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層層,李依明,屠淑敏,侯娟,羅常月
(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 1 急診內科,2 影像中心,3 急診重癥監護室,河南 商丘 476100)
高血壓腦出血是腦血管系統常見病,主要因血壓突然升高引起腦血管破裂導致,其致殘率及致死率均較高[1]。高血壓腦出血具有發病急驟、 病情進展快的特點,病情可在數分鐘或數小時進展至高峰,患者可伴有劇烈的頭痛、 惡心、 躁動、 嗜睡或昏迷,可對患者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威脅。研究[2]表明,炎性反應、 氧化應激反應等與腦出血發病關系密切,配合抗炎、抗氧化應激治療在改善腦出血患者預后及神經功能方面具有積極意義。尼莫地平為Ca2+拮抗劑,可減輕腦組織缺血性損傷及顱腦水腫,通過阻斷Ca2+內流減輕血管痙攣,降低血壓水平[3]。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 (rHU-EPO) 為利用基因重組技術獲得的藥物,具有較好的營養神經作用,可促進機體紅細胞的生成,發揮抗炎性、 抗細胞凋亡作用。本研究將尼莫地平與rHU-EPO聯合用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治療,觀察其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 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為對象。納入標準: ①既往存在高血壓史,經影像學檢查確診; ②發病至入院時間在24 h 內。排除標準: ①既往合并腦梗死、 顱腦創傷史者; ②合并小腦出血者;③患有嚴重器質性功能損傷者; ④長期應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藥物者; ⑤患有血液系統疾病或腫瘤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0 例。觀察組男24 例,女16 例;年齡32 ~76 (65.31 ± 6.34) 歲,出血量 (20.51 ± 4.18) mL,體質量指數 (23.51 ± 3.18) kg/m2; 出血位置: 腦葉19 例,丘腦15 例,基底核6 例。對照組男27 例,女13 例;年齡34 ~76(66.81 ± 7.10) 歲,出血量 (20.71 ± 4.24) mL,體質量指數(23.27 ± 3.27) kg/m2; 出血位置: 腦葉18 例,丘腦15 例,基底核7 例。兩組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包括降顱內壓、 利尿、補液、 營養神經、 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失衡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尼莫地平聯合rHU-EPO 治療。尼莫地平注射液10 mg 與100 mL 生理鹽水混合后靜脈泵注,每12 h 泵注1 次;rHU-EPO 皮下注射,每次20 IU/kg,3 次/周。兩組均治療2 周。
1.3 觀察指標 ①療效評價。NIHSS 評分降低91% ~100%為基本痊愈; NIHSS 評分降低46% ~90%為顯著進步; NIHSS 評分降低18% ~45%為進步; 未達上述標準為無效。②采集患者治療前后清晨空腹靜脈血,離心分離,采用TBA 熒光法檢測丙二醛 (MDA) 水平,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檢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水平。③采用酶聯免疫法檢測S100 鈣結合蛋白A8/A9復合物 (S100A8/A9)、 髓鞘堿性蛋白 (MBP) 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 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n (%)表示,采用χ2檢驗; 計量資料以±s 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療效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治療效果比較 [n (%)]
2.2 氧化應激水平 治療后,兩組的MDA 水平均降低,SOD 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的MDA 水平低于對照組,SOD 水平高于對照組 (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的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s)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
組別nMDA (nmol/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406.47±0.603.42±0.38* 60.89±4.87 77.64±5.34*對照組406.52±0.644.13±0.52* 61.05±4.79 72.13±4.56*t 0.3616.9720.1484.963 SOD (U/L)0.720<0.0010.883<0.001 P
2.3 兩組的血清指標水平 治療后,兩組的S100A8/A9、 MBP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的S100A8/A9、 MBP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血清指標水平比較 (±s,μg/L)

表3 兩組的血清指標水平比較 (±s,μg/L)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
組別nS100A8/A9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40 19.57±2.35 10.41±2.31* 5.23±1.223.08±1.08*對照組40 19.54±2.23 14.03±2.94* 5.44±1.403.84±1.17*t 0.0596.1230.7153.019 MBP 0.953<0.0010.4770.003 P
高血壓腦出血發病時腦組織暫時或持續性的出血可致顱內血腫,對周圍組織及神經等產生壓迫作用,會引起腦血流動力學障礙及神經功能損傷; 腦組織血液灌注減少可激活黃嘌呤反應,刺激腦內氧自由基的釋放,加重顱內水腫,進而誘發全身炎性反應,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導致腦組織功能紊亂[4]。腦組織缺血缺氧、 再灌注損傷可刺激大量氧自由基、 過氧化物的合成分泌,激活腦內的氧化應激反應,引起腦內炎性反應,對血管內皮功能產生損傷[5]。因此,對于腦出血患者在控制癥狀的同時,抑制氧化應激及炎性反應對改善預后具有積極意義。
尼莫地平為Ca2+拮抗劑,進入體內后可透過血腦屏障抑制缺血部分神經元Ca2+的聚集,進而減少組織壞死,緩解病變區域血管痙攣,促進血液循環。rHU-EPO 具有與天然EPO 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可增加體內紅細胞的數量,具有調節激酶活化并抑制線粒體細胞自由基釋放的作用,進而減輕腦組織的損傷;rHU-EPO 可調節血腦屏障通透性,促進腦組織血液循環,還可為神經元細胞提供豐富的營養物質,促進神經元細胞的增殖,減輕神經功能損傷[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效果較好,提示尼莫地平聯合rHU-EPQ 治療可提高腦出血患者的治療效果。腦出血患者在疾病發作時,由于顱內血管破裂,病變區域腦組織神經元細胞的血氧供應減少,隨著無氧呼吸的進展,局部氧自由基生成增多,對神經元細胞的損傷加重。MDA 及SOD 均為反映機體氧化應激反應的指標,腦出血后MDA 大量釋放,SOD 消耗增多,體內氧化-抗氧化機制失調[7]。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的MDA 水平低于對照組,SOD 水平高于對照組,提示觀察組的上述指標改善效果顯著,分析原因可能為尼莫地平及rHU-EPO 聯合治療可發揮抗氧化作用,同時二者通過不同途徑緩解血管痙攣,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腦組織血氧供應,減少氧自由基的釋放。腦出血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損傷。MBP 是神經組織特有蛋白,隨著患者病情進展,腦組織神經細胞凋亡增加,MBP 被大量釋放入血,外周血液循環中MBP 含量增多; S100A8/A9 為反映腦部炎性反應的重要指標,其含量增加提示腦內炎性反應加重。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的上述指標下降幅度顯著,提示尼莫地平聯合rHU-EPO 治療對減輕患者神經元細胞損傷、 抑制腦內炎性反應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尼莫地平聯合rHU-EPO 治療腦出血的效果較好,可減輕患者的神經功能損傷,抑制氧化應激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