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晨?王奕?史茂祥?宋碩涵?汪文
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大學生通過跨境電商進行商品代購屢見不鮮,但跨境電商代購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本文基于這一背景深入研究大學生跨境電商代購風險,并從跨境電商的消費模式以及大學生群體網絡購物風險兩個角度對其展開分析,并通過“質量”“消費漏洞”“安全”等幾個方面的論述,分析了跨境電商代購的風險,并提出應對策略。
一、跨境電商代購中存在的風險問題
(一)跨境電商代購中的商品質量風險
在跨境電商背景下代購行業發展迅速,但其商品質量存在著不小的風險隱患。首先由于商品運輸過程中的顛簸,加之海外代購距離遙遠,退換貨十分麻煩,買家到手商品完好程度無法保障。此外,代購一般沒有小票,商品的售后服務、退換貨等很難實現。
其次一些不法跨境電商代購商家將劣質品、高仿品進行再加工,重新包裝貼標簽,并且偽造商品的鑒定報告欺騙消費者,甚至一些代購者以給予客戶最大優惠為手段,出售質量不達標的商品。消費者往往買到假貨而不自知,鮮有人會將商品送到專業機構進行檢驗,這也讓一些代購商有了可乘之機。當交易出現紛爭,買家因質量問題想退貨時,代購會拒絕退款,由于缺乏相關交易證明,買家往往難以維權。同時商家的進貨渠道不夠明確,消費者無法得知商品來源,加之網絡購物的虛擬性,消費者無法在選購商品時切實體驗商品的實際效果,這也容易出現商品質量問題。相比于正品奢侈品,偽劣品的成本低,生產數量不受限制,賺取的利潤空間很大,不法商家以比正品低廉的價格進行售賣,大學生會受到低廉價格的引誘,買到偽劣品卻又難以維權。而事實上,奢侈品的廠商一般會設置限購數量。
(二)跨境電商代購中的消費漏洞風險
首先,就傳統的消費模式而言,信息不對稱性在新興的海外代購的交易過程中更為顯著,其次,消費者在海外的代購平臺上看到陳列的商品大多都是用來做廣告推銷宣傳的高質量商品,未必是消費者能夠買到的商品,消費者往往會被這些擁有華麗外觀或是高質量的陳列品所迷惑,在沒有親身體驗的情況下,盲目購買代購商所宣傳的產品,導致自己的消費風險增加。這種潛在的風險如果存在于代購平臺中將會為消費者帶來巨大隱患。而在跨境電商代購這種購物模式中,消費者對商品的情況可以說是一無所知,這會直接影響到消費者消費時的信息知情權。
商品信息收集的障礙,會為跨境電商代購的消費者帶來非常不公平的消費體驗。例如,現在一些大學生受熱播韓劇的影響,導致他們癡迷于韓國本土的一些化妝品品牌,但是一些不良廠家為了追求高額利潤,對這些品牌化妝品進行精心的模仿,然后以低價賣給中間代購商。在代購商手中所謂的海外正品,也許只是國內的一些小工廠所仿制出來的三無產品。在這種海外代購模式中,不只消費者對商品不夠了解,就是代購者對商品的了解程度也是有限,在這種情況下,代購商將這些高仿貨賣給消費者,不僅買賣的貨物會出現“貨不對板”的質量問題,而且在買賣環節也出現代購商非主觀造成的欺騙問題。在這種多方面難以保障質量的情況下,海外代購模式無可避免地會出現產品質量有缺陷、售后服務無保證和售后信息不完善等問題。
(三)跨境電商代購中的詐騙安全風險
目前海外代購迅速發展成了一種新型消費模式,這種消費模式容易誘導消費者尤其是給大學生消費群體造成損害。網購的地域范圍延伸至國外,并且交易時間比國內的商品交易期間長,加大了大學生群體個人隱私泄露的風險。
國內經濟快速增長,智能手機的應用也隨之普及起來,大數據時代人們的工作、生活變得方便快捷,個人數據信息被自動收集、存儲、分析和應用,每個人在互聯網下都被迫成為“透明人”。網購現在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個人信息一覽無余,這可能會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個人信息的泄露。根據有關部門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個人信息成為不法分子非法使用的主要目標,如利用大學生信息,通過建立虛假網店,發布低價商品信息,吸引大學生消費者下單并騙取貨款;虛假代購,以代購名義,通過社交媒體或私人聯系方式,與大學生消費者聯系,以低價代購商品為名,騙取預付款后失聯。但是由此產生的經濟、法律糾紛卻由大學生自己承受,維權艱難。
二、跨境電商代購中存在的風險分析
(一)跨境電商代購商的進貨渠道不明確
近年來,隨著跨境電商代購的興起,眾多商家開始將目光投向跨境電商代購這塊大蛋糕。由于全球產能的恢復,國際品牌為了降低生產成本,開始將工廠大量遷移到東南亞國家,因此大量代工廠開始涌現,一些跨境電商代購商家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會與工廠直接對接,在對海外部分市場的信息了解有限的情況下,一個商家會與多個工廠對接,導致商家購買的同一種商品可能由多個工廠生產,一些商家為了謀取利益,選擇從一些不正規的加工廠購買低價商品,再將這些低價商品以高價賣給消費者。由于大學生消費群體對跨境電商中代購的相關信息了解不足,國內類似商品的貨源不足,商家抓住大學生對商品的急需心理,肆意抬高價格,侵害大學生的權益。
國內的電商平臺所儲存的貨物有時不足以滿足國內的市場需求,所以大量的跨境電商個體代購商戶出現,這些商戶每個人擁有不同的進貨渠道,但是這些渠道之間彼此沒有過多的聯系,它們大多數是相對獨立的,導致沒有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供應鏈,消費者從商家購買商品,當商家的儲貨量不足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其就會去聯系其他供應商來補足存貨量,這種傳遞式進貨方式是供應鏈不完善的表現,很容易造成一位商家在找另一位供應商拿貨時,信息渠道并不透明,消費者在自己選擇的商家中無法知曉商品的真正進貨渠道,從而付出大量金錢后無法拿到自己滿意的商品。
(二)跨境電商代購的國際市場費用差異
由于國內各地區消費水平、生活水平及消費觀念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造成了不同地區間產品價格存在著一定差異。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2022年世界關稅表中各國進出口產品稅率,在其他地區市場上購買化妝品價格明顯要比國內(不含港澳臺)市場高出20%-50%左右。在日本市場上購買電子產品價格往往要比在國內(不含港澳臺)市場高出20%左右;在美國市場上購買電器產品價格則比國內要高出20%左右;而在歐洲市場上購買化妝品、奢侈品等則要比國內高出50%以上。對于一些商品,可能還需要繳納一部分關稅,而關稅的繳納也是需要看消費者所購買的商品在國外是否屬于免稅商品。另外,在購買商品時會產生物流運輸成本,而運輸成本的高低也是會根據消費者所購買的商品價值高低來決定。關稅是國際貿易中一項很重要的費用,而在國外購買商品就會產生關稅,不過稅率是不同的,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近年來的世界各國家地區的部分產品進口關稅情況,東亞國家中韓國進口的商品會有30%的關稅,而日本進口的商品則只有15%的關稅,美國進口的商品也是只有20%的關稅。由于稅率的不同導致代購市場的收費標準混亂,部分商家以收取隱性費用為由,利用大學生對國際市場費用了解的不足提高商品價格。
(三)跨境電商代購商家誠信問題
近年來,跨境電商平臺蓬勃發展,從前未曾幻想過的購物方式,如今也已走入千家萬戶,隨著手指的幾下輕點,僅靠一方小小的手機屏幕,遠在境外千里的商品也能在短時間內送達買家的手上。但無法回避的是,在跨境電商平臺飛速發展的同時,一系列無法忽視的問題也隨之而來。跨境電商平臺上售賣的商品真偽難辨,商家品質良莠不齊,少數不良商家甚至冒充官方自營店以次充好,售假販假,由于缺乏監管機構,沒有第三方機構的認證,欺詐消費者的侵權行為時常發生。除此之外,跨境電商平臺營銷的過程也痛點頻出,物流倉儲能力不足,配送能力較弱,價格沒有優勢,消費者需求降低,加上國際結算方式多元化發展緩慢,導致不少國家由于個別原因無法正常使用國內的跨境電商平臺,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消費者的流失。并且涉及到國際貿易,各國法律不同,以及跨境電子商務的非全球性和集中性,很難識別電子商務用戶的身份及其地理位置,很難做到服務的完美銜接,從而讓不良商家有空可鉆。
三、跨境電商代購中的風險應對策略
(一)健全海外代購渠道的監管體系
加強市場監管部門的“閉環監管”。因為海外代購交易的復雜性、特殊性,使得國家對其監管的難度非常大,主要集中在對交易主體資格的認定、違法證據的收集等方面。為了解決上述監管問題,有必要對海外代購的市場監管機制進行進一步的完善。首先要著力規范電子商務主體資格,嚴格市場準入,監督電子商務經營者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規范電子商務主體資格,加強對跨境電商經營者的規范引導。其次要嚴厲打擊不正當競爭行為,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海關部門嚴格海外代購行為監管,加大對跨境電商進出口環節整治力度。《關于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規定,不管是電子商務企業還是個人,都要向海關通關管理平臺傳送交易、支付、倉儲和物流等數據。但是否加入海關部門的監管,根本上還是取決于跨境代購商的個人意愿。特別是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格局下,如此開放的國際市場需要更加嚴格的風險把控。因此海關部門更應當化被動為主動,積極開展海外代購的風險監測、評估、預警、處置等工作,探索新的風險防控路徑,以新理念、新舉措助力海關風險防控。
跨境電商代購從產品生產源頭到運輸渠道都暗藏玄機,對于海外代購存在的亂象媒體早有曝光,有些不法之徒,高仿假冒海外代購商品,偽造假發票、假通關證明、甚至是假的報稅單等,已然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產業鏈。與此同時需要進一步加強對電商平臺的監管,引導平臺經營者規范自身行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二)健全代購商家的信息披露制度
對于跨境電商代購,消費者往往會先了解代購商的信息,再根據代購商提供的商品信息購買自己需要的商品,而一些不良代購商利用這一點,虛構自己的信息,欺騙消費者,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合法權益。
加強對平臺失信主體的約束和懲戒。強化網絡交易信息監測和產品質量抽查,以營造良好消費環境,及時發現漏洞,充分發揮相關部門失信懲戒的作用,并進行網絡透明化公示。
在實名認證方面,應當要求涉及并經營海外代購業務的銷售商或者代購商提交其身份認證、地址認證、電話郵箱認證、經營許可認證等相關信息認證,并依法查驗、登記、定期檢驗更新,同時依法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報送平臺內經營者的身份信息。
落實電子商務經營者責任,營造誠信守法經營環境。督促電子商務經營者特別是海外代購平臺經營者履行法定責任和義務。監督電子商務經營者履行消費者權益、知識產權、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的義務,依法承擔產品和服務質量責任,嚴格落實代購商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
(三)加強維護跨境電商代購消費者權益
全方位多渠道加大個人信息保護力度,規范涉及個人信息的合同格式條款;嚴肅查處未經同意收集、使用、泄露、出售個人信息行為,依法查處不履行個人信息保護義務、為網絡違法犯罪提供支持幫助的網絡平臺;嚴厲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切實防范大數據技術對個人信息的濫用。
通過構建“ 智慧法院” 在線調解機制,完善互聯網司法建設配套舉措,引導銷售問題在線解決,公平、公正地解決當事人的爭議;鼓勵建立有利于海外代購發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商品、服務質量擔保機制。
在跨境電商代購服務中,應當堅持公正、公開、公平的原則,健全代購者賠付制度,使得跨境電商代購服務中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能夠得到切實的維護。建立保證金賠付機制,科學研究保證金的繳納額度,公開保證金數額及賠付比例,在海外代購商家失去聯系,消費者投訴要求退款時,應立即采取積極措施減少消費者的損失。
提高海外代購消費者自身法律觀念和維權意識。向廣大消費者普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相關法律以提升消費者維權意識。公示維權信息是提升消費者維權意識的手段,發揮新聞媒體輿論導向作用是營造消費者維權意識的有效方法。
(作者單位:馬鞍山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作者簡介:王雨晨,女,2004年5月出生,漢族,大學本科,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