推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相互融合,使采編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全面提升,從而促進新聞媒體行業的進步與發展。
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由多個環節構成,包括選題、采訪、認定、加工、編輯等等。其中,采訪和編輯是最主要的兩項工作。在這兩項工作落實的過程中,應該堅持內容真實、豐富、信息采集及時的原則。為保障工作質量,采編人員必須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術,同時了解采編對象[1]。為彰顯電視新聞節目特色,獲取更高的收視率,需要對傳統采編工作進行創新。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傳統采編工作效率低,采編途徑與方法單一,難以滿足新時期的多元化新聞信息需求。
在新時期背景下,信息技術不斷完善,人們可以通過新媒體獲取信息,具有即時、互動等特點。傳統電視新聞采編工作需要經過多個環節操作,采編成本高。以采訪工作來說,電視新聞采編通常會采用“面對面”的采訪方式,采編人員要到新聞現場獲取信息,然后進行整理加工,最后制作成電視新聞節目。在工作環節、技術方法的限制下,此類電視新聞工作模式缺少即時性,不僅難以提升節目質量,而且還會造成內容單一。不僅如此,新聞互動性不足,不了解受眾需求,缺少反饋途徑。尤其在新媒體發展背景下,電視新聞采編工作存在技術與設備落后的問題,采編工作模式因此難以創新,節目的時間、形式也受到限制,影響電視新聞節目收視率[2]。因此,需要將傳統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與新媒體融合,促進方法、形式、渠道等多個方面的創新。
在新時代背景下,新媒體層出不窮,新聞信息呈現出多元、即時、互動等特點,增加了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難度。現如今,智能手機、數字電視等新設備廣泛應用,人們可以從多種渠道獲取信息,既可以通過各類媒體平臺發布信息、轉發信息、評論信息,也可以隨時隨地拍攝新聞。在新設備的支持下,新聞信息的獲取與傳播更加便捷,同時也增加了互動方式,使采編人員與新聞受眾之間有了更多的交流,且距離不斷被拉近。根據受眾反饋的信息內容,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可以不斷改進新聞內容和采編模式[3]。在新媒體應用下,直播、短視頻等新聞形式出現,信息傳遞呈現出碎片化、即時性的特點,與現代人的生活和閱覽方式更加貼合。所以面對新時期帶來的挑戰,電視新聞采編工作應該與新媒體融合,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辟全新的發展路徑。
保障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質量,都要以職業操守為基礎,堅持真實、準確、輿論引導的原則。尤其在新時期,信息傳播方式增加,信息量隨之增長,但信息質量難以保障[4]。針對這種情況,電視新聞采編人員應該守正創新,遵守職業規范、履行工作職責、嚴格篩選信息,以此確保新聞質量。雖然電視新聞在新媒體的影響下進入發展瓶頸期,但電視新聞采編人員依舊要保持良好的職業態度,堅守職業操守,并且結合新媒體不斷創新。在實際采編的過程中,可以發揮地方新聞特色和傳統行業優勢,展現專業、權威的新聞內容,并且利用新媒體不斷創新,以此提升觀眾黏度。在堅守職業操守的基礎上,也要不斷強化專業能力,包括語言、分析、思維、交流等能力,強化采編人員的新聞敏銳度,獲取更多有價值的新聞,并且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優化,根據反饋及時調整。
在電視新聞采編的過程中,應該明確具體工作職責和內容,結合實際制定工作目標。電視新聞采編應該堅持輿論導向原則,根據受眾需求挖掘有價值的新聞信息,確保電視新聞節目可以豐富群眾生活,同時引領社會輿論和思潮,促進精神文明、文化生活的塑造。在采編時,采編人員應該根據目標選擇恰當的采編方法。將受眾需求作為工作核心,確保電視新聞節目服務于受眾需求,并且根據受眾反饋不斷調整和改進[5]。既要創新采編方式,也要豐富報道內容。電視新聞節目在創新的過程中,不能只注重收視率的提升,也要促進區域文化建設,為豐富群眾精神文明世界、日常娛樂生活貢獻力量。所以可以豐富題材選擇范疇,注重時事政治、地方民生、精神文化等內容的采編,保障各類新聞信息需求得到滿足。
電視新聞采編旨在還原事件真相,采用直播、互動等方式,使新聞報道更加真實、更有時效性。既要確保真實性,也要采用趣味、藝術的呈現方式。尤其在新時代背景下,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使采編人員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一方面,要對文本視頻進行規范;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有價值、有熱度的新聞,豐富新聞模塊和內容,促進行業發展[6]。采編人員應該了解不同受眾群體的需求,包括不同年齡群體、不同職業群體等等,融合藝術、政治、法律等多項內容,保障新聞節目專業且豐富。重點發揮新媒體技術優勢,可以利用新媒體豐富工作途徑、提升工作效率。例如,在編輯文字稿件的過程中,應該確保用詞準確,避免誤導受眾。尤其在專業內容報道的過程中,必須了解各項專業術語與知識,可以咨詢專家學者,避免出現錯誤。實時報道需要現場采編,所以對專業素養有更高的要求,既要掌握專業知識,也要熟練操作各種設備,保障采編工作順利完成,為受眾呈現真實的新聞內容。
在新時期背景下,新媒體的影響力不斷擴大,電視新聞要適應時代發展與變化,就要創新傳統的采編工作理念,不斷提升采編質量。首先,全面梳理采編內容與環節,堅持新媒體導向原則,在“新舊融合”的理念下不斷創新。新媒體強調便捷、互動與高效,在這些理念的融入下,促進工作模式的創新,使現代化采編系統可以充分發揮作用。側重采編人員的思維轉換,結合電視新聞節目的特色,挖掘電視新聞的優勢,增加更多個性化內容,提升節目的吸引力。采編人員應該注重受眾反饋,因為新媒體時代增強了新聞的互動性,受眾可以自由地評論新聞內容,也可以根據自身生活經歷發表感想,增加了反饋渠道和方式[7]。所以采編人員應關注受眾的留言反饋,了解受眾的新聞需求,然后根據需求進行信息采集與編輯,增強新聞內容的針對性,使新聞受眾范圍不斷擴大。
其次,結合新媒體理念創新工作機制,在“內容為王”的核心思想下,對傳統采編機制進行全面調整與革新。為促進電視新聞采編與新媒體融合,可以建立融媒體“中央廚房”,以此提升“大屏”新聞質量,同時促進“小屏”節目發展。在此基礎上,對采編環節進行調整和規范,使電視新聞可以發揮主流媒體的權威優勢、品牌優勢,進一步擴大影響力、號召力,促進采編環節簡化和模式創新。可以搭建區域媒體平臺,在發展融媒體的基礎上,實現新舊媒體流量互相導入,使資源共享更加便捷,實現平臺相互聯通,彰顯新媒體互動、互聯的發展理念[8]。可以將電視新聞作為源頭,利用抖音、微博等平臺發布各類原創新聞稿件,堅持效果導向的理念,運用開放式的管理手段,采用談話、會議等新聞信息征集方式,使內容更加豐富。
電視新聞采編涉及多個環節,需要對多種信息進行篩選和加工,所以要求采編人員具備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在新時代背景下,應該著重提升采編人員的綜合素養,確保采編人員掌握專業的采編技術與知識,同時可以結合新媒體不斷創新,使采編路徑得到拓展。在新媒體應用下,可以通過網絡、走訪等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新聞素材更容易積累,處理效率也隨之提升[9]。在實際編輯的過程中,要堅持真實客觀的原則,融入新媒體的多種編輯手段,既要滿足受眾需求,也要發揮輿論導向作用,對新聞尺度進行嚴格把控,避免出現媚眾、從眾的情況。為了使節目有更高的收視率,應該制作具有特色的節目內容。以地方電視新聞節目為例,可以結合地域文化,建立多樣化的采編渠道,獲取多種類型的新聞信息。重點發揮新媒體平臺的作用,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等平臺宣傳節目,同時獲取受眾的反饋。
新媒體出現后,自媒體行業迅速發展,但大部分自媒體從業者缺少專業的采編知識,信息篩查能力不足,無法保障信息的真實可靠。同時,很多自媒體從業者追求利益,具有較強的從眾心理,無法保障新聞信息質量。對此,電視新聞采編人員應該發揮權威導向的作用,在采編工作中彰顯專業實力,發揮“兩微一端”的優勢,堅守傳統媒體從業者的職業操守,同時結合新媒體思想、技術和渠道,豐富電視新聞節目的內容與內涵。例如,民生新聞可以采用街頭采訪的方式,運用新媒體技術隨時隨地獲取新聞信息,充分彰顯專業媒體從業者的素質,提升受眾對電視新聞的認可度。為滿足新時代的要求,電視新聞采編工作應該逐步向品牌化、特色化的方向發展[10]。既要堅持“內容為王”,不斷擴大電視新聞的影響力,建立更加符合新時代需求的新型主流媒體體系,切實履行媒體輿論導向的職責,使新聞服務能力逐步得到強化,也要加強新媒體的融入,積極建設新媒體網絡,策劃多種專題類欄目、系列類報道,豐富原創媒體作品,彰顯新聞節目的個性與特色,使節目具有更強的品牌效應。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堅持“廣開言路”的原則,對信息獲取途徑、傳播途徑進行拓展。可以建立新聞素材媒資庫,充分發揮電視立體直觀、網絡靈活多元的優勢,使新舊媒體充分融合,取得“1+1 >2”的效果。
在采編工作創新的過程中,新媒體技術發揮著主要作用。電視新聞采編可以引入AI、5G、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實現自動化采集、智能化編輯,使新聞的實時性、互動性和精準度得到提高,采用智能分析的方式,提升新聞信息篩選效率。在引進技術的同時,也要完善硬件設備,構建專業化的新媒體平臺。可以采用人工智能、FAX 微信采集等技術手段,使電視新聞采編人員有更強的信息挖掘能力,第一時間獲取熱點新聞,并且通過智能化的數據分析,對有價值的新聞內容進行深度發掘。可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使采編系統不斷完善,逐步向高清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擴大電視無線信號覆蓋范圍,彰顯數字電視傳播的優勢。例如,如果發生重大新聞事件,采編人員距離新聞發生地較遠,難以短時間內趕赴現場,則可以通過微博、抖音等新媒體渠道獲取信息,經過篩查和考證,選擇真實可靠的信息作為新聞素材。或者新聞現場危險性較高,包括火災、洪水、地震等重大災害報道時,可以利用無人機等先進的采編設備,實現遠程拍攝,既可以滿足高溫、高空等環境的拍攝需求,也能確保采編人員的安全。
為適應新媒體技術的融入,采編人員的個人能力也要不斷提升。可以組織開展專業的采編培訓活動。同時,也要不斷改進選人制度、管理規范,使人才隊伍持續壯大,并且促進工作模式的優化完善。在采編工作落實的過程中,采編人員要靈活運用各類新技術、新設備,將采訪視界進行拓展延伸,使新聞資料的獲取更加全面、多樣。重點強化采編人員的監管工作,嚴格審核新聞信息的真實性,杜絕虛假、錯誤的信息傳播,如果發現采編人員出現違反職業規范、法律規范的行為,則要根據規范要求進行處罰。強化采編人員的終身學習意識,使其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并且強化自身的職業道德、文化修養,確保其在采訪和編輯工作中保持理性、客觀的態度,同時具備良好的應變能力,可以有效處理各種新聞信息。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背景下,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要進一步完善和創新,就要與新媒體實現有效融合。為此,應該明確新媒體的融合要求,然后采取有效的融合手段。首先,應該促進新媒體理念的引入,不斷提升內容質量。其次,開拓新媒體傳播途徑,深化新舊融合。最后,加強新媒體技術應用,培養更多的采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