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第二實驗小學 趙小華
跨學科學習是學習任務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能力和素養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是教師必須重視的教學活動。本文從結合教學實際,開展恰當活動;重視溝通交流,構建互動課堂;采取多種方法,拓展學習資源;轉變評價方法,合理引導反思角度出發,對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跨學科學習策略展開探究,旨在更好地發揮跨學科學習這一學習任務群的作用,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語文素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下文簡稱《新課標》)要求教師綜合學習資源、情境、方法等各種要素,構建學習任務群。作為拓展型學習任務群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否構建高質量的跨學科學習活動成為影響整體教學質效的重要因素。相比傳統的教學模式,跨學科學習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需要學生有足夠的參與度,也需要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需要積極將跨學科學習這一學習任務群與一系列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結合起來,全方位創新教學模式,以高質量的任務有效提高教師教、學生學的效果。
《新課標》要求注重課程的階段性與發展性,具體到跨學科學習這一學習任務群中,其也要求教師充分發揮這一學習方法整體育人的優勢,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精心選擇學習的主題和內容。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構建跨學科學習任務,以針對性的活動設計更好地提高跨學科教學效果。
學習任務群是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的一種教學活動,選擇合適的主題是構建高質量學習任務群的重要方法。在如今的教學中,大單元教學理念逐漸流行,其倡導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單元限制,引入其他單元或者其他學科的內容。這與跨學科學習有著較高的契合度。小學語文教材是以主題單元為單位編排的,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應該以自然單元為框架,重視單元目標的達成。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單元主題確定跨學科學習活動主題。
例如,在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單元主題,將“科學世界”作為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的主題。在跨學科學習任務中,教師可以結合科學學科展開跨學科教學。如,在《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與納米技術相關的內容,探究納米知識的新應用,讓學生學習一些科學知識,并將所掌握的知識寫成作文。在寫作之前,為了充分激活學生的想象力,教師還可以結合美術學科布置“未來生活”科幻畫繪制任務。這樣,教師結合單元主題確定跨學科學習活動主題,能夠更好地在跨學科學習中完成單元目標,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小學生正處于能力快速發展時期,不同學段學生的能力有著較大差異,能應對的任務也不同。新時代背景下,教師要落實以學為本的理念,為學生選擇適合的學習內容相當重要。同時,《新課標》對跨學科學習這一學習任務群也提出了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習興趣和綜合能力等策劃多樣學習活動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在不同學段的任務設計中突出差異性活動設計特征,有效突出對不同學段學生不同的要求。
在第一到第三學段,《新課標》要求跨學科學習以觀察、記錄、參觀體驗為主,教師可以結合學習內容,在跨學科學習任務群中盡量多地設計觀察、記錄、參觀活動。如,在《我的動物朋友》這一習作活動中,教師可以結合科學、美術等學科布置跨學科學習任務群。在正式寫作之前,教師可以向學生布置“觀察動物朋友”的任務,要求學生學會如何觀察,如何有條理地記錄“動物朋友”的特點。這樣,教師通過結合學生學段要求的活動形式,合理控制跨學科學習的難度,提高跨學科學習的效果。
相比其他的教學方法,跨學科學習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綜合多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對學生能力提出了更加多樣化的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單名學生的能力明顯無法滿足跨學科學習多樣化的需求。這就需要教師提高對小組合作的重視程度,積極構建互動活動,讓學生更好地完成多樣化的跨學科學習任務。
學生合作的效果與小組構建的科學性有著密切關系。在以往的教學中,小組構建相對隨意,容易導致學生小組間能力搭配不合理,難以高質量地完成跨學科的綜合性任務,也導致很多小組只有一部分優秀學生參與度較高,有很大一部分學生不夠積極。這些都影響了教學的效果。多元智能理論指出學生能力發展是不均衡的,再結合跨學科學習對學生小組能力多元化的要求,教師就需要以同組異質的原則構建學生小組,以學生間的充分合作進一步提高跨學科教學效果。
在每個學期開始時,教師可以綜合學生在語文、數學、科學、美術等各學科中的表現,合理劃分學生層次,以同組異質的原則構建學生小組,將擅長不同能力的學生劃分到同一小組中。在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教學時,教師可以開展以本地節日習俗為主題的跨學科學習活動,讓學生合理分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如,在調查節日習俗之后完成的“彩燈制作”任務中,合學小組可以選擇由擅長美術和動手能力的學生主導彩燈制作,擅長語文學科的學生則負責詩歌、字謎的合理選擇。這樣,教師通過科學的小組構建和分工,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完成跨學科學習任務,進一步提高了跨學科教學質效。
學生合作的效果不僅與學習小組的構建有關,也與學生所采用的學習方法有關。在過去,很多學生無法合理控制各個環節的時間。在這一問題解決中,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是相當重要的。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合理的小組組織方式以及學案指導,幫助學生采取合適的學習方法、交流方法,以更好地完成跨學科學習任務。
例如,在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學時,教師可以以“革命歷史”為主題,結合思政教育開展跨學科學習活動。在這一跨學科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沙盤推演:四渡赤水》《狼牙山五壯士》影視片段,以及關于抗日戰爭的背景知識,并以學案展現任務,如劃出《狼牙山五壯士》中描寫的“點”和“面”,說說其是如何點面結合的。同時,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自主學習、小組探究、師生交流。這樣,教師通過學案和“獨思—交流—共享”的合作方法,有效引導學生掌握了合適的學習方法,更好地提高了跨學科學習的效果。
跨學科學習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否有效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降低學生對教師的依賴程度成為影響整體教學效率的關鍵因素。跨學科學習是一種重視實踐的活動,相比其他活動,學生的學習很多時候都在生活情境中進行。這就需要教師充分利用圖書館、社區、互聯網等場景,有效增強跨學科學習的綜合性和開放性。
《新課標》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在廣闊的生活情境中學語文、用語文。在語文教學中,能否落實生活化教學理念是影響整體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跨學科學習是一種綜合多門學科的學習活動,能夠讓學生在更真實的情境中學習。在這一活動中創建生活化情境,能夠讓學生將信息的獲取渠道從書本上拓展到生活中。這對于拓寬學生信息獲取渠道有著重要意義。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揮跨學科學習的優勢,積極開展與生活密切聯系的實踐活動。
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以“保護環境”為人文主題,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開展跨學科學習活動,讓學生對本地的環境問題寫出倡議書。其中,能否充分了解本地環境問題成為影響整體教學效率的關鍵。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應落實生活化教學的理念,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調查學校周圍的環境問題,如垃圾堆積、放假時堵車、探尋大氣污染源等,并將其記錄下來,結合所學科學知識提出解決倡議。這樣,教師通過實踐活動,有效拓寬了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也讓學生寫的倡議書更加科學。
作為《新課標》提出的創新型教學方法,跨學科學習這一學習任務群要求充分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但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學習渠道嚴重依賴教師,這導致很多學生難以在課下自主解決問題,影響了整體的教學效果。如今,信息化步伐快速推進,這為學生提供了新的學習渠道和信息獲取方法,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在跨學科多樣化的學習情境中,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有效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狐假虎威》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藝術學科,開展《狐假虎威》的音樂劇表演活動。在這一活動中,學生不僅需要通過課文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為其設計動作,還需要搭配合適的音樂,做好服裝選擇和舞臺布置。這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一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獲取線上相關的素材,學習其中的音樂、美術、舞蹈知識,高質量地完成表演活動。這對于提高跨學科學習效果有著重要作用。
《新課標》要求教師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在這樣的情況下,落實教學評一體化理念是非常重要的。跨學科學習重視培養學生運用多門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方法和學習成果都趨于多樣化,因此延續單調的評價方法不再合適。這就需要教師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更好地引導學生從正確的方向反思,充分發揮評價促學作用。
如今的教學重視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在跨學科學習這一任務群中,能否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突出語文學科的特色是教師需要關注的問題。教學評一體化理念要求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制定評價指標。在這樣的情況下,將核心素養引入教學評價環節是相當必要的。這就需要教師以核心素養為框架設計合適的評價量表,引導學生以正確的角度反思,更好地提高學生對核心素養的重視程度,通過評價促學作用的發揮高效實現學科育人目標。
例如,在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學時,在開展了以“自然的秘密”為主題的跨學科學習任務后,教師可以發放以核心素養為框架的量表,引導學生自評和互評,并在量表中的每個核心素養框中結合學習的內容置入對應的指標。如,在思維能力方面,教師就可以置入“能否總結自然中各個事物的特點”指標;在審美能力方面,結合連環畫繪制任務,教師則可以制定“能否以圖文結合的方法表述自己想法”指標。這樣,教師通過結合核心素養構建的量表,在跨學科學習中突出了語文教學的特色,切實實現了學科育人的目標。
相比其他學習方法,跨學科學習這一學習任務群能更好地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情境,更加關注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否有效提高學生對實踐成果的重視程度成為教師需要關注的問題。相比其他的學習任務,跨學科學習活動中學生的實踐成果也相對多樣,海報、調研報告、方案,甚至視頻作品都是常見的成果形式。這對教師的評價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根據學習成果采取多種成果展現方式,在提高學生對實踐的重視程度的同時有效調動其學習動力,更好地落實以評促學理念。
在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風箏》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跨學科學習中多樣化的學習任務,選擇合適的成果展現方法。如,在“制作風箏”這一生活化作業中,教師可以將“放風箏大賽”作為成果評價的主要方法;在“介紹一種事物”這一寫作活動中,教師可以結合美術為學生布置額外的手抄報制作任務,將學生的學習成果張貼到墻上,讓其他學生評價。這種結合學習任務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的教學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對實踐的重視程度,有效發揮了跨學科學習在實踐能力培養方面的優勢。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以學習任務為載體,綜合學習資源、方法等要素構建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是教師提高整體教學效率的重要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完善、優化教學設計和評價設計,也需要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新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技術為教師提供了更多教學方法,教師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學科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