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平潭第三中學 念 斌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初中語文教育改革逐漸深入,語文教學也在不斷地轉型升級。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背景下,提升初中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成為重要的教育任務。然而,當前許多初中生存在閱讀習慣不良、理解能力欠缺、文化底蘊不足等問題,導致他們的閱讀能力普遍較低。如何有效提升初中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是當前亟待解決的教育難題。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新課標在初中語文教育中的實施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任務。新課標以“八個素質”為核心,旨在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其中包括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那么,新課標下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有哪些特點呢?
首先,新課標下的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注重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把握和深入理解。新課標強調學生應當具備“整體感知、細節把握”的能力,即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全面、精準地掌握文本的主旨、結構和重點內容。同時,學生還應當具備“外延拓展、內涵挖掘”的能力,即能夠準確理解文本所傳達的意義和內涵,同時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進行思考和拓展。
其次,新課標下的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注重學生的思辨和創新能力。新課標要求學生具備“思辨、創新”的能力,即在閱讀過程中能夠積極思考和探究文本所蘊含的深層次意義和價值,同時具備對文本進行創新性拓展和發掘的能力。這要求學生在閱讀中注重思維的自由發揮和創造性思考,充分展現自身的獨特見解和思維能力。
最后,新課標下的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新課標要求學生具備“綜合運用”能力,即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將所學的語言知識和技能進行靈活應用,同時將所閱讀的內容與其他領域的知識和技能進行融合,形成全面、多元化的能力素養。這要求學生在閱讀中注重跨學科知識的融合和應用,同時注重實踐經驗的積累,全面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和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新課標下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注重學生的整體把握和深入理解能力、思辨和創新能力以及綜合能力提升,是一項全面、多元的素質培養任務。對教育工作者來說,應當充分理解和把握新課標下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特點,積極創新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能力提升。
閱讀對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提高具有顯著作用,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閱讀文字的意義,還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獲得情感體驗。閱讀是一項復雜的精神文化活動,只有學生對閱讀材料進行深入理解、反復琢磨才能把握閱讀內涵。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汲取精神營養,不僅能夠學習到知識技巧,還可以感受文字的魅力。首先,通過閱讀學生可以獲得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同時提高閱讀能力,學生在閱讀材料的過程中,會遇到不同難度的文章,有助于學生提高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其次,閱讀可以促進學生的審美體驗和文化品位,學生在接觸文學經典、文化藝術作品的過程中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審美情趣,提升人文素質。最后,閱讀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讓他們在閱讀過程中進一步開闊視野。
在新課標要求下,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基礎的語文知識,更要讓學生具備目標感和方向感,有針對性地展開閱讀,以增加學生的思維靈活度,培養學生的思維獨立性,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獨立學習。這一過程在幫助學生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閱讀不僅是簡單的語言交際,更是圍繞教材文本讓學生與教師、作者、文本展開精神層面交流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與教材文本進行互動,同時與教師和作者進行對話交流。這種精神層面的交流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發展語言能力,還能夠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育改革的發展要求教師必須有科學的教學方法,讓教學過程更精準、高效,閱讀教學則是其中重要的一環。通過閱讀教學,讓學生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能夠積極思考和探究問題,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和文化修養。需要注意的是,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學會不斷探究和思考,從而讓他們在不斷學習中不斷成長。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同時要注意教學方法的多樣化,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得到更多啟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通過閱讀理解文本內涵,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全面感知文本,真正走進文本,感受文本的情感、美感和思想,從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內涵。同時,在教育過程中要注重文化教育,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了解中華文化,增強文化素養,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
在新課標視域下,初中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任務。然而,實施新課標以來,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發展狀況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許多初中生缺乏閱讀興趣和習慣,對文學作品、詩歌等文化傳統缺乏足夠的理解。其次,初中生的詞匯量和語法掌握程度有限,無法理解和運用復雜的語言結構。最后,初中生在閱讀中缺乏思維深度,不能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深層含義,也就無法將閱讀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缺乏思辨意識和創新思維。針對以上問題,教師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提升初中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第一,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興趣,如組織文學社團、朗讀比賽等活動。第二,加強語法和詞匯教育,提升初中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第三,根據閱讀材料的不同引導學生思考,提高思維深度和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
總之,在新課標教學視域下,初中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通過多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預習是語文閱讀中十分關鍵的環節,正確的預習能夠讓學生對接下來要學習的課文進行初步了解,同時可以引導學生更早地發現課文中所存在的難點,調動學生對新文章的學習自主性。教師還可以利用預習階段鍛煉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預習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以降低課堂上的學習壓力,提高學習效率。預習作為一種自我檢驗的過程,學生能夠利用預習清楚自己對文本內容的掌握程度,以更好地調整學習計劃。
在預習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正確的預習提示,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因此,在讓學生預習課文之前,教師需要根據課文類型給予學生相應的預習提示,將重心放在課文的重難點上,以滿足新課標要求。
以初中語文《老王》一課為例,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在引導學生對其進行預習的過程中,首先,教師要著重講解回憶性散文的基本常識。回憶性散文是指作者通過回憶過去的經歷和記憶來表達自己對人、事、物的感悟以及評價的一種文體形式。其次,講解完回憶性散文的基本知識后,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的脈絡,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相關的知識點。最后,教師需要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熟悉文本內容,清楚文本創作的背景信息;深入解析課文中作者與“老王”之間的對話,分析老王的人物性格特點;找出作者描寫老王時所運用的人物描寫方法,并清楚這樣描寫人物的意圖;在閱讀并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之后,用一句話或者幾個詞語概括本文。完成預習任務后,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以確保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達到了預期。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相關的學習任務時,教師可以采取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等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
總之,在預習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具體的課文類型和新課標要求,為學生提供科學的預習提示,并引導學生針對重難點進行深入思考,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文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興趣。教師的責任不僅是布置預習任務和設計預習內容,還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如何讓學生正確對待預習任務,掌握預習方法,是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首先,培養學生正確的預習態度,不是簡單讀一遍就算完成預習任務。正確的預習態度應該是在有自己理解和感受的情況下展開閱讀。其次,設計預習任務時,教師應該提出一些問題,如這篇文章的主題是什么?作者想表達什么思想?文章中有哪些重要段落和詞句?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探究興趣展開閱讀,感受到預習的重要性。
在初中閱讀教學中,注重不同文體的特點是一個重要方面,目的是培養學生對文本的感悟能力。閱讀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需要學生讀出聲來,帶入文本情境,從而有效發散思維,能夠更好地帶著情緒展開閱讀。由此可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所構建的情境以及引導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標準的閱讀方式和情緒充沛的表達方式也是語文閱讀的重中之重。教師需要在閱讀教學中動情并向學生傳遞正確的閱讀方法,同時讀懂文本內容和理解文章意義是不可或缺的。在學生朗讀時,教師可以根據文本意境播放相應的音樂,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文本的情感氛圍。
例如,在朗讀《背影》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略帶悲情的配樂,以此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隨著音樂進入情境,代入作者的視角體會他與父親之間的關系,感受作者對父親的思緒。
除此之外,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同樣有其他類型的情境構建方法,如繪畫情境和模擬情境。在繪畫情境中,學生可以通過繪畫來表達文本的情感和氛圍,以更好地理解文本。而在模擬情境中,學生可以親身體驗文本中的情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重文本的選擇,不同的文本類型和主題可以提供不同的閱讀體驗,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造力。例如,科普類文章可以讓學生對科學知識進行深入理解,而文學作品則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和創造力。
例如,在初中語文《桃花源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創設優化本課閱讀教學。《桃花源記》描寫了大量物象,如“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這些描寫讓不少學生難以想象出具體的情境。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賞這一名篇,教師可以利用水墨畫視頻為學生展示陶淵明所看到的桃花林景象。水墨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重要藝術形式,具有簡潔、自然、富有表現力的特點,很適合用于表現文學作品的情景和意境。
首先,教師可以先利用水墨畫視頻展現本篇文章唯美夢幻、古典的意境,讓學生感受到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林是多么的美麗和神秘。其次,通過視頻中的水墨畫,讓學生看到桃花林的具體場景,如桃花樹、芳草、小溪等,從而身臨其境地感受陶淵明看到桃花林時的所思所感。通過水墨畫視頻的引導,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賞這篇文章,加深對文章的感悟。最后,在學生看到桃花林的具體場景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桃花林中沒有雜樹,只有桃花?”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文化背景,從而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的主旨。除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賞文學作品,水墨畫視頻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感知能力。通過觀看水墨畫視頻,學生可以鍛煉自己的觀察能力、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從而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和文學素養。同時,水墨畫視頻可以啟發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自主去構造和表達自己對桃花林的想象。

閱讀評估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環節,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效果,以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首先,教師可以采用單項評估來了解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通過測試學生的古詩詞、生字詞、定時閱讀等單項能力來了解學生的閱讀水平。其次,教師可以采用綜合評價來了解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通過閱讀體驗、寫作表達、口語交際等多種方式來評價學生的閱讀能力。最后,教師需要建立科學的閱讀評估體系,包括評估內容、評估標準、評估方式等方面。建立科學合理的評估體系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效果,從而指導教學實踐。
綜上所述,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在教育實踐中需要注重多方面的探索和創新,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