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
慶陽市鄉村振興局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狀態全力投入到具體行動中,嚴格按照省、市部署要求,迅速安排、精心組織,引導全體干部在學習上下苦功、在執行上鉚足勁、在效能上見真章,多形式、多渠道提升干部素質能力,改進工作作風,提升工作效能,持續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確保各項工作落實、落細、落到位。
一、在加強學習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履職能力
一是抓實理論學習,夯實思想基礎。始終把政治理論學習作為“第一議題”,深學細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從中汲取養分、淬煉思想,筑牢思想根基。領導領學,局主要領導高度重視理論學習,主持召開黨組會議、理論中心組學習會議、“三抓三促”行動推進會議等,組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導干部從中央和省市的政策文件中找方法、找思路,站在黨委、政府的工作全局和高度想問題、謀工作、抓落實。干部勤學,通過“線上+線下”的學習方式,跟進學習黨的最新理論、方針、政策和甘肅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慶陽市第五次黨代會精神。組織干部參加“三抓三促”應知應會線上答題,依托“學習強國”“甘肅黨建”等,鼓勵干部緊跟學習政治理論、大政方針及時事新聞,不斷提升個人政治素質。集體研學,建立機關常態化學習制度,堅持落實周一例會集體學習制度,學習中央、省市文件精神,先學一步、學深一層;每周至少安排1名干部在職工會上開展“慶陽三為”研討,目前共有10人次參與研討;深入開展“書香機關”建設活動,舉辦讀書報告分享會6場,25名干部分享交流讀書心得,推薦優秀圖書30余冊,形成了“愛讀書、善讀書、會讀書、讀好書”的良好氛圍。
二是抓強業務學習,提升工作能力。堅持“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在學習上下“苦功夫”,在謀劃上出“新思路”,在落實上亮“硬實招”,努力消除“知識恐慌”,加快填補“本領赤字”,真正成為鞏固成果和推動鄉村振興的行家里手。從“落實”中學,高標準、嚴要求落實日常工作,從中總結經驗、發現問題,不斷加強學習,彌補短板弱項,做到政策上明白、業務上精通、程序上嚴謹,不斷拓展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改進工作方法。從“互訓”中學,持續開展“崗位大練兵、業務大比武”活動,建立“業務互訓、政策同學”制度,通過中層干部上臺講政策、講業務、講方法、講經驗等方式,掀起學理論、學政策、學業務的熱潮,全力打造“服務型效能型”機關。至目前,開展業務互訓3場次,引導全體干部全面了解防貧監測、保密管理和公文寫作等工作,切實提升能力,服務具體工作。從“調研”中學,以鄉村振興領域“回頭看”為契機,由班子成員帶隊到鄉村一線開展調研5次,向基層學習、向群眾學習,摸實情、找問題、想對策、提措施。
三是抓嚴規章學習,守好紀律要求。堅持把學習遵守規章制度挺在前,不斷增強“底線”意識“紅線”意識,確保工作不出問題。一方面,增強紀律意識。認真貫徹落實慶陽市委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的實施辦法,加強對班子成員的管理,嚴格遵守有關規定。組織干部深入學習機關管理辦法,做到守紀律、懂規矩。另一方面,增強廉潔意識。傳達學習《關于開展全市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的實施方案》,配合紀檢監察機關抓好專項整治的同時,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切實做到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
二、在履職盡責中見真效,持續推動任務落實
以“三抓三促”為契機,全力推進各項業務工作落實,努力在全省爭先進位。
一是聚焦“守底線”,持續抓好防返貧監測。始終把防止規模性返貧作為底線任務,充分利用“慶陽市防貧動態監測和幫扶管理系統”和“甘肅省一鍵報貧”系統,常態化開展線上預警和線下排查,認真研判致貧返貧風險,精準識別納入幫扶。2023年以來,對新識別的411戶監測對象(包括線上申報納入)精準制定“一戶一策”,落實產業就業,“三保障”等幫扶措施1644余項,戶均4項以上。開展風險消除評估185戶751人,風險消除率為59%,做到了早發現、早幫扶,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二是聚焦“抓發展”,持續壯大產業、穩定就業。在產業上,持續推廣“三元雙向”循環農業模式、“退股還羊”模式,建立健全聯農帶農機制,安排銜接資金3.26億元,落實經營性幫扶項目57個,帶動農戶2.07萬戶(脫貧戶和監測戶6413戶),持續提高家庭經營性收入占比。在就業上,2023年以來,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15萬人次(脫貧勞動力1390人次),完成年度任務35.82%。輸轉脫貧人口20.94萬人,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創勞務收入30.62億元。
三是聚焦“促振興”,持續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以鄉村建設示范行動為引領,按照“點面結合、突出特色,先易后難、梯次推進”,在提升鞏固2021年、2022年省、市級15個示范鄉鎮、110個示范村的基礎上,對區域內梳理出未實施鄉村建設示范行動的339個村莊重點進行治亂、治污和風貌提升改造。篩選確定省級示范村45個,市級示范村14個,編制村級規劃34個,投資3 2億元,實施建設項目196個,有效提升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改善了鄉村面貌。
三、在對標一流中強保障,不斷改進服務水平
一是持續推進“服務型效能型”機關創建。大力推動作風建設與業務工作深度結合,持續加強機關管理,全體干部職工全程佩戴“工牌”、擺放“桌牌”,亮身份、亮職責、亮業務,落實首問負責和末位問責制,明晰工作責任,提高辦事服務效率,暢通群眾監督渠道,將“二十八字”要求落在實處。通過規范工作紀律,完善考核獎懲機制,著力解決機關運轉、制度執行、工作質量等方面的突出問題,進一步轉變干部作風、提振干事勁頭。
二是扎實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攻堅突破年”行動。按照“盯住有限目標,解決突出問題”的工作思路,借助天津慶陽東西部協作平臺,舉辦“津企慶陽行”活動,聚焦天津在慶企業供銷平臺搭建、優惠政策落實等方面困難和問題,逐項破除、逐項優化、逐項解決。與天津市企業共簽約項目25個,簽約金額51.65億元。幫助慶陽銷售農業產品1.84億元。
三是深化拓展“千名干部幫千企”行動。繼續實行“三個一”(一名牽頭領導、一個工作專班、一套工作計劃)幫扶機制,對現有惠企政策進行全面梳理匯總,形成菜單式、條目式惠企政策清單,利用到企幫扶、微信推送等方式,進行宣傳解讀。深度調研,發現企業經營中的困難和問題,分類匯總,建立“一企一檔”問題庫,科學研判,制定“一企一策”幫扶計劃,千方百計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助推企業加速發展。