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安鹿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定文化自信自強,擔當起新的文化使命。
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從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提出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思想的形成;從建立新中國后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到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黨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獨立自主的科學態度和實踐精神,不斷開辟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新局面。一部百年黨史,就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走自己的路、不斷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的奮斗史、開創史。當下,在全黨和全國人民文化自信顯著增強、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的前提下,我們更應該堅定新時代的文化自信,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堅持守正創新。在思想文化建設上,堅持走自己的路,絕不等同于封閉保守,相反,這是一種源自充沛的文化自信的積極進取的開放姿態。堅定文化自信,需要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系。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我們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不斷以“兩個結合”鞏固文化主體性,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同時,面對國內國際新形勢、信息技術發展新趨勢,傳承和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守正是基礎,創新是關鍵。我們要立足于技術變革下新的生產生活方式,樹立與時俱進的科學文化理念,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加強內容形式創新,不斷煥發中華文化的生機活力。
秉持開放包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多樣性宣言》明確提出,文化多樣性對人類來講,就像生物多樣性對維持生物平衡那樣必不可少,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的共同遺產。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只有實現“不忘本來,吸收外來”的結合,才能更好地“面向未來”,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另一方面,中華文明在不斷地“拿來”,借鑒吸收其他文明精華時,也在不斷地“走出去”,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