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春

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訂購英文繪本、讀物,希望通過英語閱讀為孩子的英語學習打下基礎。提高英文閱讀的質與量,對孩子英語素養的全面提升有著積極作用,而親子共讀更是備受家長和老師的推崇。然而在實際應用中,很多家長卻“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家長反映孩子對英文讀物興趣寡淡甚至存在抵觸心理,還有一部分家長表示自己的英語水平不高,不知道該如何指導孩子進行英語閱讀。其實,這些問題都不應當成為孩子暢游英文世界的“絆腳石”,只要方法得當、策略正確,即使家長本身英語能力平平,也能夠讓親子共讀發揮理想效用。
在英語親子共讀這個問題上,很多家長容易走進相同的誤區,即過度關注孩子在英語學習方面的表現,弱化乃至于忽視自身的陪伴作用。所謂親子共讀,其核心在于“共”而非“讀”,只有當家長做好“共”的工作,“讀”的質量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提升。有的家長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習慣于保持上對下的指導模式,導致“陪伴”成了“教學”、“家長”成了“教師”、“讀本”成了“課本”,親子共讀中“共”的作用完全消失不見,本該是親子雙方共同學習、其樂融融的時光在孩子眼中成了“另類課堂”,孩子自然難以對英文閱讀產生興趣。因此,在開展親子閱讀時,家長需要聚焦于“共”,在閱讀過程中保持一顆童心,和孩子一起學習和探索,成為孩子的“好讀伴”。只有這樣,親子雙方才能夠形成學習共同體,在相互學習、共同探討與彼此影響中,大手拉小手,默契向前走。
在親子共讀中,家長最為焦慮的問題在于自身英語水平有限,擔心親子共讀難以達到預期效果,這樣的擔心可以理解,但并不用過度焦慮,只要家長方法得當、策略正確,即使英語水平不高,親子共讀也能夠發揮理想的作用。在親子共讀中,如果家長自身不具備較高的英語能力,可以在親子共讀的互動原理上多下功夫。例如,家長可以在共讀過程中利用同理心,結合孩子的學習情況與性格特點,采用合適的速度閱讀;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發現書中有趣的事物,從而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家長還可以適當放手,給孩子自己尋找答案的機會。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講,家長英語不好也是一種特別的“優勢”,因為這樣可以和孩子在閱讀中一起猜故事、查單詞、分享自己的學習所得。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能夠得到提升,自信心也會提高,最重要的是家長的態度能夠成為孩子前進的榜樣,讓孩子明白學無止境的道理,從而戒驕戒躁,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親子共讀雖然簡單易實現,但也不能想當然,家長隨便拿過一本讀物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和孩子一起閱讀,并不能算做“親子共讀”,讀什么書、在哪里讀、什么時候讀都是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只有當這些準備工作做好、親子共讀的計劃完善了,閱讀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讀什么書。親子共讀,讀物的挑選很關鍵。很多家長會根據專家推薦的書目購買,這雖然是一種不錯的方式,但家長還是要考慮孩子的特點與興趣愛好,為孩子挑選符合他們喜好的讀物。尤其是在親子共讀的初級階段,家長在挑選讀物時一定要優先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只有孩子對讀物有興趣、有求知欲,親子共讀才有動力。例如,有的孩子喜歡恐龍,家長就可以購買一些與恐龍相關的讀物,這樣即使孩子看不懂也不會喪失閱讀的興趣,能夠和家長一起翻翻書、看看插圖,在探索中激發閱讀興趣。
什么時候讀。想要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幫助孩子在英語學習之路上持續積累,家長就要將“親子共讀”列入孩子的每日規劃,成為一項必要活動。為了推進親子閱讀的持續性,家長需要和孩子共同商議、約定科學合理的共讀時間。有的家長喜歡將親子共讀的時間安排在臨睡前,這樣的選擇看似溫馨體貼,卻不利于正處于閱讀適應期的孩子,很容易讓孩子將英語閱讀與睡覺聯系在一起,從而一看到外文讀物就哈欠連連。因此,家長可以選擇清晨或者孩子寫完作業后,既能夠保證閱讀效率,又保持孩子注意力的集中。在親子共讀的初期,家長切勿直接將時間設定為二三十分鐘,而要根據孩子的注意力情況合理安排,哪怕剛開始孩子只能堅持5 分鐘,只要持續下去,就能夠收到理想的成果。
在哪里讀。有些家長喜歡為親子共讀選擇較為嚴肅的地點,如書房內、寫字桌旁,這種較為嚴肅且規矩的氛圍很有可能讓孩子產生緊張的情緒,從而無法真正享受和父母一起閱讀的溫馨時光。親子共讀的地點選擇并沒有嚴格的規定,但家長一定要遵循一個原則:舒適。孩子只有保持身心舒適的狀態,才能夠更好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去,領悟書中的神奇世界,甚至可以和孩子在游戲角展開閱讀活動。
從讀圖開始。親子共讀時,很多家長喜歡開門見山地展開閱讀。其實,一本讀物的封面也蘊藏了很多知識點,等待孩子去挖掘與解讀。所以,拿到一本新書,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從封面看起,幫助孩子了解繪本的主題,對繪本內容進行預測。從封面開始閱讀能讓孩子對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有大致的預期,在降低閱讀難度的同時,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
和孩子一起朗讀。有了對內容的大概預測,下一步便是朗讀全文。這時,英語水平較高的家長可以為孩子朗讀,英語基礎不好的家長可以播放相應的影音資料或讀本配套的音頻、視頻。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哪一種形式,都要保證朗讀的語速不要太快,這樣便于孩子將聲音、圖像、文字進行對應與匹配。在朗讀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稍微復雜的語句,這時家長一定要細心地解釋。如,“in a fix”這個地道的短語會讓孩子產生困惑,家長可以用孩子熟悉的英文短語“in trouble”進行解釋,還可以結合圖片,輔助一些孩子已經掌握的詞語進行解釋,加深孩子的印象,在觀察、描述與詞組替換中提高孩子的英語水平。
拓展。完成親子共讀的內容,并不代表完成了親子共讀的全部內容,家長可以在每次親子共讀后加入提問、討論、問答等環節,這樣既能夠檢驗孩子的閱讀情況,又能夠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讓親子共讀的趣味性大增。
總之,親子共讀不能流于形式,家長應用心投入、細心實踐,只有堅持下去,孩子的英語潛能才能被激發,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享受閱讀帶來的無限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