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雁 安徽省宣城中學
單元教學設計是一種貼合性較強的指導模式,綜合性較強,教學實效性突出,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強化歷史素養大有裨益。就目前而言,人教版歷史課程應用單元教學設計,更為注重課程結構、單元概念之間的有效調整,強調從主題指導模式,激發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導火索、后續影響等方面的探究興趣,深化對歷史要點的理解。教師倡導為其提供多元指導模式,全面增強學生歷史綜合探究效果。
單元教學設計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既要考慮到人教版教學大綱,又要掌握單元教學設計要點,在熟悉歷史課程流程的基礎上,掌握教學設計原則,確保學生真正能在有序、有效的教學模式中提高歷史文化底蘊,在探索中還原歷史事件,進而形成單元整體思維,推動高中歷史教學事業的蓬勃發展。
單元教學設計在實施階段,不論教學目的、授課方式、知識重點,還是課程評價,都應該保持完整。教師要以教材為出發點,堅持整體性原則,再融入高中歷史課程中,調整單元與單元、章節和章節之間的核心主旨,在統籌規劃中提高教學效果,以便學生能夠完整梳理歷史事件、時間脈絡,在單元綜合性教學設計背景下,加強自身對不同朝代、不同時期的歷史的理解能力。
高中歷史知識點多且比較復雜,就人教版而言,各個時代的歷史事件、演變歷程和經濟政治等內容之間同樣存在較為密切的聯系。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單元教學設計過程中,秉承層次性原則。教師以教材為基礎,深挖各單元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通過單元內部知識調整以及單元外部的內容延伸,逐步展現出單元教學設計的遞進性,增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了解。
歷史學科十分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教師采用單元教學設計,要明確教學目標,設計歷史情境、問題情境、任務情境,綜合單元主題內容,秉承啟發性教學原則,引導學生在學習和探索中掌握歷史重點,根據單元的重新組合、拆分、歸納、聯系,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地了解歷史問題。
從本質上來說,單元教學設計就是一種創新性教學模式。為凸顯單元設計教學的價值,教師應該遵循創新性教學原則,打破傳統教學思路,突破教育困境,更新教學思想,逐步創新教學理念,聯合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功能優勢,逐步優化教學資源,線上智能化調整教學模式,全面、有效提高學生歷史應用思維,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高中人教版歷史教材被劃分為好多個模塊,每個單元都具有不同的主題思想。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該抓住歷史主線,通過整合單元內容,綜合性掌握單元教學重點,通過構建系統化、完整化、結構化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對單元知識的理解能力。
高中歷史教材知識點冗雜,為了真正讓學生掌握單元教學設計的重要性,教師要持續完善系統教學體系,幫助學生去探究教材中的民族文化,準確梳理教學策略,逐步彰顯出層次化教學模式,還需要串聯歷史主線,結合新時期高中歷史教學要求,構建系統化單元教學體系,將相關知識點內容完整地呈現出來,以此增強學生歷史知識掌握能力,強化單元內容感知能力。
從高中學生角度來看,其歷史思維發展和歷史探究意識尚在發展階段,教師在指導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具象化了解教材內容,自主、自覺分析教材的單元重點,在了解學生高中歷史單元教學設計原則的基礎上,還要準確找到歷史教學主軸,通過剖析單元內部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等,逐步提高學生的主題思維。
在人教版歷史教學課程中,教師創設單元教學設計,應該重新審視并分析各單元的教學內容,注重其政治制度、歷史文化、時代建樹等,提高個人理解能力,提高學生對歷史單元內容的完整性認知。如“時代的政治制度”主題,此時教師需要將“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近現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和發展”等具象化模塊相互結合,并創建“政治探究主題”,加深學生單元內容之間的緊密聯合性。
高中每一宗歷史事件,其背后都能揭示出當時的時代發展特征,而單元教學設計則是對歷史內容的梳理總結,也是完整性披露當時社會黑暗的具象化表現。教師應該從自身出發,在增強歷史單元意識的基礎上創建歷史情境,通過各種各樣的歷史問題設計和情境表現,提高學生對歷史教材內容的認知。
在人教版教學實踐中,教師將各個單元中涉及古今中外主流意識的知識進行了總結和融合,創建了問題情境,深層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和內容的理解。如教師針對性總結并提出問題:“中國古代史和近代史階段中,分別出現了哪些主流思想的變化?”“在古今中外歷史思想更新演變中,其間的經濟文化、政治政策和科學技術是否已然發生了改變?”教師通過各類問題情境,讓學生在主動思考和實踐中掌握了核心內容,強化了學生歷史情景感知能力和問題情境參與興趣,真正提高了學生對人教版歷史教學資源的挖掘力度,為歷史單元教學設計模式的展開奠定了基礎。
隨著新時期教學政策的改革,單元教學設計逐漸成為當前備受歡迎的教學模式,在實踐過程中能夠滿足學生歷史個性化探索需要,因此,教師應該主動分析當前教學難點,結合學生綜合思維,將各個單元的內容相互歸納,布置單元教學任務,鼓勵學生在思考探索中,感受各個單元內容的銜接點,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能力。
以高中人教版為例。教師在開設單元教學設計之前,要準確做出任務規劃,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線上指導平臺,科學地將各個單元的教學任務進行整合、梳理、總結,從任務實踐探索中培養學生的歷史批判性思維,以便能夠更加直觀、形象、準確地了解歷史內容。
單元思考任務:自由結成小組,通過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等三大單元內容,探究中外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哪些坎坷。思考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的建立對世界整體經濟局勢的發展產生了何種影響。
單元辨析任務:請同學們在學習完成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之后,分成正反兩隊,將以中蘇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VS 以美英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進行對比,從而總結各個單元的內容,從政治格局、經濟發展、文化習俗、教育體系等方面辨析,互換角色,客觀理性探究兩種不同經濟體制的迥異及優劣。
單元實踐任務: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開設單元教學設計之際,還應該主動創建實踐性質的單元教學活動,通過實踐討論、課內課外延伸歷史材料,努力還原歷史史實,在循序漸進中提高學生歷史核心素養。
當前,我國教育早已進入“互聯網+”時代,為提高學生單元歷史教學設計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聚焦網絡平臺,借助線上圖文視頻教學,多角度提高學生歷史知識掌握能力。
以高中人教版教學實踐為例。教師在講解當今的世界格局時,應該借助網絡教學平臺,以直播教學模式對學生提出互動問題,如“從兩極世界局勢的形成,請同學們思考:在兩極世界的背景下,經濟、政治模式是否會悄然發生轉變?”“世界多極化趨勢形成的導火索和近現代各國政治建設、對外關系的變化是否存在關系?”教師還可以創設趣味問答模式,提高學生的熱情,讓其自主討論問題,以其他單元內容為史料參考,逐步培養學生回答歷史問題的全面性、完整性和創新性,以智能機制提高人教版歷史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